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资讯 > 玩法攻略 > 中国吉利优利欧,吉利优利欧品牌名称的来由

中国吉利优利欧,吉利优利欧品牌名称的来由

2023-04-08来源:萧翱瘁编辑:佚名标签:

文章导读
来源:@首席数智官@首席数智官(ID:shouxishuzhiguan)hello 大家好,我们是首席数智官,研究产业数字化已经10年。在长期的工作中,我们一直试图寻找「新品牌是如何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快

来源:@首席数智官@首席数智官(ID:shouxishuzhiguan)

hello 大家好,我们是首席数智官,研究产业数字化已经10年。

在长期的工作中,我们一直试图寻找「新品牌是如何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快速崛起」的答案。

为此,我们走访了大量知名企业,与上千位技术专家、创业者、前辈同行等一线精英们交流学习,看他们是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来创造新的商业机会,打造新的爆款产品。

我们希望把这些技术影响商业创新的案例分享给你们。

关注我,每天给你讲一个商业案例。

今天我们要给你讲的是:吉利汽车和它的创始人李书福的故事。

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表彰大会上,李书福曾被授予“改革先锋”的荣誉称号。获此殊荣,他当之无愧。

过去几十年,李书福化身市场经济的弄潮儿,勇于实践,屡次闯入民营经济的禁区。

他开照相馆,被数次批评教育,坚持了两年才转向其他项目。

他办冰箱厂,在无生产资质下,用三年时间干出了台州最大的民企。

他建汽车厂,奔走游说8年后,才拿下中国第一张民营汽车执照。

可以说,李书福的探索和坚持,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崛起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此之外,李书福还立足国内,放眼全球。

无论是收购沃尔沃汽车,还是成为奔驰母公司最大股东,吉利都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上,树立了优秀的典范。

最难能可贵的是,除了商业,李书福还有一份教育的情怀。

从北京吉利学院到三亚学院,李书福在20年间创办了10所各类民办院校,为社会培养输出了15万名技术和高级人才。

截止目前,在李书福的带领下,吉利控股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全球性的汽车工业集团,旗下拥有吉利汽车、几何汽车、领克汽车、沃尔沃汽车、极星汽车、宝腾汽车、路特斯汽车、伦敦电动汽车、远程汽车、曹操出行和太力飞行车等品牌。

据《2021浙江省制造业百强企业》榜单显示,在过去的2021年里,吉利集团以3256.19亿元营收,连续十年跻身《财富》世界500强。而作为吉利创始人的李书福,身价也超过2000亿元。

李书福在业界一度被媒体称为“汽车狂人”。无论是“汽车不就是四个轮子,加两排沙发”,还是“像白菜一样卖车”,他的那些“诳语”都曾引起人们的热议。

但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句:“让中国的汽车走向世界,而不是让全世界的汽车跑遍中国。”

01 青萍之末:研究政策,放牛娃紧跟时代脉搏

1963年6月,李书福出生于浙江台州市路桥区的一个农户家庭。他在家排行老三,上面有两个哥哥,下面还有一个弟弟。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李书福就利用寒暑假的时间给生产队放牛,每天能赚1毛5,这样放一个暑假的牛,李书福就能赚到近10元。

这对李书福来说是一笔巨款。因为当时学费免交,扣掉每学期1.2元的书本费后,李书福还颇有盈余,他一举成为同学当中的“富豪”。

在放牛的过程中,李书福还悟出了一些人生道理。

那时,八九岁的李书福个子矮小,为了爬上牛背,骑着放牛,他苦思好久才想出了一个办法:

李书福先把牛牵到草势长得较好的地方,请牛低头进食。然后利用牛的左大腿,在牛行走弯曲时,他一边用手抓住牛的脖子,一边用脚飞快地踩上牛的大腿关节,这样就很轻松地登上了牛背。

后来李书福回忆这段经历时,不由感慨:“只要方法得当,态度真诚,就会实现有效沟通,就能实现合作共赢。既然人与牛之间都可以合作得很好,那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不能坦诚相处呢?”

放牛的时光虽然简单,但是无忧无虑。这样一边看书、一边与大自然相处的生活,也成了李书福心中最珍贵的记忆。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这一声春雷响彻神州大地,也在一个15岁少年的心里激起了千层浪花。

那时刚上初一的李书福在家打开收音机,听到里面慷慨激昂的声音响起:

“农村的土地可以承包经营,农民可以离土不离乡搞乡镇企业,也可以搞个体私营经济.......”

李书福一听,顿时傻眼。

“因为原来是不允许自己做买卖的嘛,会说你搞“资本主义”。现在竟然可以搞了,我真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天底下还有这样的大好事?”李书福在自己的回忆录里提到。

心潮澎湃下,李书福的思绪早已飞离学业,他开始研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系列方针和政策。

为了留出充裕的研究时间,李书福用两年时间就匆匆完成初中三年的学业。但即使这样,他还是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路桥中学高中尖子班,不得不说,李书福在那个年代也算是学霸之一。

同时令人感叹的是,作为一个十几岁的初中生,李书福对时势变化竟然如此敏感和热衷,非常人能及。从某种程度来讲,他就是市场经济天生的弄潮儿。

而这个观察世界的习惯,李书福后来也一直保持着:“我的大量时间都在研究世界,看看这个世界怎么变,这是第一重要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李书福对高中的学习逐渐失去了耐心,他感觉好像一个个机会正在他眼前错过,这让他郁闷不已。

为此,他鼓起勇气向父亲提出辍学创业的想法,结果这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态度让李父大为恼火,把李书福狠狠揍了一顿。

虽然挨了一顿打,但是李书福依然对市场经济充满憧憬,他开始在脑海里构想各种商业计划。

02 初出茅庐:120元起家,靠拍照赚到第一桶金

李书福第一个商业想法的实践,发生在高中毕业以后。那时的李书福,刚以3分之差落榜高考。

李书福既不复读,也不找工作,而是选择了创业。

李父拗不过自己的孩子,干脆就放任李书福的决定,心想让他撞撞南墙也好,没准到时就能知难而退。

就这样,李书福向父亲要来120元人民币买了一台手提照相机,便开启了往后40年激荡的创业征程。

骑着家里的那辆自行车,李书福开始走街串巷、逛公园,见人就问要不要照相。在台州人的眼里,当年的李书福也就是个“野照相”,即使今天,在中国一些地方也有这样的生意存在。

由于腿脚勤快,服务热情,照相质量也不错,李书福的生意络绎不绝。半年后,他不但把相机的本钱赚了回来,还攒下1000多元,这也算是他创业的第一桶金。

随后,为了提升服务,做大拍照生意,李书福决定开一家照相馆。

据李书福回忆,当时因为资金有限,他只能将钱全部用在设备和场馆租赁上,剩下的灯光、道具、甚至照相机底座,都是由他自己设计制作。

创业早期就是这样,由于资源有限,公司的一分钱往往需要当两分钱花,而创始人也经常需要一个人当几个人用。

王卫在顺丰早期时,既需要出去招揽业务,也需要在店里帮忙分拣和搬运货物。聂云宸也是如此,在喜茶早期时,他不但要研发调试产品,还要亲自设计店里的菜单。

经营照相馆虽然给李书福带来了不少收入,但其业务的合法性一直面临着考验。

那个年代开照相馆也是不容易的,必须要公安局批准。因为照相行业属于特种行业,由于我没有特种营业执照,多次接受教育与处罚。但可能是因为我的态度比较好,即便要求关门停业,照相馆仍然坚持了近两年时间。”李书福后来谈到。

如果说拍照是李书福的第一次创业,那炼金就是他的第二次创业。

经营照相馆时,一次偶然的机会,李书福发现他用高中学习的化学方法,能从废旧电器零部件中分离出各种金属,他眼睛一亮,这种变废为宝的技术岂不是商机无限?

尝过几次甜头后,李书福便把“不合法”的照相馆关闭,全身心投入这个项目。

他一边把自己家改装成作坊,一边从台州废旧电器市场大肆收购零部件,搞起了轰轰烈烈的“循环经济”。

多年后,李书福回忆这次创业时感慨万分:“当时的经济效益还不错,但后来我的这些技术被其他人学会了,因而出现了激烈的供应链竞争,废旧零部件成本也越来越高,我又进入了新一轮的艰难转型。

03 少年成名:卖“北极花”冰箱,28岁成千万富翁

1984年的一天,李书福来到台州一家鞋厂定做皮鞋。不经意间,他发现鞋厂的4个工人不做鞋,反而在生产一种冰箱零部件。

一番打听后,李书福发现这又是一个巨大的商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冰箱开始走进千家万户,李书福决定再次踏上创业的旅程:研究生产电冰箱配件。

因为公司初创,既没土地,也没有厂房,李书福只能租用一个街道办的工房进行冰箱蒸发器、冷凝器和过滤器的研究与试制。

其实很难想像,几个高中学历的草台班子,在条件设施简陋的情况下,可以研发出多少有点技术含量的冰箱零部件。

但那个时代对未来充满激情的创业者,总是能够创造奇迹,尤其是李书福。

经过近400个日夜的反复失败与总结,当李书福的手掌被折腾得找不到一块完好无缺的皮肤时,他们终于试产成功。

产品的研发虽然已经解决,但是生产的厂房再次成为李书福面临的难题。

由于街道办自己要发展工业,之前的工房就被他们收了回去,李书福他们只能转移到其它地方。

幸好,在同学家长的帮助下,李书福租用了路桥中学校办工厂,并可以用校办工厂的名义进行生产销售。

但无奈的是,刚搬过去生产不到一个礼拜,由于噪音的影响,李书福的工厂遭到老师们的集体罢课抗议。学校迫于压力,也只能让李书福赶紧搬走。

吸取教训后,这次李书福请人帮忙找到一个周边无人居住的地方:废旧的自来水厂。

李书福心想:这次总该没问题了吧,老天爷已经够折腾我了。

可是命运再次和他开了一个玩笑。

由于这个水厂已经切断电源,重新用电的话必须找供电局审批。李书福嫌麻烦,结果因为私自接电被人举报,县电力局因此要求县检察院对他们监视居住并立案调查。

这可吓坏了李书福,他一度不敢再去那个自来水厂,冰箱零部件的生产也陷入了停滞。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李书福绝望之时,台州黄岩县的工业办公室主任主动找到了他们。为了发展县里的乡镇企业,主任愿意为他们解决这个麻烦。

在主任的协调下,李书福在废旧自来水厂的生产设备得以解除限制。重新搬家的那一天,即使时隔多年,李书福依旧记忆犹新:

这些设备的搬运,我们都是用人力手拉车,像蜗牛挪动般实现转移。一辆手拉车三到四个人,一共有几十辆手拉车,边推边拉。

而且那几天碰巧老天还下了倾盆大雨,虽然汗流浃背,但根本分不清雨水还是汗水。我当时想,只要能向前挪动一步,就是我们的成功,就是大家共同的追求。

后来一干就是几十公里,道路泥泞,坑洼窄小。由于这些设备太重,捆绑锁紧难度很大,几个昼夜我们才搬运完成。那种艰辛与折磨,与我当年牵牛时,对牛在耕地时的感受是一样的。

因为搬迁,路桥中学校办工厂的名称就不能再为李书福所用。后来在工办主任的帮助下,李书福才拿到了乡镇企业的营业执照,化身正规军,名字叫做黄岩县石曲电冰箱配件厂。

证件齐全后,李书福开始大规模招兵买马,研发新品,扩大产能。

由于技术过硬,市场供不应求,石曲电冰箱配件厂的产品一度销往全国几乎所有的电冰箱厂。

李书福看到企业发展如火如荼,野心进一步膨胀,他决定向产业下游终端进军,开始生产电冰箱、电冰柜等制冷设备。

这又是一个颇具魄力的决定。彼时,民营经济还未获得国家正式认可,而电冰箱这种之前由国家统一配售的商品,也没有生产政策落实。

但李书福胆子够大:你虽然没有批准生产,但也没有禁止啊。既然是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那我就先生产看看。

1986年,李书福正式组建黄岩县北极花电冰箱厂,再一次闯进民营经济的禁区。

由于质优价廉,供不应求,没过两年,北极花便成为国内知名的冰箱品牌。

高峰时期,北极花年销售额一度超过国营冰箱厂,达到4000万元,成为了台州最大的民营企业。当时年仅26岁的李书福,也成为了十足的千万富翁。

但好景不长,1989年6月,国家颁布定点生产冰箱的企业名录,北极花未能位列其中。

因为客观环境的变化,加上内部股东意见分歧等原因,我深感疲惫,然后我把全部资产送给了乡政府。政府接管后,我虽然一夜回归无产阶级,但浑身轻松,就跑去上大学了。”后来李书福回忆道。

04 再战乾坤:中途辍学,重燃创业激情

从高中毕业到离开冰箱厂,李书福在商业界也闯荡了8年,他觉得是时候好好沉淀一下自己,便跑到深圳大学进修学习。

说是学习,但现在回想起来,作为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城市,李书福去深圳根本就是考察市场。

有一次,李书福和朋友去一处装潢材料市场闲逛时,发现一种叫“美铝曲板”的进口材料很有市场前景。

几番了解之后,李书福觉得机不可失,便决定中断学业,回到台州再战商场。

很快,李书福和兄弟联合创办的工厂,便生产出中国第一块美铝曲板。由于质量过硬,价格便宜,很快替代了进口产品,在国内一炮打响。

生意最好的时候,李书福生产的美铝曲板不但内销,还出口到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直到今天,这个企业还是李书福家族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不过李书福在这个行业没呆多久,就选择个人退出,把公司交给了哥哥李书通打理。原因和当初炼金一样:被人抄袭,同质化竞争,利润下降。

后来李书福不免吐槽:“虽然当时我们有专利,有所谓的知识产权,但被别人拷贝,也许是那个年代的命运安排。”

其实不仅是90年代,即使是现在,中国的创业环境依然是全世界竞争最为激烈的环境。在客观环境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企业要想不被别人模仿,就需要不断巩固自己的护城河。诚如马斯克所说:

只要你的创新速度足够快,就不用担心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竞争对手永远只能追着你的屁股跑。

像很多私营老板一样,李书福也曾在预期利润的驱动下,头脑发热,抑制不住扩张的冲动。

退出装潢行业后,恰逢92年海南房地产市场如火如荼,李书福便带着数千万元奔赴海南,加入了炒房大军。

可惜在李书福之前,已有潘石屹、冯仑、王功权等大佬先行入场,所以李书福不幸地当了一回接盘侠,把几千万元雪花花的银子都葬送在了海南的天涯海角。

多年以后,每当记者提到这段经历时,李书福都讳莫如深,不愿多谈。

他只说到,海南炒房给我最大的教训就是:“我只能做实业。”

05 暗度陈仓:不知“天高地厚”,打造中国首家民营车企

在深圳学习期间,李书福就曾花6万元买了一辆中华牌轿车。没想到的是,几年后当他败走海南时,竟然动起造车的念头。

不过整个90年代,国内汽车行业都没有向民营企业开放,所以当李书福找到台州市黄岩区经委的领导,刚把要搞汽车的想法说出口时,就得到了一句“不可能”的答复。

李书福不甘心,又找到省机械厅,得到的答案还是“不可能”,相关领导告诉他:“你去北京也没用,国家不同意,工厂不能建,汽车就是生产出来也不能上牌。”

几次打击并没有让李书福彻底放弃,他决定曲线救国:先办摩托车厂,再伺机造车。

1993年,李书福便花费数千万收购台州临海一家濒临倒闭的国有邮政摩托车厂,开启了浩浩荡荡的造车浪潮。

一开始,李书福造的是跨式摩托车,但销量并不好。

后来一次意外,李书福发现踏板摩托车简单易造,但进口价格昂贵,国内又没人制造,他便转变了产品方向。

经过一年研究,中国第一辆踏板式摩托车诞生,产品投放市场后供不应求。

紧接着,李书福又与行业老大“嘉陵”合作生产“嘉吉”牌摩托车。不到两年的时间,他的摩托车销量不仅占据国内踏板车龙头地位,还出口到美国、意大利等32个国家。

摩托车事业红火的同时,李书福也不忘为将来造车布局。

1996年6月,不久前正式成立吉利公司的李书福把刚毕业的安聪慧叫到身边,后者现在已经成长为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兼CEO。

李书福指着一张图纸告诉安聪慧:“你去临海造一个摩托车厂吧。”

一个月后,在办事的路上,李书福突然对安聪慧说:“那块地我们要用来造车。”

“是那种车吗?”安聪慧很惊讶,指着车窗外的一辆皮卡问。

“不,就要造这种奔驰车!”李书福看着对方,拍了拍车内的座椅说。

“我们审批的不是摩托车厂吗?”安聪慧惊呆了。

“如果我们说是汽车,能被批下来吗?我们就给他来个暗度陈仓。”李书福狡黠一笑。

在基地秘密建设的同时,李书福也开始了造车运动。

他买来几辆奔驰车,又从一汽弄来红旗的底盘、发动机等主要部件,然后用玻璃钢敲打出外壳,最后将它们组装起来,造出来了一辆“新车”。

随后,李书福兴奋地开着这辆车上街兜风,但很快就受到主管部门的警告:没有生产许可证造出来的车是“犯法的”。

1997年,在一次闲聊中,李书福了解到四川德阳有一家国有车厂濒临破产,当即投入数千万将其收购。

但对方的资质只能生产微型客车,要想生产两厢车的话,就必须与政策打擦边球。但这对于一向胆大的李书福来说,已经足够。

随后,吉利正式宣布投资5亿元,进军汽车产业。

消息传开后,吉利引来很多人嘲笑。在他们看来,汽车行业属于国企垄断,一个毫无造车经验的民营企业也想来插一杠子,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对此,李书福的回应相当霸气:

“造汽车没什么难的,不就是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嘛?

多年后,当记者问起当年为何有如此坚定的造车决心时,李书福坦言:

“虽然当时没有多少人相信吉利能造车,但是我坚信未来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会更加成熟,中国现代化也会持续推进,中国也一定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

而那时,如果中国没有自己的汽车品牌,那将是多么糟糕的事情。

在这个历史性的商业机遇面前,尽管进入汽车行业会面临很多困难,但是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我们成长,这是用钱买不到的机会效益。

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个时间窗口,坚定不移地进入汽车领域。”

1998年8月8日,吉利第一辆汽车“豪情”下线,李书福发出700多张邀请函,办了一场100桌的酒宴。

当天,李书福穿着西装,打上领带,等候嘉宾到来。但由于吉利还是黑户,没什么嘉宾敢来捧场。

7点,8点......直到10点,嘉宾席那几桌仍不见人影,李书福心如刀割。

“开始!”他实在等不及了,便大声喊道。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响起:“书福,我来了!”

李书福转身一看,原来是时任浙江省副省长的叶荣宝。那一刻,他热泪盈眶。

多年后,李书福再次谈起当时的场景,仍然觉得有些心酸。

豪情下线后,李书福继续为吉利奔走,他在媒体和公众面前,为民营企业摇旗呐喊。

1999年,当时任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视察吉利时,李书福还动情地恳求领导:

“请国家允许民营企业尝试,允许民营企业家做一个轿车梦。如果失败,就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吧!

2002年11月初,漫长的等待终于有了结果。在中国入世前夕,吉利终于如愿拿到轿车的生产许可证,成为了国内首家民营车企。

06 一鸣惊人:收购沃尔沃,上演“蛇吞象”

在吉利汽车初期,和大多数民营企业家一样,李书福用性价比打开了国内市场

当时的吉利美日和吉利豪情,每辆价格都在3万元左右。高档一点的吉利优利欧售价也不过4万元。超低价位也引发了同类小轿车的降价风潮,汽车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属。

在价格的优势下,吉利汽车很快就成为中国汽车十强企业。但与此同时,吉利却成为廉价低端的代名词,它甚至被戏谑:“开吉利车要有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精神。”

另外,因为过于模仿其他汽车,吉利也没少吃官司,李书福的处境一度十分尴尬,情绪也极端低落。

有人说他当时快疯了:见人就讲自己是怎么造出3万元的轿车。甚至有一回,他与同事喝酒后号啕大哭:“我一不偷、二不抢,每天从早晨6点半工作到晚上11点,辛辛苦苦办企业,为什么别人总嘲笑我?”

也许就是从那时起,李书福萌生了收购高端汽车品牌的念头。

2006年,随着零部件和钢材成本的上涨,李书福发现吉利几乎没有什么利润空间,他意识到,享受几年市场红利的吉利是时候痛下决心了。

次年,在李书福的主导下,吉利发布《宁波宣言》,开始实施全方位的战略转型:不打价格战,打技术战、打品牌战、打服务战、打道德战

口号也从以前的“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转向了“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

庆幸的是,实施战略转型的第三年,当自由舰、金刚、远景等新车型逐渐替代豪情、美日、优利欧时,吉利便度过了阵痛期,销量达到33万辆,比2008年净增10多万辆,并实现销售收入165亿元。

一个全新强大的吉利汽车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中清晰起来。

在吉利不断苦练内功的同时,李书福也清楚知道,高端品牌的建立和技术的提升,绝非一日之功。

为了让中国的汽车走向世界,他必须给吉利找一个“好老师“。因此李书福选择收购一些国外整车和零部件厂商,其中最被他看重的,就是沃尔沃。

早在2002年,拿到汽车生产许可证不久的李书福就语出惊人。他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对员工们宣布:“我们要收购世界名牌沃尔沃!”

台下的员工一脸迷茫:老板是在开玩笑吗?

确实,当时的沃尔沃是全球四大豪车之一,归属于福特集团,有着近70年的光辉历史。而吉利只不过是个刚刚踏入行业的新人,既没品牌,也没资金,谈收购无异于痴人说梦。

李书福的这个想法,被无数人疯狂嘲笑。但他没有放弃,此后几年一直在默默准备。

到了2007年,一场金融危机为李书福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彼时,福特公司深陷财政困境,亏损额高达126亿美元。时任福特CEO的穆拉利便推出“一个福特”战略,陆续出售路虎、捷豹等子品牌,但仍然舍不得出售沃尔沃。

沃尔沃自从1999年被福特收购以来,始终没有扭转亏损的局面。李书福觉得机不可失,决定全力出手。

他先是跑到英国汇丰控股的总部“找钱”,在得到对方的融资支持后,亲自前往美国拜访福特高层,不过很快碰了一鼻子灰。

李书福没有放弃,又连续两年跑到美国底特律参加车展,目的就是找机会和福特公司的首席财务官喝杯咖啡,聊聊沃尔沃。

最初,在福特公司高层看来,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的计划,完全是“蛇吞象”式的妄想,是自不量力的表现。

然而,李书福软磨硬泡的时间长了,福特公司的很多人都记住了这个黄皮肤、笑眯眯、执着的中国民营企业家。

因此,2008年底,当福特公司决定甩掉沃尔沃这个包袱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李书福。

为了能够顺利收购沃尔沃汽车,李书福还挖来了4位业界的顶级精英——原华泰汽车集团总裁童志远、原英国石油公司的高管张芃和袁小林、原菲亚特动力科技中国区总裁沈晖,打造全新的管理团队。

这个团队既了解国际并购事务的规程,也熟悉与欧美国家政府打交道的套路,因此成为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行动的决策机构。

据说谈判时,吉利收购团队光是准备的资料就重达几十公斤,成员经常往返于国内和欧洲,有时早上醒来都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处。

在所有收购条件中,工会问题是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行动中经常遇到的“拦路虎”,李书福也碰上了这个难题。

有一次,在和沃尔沃公司的工会代表谈判时,对方给李书福出了一道难题,问他能不能用3个词来说明,为什么吉利是最合适的竞购者。

当时场上的气氛有些尴尬,主持人本打算出来圆场,但李书福摆摆手,决定自己面对这道难题。

英文不太好的他这样回复:“我想说的3个词就是I loveyou。我爱你们,我爱沃尔沃这个品牌。运营好沃尔沃品牌,以及爱护沃尔沃的员工、保障员工的利益,是吉利的责任和义务!

李书福的这番表白,赢得了现场一阵热烈的掌声。

2009年10月31日,福特公司终于在两个竞购者——法国雷诺汽车公司和中国吉利集团当中作出了选择:吉利集团被列为优先竞购者。

此时,再也没有人讥讽李书福的“痴心妄想”。

2010年3月28日,吉利与福特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签约,以18亿美元拿下了沃尔沃汽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拥有豪车品牌的车企,一举改写了历史。

07 兼容并蓄:优势互补,登顶国产汽车品牌之首

收购完成后,很多人担心吉利无法融合沃尔沃汽车。

毕竟自1999年被福特收购后,沃尔沃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而早前上汽收购韩国双龙的失败也是前车之鉴。

但李书福似乎很有信心,他发誓用两年时间让沃尔沃盈利。

在李书福看来,沃尔沃之所以亏损,原因是规模小,研发投入大,导致单位成本很高。他认为只要将规模做上去,就能盈利。

那怎样把规模做上去呢?李书福的办法是充分放权

之前福特收购沃尔沃后,派了一两百人过去,导致很多中高层都是美国人,严重影响了对方员工的积极性。

与之相反,吉利对沃尔沃实行“港人治港”式的管理。李书福认为,沃尔沃就像一只困在笼子里的老虎,吉利要做的就是放虎归山,恢复它的野性。

他还提到:“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两者是兄弟,不是父子,未来的方向是像大众和奥迪那样。同时,双方要通过联合研发、联合采购来发挥协同效应。

事实证明,李书福的这一策略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吉利的支持下,沃尔沃从一家主要依赖北欧市场的区域性公司,开始走向欧洲、亚洲和北美洲三大主流市场。其中,中国市场成为其主要增长市场。

另外,沃尔沃汽车拥有品牌,掌握技术,却没有一个好的产品策略。而吉利总能很快跟随潮流,知道什么车型会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在这种优势补充下,过去11年,沃尔沃汽车全球年销量翻倍,成为发展最快的豪车品牌之一。

2021年10月29日,沃尔沃汽车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成功上市,市值一度超220亿美元,成为瑞典20年来国内规模最大的一次上市。

在吉利赋能沃尔沃的同时,也从后者身上获得了中国车企最渴望的技术。

并购11年来,吉利在全球建起了五大工程研发中心和五大设计中心,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元。

通过与沃尔沃汽车联手,协同全球资源和人才,打造SPA、CMA等模块化架构及新的三大件技术,吉利在很多技术领域跻身世界主流制造商水平。

拥有强大的技术,再加上市场的敏锐,吉利先后推出了帝豪、博瑞、博越、星越、领克等多款令人惊艳的中高端汽车。

2017年,吉利汽车全年销量突破124万辆,登上了国产汽车自主品牌销量第一的宝座,这个成绩一直蝉联至今。

总的来说,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创造了双赢局面,先后被收入哈佛、沃顿、中欧等全球著名商学院案例库,堪称全球汽车并购史上的成功典范。

08 百年树人:教育大王,深耕民办教育20年

吉利的崛起,很大程度上还跟李书福重视教育和人才有关。

1997年,李书福刚踏进汽车行业时,中国汽车行业不仅设备条件落后于国际水平,人才储备也是极为匮乏。

秉着“要造好车,先造人才”的理念,李书福创立了吉利控股集团的第一所学校:浙江经济管理专修学院。

后来这所看似普通的民办学院,成为了吉利控股集团的“教育胚胎”,孵化出浙江豪情汽车工业学校、浙江吉利技师学院、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三所全日制院校。

办学20余年,这三所学校共为汽车产业链输送了23000余名人才,成为汽车行业各个环节上的中坚力量。

到了2000年,李书福不满足于办一所只输送技术人才的技术学院,他希望能创办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为中国汽车行业、乃至更多高精尖行业和整个中国社会培养、输送人才。

不过在当时,全部高校都是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创办和管理。这样的想法,不亚于天方夜谭。

但李书福还是突破重重困难,最终建成了一座耗资上亿的北京吉利学院。

时至今日,北京吉利学院成为了“国家汽车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已有2000多位校友成长为中国大中型企业的高管。

2005年,李书福又将目光瞄准了教育资源匮乏的海南,出资建设三亚市最早、规模最大的本科院校:三亚学院。

作为三亚市第一所本科院校,如今的三亚学院不仅被评为六星级中国顶尖民办大学,还连续6年跃居中国综合类民办大学排行榜第二位。

涉足教育行业20多年,吉利一共开办了10所院校,覆盖从职高到研究生院不同的层次,为社会培养人才超过15万人。其中,10%的人才进入了吉利,成功反哺了当初为自己提供求学机会的企业。

显然,“校企合作”这条支持中国高精尖科技发展的闭环链条,李书福已经走通。

除了造车,教育是我心底最柔软的情怀。”在一次公司高管会上,李书福动情表示,“到今天为止,吉利唯一跟别人不一样的,就是我们拥有强大的教育培训系统。”

09 破茧重生:智能电动浪潮起,老将披挂再突围

回顾李书福过往几十年的创业经历,你可以发现一个关键词,那就是“转型”。

从照相馆到冶金,冰箱配件到冰箱,装潢材料到摩托车,中低端汽车到高端汽车品牌,本土化再到全球化,李书福带领吉利抓住时代每一个机遇,迎难而上,不断升级打怪,才有了今天屹立于世界五百强的全球性汽车工业集团。

曾经有一个记者问李书福:“你最大的恐惧是什么?”

李书福的回答是:“世界发生了改变,而我却还不知道。”

从这个答案可以看出,作为改革开放第一代的企业家,李书福的成功得益于紧跟时代的脉搏,所以最怕的就是被时代抛弃。可能对他而言,这既是一种失利,也是一种耻辱。

但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想要抓住每一个时代的红利,其实并不容易。

而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下,吉利最近几年的转型就遭遇了不少挑战。

其实说到发现趋势,李书福和吉利的感知并不迟钝。

早在2016年,在致全体员工的新年贺辞中,李书福就提出了“蓝色吉利行动”计划,称到2020年,吉利90%的汽车都是新能源汽车,将实现由传统车企向新能源车企的战略转型。

在这个目标的指导下,吉利在过去几年也做了不少努力。

为了提高自身电动化的技术,吉利在2018年用90亿美元收购奔驰母公司戴姆勒9%的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

而就在不久前,吉利还花了33亿美元成为沃尔沃卡车集团最大股东,积极布局新能源商务车赛道。

为了提升自身智能信息化的能力,吉利在去年年初和百度达成合作,双方合资成立百度智能汽车。

显然,百度在智能驾驶方面的积累,能给吉利带来很大帮助。

除此之外,李书福最近两年还紧锣密鼓布局了车载芯片、手机、卫星等领域,最终的目标应该是想打造一个车联网生态。

李书福曾经畅想过汽车的未来:“它一定会成为智能空间移动终端,一定会帮助主人解决更多的困难和问题;一定会垂直起降,自由飞行在江河山川、城市乡村;一定会成为主人的秘书、保镖,为主人赚钱,帮主人消费,逗主人高兴,与主人聊天,保主人平安,帮助主人增长知识;一定会自己去清洗、保养等。”

梦想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过去几年,吉利的转型并不顺利。

2016年,吉利就推出了“帝豪EV”系列纯电动车。但由于各项技术参数不佳,这些车型很快就被市场淘汰。

2019年4月,吉利又推出高端纯电动品牌“几何汽车”。但和旗下沃尔沃高端纯电品牌“极星”一样表现不佳,最近一个月的销量才堪堪破万。

截止目前,吉利电动车的年销量只占总量的5%,和当初定下90%的目标相去甚远。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曾经说过:“相比传统燃油车,智能电动车是个新物种,要想造出这个新物种,理想组建的团队也必须是一支全新的跨界团队。”

李书福也显然意识到这个问题。为此,2021年3月,吉利又成立了一个完全独立的高端纯电品牌:极氪汽车。

据极氪汽车CEO安聪慧透露,极氪目前的团队只有30%来自传统燃油车厂商,而70%是跨界人才。

倾力打造之下,极氪也没让李书福失望,其首款量产车型极氪001在去年高调亮相后,就广受好评,获得了超出预期的订单量。

不过当下新能源车赛道如火如荼,不但各大传统厂商在积极转型,更有许多互联网和科技巨头躬身入局,未来几年的竞争将异常激烈。

有人说,2024年将是新能源车行业竞争的一个转折点,那时的吉利是否能够转型成功,我们拭目以待。

10 写在最后

120元起家,从一开始小打小闹的照相馆,到最后扛起民族汽车品牌的大旗,李书福在商海浮沉中七进七出,经历堪称传奇。

李书福的人生不可复制,但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深思:

勇于探索,紧紧抓住时代赋予的机会;勤奋钻研,每次创业之初都深入一线参与生产;重视人才,懂得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目光长远,早早就为吉利全球化做出诸多布局;持之以恒,为中国汽车产业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如今站在汽车行业变革的关键节点,李书福将继续披挂上阵,乘风破浪。

有记者曾问李书福:“您害怕吉利有一天会倒闭吗?”

李书福笑答:“不害怕,没有一点压力。

因为我是农村来的,你说我怕什么,失败了没有关系,回去种地、养龟、养虾,对不对?承包两亩地,一亩地种菜,一亩地种水稻,怕什么呢?有吃有喝。”

的确,没有这样的心态,李书福或许很难坚持到现在。

-END-

你喜欢吉利汽车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

如果你觉得本文有价值,欢迎点赞分享收藏。

如果你想进一步与我交流,欢迎随时私信我。

关注@首席数智官@首席数智官(ID:shouxishuzhiguan) 看精英们成功的商业方法论

p.s.我也会回关你噢

你也喜欢:吉利美日优利欧(从放牛娃到国产车第一品牌创始人)

来源:@首席数智官@首席数智官(ID:shouxishuzhiguan)

hello 大家好,我们是首席数智官,研究产业数字化已经10年。

在长期的工作中,我们一直试图寻找「新品牌是如何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快速崛起」的答案。

为此,我们走访了大量知名企业,与上千位技术专家、创业者、前辈同行等一线精英们交流学习,看他们是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来创造新的商业机会,打造新的爆款产品。

我们希望把这些技术影响商业创新的案例分享给你们。

关注我,每天给你讲一个商业案例。

今天我们要给你讲的是:吉利汽车和它的创始人李书福的故事。

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表彰大会上,李书福曾被授予“改革先锋”的荣誉称号。获此殊荣,他当之无愧。

过去几十年,李书福化身市场经济的弄潮儿,勇于实践,屡次闯入民营经济的禁区。

他开照相馆,被数次批评教育,坚持了两年才转向其他项目。

他办冰箱厂,在无生产资质下,用三年时间干出了台州最大的民企。

他建汽车厂,奔走游说8年后,才拿下中国第一张民营汽车执照。

可以说,李书福的探索和坚持,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崛起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此之外,李书福还立足国内,放眼全球。

无论是收购沃尔沃汽车,还是成为奔驰母公司最大股东,吉利都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上,树立了优秀的典范。

最难能可贵的是,除了商业,李书福还有一份教育的情怀。

从北京吉利学院到三亚学院,李书福在20年间创办了10所各类民办院校,为社会培养输出了15万名技术和高级人才。

截止目前,在李书福的带领下,吉利控股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全球性的汽车工业集团,旗下拥有吉利汽车、几何汽车、领克汽车、沃尔沃汽车、极星汽车、宝腾汽车、路特斯汽车、伦敦电动汽车、远程汽车、曹操出行和太力飞行车等品牌。

据《2021浙江省制造业百强企业》榜单显示,在过去的2021年里,吉利集团以3256.19亿元营收,连续十年跻身《财富》世界500强。而作为吉利创始人的李书福,身价也超过2000亿元。

李书福在业界一度被媒体称为“汽车狂人”。无论是“汽车不就是四个轮子,加两排沙发”,还是“像白菜一样卖车”,他的那些“诳语”都曾引起人们的热议。

但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句:“让中国的汽车走向世界,而不是让全世界的汽车跑遍中国。”

01 青萍之末:研究政策,放牛娃紧跟时代脉搏

1963年6月,李书福出生于浙江台州市路桥区的一个农户家庭。他在家排行老三,上面有两个哥哥,下面还有一个弟弟。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李书福就利用寒暑假的时间给生产队放牛,每天能赚1毛5,这样放一个暑假的牛,李书福就能赚到近10元。

这对李书福来说是一笔巨款。因为当时学费免交,扣掉每学期1.2元的书本费后,李书福还颇有盈余,他一举成为同学当中的“富豪”。

在放牛的过程中,李书福还悟出了一些人生道理。

那时,八九岁的李书福个子矮小,为了爬上牛背,骑着放牛,他苦思好久才想出了一个办法:

李书福先把牛牵到草势长得较好的地方,请牛低头进食。然后利用牛的左大腿,在牛行走弯曲时,他一边用手抓住牛的脖子,一边用脚飞快地踩上牛的大腿关节,这样就很轻松地登上了牛背。

后来李书福回忆这段经历时,不由感慨:“只要方法得当,态度真诚,就会实现有效沟通,就能实现合作共赢。既然人与牛之间都可以合作得很好,那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不能坦诚相处呢?”

放牛的时光虽然简单,但是无忧无虑。这样一边看书、一边与大自然相处的生活,也成了李书福心中最珍贵的记忆。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这一声春雷响彻神州大地,也在一个15岁少年的心里激起了千层浪花。

那时刚上初一的李书福在家打开收音机,听到里面慷慨激昂的声音响起:

“农村的土地可以承包经营,农民可以离土不离乡搞乡镇企业,也可以搞个体私营经济.......”

李书福一听,顿时傻眼。

“因为原来是不允许自己做买卖的嘛,会说你搞“资本主义”。现在竟然可以搞了,我真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天底下还有这样的大好事?”李书福在自己的回忆录里提到。

心潮澎湃下,李书福的思绪早已飞离学业,他开始研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系列方针和政策。

为了留出充裕的研究时间,李书福用两年时间就匆匆完成初中三年的学业。但即使这样,他还是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路桥中学高中尖子班,不得不说,李书福在那个年代也算是学霸之一。

同时令人感叹的是,作为一个十几岁的初中生,李书福对时势变化竟然如此敏感和热衷,非常人能及。从某种程度来讲,他就是市场经济天生的弄潮儿。

而这个观察世界的习惯,李书福后来也一直保持着:“我的大量时间都在研究世界,看看这个世界怎么变,这是第一重要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李书福对高中的学习逐渐失去了耐心,他感觉好像一个个机会正在他眼前错过,这让他郁闷不已。

为此,他鼓起勇气向父亲提出辍学创业的想法,结果这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态度让李父大为恼火,把李书福狠狠揍了一顿。

虽然挨了一顿打,但是李书福依然对市场经济充满憧憬,他开始在脑海里构想各种商业计划。

02 初出茅庐:120元起家,靠拍照赚到第一桶金

李书福第一个商业想法的实践,发生在高中毕业以后。那时的李书福,刚以3分之差落榜高考。

李书福既不复读,也不找工作,而是选择了创业。

李父拗不过自己的孩子,干脆就放任李书福的决定,心想让他撞撞南墙也好,没准到时就能知难而退。

就这样,李书福向父亲要来120元人民币买了一台手提照相机,便开启了往后40年激荡的创业征程。

骑着家里的那辆自行车,李书福开始走街串巷、逛公园,见人就问要不要照相。在台州人的眼里,当年的李书福也就是个“野照相”,即使今天,在中国一些地方也有这样的生意存在。

由于腿脚勤快,服务热情,照相质量也不错,李书福的生意络绎不绝。半年后,他不但把相机的本钱赚了回来,还攒下1000多元,这也算是他创业的第一桶金。

随后,为了提升服务,做大拍照生意,李书福决定开一家照相馆。

据李书福回忆,当时因为资金有限,他只能将钱全部用在设备和场馆租赁上,剩下的灯光、道具、甚至照相机底座,都是由他自己设计制作。

创业早期就是这样,由于资源有限,公司的一分钱往往需要当两分钱花,而创始人也经常需要一个人当几个人用。

王卫在顺丰早期时,既需要出去招揽业务,也需要在店里帮忙分拣和搬运货物。聂云宸也是如此,在喜茶早期时,他不但要研发调试产品,还要亲自设计店里的菜单。

经营照相馆虽然给李书福带来了不少收入,但其业务的合法性一直面临着考验。

那个年代开照相馆也是不容易的,必须要公安局批准。因为照相行业属于特种行业,由于我没有特种营业执照,多次接受教育与处罚。但可能是因为我的态度比较好,即便要求关门停业,照相馆仍然坚持了近两年时间。”李书福后来谈到。

如果说拍照是李书福的第一次创业,那炼金就是他的第二次创业。

经营照相馆时,一次偶然的机会,李书福发现他用高中学习的化学方法,能从废旧电器零部件中分离出各种金属,他眼睛一亮,这种变废为宝的技术岂不是商机无限?

尝过几次甜头后,李书福便把“不合法”的照相馆关闭,全身心投入这个项目。

他一边把自己家改装成作坊,一边从台州废旧电器市场大肆收购零部件,搞起了轰轰烈烈的“循环经济”。

多年后,李书福回忆这次创业时感慨万分:“当时的经济效益还不错,但后来我的这些技术被其他人学会了,因而出现了激烈的供应链竞争,废旧零部件成本也越来越高,我又进入了新一轮的艰难转型。

03 少年成名:卖“北极花”冰箱,28岁成千万富翁

1984年的一天,李书福来到台州一家鞋厂定做皮鞋。不经意间,他发现鞋厂的4个工人不做鞋,反而在生产一种冰箱零部件。

一番打听后,李书福发现这又是一个巨大的商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冰箱开始走进千家万户,李书福决定再次踏上创业的旅程:研究生产电冰箱配件。

因为公司初创,既没土地,也没有厂房,李书福只能租用一个街道办的工房进行冰箱蒸发器、冷凝器和过滤器的研究与试制。

其实很难想像,几个高中学历的草台班子,在条件设施简陋的情况下,可以研发出多少有点技术含量的冰箱零部件。

但那个时代对未来充满激情的创业者,总是能够创造奇迹,尤其是李书福。

经过近400个日夜的反复失败与总结,当李书福的手掌被折腾得找不到一块完好无缺的皮肤时,他们终于试产成功。

产品的研发虽然已经解决,但是生产的厂房再次成为李书福面临的难题。

由于街道办自己要发展工业,之前的工房就被他们收了回去,李书福他们只能转移到其它地方。

幸好,在同学家长的帮助下,李书福租用了路桥中学校办工厂,并可以用校办工厂的名义进行生产销售。

但无奈的是,刚搬过去生产不到一个礼拜,由于噪音的影响,李书福的工厂遭到老师们的集体罢课抗议。学校迫于压力,也只能让李书福赶紧搬走。

吸取教训后,这次李书福请人帮忙找到一个周边无人居住的地方:废旧的自来水厂。

李书福心想:这次总该没问题了吧,老天爷已经够折腾我了。

可是命运再次和他开了一个玩笑。

由于这个水厂已经切断电源,重新用电的话必须找供电局审批。李书福嫌麻烦,结果因为私自接电被人举报,县电力局因此要求县检察院对他们监视居住并立案调查。

这可吓坏了李书福,他一度不敢再去那个自来水厂,冰箱零部件的生产也陷入了停滞。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李书福绝望之时,台州黄岩县的工业办公室主任主动找到了他们。为了发展县里的乡镇企业,主任愿意为他们解决这个麻烦。

在主任的协调下,李书福在废旧自来水厂的生产设备得以解除限制。重新搬家的那一天,即使时隔多年,李书福依旧记忆犹新:

这些设备的搬运,我们都是用人力手拉车,像蜗牛挪动般实现转移。一辆手拉车三到四个人,一共有几十辆手拉车,边推边拉。

而且那几天碰巧老天还下了倾盆大雨,虽然汗流浃背,但根本分不清雨水还是汗水。我当时想,只要能向前挪动一步,就是我们的成功,就是大家共同的追求。

后来一干就是几十公里,道路泥泞,坑洼窄小。由于这些设备太重,捆绑锁紧难度很大,几个昼夜我们才搬运完成。那种艰辛与折磨,与我当年牵牛时,对牛在耕地时的感受是一样的。

因为搬迁,路桥中学校办工厂的名称就不能再为李书福所用。后来在工办主任的帮助下,李书福才拿到了乡镇企业的营业执照,化身正规军,名字叫做黄岩县石曲电冰箱配件厂。

证件齐全后,李书福开始大规模招兵买马,研发新品,扩大产能。

由于技术过硬,市场供不应求,石曲电冰箱配件厂的产品一度销往全国几乎所有的电冰箱厂。

李书福看到企业发展如火如荼,野心进一步膨胀,他决定向产业下游终端进军,开始生产电冰箱、电冰柜等制冷设备。

这又是一个颇具魄力的决定。彼时,民营经济还未获得国家正式认可,而电冰箱这种之前由国家统一配售的商品,也没有生产政策落实。

但李书福胆子够大:你虽然没有批准生产,但也没有禁止啊。既然是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那我就先生产看看。

1986年,李书福正式组建黄岩县北极花电冰箱厂,再一次闯进民营经济的禁区。

由于质优价廉,供不应求,没过两年,北极花便成为国内知名的冰箱品牌。

高峰时期,北极花年销售额一度超过国营冰箱厂,达到4000万元,成为了台州最大的民营企业。当时年仅26岁的李书福,也成为了十足的千万富翁。

但好景不长,1989年6月,国家颁布定点生产冰箱的企业名录,北极花未能位列其中。

因为客观环境的变化,加上内部股东意见分歧等原因,我深感疲惫,然后我把全部资产送给了乡政府。政府接管后,我虽然一夜回归无产阶级,但浑身轻松,就跑去上大学了。”后来李书福回忆道。

04 再战乾坤:中途辍学,重燃创业激情

从高中毕业到离开冰箱厂,李书福在商业界也闯荡了8年,他觉得是时候好好沉淀一下自己,便跑到深圳大学进修学习。

说是学习,但现在回想起来,作为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城市,李书福去深圳根本就是考察市场。

有一次,李书福和朋友去一处装潢材料市场闲逛时,发现一种叫“美铝曲板”的进口材料很有市场前景。

几番了解之后,李书福觉得机不可失,便决定中断学业,回到台州再战商场。

很快,李书福和兄弟联合创办的工厂,便生产出中国第一块美铝曲板。由于质量过硬,价格便宜,很快替代了进口产品,在国内一炮打响。

生意最好的时候,李书福生产的美铝曲板不但内销,还出口到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直到今天,这个企业还是李书福家族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不过李书福在这个行业没呆多久,就选择个人退出,把公司交给了哥哥李书通打理。原因和当初炼金一样:被人抄袭,同质化竞争,利润下降。

后来李书福不免吐槽:“虽然当时我们有专利,有所谓的知识产权,但被别人拷贝,也许是那个年代的命运安排。”

其实不仅是90年代,即使是现在,中国的创业环境依然是全世界竞争最为激烈的环境。在客观环境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企业要想不被别人模仿,就需要不断巩固自己的护城河。诚如马斯克所说:

只要你的创新速度足够快,就不用担心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竞争对手永远只能追着你的屁股跑。

像很多私营老板一样,李书福也曾在预期利润的驱动下,头脑发热,抑制不住扩张的冲动。

退出装潢行业后,恰逢92年海南房地产市场如火如荼,李书福便带着数千万元奔赴海南,加入了炒房大军。

可惜在李书福之前,已有潘石屹、冯仑、王功权等大佬先行入场,所以李书福不幸地当了一回接盘侠,把几千万元雪花花的银子都葬送在了海南的天涯海角。

多年以后,每当记者提到这段经历时,李书福都讳莫如深,不愿多谈。

他只说到,海南炒房给我最大的教训就是:“我只能做实业。”

05 暗度陈仓:不知“天高地厚”,打造中国首家民营车企

在深圳学习期间,李书福就曾花6万元买了一辆中华牌轿车。没想到的是,几年后当他败走海南时,竟然动起造车的念头。

不过整个90年代,国内汽车行业都没有向民营企业开放,所以当李书福找到台州市黄岩区经委的领导,刚把要搞汽车的想法说出口时,就得到了一句“不可能”的答复。

李书福不甘心,又找到省机械厅,得到的答案还是“不可能”,相关领导告诉他:“你去北京也没用,国家不同意,工厂不能建,汽车就是生产出来也不能上牌。”

几次打击并没有让李书福彻底放弃,他决定曲线救国:先办摩托车厂,再伺机造车。

1993年,李书福便花费数千万收购台州临海一家濒临倒闭的国有邮政摩托车厂,开启了浩浩荡荡的造车浪潮。

一开始,李书福造的是跨式摩托车,但销量并不好。

后来一次意外,李书福发现踏板摩托车简单易造,但进口价格昂贵,国内又没人制造,他便转变了产品方向。

经过一年研究,中国第一辆踏板式摩托车诞生,产品投放市场后供不应求。

紧接着,李书福又与行业老大“嘉陵”合作生产“嘉吉”牌摩托车。不到两年的时间,他的摩托车销量不仅占据国内踏板车龙头地位,还出口到美国、意大利等32个国家。

摩托车事业红火的同时,李书福也不忘为将来造车布局。

1996年6月,不久前正式成立吉利公司的李书福把刚毕业的安聪慧叫到身边,后者现在已经成长为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兼CEO。

李书福指着一张图纸告诉安聪慧:“你去临海造一个摩托车厂吧。”

一个月后,在办事的路上,李书福突然对安聪慧说:“那块地我们要用来造车。”

“是那种车吗?”安聪慧很惊讶,指着车窗外的一辆皮卡问。

“不,就要造这种奔驰车!”李书福看着对方,拍了拍车内的座椅说。

“我们审批的不是摩托车厂吗?”安聪慧惊呆了。

“如果我们说是汽车,能被批下来吗?我们就给他来个暗度陈仓。”李书福狡黠一笑。

在基地秘密建设的同时,李书福也开始了造车运动。

他买来几辆奔驰车,又从一汽弄来红旗的底盘、发动机等主要部件,然后用玻璃钢敲打出外壳,最后将它们组装起来,造出来了一辆“新车”。

随后,李书福兴奋地开着这辆车上街兜风,但很快就受到主管部门的警告:没有生产许可证造出来的车是“犯法的”。

1997年,在一次闲聊中,李书福了解到四川德阳有一家国有车厂濒临破产,当即投入数千万将其收购。

但对方的资质只能生产微型客车,要想生产两厢车的话,就必须与政策打擦边球。但这对于一向胆大的李书福来说,已经足够。

随后,吉利正式宣布投资5亿元,进军汽车产业。

消息传开后,吉利引来很多人嘲笑。在他们看来,汽车行业属于国企垄断,一个毫无造车经验的民营企业也想来插一杠子,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对此,李书福的回应相当霸气:

“造汽车没什么难的,不就是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嘛?

多年后,当记者问起当年为何有如此坚定的造车决心时,李书福坦言:

“虽然当时没有多少人相信吉利能造车,但是我坚信未来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会更加成熟,中国现代化也会持续推进,中国也一定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

而那时,如果中国没有自己的汽车品牌,那将是多么糟糕的事情。

在这个历史性的商业机遇面前,尽管进入汽车行业会面临很多困难,但是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我们成长,这是用钱买不到的机会效益。

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个时间窗口,坚定不移地进入汽车领域。”

1998年8月8日,吉利第一辆汽车“豪情”下线,李书福发出700多张邀请函,办了一场100桌的酒宴。

当天,李书福穿着西装,打上领带,等候嘉宾到来。但由于吉利还是黑户,没什么嘉宾敢来捧场。

7点,8点......直到10点,嘉宾席那几桌仍不见人影,李书福心如刀割。

“开始!”他实在等不及了,便大声喊道。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响起:“书福,我来了!”

李书福转身一看,原来是时任浙江省副省长的叶荣宝。那一刻,他热泪盈眶。

多年后,李书福再次谈起当时的场景,仍然觉得有些心酸。

豪情下线后,李书福继续为吉利奔走,他在媒体和公众面前,为民营企业摇旗呐喊。

1999年,当时任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视察吉利时,李书福还动情地恳求领导:

“请国家允许民营企业尝试,允许民营企业家做一个轿车梦。如果失败,就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吧!

2002年11月初,漫长的等待终于有了结果。在中国入世前夕,吉利终于如愿拿到轿车的生产许可证,成为了国内首家民营车企。

06 一鸣惊人:收购沃尔沃,上演“蛇吞象”

在吉利汽车初期,和大多数民营企业家一样,李书福用性价比打开了国内市场

当时的吉利美日和吉利豪情,每辆价格都在3万元左右。高档一点的吉利优利欧售价也不过4万元。超低价位也引发了同类小轿车的降价风潮,汽车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属。

在价格的优势下,吉利汽车很快就成为中国汽车十强企业。但与此同时,吉利却成为廉价低端的代名词,它甚至被戏谑:“开吉利车要有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精神。”

另外,因为过于模仿其他汽车,吉利也没少吃官司,李书福的处境一度十分尴尬,情绪也极端低落。

有人说他当时快疯了:见人就讲自己是怎么造出3万元的轿车。甚至有一回,他与同事喝酒后号啕大哭:“我一不偷、二不抢,每天从早晨6点半工作到晚上11点,辛辛苦苦办企业,为什么别人总嘲笑我?”

也许就是从那时起,李书福萌生了收购高端汽车品牌的念头。

2006年,随着零部件和钢材成本的上涨,李书福发现吉利几乎没有什么利润空间,他意识到,享受几年市场红利的吉利是时候痛下决心了。

次年,在李书福的主导下,吉利发布《宁波宣言》,开始实施全方位的战略转型:不打价格战,打技术战、打品牌战、打服务战、打道德战

口号也从以前的“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转向了“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

庆幸的是,实施战略转型的第三年,当自由舰、金刚、远景等新车型逐渐替代豪情、美日、优利欧时,吉利便度过了阵痛期,销量达到33万辆,比2008年净增10多万辆,并实现销售收入165亿元。

一个全新强大的吉利汽车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中清晰起来。

在吉利不断苦练内功的同时,李书福也清楚知道,高端品牌的建立和技术的提升,绝非一日之功。

为了让中国的汽车走向世界,他必须给吉利找一个“好老师“。因此李书福选择收购一些国外整车和零部件厂商,其中最被他看重的,就是沃尔沃。

早在2002年,拿到汽车生产许可证不久的李书福就语出惊人。他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对员工们宣布:“我们要收购世界名牌沃尔沃!”

台下的员工一脸迷茫:老板是在开玩笑吗?

确实,当时的沃尔沃是全球四大豪车之一,归属于福特集团,有着近70年的光辉历史。而吉利只不过是个刚刚踏入行业的新人,既没品牌,也没资金,谈收购无异于痴人说梦。

李书福的这个想法,被无数人疯狂嘲笑。但他没有放弃,此后几年一直在默默准备。

到了2007年,一场金融危机为李书福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彼时,福特公司深陷财政困境,亏损额高达126亿美元。时任福特CEO的穆拉利便推出“一个福特”战略,陆续出售路虎、捷豹等子品牌,但仍然舍不得出售沃尔沃。

沃尔沃自从1999年被福特收购以来,始终没有扭转亏损的局面。李书福觉得机不可失,决定全力出手。

他先是跑到英国汇丰控股的总部“找钱”,在得到对方的融资支持后,亲自前往美国拜访福特高层,不过很快碰了一鼻子灰。

李书福没有放弃,又连续两年跑到美国底特律参加车展,目的就是找机会和福特公司的首席财务官喝杯咖啡,聊聊沃尔沃。

最初,在福特公司高层看来,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的计划,完全是“蛇吞象”式的妄想,是自不量力的表现。

然而,李书福软磨硬泡的时间长了,福特公司的很多人都记住了这个黄皮肤、笑眯眯、执着的中国民营企业家。

因此,2008年底,当福特公司决定甩掉沃尔沃这个包袱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李书福。

为了能够顺利收购沃尔沃汽车,李书福还挖来了4位业界的顶级精英——原华泰汽车集团总裁童志远、原英国石油公司的高管张芃和袁小林、原菲亚特动力科技中国区总裁沈晖,打造全新的管理团队。

这个团队既了解国际并购事务的规程,也熟悉与欧美国家政府打交道的套路,因此成为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行动的决策机构。

据说谈判时,吉利收购团队光是准备的资料就重达几十公斤,成员经常往返于国内和欧洲,有时早上醒来都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处。

在所有收购条件中,工会问题是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行动中经常遇到的“拦路虎”,李书福也碰上了这个难题。

有一次,在和沃尔沃公司的工会代表谈判时,对方给李书福出了一道难题,问他能不能用3个词来说明,为什么吉利是最合适的竞购者。

当时场上的气氛有些尴尬,主持人本打算出来圆场,但李书福摆摆手,决定自己面对这道难题。

英文不太好的他这样回复:“我想说的3个词就是I loveyou。我爱你们,我爱沃尔沃这个品牌。运营好沃尔沃品牌,以及爱护沃尔沃的员工、保障员工的利益,是吉利的责任和义务!

李书福的这番表白,赢得了现场一阵热烈的掌声。

2009年10月31日,福特公司终于在两个竞购者——法国雷诺汽车公司和中国吉利集团当中作出了选择:吉利集团被列为优先竞购者。

此时,再也没有人讥讽李书福的“痴心妄想”。

2010年3月28日,吉利与福特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签约,以18亿美元拿下了沃尔沃汽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拥有豪车品牌的车企,一举改写了历史。

07 兼容并蓄:优势互补,登顶国产汽车品牌之首

收购完成后,很多人担心吉利无法融合沃尔沃汽车。

毕竟自1999年被福特收购后,沃尔沃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而早前上汽收购韩国双龙的失败也是前车之鉴。

但李书福似乎很有信心,他发誓用两年时间让沃尔沃盈利。

在李书福看来,沃尔沃之所以亏损,原因是规模小,研发投入大,导致单位成本很高。他认为只要将规模做上去,就能盈利。

那怎样把规模做上去呢?李书福的办法是充分放权

之前福特收购沃尔沃后,派了一两百人过去,导致很多中高层都是美国人,严重影响了对方员工的积极性。

与之相反,吉利对沃尔沃实行“港人治港”式的管理。李书福认为,沃尔沃就像一只困在笼子里的老虎,吉利要做的就是放虎归山,恢复它的野性。

他还提到:“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两者是兄弟,不是父子,未来的方向是像大众和奥迪那样。同时,双方要通过联合研发、联合采购来发挥协同效应。

事实证明,李书福的这一策略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吉利的支持下,沃尔沃从一家主要依赖北欧市场的区域性公司,开始走向欧洲、亚洲和北美洲三大主流市场。其中,中国市场成为其主要增长市场。

另外,沃尔沃汽车拥有品牌,掌握技术,却没有一个好的产品策略。而吉利总能很快跟随潮流,知道什么车型会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在这种优势补充下,过去11年,沃尔沃汽车全球年销量翻倍,成为发展最快的豪车品牌之一。

2021年10月29日,沃尔沃汽车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成功上市,市值一度超220亿美元,成为瑞典20年来国内规模最大的一次上市。

在吉利赋能沃尔沃的同时,也从后者身上获得了中国车企最渴望的技术。

并购11年来,吉利在全球建起了五大工程研发中心和五大设计中心,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元。

通过与沃尔沃汽车联手,协同全球资源和人才,打造SPA、CMA等模块化架构及新的三大件技术,吉利在很多技术领域跻身世界主流制造商水平。

拥有强大的技术,再加上市场的敏锐,吉利先后推出了帝豪、博瑞、博越、星越、领克等多款令人惊艳的中高端汽车。

2017年,吉利汽车全年销量突破124万辆,登上了国产汽车自主品牌销量第一的宝座,这个成绩一直蝉联至今。

总的来说,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创造了双赢局面,先后被收入哈佛、沃顿、中欧等全球著名商学院案例库,堪称全球汽车并购史上的成功典范。

08 百年树人:教育大王,深耕民办教育20年

吉利的崛起,很大程度上还跟李书福重视教育和人才有关。

1997年,李书福刚踏进汽车行业时,中国汽车行业不仅设备条件落后于国际水平,人才储备也是极为匮乏。

秉着“要造好车,先造人才”的理念,李书福创立了吉利控股集团的第一所学校:浙江经济管理专修学院。

后来这所看似普通的民办学院,成为了吉利控股集团的“教育胚胎”,孵化出浙江豪情汽车工业学校、浙江吉利技师学院、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三所全日制院校。

办学20余年,这三所学校共为汽车产业链输送了23000余名人才,成为汽车行业各个环节上的中坚力量。

到了2000年,李书福不满足于办一所只输送技术人才的技术学院,他希望能创办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为中国汽车行业、乃至更多高精尖行业和整个中国社会培养、输送人才。

不过在当时,全部高校都是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创办和管理。这样的想法,不亚于天方夜谭。

但李书福还是突破重重困难,最终建成了一座耗资上亿的北京吉利学院。

时至今日,北京吉利学院成为了“国家汽车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已有2000多位校友成长为中国大中型企业的高管。

2005年,李书福又将目光瞄准了教育资源匮乏的海南,出资建设三亚市最早、规模最大的本科院校:三亚学院。

作为三亚市第一所本科院校,如今的三亚学院不仅被评为六星级中国顶尖民办大学,还连续6年跃居中国综合类民办大学排行榜第二位。

涉足教育行业20多年,吉利一共开办了10所院校,覆盖从职高到研究生院不同的层次,为社会培养人才超过15万人。其中,10%的人才进入了吉利,成功反哺了当初为自己提供求学机会的企业。

显然,“校企合作”这条支持中国高精尖科技发展的闭环链条,李书福已经走通。

除了造车,教育是我心底最柔软的情怀。”在一次公司高管会上,李书福动情表示,“到今天为止,吉利唯一跟别人不一样的,就是我们拥有强大的教育培训系统。”

09 破茧重生:智能电动浪潮起,老将披挂再突围

回顾李书福过往几十年的创业经历,你可以发现一个关键词,那就是“转型”。

从照相馆到冶金,冰箱配件到冰箱,装潢材料到摩托车,中低端汽车到高端汽车品牌,本土化再到全球化,李书福带领吉利抓住时代每一个机遇,迎难而上,不断升级打怪,才有了今天屹立于世界五百强的全球性汽车工业集团。

曾经有一个记者问李书福:“你最大的恐惧是什么?”

李书福的回答是:“世界发生了改变,而我却还不知道。”

从这个答案可以看出,作为改革开放第一代的企业家,李书福的成功得益于紧跟时代的脉搏,所以最怕的就是被时代抛弃。可能对他而言,这既是一种失利,也是一种耻辱。

但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想要抓住每一个时代的红利,其实并不容易。

而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下,吉利最近几年的转型就遭遇了不少挑战。

其实说到发现趋势,李书福和吉利的感知并不迟钝。

早在2016年,在致全体员工的新年贺辞中,李书福就提出了“蓝色吉利行动”计划,称到2020年,吉利90%的汽车都是新能源汽车,将实现由传统车企向新能源车企的战略转型。

在这个目标的指导下,吉利在过去几年也做了不少努力。

为了提高自身电动化的技术,吉利在2018年用90亿美元收购奔驰母公司戴姆勒9%的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

而就在不久前,吉利还花了33亿美元成为沃尔沃卡车集团最大股东,积极布局新能源商务车赛道。

为了提升自身智能信息化的能力,吉利在去年年初和百度达成合作,双方合资成立百度智能汽车。

显然,百度在智能驾驶方面的积累,能给吉利带来很大帮助。

除此之外,李书福最近两年还紧锣密鼓布局了车载芯片、手机、卫星等领域,最终的目标应该是想打造一个车联网生态。

李书福曾经畅想过汽车的未来:“它一定会成为智能空间移动终端,一定会帮助主人解决更多的困难和问题;一定会垂直起降,自由飞行在江河山川、城市乡村;一定会成为主人的秘书、保镖,为主人赚钱,帮主人消费,逗主人高兴,与主人聊天,保主人平安,帮助主人增长知识;一定会自己去清洗、保养等。”

梦想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过去几年,吉利的转型并不顺利。

2016年,吉利就推出了“帝豪EV”系列纯电动车。但由于各项技术参数不佳,这些车型很快就被市场淘汰。

2019年4月,吉利又推出高端纯电动品牌“几何汽车”。但和旗下沃尔沃高端纯电品牌“极星”一样表现不佳,最近一个月的销量才堪堪破万。

截止目前,吉利电动车的年销量只占总量的5%,和当初定下90%的目标相去甚远。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曾经说过:“相比传统燃油车,智能电动车是个新物种,要想造出这个新物种,理想组建的团队也必须是一支全新的跨界团队。”

李书福也显然意识到这个问题。为此,2021年3月,吉利又成立了一个完全独立的高端纯电品牌:极氪汽车。

据极氪汽车CEO安聪慧透露,极氪目前的团队只有30%来自传统燃油车厂商,而70%是跨界人才。

倾力打造之下,极氪也没让李书福失望,其首款量产车型极氪001在去年高调亮相后,就广受好评,获得了超出预期的订单量。

不过当下新能源车赛道如火如荼,不但各大传统厂商在积极转型,更有许多互联网和科技巨头躬身入局,未来几年的竞争将异常激烈。

有人说,2024年将是新能源车行业竞争的一个转折点,那时的吉利是否能够转型成功,我们拭目以待。

10 写在最后

120元起家,从一开始小打小闹的照相馆,到最后扛起民族汽车品牌的大旗,李书福在商海浮沉中七进七出,经历堪称传奇。

李书福的人生不可复制,但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深思:

勇于探索,紧紧抓住时代赋予的机会;勤奋钻研,每次创业之初都深入一线参与生产;重视人才,懂得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目光长远,早早就为吉利全球化做出诸多布局;持之以恒,为中国汽车产业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如今站在汽车行业变革的关键节点,李书福将继续披挂上阵,乘风破浪。

有记者曾问李书福:“您害怕吉利有一天会倒闭吗?”

李书福笑答:“不害怕,没有一点压力。

因为我是农村来的,你说我怕什么,失败了没有关系,回去种地、养龟、养虾,对不对?承包两亩地,一亩地种菜,一亩地种水稻,怕什么呢?有吃有喝。”

的确,没有这样的心态,李书福或许很难坚持到现在。

-END-

你喜欢吉利汽车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

如果你觉得本文有价值,欢迎点赞分享收藏。

如果你想进一步与我交流,欢迎随时私信我。

关注@首席数智官@首席数智官(ID:shouxishuzhiguan) 看精英们成功的商业方法论

p.s.我也会回关你噢

留言跟帖
热门文章
日榜 周榜
1 美国特斯拉纯电动车,美国特斯拉电动汽车价格

【新车迷 海外电动车】今天带大家看看2021年美国最畅销的10款电动汽车(迄今为止)。2021年上半年,美国有19款电动汽车在售,此外还有更多混合动力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那么接下...

2 汽车不好启动是怎么回事,汽车不好启动是什么原因有哪些

汽车发动不着有多种因素造成,先不要急着去换新电池,有可能这个钱就白花了。启动不正常会有多种原因,比如出现电池电量不足,没有蓄存上电、电线路有问题、电瓶桩头腐蚀接触不良、...

3 大众带字母的是啥车?,大众带字母是什么车型

文:懂车帝原创 史景旭[懂车帝原创 产品] 自从宝马X6率先开创了轿跑SUV的风格,便引领一股风潮,不管合资、自主还是进口品牌,都争相推出自己的车型来抢占市场。虽然大众汽车在国内...

4 奇瑞瑞虎汽车仪表盘上时间怎么设置,奇瑞瑞虎汽车之家

11月12日,奇瑞汽车旗下旗舰车型瑞虎8 PLUS 鲲鹏版在“春城”昆明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4款车型,指导价14.19-16.99万元。同时,购车用户还能享受8000元现⾦红包、享3年0息、置换...

5 【二手车评估师 】,二手车评估师百度百科

#二手车水太深,建议买二手车吗#平常我们总能听到有人说二手车水深,但并不知道水到底有多深,作为一名资深二手车行业从业者,我只能告诉你这个行业的水深到可以游泳,在没有任何防范...

6 宝马x5 4s店地址,宝马x5最大优惠

忙碌的工作,使您倍加疲劳,是时候奖励自己一下了,酒泉金驰宝宝马店回馈客户大放价,截止到03月09日,宝马X5 PHEV降价0.23%,奖励奋斗的自己,幸福有你更有礼 促销时间2022年03月09日...

7 大众30万左右的轿车有哪些,大众30万左右的车型

文:懂车帝原创 高帅鹏[懂车帝原创 产品] 7年前,当大众还在追求产品多样化的发展阶段,上汽大众推出了一款与朗逸处于相同紧凑型级别的三厢轿车——凌渡。尽管看似定位重叠,不过轿...

8 汽车起动机工作原理是什么?,汽车起动机启动原理

迈巴赫汽车起动机 众所周知,发动机的起动需要外力的支持,汽车起动机就是在扮演着这个角色。大体上说,起动机用三个部件来实现整个起动过程。直流电动机引入来自蓄电池的电流并...

9 大众的油耗怎么样,大众的车油耗高吗

在92号汽油破8.5、95号油价破9元的时代,越来越多人感慨:买车易,养车难!所以,油耗就成了买车时要考虑的一个首要因素,那么,买车过程中该如何规避坑,本期天涯君就不同级别的车型做一个...

10 汽车软件哪个好?,汽车软件推荐

按照市场研究公司Bianco Research的说法,2021年最好的“理财产品”,并非是股市或者比特币,而是美国市场的二手车。在芯片短缺和投机者的双重作用下,美国二手车的价格飙升了近50%...

1 美国特斯拉纯电动车,美国特斯拉电动汽车价格

【新车迷 海外电动车】今天带大家看看2021年美国最畅销的10款电动汽车(迄今为止)。2021年上半年,美国有19款电动汽车在售,此外还有更多混合动力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那么接下...

2 汽车不好启动是怎么回事,汽车不好启动是什么原因有哪些

汽车发动不着有多种因素造成,先不要急着去换新电池,有可能这个钱就白花了。启动不正常会有多种原因,比如出现电池电量不足,没有蓄存上电、电线路有问题、电瓶桩头腐蚀接触不良、...

3 大众带字母的是啥车?,大众带字母是什么车型

文:懂车帝原创 史景旭[懂车帝原创 产品] 自从宝马X6率先开创了轿跑SUV的风格,便引领一股风潮,不管合资、自主还是进口品牌,都争相推出自己的车型来抢占市场。虽然大众汽车在国内...

4 奇瑞瑞虎汽车仪表盘上时间怎么设置,奇瑞瑞虎汽车之家

11月12日,奇瑞汽车旗下旗舰车型瑞虎8 PLUS 鲲鹏版在“春城”昆明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4款车型,指导价14.19-16.99万元。同时,购车用户还能享受8000元现⾦红包、享3年0息、置换...

5 【二手车评估师 】,二手车评估师百度百科

#二手车水太深,建议买二手车吗#平常我们总能听到有人说二手车水深,但并不知道水到底有多深,作为一名资深二手车行业从业者,我只能告诉你这个行业的水深到可以游泳,在没有任何防范...

6 宝马x5 4s店地址,宝马x5最大优惠

忙碌的工作,使您倍加疲劳,是时候奖励自己一下了,酒泉金驰宝宝马店回馈客户大放价,截止到03月09日,宝马X5 PHEV降价0.23%,奖励奋斗的自己,幸福有你更有礼 促销时间2022年03月09日...

7 大众30万左右的轿车有哪些,大众30万左右的车型

文:懂车帝原创 高帅鹏[懂车帝原创 产品] 7年前,当大众还在追求产品多样化的发展阶段,上汽大众推出了一款与朗逸处于相同紧凑型级别的三厢轿车——凌渡。尽管看似定位重叠,不过轿...

8 汽车起动机工作原理是什么?,汽车起动机启动原理

迈巴赫汽车起动机 众所周知,发动机的起动需要外力的支持,汽车起动机就是在扮演着这个角色。大体上说,起动机用三个部件来实现整个起动过程。直流电动机引入来自蓄电池的电流并...

9 大众的油耗怎么样,大众的车油耗高吗

在92号汽油破8.5、95号油价破9元的时代,越来越多人感慨:买车易,养车难!所以,油耗就成了买车时要考虑的一个首要因素,那么,买车过程中该如何规避坑,本期天涯君就不同级别的车型做一个...

10 汽车软件哪个好?,汽车软件推荐

按照市场研究公司Bianco Research的说法,2021年最好的“理财产品”,并非是股市或者比特币,而是美国市场的二手车。在芯片短缺和投机者的双重作用下,美国二手车的价格飙升了近50%...

关于新趣头条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 新趣头条帮助 | 广告联系 | 网站地图

备案号:赣ICP备2022011427号-2 技术支持: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