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读:现在找工作的人会在多个招聘软件上广撒网,BOSS直聘就是其中之一。“找工作,跟老板谈”曾经一度成为宣传亮点,然而,很多人却表示BOSS直聘上的老板根本不理人。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Boss 才不会跟你谈,Boss 是用户,求职者是商品。
我为什么要对一个商品谈话?
一个更好的求职软件不是为企业“筛选合适的人”,而是打破僵化的选人方式。
追求降低操作成本和提高用户体验,并不是直接提高求职体验的工具,提高成本提高体验才是。
—— Erlich Liu
一、工作不好找?都说今年 (2022) 工作不好找,这一点我比较怀疑。或者说这类的描述永远值得怀疑,这类指的是没有具体的情境、没有具体的条件、没有具体的关系等等,这是一句相当空泛的话。
我经常很怕我会不经意间就信了这些观点,然后倒过来解释我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的现状。面对这些观点的时候,我通常总是那个唱反调的存在。这样的态度对我找工作有相当大的帮助,我总想多找找多看看,最后找到个自己觉得还不错的工作后来打破这个观点,那时候感觉超爽。
开始找工作的三周后,我大概有点体会,今年的工作可能确实有点 “不好找”。往年我三周至少可以面试十几家公司,然后狂妄地点评一番,最后还觉得有更好的选择。今年在 Boss 直聘上得到的回复都很少,面试也只有七八家,大部分都不太靠谱。
本着尽快要找到份工作的想法,买了 “找工作” 这条路上的工具 —— Boss 直聘 VIP 会员。然后顺手做了一个分析,什么简历匹配度、薪资要求、经验要求等等都是意料之中,但到沟通进度这一项分析得到的结果,让我大跌眼镜。
二、是 Boss 直聘拉胯?87% 的未回复率?怪不得找不到工作,100 个人里有 87 个人都不回复你的信息,意味着连你的简历都看不到,连拒绝都得不到。
排除掉那些非常厉害的人,我相信普通人的被回复数据就是这样的水平,Boss 直聘的数据也显示,87% 的人是没有得到回复的。那 87% 的「Boss 未回复率」意味着什么呢?
如果你投递简历时不怎么看 JD ,直接海量投递,一天只需要 20 分钟就可以投递完当前 Boss 直聘限定的投递数量 (大概是 100),那么你一天约能收到 13 次回复 (注意啊,只是回复);如果你是个认认真真看 JD 筛公司,做背景和行业调查后再投简历,我们假设你可以一天筛选出 50 家公司 (这基本不可能),那么你大约能收到 6.5 次回复;我们再假设回复的公司当中有 50% 拒绝你,剩下 50% 的公司会接受你的简历,大概会有 3 家公司真正看了你的简历;我们再假设有 50% 看了你简历后约你面试 (这个概率真的很高了),那么你认认真真看一整天的 Boss 直聘,大概可以获得到 1 次面试机会。
这是个非常糟糕的结果,这对找工作的人的打击是非常大的。人最重要的主观能动性会直接受到影响,持续了一两天后可能有 50% 的人会进一步降低期待甚至放弃寻找更好的公司了。
我不禁开始想,Boss 为什么会出现 87% 的所谓的 “Boss” 不理人呢?Boss 直聘作为一个人力资源的信息交易平台,这在今天的互联网产品里意味着很多事:信息流动快速,效率高,成本低… 怎么会出现商家不理用户的情况呢?这是我最初的想法。
三、Boss 才是用户,我是商品但后来我意识到我可能想错了,Boss 直聘里所谓的 Boss 不是商家,Boss 们才是 Boss 直聘这个产品的真正用户,Boss 们为此支付了金钱来购买筛选求职者 (产品) 的权力,Boss 们存在用人需求,Boss 们是主要的挑选方,Boss 们才是用户,而我是商品,自我定价后来投递售卖个人技能。
这可能就是个人应聘市场上的 “特点”,87% 的未回复率一下子变得可以理解了。作为一个商品而言,我自然不喜欢被这样对待,那些嘴边挂着 “人才” 二字的文案,现在都显得格外有讽刺意味。
但这不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为什么会形成这样 87% 未回复率,工作不好找,匹配不高这样的核心问题,我希望有下一代产品能换个视角来解决这些问题。
四、这个市场的 “特点”第一:因为上述所说,Boss 直聘上的 Boss 才是真正的用户。这就像在淘宝上做销售的商家和身为购买者的用户一样好理解,作为用户在没有特定情境下,也不怎么会理会商家/客服们的推广信息,但反过来则不同。这甚至不是一个关系的问题,而是一个理念的问题,这样的定位仍然 Work,似乎在说明着 “重视人才” 要么只存在于少数,要么是 “人才” 太少。相反的观念也存在,瞄准猎头市场或者当时被猎头主动联系时,这种状态就翻转过来了。在大众招聘市场上,这种观念会先产生一层巨大的「招聘损耗」。
第二:Boss 上真正的用户其实是企业,企业的代表人是老板,由于 Boss 直聘那句 “找工作,跟老板谈” 早已失效,80% 以上的 Boss 直聘用户都是 HR 们。这就出现了一层代理,因为老板没有时间/意愿/能力等来处理招聘,需要将这件事委托给 HR 来完成。也就是说 Boss 直聘的招聘需求其实是「Boss」->「HR (代理)」->「求职者」这样的模型。从真实的反馈路径看,可能更多的是「求职者」->「HR (代理)」->「Boss」这样的模型,需求和反馈这两层模型经过 HR 的代理后,天然会出现一层很严重的「招聘损耗」。这也是当时 Boss 直聘主打那句口号的原因,并将产品的主要用户定位在小型公司上,因为小型公司的 Boss 们更可能自己来做招聘,这层损耗会降低很多。
第三:Boss 直聘的在 HR 端的运行是双向的,HR 们不但可以接收求职者投递的简历,还可以去市场上捞简历。这也自然会产生一个期待匹配问题,求职者因为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会更倾向于去投递 “更好的企业”,而 HR 处于企业的需求和个人发展的需求,会更倾向于去捞 “更好的员工”。求职者和 HR 的期待匹配度天然就会很低,这也会产生很大一层的「招聘损耗」。
第四:才是到个人的 HR 和企业行为上,基本就是 HR 够不够专业,能不能理解业务并识别能力匹配的人;企业自身业务发展和对业务认知情况是否匹配,企业基本资源是否健全等问题。这是作为求职者最能直观体会到的一层,但是在整个链条的影响力里,其实是最小的一部分。因为这些都是 “内容”,Boss 直聘和招聘市场是媒介,媒介的影响会大于内容,这是麦克卢汉曾经告诉过我们的道理,你稍有带入就会理解。
五、这到底是不是问题?由 87% 的 Boss 未回复率得出的这些思考,当然在说明 Boss 直聘本身在平台运营和产品设计上是存在巨大问题的。
首先是 Boss 直聘的真正用户是 Boss 们,但 Boss 直聘之所以今天能赚钱的原因其实是一家独大,作为商品的求职者和作为用户的 Boss 本身都没有更好的选择,这就是互联网企业追求的市场占有率后的那层网络效应。87% 的 Boss 未回复率意味着 Boss 们不买账,Boss 们认为至少超过 87% 的求职者其实都不必要关注/没有竞争力/我们不需要,我们连回复的时间都不值得浪费在这样的人群身上,这就是背后的那层意思。
这个问题只是在今天 Boss 直聘给出的数据下展示了出来,显得相当无情刺耳。这是事实,但产品的目标一定是出来解决这些问题的。我不知道对比当年线下招聘市场来说,Boss 到底提供了多少真正的价值,降低的成本到底是哪些成本?提高的效率是哪些效率?
如果有什么可以归结到产品头上的话,那么至少有产品设计者们在设计产品时对求职者 “价值” 的理解,我相信他们不会说我们判断求职者价值,他们会说我们在乎的是企业和用户之间的匹配度。那我们可以继续来追问,匹配度到底是如何得到的?企业们如果根据匹配度这个数据来进行判断,那么至少有 87% 的人连简历都没有被看到的情况下就知道不匹配了吗?
这听上去像是两种论调,一种论调是:我们帮助企业筛选了与他们高度匹配的人才;另一种论调是,互联网产品在加速企业的僵化,用人需求和标准的僵化。我分不清哪个是更合适的。
我去年尝试给 Boss 提过一点小的功能层面上的建议,我当时的主要想法还是如何获得到一些 HR 们为什么拒绝我的反馈,这样我可以来对简历进行改善。但当我知道我的改善甚至不能产生超过 13% 的影响时,我感到十分失望。
六、Boss 直聘上的那层奶油我前段时间曾对 Boss 直聘做过一个评价,我说 Boss 直聘已经快成为一个垄断者了,他的竞争对手不在其他的人才招聘市场里。今天的数据更能证明,至少 87% 的求职者,HR 们连理会都懒得理会,HR 们至少会再拒绝掉 50% 以上的面试者,最后只有最多不超过 7% 的人会得到青睐,我相信这 7% 的人也是猎聘和 Moka 这两类产品希望重点拉拢的人,他们是真的用户。猎聘和 Moka 在做的事情就是撇去 Boss 直聘上的那层奶油,他们才是 Boss 直聘的真正竞争对手。
我今天才意识到,这样的评论也有很大的问题。回到现实,事实上只有 6% 左右的人是没工作的,而不是 87% 的人没有工作。这足以证明,大部分的企业的大部分业务部门是不需要一定要找那 7% 的人。
我们当然可以说,人是有特质的,不是所有人都一样,所以大部分企业在面试后看出来了他们要的特质,这些人最后就工作了。可还是那个问题,87% 的人甚至都没被看到,我们就此可以直接都否定他们的特质吗?
七、会有更好的产品吗?通常一个市场上存在一些大的玩家后,人们会优先认为这个市场是被占据了,大玩家本身就是有一种威慑力。经过一些年后,人们会发现市场上的大玩家可能产生了变化,于是才意识到,原来有大玩家并不代表机会的消失。
有更好的方法解决问题,永远是确定的机会。
Boss 直聘或许可以做的是花更多的力气尝试去治理这个社区的病变,挽回他用户们 87% 的不信任。更深一层的,是如何能更好的改善求职过程。我相信,这 87% 的未回复率更底层的原因是求职者付出的成本过于低导致的,求职者只需要一键投递,剩下的工作全部留给了 HR,HR 凭什么相信求职者在 Boss 上的那两句简介?因为求职者的成本低,就显得非常不值钱和不认真,HR 也可以本能地不相信这样低成本的投递。
降低操作成本、提高用户体验被看做是互联网产品的法宝级理念,可我们必须得看在什么环境下去做的这些事。
我们希望用户在购物软件里多花钱时,我们要让流程简单;我们要让用户在视频软件里停留时间更长时,我们要用户体验好… 这些改善的点其实本身都是针对的用户消费行为,我们希望的是用户多消费一些他有的东西在产品上。
但招聘软件可能不一样,这样的降低成本最后获得到的是低质量的信息和高筛选成本,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降低成本,就只能去提高僵化的标准,最后使得产品社区很难治理好,用户的体验也不会变好。
希望 Boss 直聘能做的更好,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好产品做出来。
本文由 @ErlichLiu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exels,基于 CC0 协议
你也喜欢:大众点评商家回复语(Boss)编辑导读:现在找工作的人会在多个招聘软件上广撒网,BOSS直聘就是其中之一。“找工作,跟老板谈”曾经一度成为宣传亮点,然而,很多人却表示BOSS直聘上的老板根本不理人。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Boss 才不会跟你谈,Boss 是用户,求职者是商品。
我为什么要对一个商品谈话?
一个更好的求职软件不是为企业“筛选合适的人”,而是打破僵化的选人方式。
追求降低操作成本和提高用户体验,并不是直接提高求职体验的工具,提高成本提高体验才是。
—— Erlich Liu
一、工作不好找?都说今年 (2022) 工作不好找,这一点我比较怀疑。或者说这类的描述永远值得怀疑,这类指的是没有具体的情境、没有具体的条件、没有具体的关系等等,这是一句相当空泛的话。
我经常很怕我会不经意间就信了这些观点,然后倒过来解释我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的现状。面对这些观点的时候,我通常总是那个唱反调的存在。这样的态度对我找工作有相当大的帮助,我总想多找找多看看,最后找到个自己觉得还不错的工作后来打破这个观点,那时候感觉超爽。
开始找工作的三周后,我大概有点体会,今年的工作可能确实有点 “不好找”。往年我三周至少可以面试十几家公司,然后狂妄地点评一番,最后还觉得有更好的选择。今年在 Boss 直聘上得到的回复都很少,面试也只有七八家,大部分都不太靠谱。
本着尽快要找到份工作的想法,买了 “找工作” 这条路上的工具 —— Boss 直聘 VIP 会员。然后顺手做了一个分析,什么简历匹配度、薪资要求、经验要求等等都是意料之中,但到沟通进度这一项分析得到的结果,让我大跌眼镜。
二、是 Boss 直聘拉胯?87% 的未回复率?怪不得找不到工作,100 个人里有 87 个人都不回复你的信息,意味着连你的简历都看不到,连拒绝都得不到。
排除掉那些非常厉害的人,我相信普通人的被回复数据就是这样的水平,Boss 直聘的数据也显示,87% 的人是没有得到回复的。那 87% 的「Boss 未回复率」意味着什么呢?
如果你投递简历时不怎么看 JD ,直接海量投递,一天只需要 20 分钟就可以投递完当前 Boss 直聘限定的投递数量 (大概是 100),那么你一天约能收到 13 次回复 (注意啊,只是回复);如果你是个认认真真看 JD 筛公司,做背景和行业调查后再投简历,我们假设你可以一天筛选出 50 家公司 (这基本不可能),那么你大约能收到 6.5 次回复;我们再假设回复的公司当中有 50% 拒绝你,剩下 50% 的公司会接受你的简历,大概会有 3 家公司真正看了你的简历;我们再假设有 50% 看了你简历后约你面试 (这个概率真的很高了),那么你认认真真看一整天的 Boss 直聘,大概可以获得到 1 次面试机会。
这是个非常糟糕的结果,这对找工作的人的打击是非常大的。人最重要的主观能动性会直接受到影响,持续了一两天后可能有 50% 的人会进一步降低期待甚至放弃寻找更好的公司了。
我不禁开始想,Boss 为什么会出现 87% 的所谓的 “Boss” 不理人呢?Boss 直聘作为一个人力资源的信息交易平台,这在今天的互联网产品里意味着很多事:信息流动快速,效率高,成本低… 怎么会出现商家不理用户的情况呢?这是我最初的想法。
三、Boss 才是用户,我是商品但后来我意识到我可能想错了,Boss 直聘里所谓的 Boss 不是商家,Boss 们才是 Boss 直聘这个产品的真正用户,Boss 们为此支付了金钱来购买筛选求职者 (产品) 的权力,Boss 们存在用人需求,Boss 们是主要的挑选方,Boss 们才是用户,而我是商品,自我定价后来投递售卖个人技能。
这可能就是个人应聘市场上的 “特点”,87% 的未回复率一下子变得可以理解了。作为一个商品而言,我自然不喜欢被这样对待,那些嘴边挂着 “人才” 二字的文案,现在都显得格外有讽刺意味。
但这不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为什么会形成这样 87% 未回复率,工作不好找,匹配不高这样的核心问题,我希望有下一代产品能换个视角来解决这些问题。
四、这个市场的 “特点”第一:因为上述所说,Boss 直聘上的 Boss 才是真正的用户。这就像在淘宝上做销售的商家和身为购买者的用户一样好理解,作为用户在没有特定情境下,也不怎么会理会商家/客服们的推广信息,但反过来则不同。这甚至不是一个关系的问题,而是一个理念的问题,这样的定位仍然 Work,似乎在说明着 “重视人才” 要么只存在于少数,要么是 “人才” 太少。相反的观念也存在,瞄准猎头市场或者当时被猎头主动联系时,这种状态就翻转过来了。在大众招聘市场上,这种观念会先产生一层巨大的「招聘损耗」。
第二:Boss 上真正的用户其实是企业,企业的代表人是老板,由于 Boss 直聘那句 “找工作,跟老板谈” 早已失效,80% 以上的 Boss 直聘用户都是 HR 们。这就出现了一层代理,因为老板没有时间/意愿/能力等来处理招聘,需要将这件事委托给 HR 来完成。也就是说 Boss 直聘的招聘需求其实是「Boss」->「HR (代理)」->「求职者」这样的模型。从真实的反馈路径看,可能更多的是「求职者」->「HR (代理)」->「Boss」这样的模型,需求和反馈这两层模型经过 HR 的代理后,天然会出现一层很严重的「招聘损耗」。这也是当时 Boss 直聘主打那句口号的原因,并将产品的主要用户定位在小型公司上,因为小型公司的 Boss 们更可能自己来做招聘,这层损耗会降低很多。
第三:Boss 直聘的在 HR 端的运行是双向的,HR 们不但可以接收求职者投递的简历,还可以去市场上捞简历。这也自然会产生一个期待匹配问题,求职者因为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会更倾向于去投递 “更好的企业”,而 HR 处于企业的需求和个人发展的需求,会更倾向于去捞 “更好的员工”。求职者和 HR 的期待匹配度天然就会很低,这也会产生很大一层的「招聘损耗」。
第四:才是到个人的 HR 和企业行为上,基本就是 HR 够不够专业,能不能理解业务并识别能力匹配的人;企业自身业务发展和对业务认知情况是否匹配,企业基本资源是否健全等问题。这是作为求职者最能直观体会到的一层,但是在整个链条的影响力里,其实是最小的一部分。因为这些都是 “内容”,Boss 直聘和招聘市场是媒介,媒介的影响会大于内容,这是麦克卢汉曾经告诉过我们的道理,你稍有带入就会理解。
五、这到底是不是问题?由 87% 的 Boss 未回复率得出的这些思考,当然在说明 Boss 直聘本身在平台运营和产品设计上是存在巨大问题的。
首先是 Boss 直聘的真正用户是 Boss 们,但 Boss 直聘之所以今天能赚钱的原因其实是一家独大,作为商品的求职者和作为用户的 Boss 本身都没有更好的选择,这就是互联网企业追求的市场占有率后的那层网络效应。87% 的 Boss 未回复率意味着 Boss 们不买账,Boss 们认为至少超过 87% 的求职者其实都不必要关注/没有竞争力/我们不需要,我们连回复的时间都不值得浪费在这样的人群身上,这就是背后的那层意思。
这个问题只是在今天 Boss 直聘给出的数据下展示了出来,显得相当无情刺耳。这是事实,但产品的目标一定是出来解决这些问题的。我不知道对比当年线下招聘市场来说,Boss 到底提供了多少真正的价值,降低的成本到底是哪些成本?提高的效率是哪些效率?
如果有什么可以归结到产品头上的话,那么至少有产品设计者们在设计产品时对求职者 “价值” 的理解,我相信他们不会说我们判断求职者价值,他们会说我们在乎的是企业和用户之间的匹配度。那我们可以继续来追问,匹配度到底是如何得到的?企业们如果根据匹配度这个数据来进行判断,那么至少有 87% 的人连简历都没有被看到的情况下就知道不匹配了吗?
这听上去像是两种论调,一种论调是:我们帮助企业筛选了与他们高度匹配的人才;另一种论调是,互联网产品在加速企业的僵化,用人需求和标准的僵化。我分不清哪个是更合适的。
我去年尝试给 Boss 提过一点小的功能层面上的建议,我当时的主要想法还是如何获得到一些 HR 们为什么拒绝我的反馈,这样我可以来对简历进行改善。但当我知道我的改善甚至不能产生超过 13% 的影响时,我感到十分失望。
六、Boss 直聘上的那层奶油我前段时间曾对 Boss 直聘做过一个评价,我说 Boss 直聘已经快成为一个垄断者了,他的竞争对手不在其他的人才招聘市场里。今天的数据更能证明,至少 87% 的求职者,HR 们连理会都懒得理会,HR 们至少会再拒绝掉 50% 以上的面试者,最后只有最多不超过 7% 的人会得到青睐,我相信这 7% 的人也是猎聘和 Moka 这两类产品希望重点拉拢的人,他们是真的用户。猎聘和 Moka 在做的事情就是撇去 Boss 直聘上的那层奶油,他们才是 Boss 直聘的真正竞争对手。
我今天才意识到,这样的评论也有很大的问题。回到现实,事实上只有 6% 左右的人是没工作的,而不是 87% 的人没有工作。这足以证明,大部分的企业的大部分业务部门是不需要一定要找那 7% 的人。
我们当然可以说,人是有特质的,不是所有人都一样,所以大部分企业在面试后看出来了他们要的特质,这些人最后就工作了。可还是那个问题,87% 的人甚至都没被看到,我们就此可以直接都否定他们的特质吗?
七、会有更好的产品吗?通常一个市场上存在一些大的玩家后,人们会优先认为这个市场是被占据了,大玩家本身就是有一种威慑力。经过一些年后,人们会发现市场上的大玩家可能产生了变化,于是才意识到,原来有大玩家并不代表机会的消失。
有更好的方法解决问题,永远是确定的机会。
Boss 直聘或许可以做的是花更多的力气尝试去治理这个社区的病变,挽回他用户们 87% 的不信任。更深一层的,是如何能更好的改善求职过程。我相信,这 87% 的未回复率更底层的原因是求职者付出的成本过于低导致的,求职者只需要一键投递,剩下的工作全部留给了 HR,HR 凭什么相信求职者在 Boss 上的那两句简介?因为求职者的成本低,就显得非常不值钱和不认真,HR 也可以本能地不相信这样低成本的投递。
降低操作成本、提高用户体验被看做是互联网产品的法宝级理念,可我们必须得看在什么环境下去做的这些事。
我们希望用户在购物软件里多花钱时,我们要让流程简单;我们要让用户在视频软件里停留时间更长时,我们要用户体验好… 这些改善的点其实本身都是针对的用户消费行为,我们希望的是用户多消费一些他有的东西在产品上。
但招聘软件可能不一样,这样的降低成本最后获得到的是低质量的信息和高筛选成本,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降低成本,就只能去提高僵化的标准,最后使得产品社区很难治理好,用户的体验也不会变好。
希望 Boss 直聘能做的更好,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好产品做出来。
本文由 @ErlichLiu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新车迷 海外电动车】今天带大家看看2021年美国最畅销的10款电动汽车(迄今为止)。2021年上半年,美国有19款电动汽车在售,此外还有更多混合动力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那么接下...
2 汽车不好启动是怎么回事,汽车不好启动是什么原因有哪些汽车发动不着有多种因素造成,先不要急着去换新电池,有可能这个钱就白花了。启动不正常会有多种原因,比如出现电池电量不足,没有蓄存上电、电线路有问题、电瓶桩头腐蚀接触不良、...
3 大众带字母的是啥车?,大众带字母是什么车型文:懂车帝原创 史景旭[懂车帝原创 产品] 自从宝马X6率先开创了轿跑SUV的风格,便引领一股风潮,不管合资、自主还是进口品牌,都争相推出自己的车型来抢占市场。虽然大众汽车在国内...
4 奇瑞瑞虎汽车仪表盘上时间怎么设置,奇瑞瑞虎汽车之家11月12日,奇瑞汽车旗下旗舰车型瑞虎8 PLUS 鲲鹏版在“春城”昆明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4款车型,指导价14.19-16.99万元。同时,购车用户还能享受8000元现⾦红包、享3年0息、置换...
5 【二手车评估师 】,二手车评估师百度百科#二手车水太深,建议买二手车吗#平常我们总能听到有人说二手车水深,但并不知道水到底有多深,作为一名资深二手车行业从业者,我只能告诉你这个行业的水深到可以游泳,在没有任何防范...
6 宝马x5 4s店地址,宝马x5最大优惠忙碌的工作,使您倍加疲劳,是时候奖励自己一下了,酒泉金驰宝宝马店回馈客户大放价,截止到03月09日,宝马X5 PHEV降价0.23%,奖励奋斗的自己,幸福有你更有礼 促销时间2022年03月09日...
7 大众30万左右的轿车有哪些,大众30万左右的车型文:懂车帝原创 高帅鹏[懂车帝原创 产品] 7年前,当大众还在追求产品多样化的发展阶段,上汽大众推出了一款与朗逸处于相同紧凑型级别的三厢轿车——凌渡。尽管看似定位重叠,不过轿...
8 汽车起动机工作原理是什么?,汽车起动机启动原理迈巴赫汽车起动机 众所周知,发动机的起动需要外力的支持,汽车起动机就是在扮演着这个角色。大体上说,起动机用三个部件来实现整个起动过程。直流电动机引入来自蓄电池的电流并...
9 大众的油耗怎么样,大众的车油耗高吗在92号汽油破8.5、95号油价破9元的时代,越来越多人感慨:买车易,养车难!所以,油耗就成了买车时要考虑的一个首要因素,那么,买车过程中该如何规避坑,本期天涯君就不同级别的车型做一个...
10 汽车软件哪个好?,汽车软件推荐按照市场研究公司Bianco Research的说法,2021年最好的“理财产品”,并非是股市或者比特币,而是美国市场的二手车。在芯片短缺和投机者的双重作用下,美国二手车的价格飙升了近50%...
【新车迷 海外电动车】今天带大家看看2021年美国最畅销的10款电动汽车(迄今为止)。2021年上半年,美国有19款电动汽车在售,此外还有更多混合动力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那么接下...
2 汽车不好启动是怎么回事,汽车不好启动是什么原因有哪些汽车发动不着有多种因素造成,先不要急着去换新电池,有可能这个钱就白花了。启动不正常会有多种原因,比如出现电池电量不足,没有蓄存上电、电线路有问题、电瓶桩头腐蚀接触不良、...
3 大众带字母的是啥车?,大众带字母是什么车型文:懂车帝原创 史景旭[懂车帝原创 产品] 自从宝马X6率先开创了轿跑SUV的风格,便引领一股风潮,不管合资、自主还是进口品牌,都争相推出自己的车型来抢占市场。虽然大众汽车在国内...
4 奇瑞瑞虎汽车仪表盘上时间怎么设置,奇瑞瑞虎汽车之家11月12日,奇瑞汽车旗下旗舰车型瑞虎8 PLUS 鲲鹏版在“春城”昆明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4款车型,指导价14.19-16.99万元。同时,购车用户还能享受8000元现⾦红包、享3年0息、置换...
5 【二手车评估师 】,二手车评估师百度百科#二手车水太深,建议买二手车吗#平常我们总能听到有人说二手车水深,但并不知道水到底有多深,作为一名资深二手车行业从业者,我只能告诉你这个行业的水深到可以游泳,在没有任何防范...
6 宝马x5 4s店地址,宝马x5最大优惠忙碌的工作,使您倍加疲劳,是时候奖励自己一下了,酒泉金驰宝宝马店回馈客户大放价,截止到03月09日,宝马X5 PHEV降价0.23%,奖励奋斗的自己,幸福有你更有礼 促销时间2022年03月09日...
7 大众30万左右的轿车有哪些,大众30万左右的车型文:懂车帝原创 高帅鹏[懂车帝原创 产品] 7年前,当大众还在追求产品多样化的发展阶段,上汽大众推出了一款与朗逸处于相同紧凑型级别的三厢轿车——凌渡。尽管看似定位重叠,不过轿...
8 汽车起动机工作原理是什么?,汽车起动机启动原理迈巴赫汽车起动机 众所周知,发动机的起动需要外力的支持,汽车起动机就是在扮演着这个角色。大体上说,起动机用三个部件来实现整个起动过程。直流电动机引入来自蓄电池的电流并...
9 大众的油耗怎么样,大众的车油耗高吗在92号汽油破8.5、95号油价破9元的时代,越来越多人感慨:买车易,养车难!所以,油耗就成了买车时要考虑的一个首要因素,那么,买车过程中该如何规避坑,本期天涯君就不同级别的车型做一个...
10 汽车软件哪个好?,汽车软件推荐按照市场研究公司Bianco Research的说法,2021年最好的“理财产品”,并非是股市或者比特币,而是美国市场的二手车。在芯片短缺和投机者的双重作用下,美国二手车的价格飙升了近50%...
关于新趣头条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 新趣头条帮助 | 广告联系 | 网站地图
备案号:赣ICP备2022011427号-2 技术支持: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