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资讯 > 玩法攻略 > 2021年电动汽车行业分析,电动汽车研究现状

2021年电动汽车行业分析,电动汽车研究现状

2023-04-09来源:萧翱瘁编辑:佚名标签:

文章导读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信证券,许英博、尹欣驰)核心观点:智能电动汽车将成汽车产品竞争主战场,更是下一代移动互联网 AIoT 最重要 的产品平台。基于保守假设,我们预计,到 2025 年,中国电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信证券,许英博、尹欣驰)

核心观点:

智能电动汽车将成汽车产品竞争主战场,更是下一代移动互联网 AIoT 最重要 的产品平台。基于保守假设,我们预计,到 2025 年,中国电动汽车销量规模 将超 700 万辆(CAGR 39%),其中绝大多数具备智能配置。以特斯拉为代表 的造车新势力重新定义智能车产品,完成消费者教育和投资者教育。我们判断, 未来仍将有更多科技公司入局,加入“软件定义汽车”的竞争。同时,以大众为 代表的传统汽车公司觉醒,显著加大智能电动领域投资。预计市场竞争将在 2023-2025 年变得空前激烈。我们认为,决定智能电动汽车市场地位的关键因 素是:1)包含软件、硬件、机械件的全栈产品定义、研发和落地能力;2)持 续降成本以获得更大份额、积累更多数据以优化算法的能力。

更大的市场:我们预计 2025 年中国和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规模分别达 700 万辆、 1500 万辆,CAGR 分别为 39%、36%。届时,绝大多数电动汽车将具备智能配 置。

1)电动汽车逐渐进入成熟期,电池成本持续下降加速普及。2014-2020 年 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的平均售价下降幅度累计达 70%左右。特斯拉预计未来 5 年电 池成本仍有望再下降 50%以上,加速电动车普及。

2)电动车简化车身结构,降 低制造难度。电动车零部件数量较传统汽油车减少约 40%,模块化生产帮助造 车新势力在发展初期利用第三方富裕产能或新建产能,实现代工生产,加速产业 化进程。

3)智能化和软件水平改善用户体验。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将成为拉开 用户体验差距的主要因素,高端汽车代码量可达 1 亿行,复杂程度高于 PC 和智 能手机,且代码量预计仍将快速增长。

软件定义汽车:智能座舱改善用户体验,保有量和行驶里程影响自动驾驶算法。 1)核心竞争力:软件定义智能化水平,包括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电动车结构 相对简单且动力差异不大,动力总成(发动机、变速箱等)不再是关键竞争力。 软件能力支撑智能化水平。2)智能座舱:类似于手机曾经历的从“功能机”向 “智能机”的迁移,汽车正在经历智能化进程。3)自动驾驶算法:研发强度和 自动驾驶里程数是关键。特斯拉凭借超 48 亿公里的行驶里程(2020.4)持续优 化算法。4)更大的保有量:意味着更多的数据。领军企业特斯拉持续推出更高 性价比产品,产品均价由 2013 年初的 11.3 万美元/辆,降低至 2020 年底的 5.0 万美元/辆,降幅达 55.7%,驱动累计销量超 140 万辆(2020.12)。5)智能汽 车商业模式未来可能从“购买产品”向“订阅服务”演进。特斯拉 FSD(Full Self-Driving)售价由 2019 年初 3000 美元上涨至 2020 年底的 1 万美元,亦有 望于 2021 年推出按月付费套装。

更激烈的竞争:更多科技公司入局 VS 传统车企的觉醒。1)特斯拉销量快速提 升,中国造车新势力努力追赶。2020 年,特斯拉销售整车 49.96 万辆(+35.8%), 市值上涨 7.8 倍;蔚来、理想、小鹏分别销售 4.3 万辆、3.3 万辆、2.6 万辆, 蔚来市值上涨 16.7 倍,理想、小鹏美股 IPO 之后市值大幅上涨。IPO 和再融资 驱动中资造车新势力公司研发投资持续提升。2)更多科技公司入局:小米公告 以全资子公司进入智能电动汽车领域,计划未来 10 年投资 100 亿美元;苹果或将于 2024 年发布苹果智能汽车;华为以 Tier 1 角色进军智能 汽车领域;百度与吉利控股合作成立集度汽车进军整车制造领域。3)传统车企 觉醒,加速智能电动车投放进程。大众在 2021 年 Power day 称争取最迟到 2025 年成为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领导者。长城、比亚迪均加快了在智能电动汽车领 域的投资和产品投放。4)我们判断,2021-2023 年将有更多科技公司涉足汽车 领域,传统车企加速转型, 2023-2025 年可能成为电动车产品竞争最激烈的阶 段。

谁能胜出:具有全栈研发和产品能力&持续降成本的公司有望获得更多份额。1) 全栈研发能力:智能电动汽车重新定义汽车产品,是对传统汽车公司原有研发 组织形式的挑战,需要软件、硬件、机械件工程师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产品定 义和研发设计。具有较强全栈研发能力,具有更灵活的研发组织形式的公司有 望定义更优秀的产品。2)持续降成本的能力:当前智能电动汽车的主力价格段 在 20-40 万元,产品进一步大规模普及需要伴随价格段持续下探。更大的汽车 销量、更长的行驶里程亦将产生更多的数据反哺优化自动驾驶算法。具有持续 优化产品和成本结构能力的公司,有机会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一、智能电动汽车的 2025:更大的市场

1.1 电动汽车:预计 2025 年中国和全球销量分别达 700 万、1500 万辆

全球汽车行业总量需求基本稳定,中国在过去 15 年是全球汽车消费增长的主引擎。 中国汽车销量从2005年的576万辆增长到2020年的2531万辆,2005到2020年的CAGR 为 11.3%,远超过全球其他市场同期 0.6%的 CAGR。中国在全球市场的销量占比也从 2005 年的 8.7%提升至 2020 年的 32.6%。

全球汽车行业前十名企业的名字在过去 20 年几乎没有发生变化。过去 20 年,即便 中国市场规模飞速成长,但是:(1)通用、福特、丰田、大众、菲亚特、PSA、日产、本 田、雷诺这九家企业在 1999 年、2007 年和 2017 年均位于前十名,只是座次发生了变化; (2)变化来自于并购和中国市场:现代依靠收购起亚汽车、以及中国等汽车市场的爆发 成功晋级前三,而戴姆勒在与克莱斯勒分家后跌出前十名;(3)展望未来:我们判断将会 有更多的智能电动车公司进入 Top10 名单,变化正在进行中。

碳中和:2030 碳达峰目标下,电动车将持续取代燃油车。根据国家统计局等数据测 算,2017 年中国交通部门碳排放占狭义碳排放的 13%,2018 年全国交通部门碳排放总量 9.4 亿吨,其中公路运输占比 83%。在碳中和的政策目标下,汽车行业的电动化趋势料将 加速,以取代燃油消耗带来的碳排放。

我们预计到 2025 年中国和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规模分别达 700 万辆、1500 万辆。 Marklines & ACEA 数据显示,2020 年,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含纯电+插电混)销量为 324 万辆,渗透率 4.2%。中汽协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 137 万辆,渗 透率 5.4%。综合考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成熟度、政策力度支持、车企未来的规划,我们 预计,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将在未来保持快速增长,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在 2025 年达到 1500 万辆,渗透率提升至 16.4%,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在 2025 年达到 700 万辆,渗透率提升至 20%以上(CAGR=38.5%)。

1.2 电池成本:未来有望持续下降,带动电动车的普及

成本结构:电池取代发动机成为电动汽车中最大的成本来源。第一电动网数据显示, 传统燃油车中,发动机和车身成本占比最大,分别达 15%、10%附近。而在纯电动汽车中, OFWeek 数据显示,电池成本占比达 38%,为纯电动汽车中最为关键的零部件,也是决 定未来产品是否能够持续降价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其中,特斯拉在 2020 年电池日中公开 表示:新能源汽车电池成本下降速度偏慢,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系统平均售价由 2014 年的 2.89 元/wh 降低至 2020 年的 0.84 元 /wh,降价幅度达 70.9%。

特斯拉:电池成本已降低至 100 美元/KWh,未来 5 年有望再下降 50%。据 Bloomberg NEF数据显示,2014年至 2020年,特斯拉动力电池的平均售价由 2013年的 250美元/Kwh 降低至 2020 年的 100 美元/Kwh,下降幅度累计达 60%左右。未来 5 年,随着电池产业 链的进一步成熟以及技术的进步,动力电池成本有望再下降 50%以上,进一步加速电动车 普及。

1.3 代工模式:汽车电动化降低造车成本,加速产业化进程

电动车简化车身结构,降低制造难度

新能源汽车简化了车身结构,使得电动车零部件数量较传统汽油车减少约 40%,模块 化生产帮助造车新势力在发展初期利用第三方富裕产能或新建产能,实现代工生产,加速 产业化进程。

电动汽车代工生产模式已经出现,未来将进一步加速产业化进程

小鹏汽车:公司首款车型 G3 是选择海马汽车代工。后续随着公司收购广东福迪汽车 获得生产资质之后,并在肇庆工厂投产。公司第二款车 P7 选择自产模式。蔚来汽车选择 江淮汽车代工。Fisker 于 2020 年 12 月宣布与汽车零部件公司麦格纳签署合作协议,将 由麦格纳独家代工公司首款车型 Fisker Ocean,计划于 2022 年投产销售。2021 年 12 月,公司与富士康达成初步合作协议,将由富士康为公司生产第二款车型,预计将于 2023 年 底量产销售。

1.4 智能化:软件水平提升,持续改善用户体验

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将成为拉开用户体验差距的主要因素,高端汽车代码量可达 1 亿 行,复杂程度高于 PC 和智能手机,且代码量仍将快速增长。

智能驾驶:L1/2 技术已相对成熟,渗透率将快速提升;L3 技术正处于导入期。evinside 数据显示:全球 L1/2 技术的渗透率有望由 2019 年的 8%提升至 2025 年的 35%。同时, 随着特斯拉、小鹏汽车等造车新势力的商业化进程持续推进,预计 L3 技术未来几年处于 快速导入期,国内市场有望由 2019 年的 4%提升至 2025 年的 60%。L4、L5 技术仍处于 试验、封闭或半封闭园区运营阶段,例如百度、滴滴沃芽、文远知行等公司先后在上海、 广州、长沙、北京等地区特定场所提供 Robotaxi 服务;图森未来在美国高度公路开始了 无人驾驶货车配送;Waymo 在美国开始提供 Robo-taxi 和无人驾驶货车配送等服务。

汽车软件代码程指数级增长。1)随着智能汽车功能的增加,其代码远超过智能手机 和 PC。据新思科技估计,PC 操作系统 Windows Vista 为 5000 万行,而一辆高端汽车的 代码量可达 1 亿行。2)据 36 氪数据,未来汽车代码将大幅增长,其中预计安全类软件将 大幅增长四倍、网联类软件将增长 3 倍、信息娱乐类软件将增长 1.5 倍、数据分析类软件 将增长 3 倍。

二、智能电动汽车的 2025:智能将成为最核心的竞争力

电动车结构相对简单且动力差异不大,传统燃油车动力总成(发动机、变速箱等)不 再是关键竞争力。我们认为软件定义的智能化水平是智能电动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包括智 能驾驶和智能座舱。

2.1 特斯拉:完成对消费者的智能驾驶教育

特斯拉加大在智能驾驶领域中的布局,FSD 功能不断丰富,已完成消费者教育。公 司于 2014 年推出 FSD(Full Self-driving)功能,并于 2015 年 10 月通过 OTA 正式推送 给消费者。此后,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功能不断完善,自动驾驶能力不断增强,市场关注 度不断提升。伴随着公司算法的迭代升级,后续 FSD 自动驾驶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2.2 智能座舱:汽车行业智能化进程

汽车座舱经历了机械仪表盘、电器仪表盘时代,逐渐进入智能辅助座舱时代。未来随 着 AR/VR、自动驾驶等技术的持续发展,有望助推智能座舱发展。当前智能座舱正经历类 似于手机从“功能机”向“智能机”的迁移,汽车亦正在经历智能化进程。未来随着智能 座舱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其市场规模将快速提升。据 ICVTank 数据显示,预计未来全球 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将由 2019 年的 364 亿美元增长至 2022 年的 461 亿美元(CAGR 为 8.2%);预计中国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将由 2019 年的 441 亿元增长至 2022 年的 739 亿元 (CAGR 为 23.0%)。

2.3 自动驾驶算法:研发强度和自动驾驶里程数是关键

算法是自动驾驶系统可靠性、准确度的决定性因素,将直接影响驾驶体验。按照自动 驾驶算法框架的不同,可分为感知、决策、执行控制三大部分算法。1)环境感知类算法 主要是指通过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传感器观测环境了解自己与周围环境中交 通参与者的位置与状态,主要包括 SLAM 算法、自动驾驶感知算法。2)决策算法主要是 车辆依据感知算法后,通过训练好的模型,依托车载计算平台规划对应的驾驶路径或驾驶 决策,以保证车辆驾驶的安全性。主要包括自动驾驶规划算法、自动驾驶决策算法。3) 执行控制算法主要是通过控制线控系统控制车辆按照规划的路径执行行驶操作。

为把握智能驾驶行业发展机遇,造车新势力、传统整车厂、科技公司以及初创公司加 大了在此领域中的相关布局。如: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推出了 FSD 智能驾驶 系统;以奥迪为代表的传统整车厂,推出了 Audi AI 智能驾驶系统;以 Waymo 为代表的 科技公司,推出了 Waymo Driver 智能驾驶系统。

智能驾驶:不同的发展途径,技术分化。特斯拉独树一帜,依靠众多的数据不断迭代 软件算法能力,进而希望实现由 L2+的自动驾驶能力向 L4 自动驾驶能力的跨越。而其他 整车厂采用“渐进式”的路径。

研发强度和自动驾驶里程数是增强算法的关键,特斯拉行驶里程数远超竞争对手。自 动驾驶神经网络算法的训练离不开大量的数据,特斯拉通过 Autopilot 直接采集用户的行 驶数据,行驶里程数呈指数级增加。

造车新势力加大研发投入。特斯拉 2018-2020 年研发支出稳定在 90-100 亿人民币附 近。蔚来、小鹏、理想 2018-2020 年研发支出在 7-44 亿人民币附近波动。得益于 2020 年较好的资本环境,各家公司分别通过发行股份或债券获得大量融资,预计后续将加大在 智能汽车领域中的研发投入。其中,蔚来和理想预计公司 2021 年的研发支出分别为 50 亿元(同比+101%)、30 亿元(同比+173%)。

但与传统整车厂相比,造车新势力的研发强度依旧具备提升空间。造车新势力的成立 时间通常在 10 年以内,技术研发积累时间不长,产品迭代次数有限。由于累计销售规模 较小,盈利能力不强,甚至持续处于亏损状态,造车新势力的研发支出主要依靠融资,规 模相对有限。2020 年,蔚来、小鹏、理想的研发支出分别为 25 亿元、17 亿元、11 亿元, 而 2019 年吉利、长城、比亚迪的研发支出就分别为 54 亿元、42 亿元、84 亿元。特斯拉 2019 年研发支出为 13.4 亿美元,但相对于传统汽车公司依然偏低。丰田汽车、戴姆勒、 大众汽车、通用汽车 2019 年研发支出分别为 96、74、169、68 亿美元。

2.4 数据:智能汽车保有量与里程带动数据增长,反哺自动驾驶算法迭代

特斯拉产品在过去 8 年的时间里,ASP 降幅达 55.7%。自 2014 年推出 Autopilot(于 2019 年更名为 FSD)以来,特斯拉不断丰富其功能。为了获得更多的数据以训练对应的 算法,领军企业特斯拉持续推出更高性价比产品:2017 年 7 月开始交付 Model 3、2020 年 3 月开始交付 Model Y,未来仍有 Cybertruck、Semi 等多款车型处于产能规划中。产 品 ASP 由 2013 年初的 11.3 万美元/辆,降低至 2020 年底的 5.0 万美元/辆,降价幅度达 55.7%。

特斯拉累计销量已达 140 万辆。伴随着特斯拉中国上海工厂投产进度的超预期,以及 中国产品的降价,公司在华销量大幅提升,由 2019 年的 4.5 万辆增长至 2020 年的 14.4 万辆。中国地区销量的提升,带动特斯拉全球销量由 2019 年的 36.75 万辆增长至 2020 年的 49.95 万辆,基本完成公司 50 万辆的销量目标。自 2012 年量产以来,特斯拉在全 球销量持续增加。据 Marklines 数据,特斯拉全球销量累计约 140 万辆,逐渐接近需求的 引爆点。

公司未来仍有多款车型处于产能规划中,并在全球积极扩大产能。我们预计特斯拉产 量有望于 2025 年达 225 万辆。1)自成立以来,特斯拉前后共发布了多款车型,其中已 批量生产交付 Roadster、Model S/X/3/Y 共 5 款车型。同时,公司未来仍有 Cybertruck、 Semi 等多款车型处于产能规划中。2)为进一步加快其产品、产能投放速度,特斯拉在美 国、中国、德国等多地建厂。目前,公司在全球共有 5 个汽车工厂产能规划,分别为加州 福利蒙特工厂、荷兰蒂尔堡工厂、中国上海工厂、德国柏林工厂、德州奥斯汀工厂。依据 公司后续产能规划,我们预计公司 2025 年产量有望达 225 万辆。

2.5 商业模式:从“购买产品”向“订阅服务”演进

以特斯拉 FSD 的商业模式为例:随着 FSD 功能的逐步增多,全球 FSD 价格不断上 涨。在美国市场,其售价由 2019 年 4 月的 5000 美元增长至 2021 年 1 月的 1 万美元; 在中国市场,其售价由 2019 年的 2.78 万元增长至 2021 年 1 月的 6.4 万元。据公司 CEO 马斯克在 2020Q4 电话者会议中透露,公司一方面会继续考虑提升 FSD 售价的可能;另 一方面拟于 2021 年第二季度推出针对 FSD 的订阅服务,有望进一步拓宽自动驾驶的商业 化变现模式,使得软件收入占比持续提升。

尽管目前,特斯拉 FSD 产品在中国渗透率较低,仅有 1%-2%的用户选择了特斯拉 FSD 系统,远低于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情况,但我们认为未来公司依靠软件能力,有 望进一步增强在软件领域中的算法和能力,客户选购率有望进一步提升,进而带动软件服 务收入的增长。

三、智能电动汽车的 2025:竞争将显著加剧

三种力量交汇在智能电动汽车市场。一是以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为代表的有一 定积累的造车新势力,二是加速入局的新科技企业,如小米集团、百度、华为、富士康, 一级潜在可能入局的公司,如苹果等。三是传统车企觉醒后,加速智能电动领域的投资和 产品投放。

我们判断,2021-2023 年将有更多科技公司涉足汽车领域。伴随着传统车企的加速转 型,2023-2025 年可能成为电动车产品竞争最激烈的阶段。2021-2022 年将有多款明确的 智能汽车车型投放市场。

3.1 造车新势力:销量快速提升,持续获得资本和产业界认可

2020 年特斯拉与中资三家造车新势力累计销量达 60.29 万辆。2020 年特斯拉、蔚来、 理想、小鹏汽车销量分别为 49.96 万辆、4.37 万辆、3.26 万辆、2.70 万辆,相较于 2019 年的 36.8 万辆、2.06 万辆、0 万辆、1.27 万辆分别增长 36%、113%、32 倍(理想汽车 2019 年销量为 0.1 万辆)、112%。

2020 年四大造车新势力市值涨幅惊人。特斯拉市值由年初的 757 亿美元增长至 2020 年年底的 6689 亿美元,累计上涨 7.8 倍,年度最高涨幅达 7.84 倍;蔚来市值由年初的 43 亿美元增长至 2020 年底的 762 亿美元,累计上涨 16.72 倍,年度最高涨幅达 17.09 倍;小鹏汽车市值由 IPO 以来的 153 亿美元提升至 2020 年底的 335 亿美元,累计上涨 1.2 倍,年度最高涨幅达 2.41 倍;理想汽车市值由 IPO 以来的 138 亿美元提升至 2020 年 底的 259 亿美元,累计上涨 85%,年度最高涨幅达 163%。

特斯拉为全球市值第一大车企。自 2010 年 6 月上市以来,特斯拉市值不断增长。2020 年 6 月,公司市值达 1861 亿美元,首次超越丰田汽车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截至 2020年 12 月 31 日,特斯拉市值 6,689 亿美元,远高于第二大车企丰田汽车 2,507 亿美元的市 值。

蔚来、小鹏汽车、理想汽车进入中国市值前十大车企。考虑到中国本土庞大的智能电 动车市场,乐观的投资人期待中国智能车市值有望比肩特斯拉的量级,相关公司估值快速 显著提升。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分别为国内的第二 大、第六大和第七大市值车企,三家公司加总市值达 8,845 亿元(1356 亿美元)。

市值大幅上涨助推相关公司融资规模提升,加速自动驾驶和智能电动产业链发展。 2020 年以来,蔚来汽车累计获得约 415 亿元(约 46.8 亿美元)的股权&债券融资;2020 年以来,理想汽车累计获得约 207 亿元的股权融资(约 20 亿美元);2020 年以来,小鹏 汽车累计获得约 304 亿元股权融资(约 47.0 亿美元)。2020 年以来,特斯拉累计获得约 123.4 亿美元股权融资。至 2020 年末,蔚来、小鹏、理想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高达 425 亿元、353 亿元、299 亿元。高现金储备提升造车新势力的研发强度,有助于公司技 术积累。

造车新势力未来有多款车型规划。1)截至目前,特斯拉已批量生产 Roadster、Model S/X/3/Y 多款车型,未来仍有 Semi、Cybertruck、以及价格更便宜为 2.5 万美元/辆的车型 (车型名未公布)。2)据理想汽车在 2020Q4 电话者会议中透露,公司将于 2022 年及以 后,每年推出 2 款车型;2023 年推出纯电动平台车型。3)蔚来汽车将于 2022 年推出公 司第四款量产车型 ET7。4)小鹏汽车将于 2021 年底推出公司第三款量产车型小鹏 P5。

其他造车新势力:主力车型将在未来 1-3 年释放。从全球海内外其他造车新势力的产 品规划来看,未来 1-3 年将是集中释放车型的时间。2021 年,Lucid 和 Rivian 将分别推 出电动轿车 Lucid Air(售价 6.99 万美元)、电动皮卡 R1T(售价 6.9 万美元起)和 SUV R1S (售价 7.25 万美元起)。2022 年,①Fisker 计划推出公司的首款车型 Fisker Ocean,定 位 SUV,售价 3.75 万美元起;②法拉利未来计划推出公司的首款车型 FF91,定位 SUV, 售价 10-18 万美元;③智己汽车计划推出两款车型,分别定位电动轿车和电动 SUV。2023 年,①Lucid 将推出公司的第二款车型和第三款车型,分别定位 SUV 和轿车;②Fisker 将于 2023-2025 年累计发布三款新车型,分别定位 SUV、皮卡和超跑轿车;③法拉利未 来将推出 FF81,售价 5.9-9.5 万美元。

3.2 科技公司:主流科技公司正在加速入局

小米造车。2021 年 3 月 30 日,小米公告表示,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 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为 100 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 10 年投资额 100 亿美元,雷军将兼 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苹果拟进军智能汽车造车领域。1)2018 年苹果与大众宣布将合作开发 PAIL(Palo Alto to Infinite Loop)自动驾驶班车技术服务,具体内容为:在大众 T6 Transporter 客运车上 安装自动驾驶软件,作为大众员工的班车。其中 T6 Transporter 无人驾驶客运车由 Apple 设计,并由大众汽车制造。2)2020 年 12 月 22 日,路透社发布消息称,苹果计划在 2024 年生产一款纯电动乘用车,包括其使用自己的电池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

华为以 Tier 1 身份进军智能汽车领域。2019 年 6 月任正非签发公司组织变动文件, 华为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Business Unit)部门,进军汽车领域。华为称,公司并 不造车,而是基于 ICT 技术,成为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零部件供应商,业务主要覆盖 覆盖与智能汽车相关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电动和智能车云 5 大业务领 域。

百度联合吉利造车。2021 年 1 月 11 日,百度宣布与吉利控股合作,组建智能电动汽 车公司。从百度官方的披露以及对媒体的回复,新公司独立于百度母公司体系,覆盖设计 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的全产业链。根据百度官网的披露以及公开回应,新组建的智 能汽车公司由百度主导,吉利控股作为唯一外部出资方,合资新公司独立于百度母公司体 系,保持自主运营。

3.3 传统车企:加速智能电动车投放进程

大众汽车:电动化布局加速,聚焦平台化战略

大众汽车:提出加速战略,预计将于 2022 年累计推出 27 款基于 MEB 平台打造的车 型、2022 年推出首款 PPE 高端电动平台车。1)自 2015 年 10 月,大众宣布将斥资 70 亿美元打造 MEB 纯电平台。2020 年 10 月,大众在美国发布了 L2+级别的 ID.4,售价 3.99 万美元。未来 MEB 平台除了 ID 系列产品,还将发展包括斯柯达、西雅特品牌在内的电动 化车型。2)2021 年 3 月 5 日大众推出“加速战略”(ACCELERATE strategy),将加速 转型为软件驱动型移动出行供应商。公司规划到 2030 年,电动车销量预计占公司欧洲汽 车销量的 70%以上;2030 年在美国和中国的电动车销量占该品牌总销量的 50%以上。至 2022 年,大众计划在全球共推出 27 款基于 MEB 平台打造的车型,最早将于明年推出首 批基于 PPE 高端电动平台打造的车型,同时计划在 2025 年前后开始研发 SSP 可扩展化 系统平台,这将是一个集纯电动、全面互联和高度可扩展性于一身的全新汽车平台,适用 于旗下所有品牌和所有级别的车型。

电池和充电的平台化战略:2023 年起,集团将启用标准电芯,预计 2030 年约 80% 的电动车型将搭载标准电芯。软件集成和数字化用户体验将成为大众汽车的核心竞争力。 大众计划到 2030 年大规模推行自动驾驶,其将于 2026 年推出的旗舰项目 Trinity 就将支 持 L2+级自动驾驶,随后实现 L4 级自动驾驶,并且从该项目开始,大众将构建类神经汽 车互联网络。

加速扩建电池产能,掌握电池技术核心竞争力。公司计划到 2030 年在欧洲建立 6 座 电池工厂,总产能 240GWh。第一家与瑞典电池制造商 Northvolt 合作建立的超级工厂将 于 2023 年投产,产能 40GWh,第二家位于德国萨尔茨吉特的工厂将于 2025 年投产运营。 在电池成本方面,公司在 Power Day发布会上提到将于 2023 年引入全新的标准电芯技术, 并于 2030 年开始应用于旗下各品牌约 80%的电动车型,叠加集团内部协同效应,集团旗 下入门级车型搭载的电池电芯成本将减半,量产车型的电池电芯成本将降低 30%。另外大 众向美国固态电池技术公司 QuantumScape 投资 1 亿美元,并与其组建一家合资企业以 实现工业级固态电池的生产,目前研究表明采用固态电池技术可使电池重量大幅降低,续 航里程增加 30%,充电时间减半,12 分钟充电证实可行。

增强市场攻势,车型迭代出新。2020 年大众纯电动汽车销量增长超过两倍,并计划 2030 年电动车销量达到公司汽车总销量的 60%,预计 2029 年前推出 75 款纯电动车型、 60 款插混/混合动力车型。2021 年上半年,大众将推出四驱 ID.4 GTX ,并于下半年推出 运动型的 ID.5。大众计划在 2021 年内推出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纯电动 SUV ID.6 X 和 ID.6 CROZZ,到 2025 年 MEB 在中国有 15 款车型,并研发一款级别低于 ID.3 的纯电动车型。

长城汽车:升级组织架构,全面布局智能电动

长城汽车:“咖啡智驾”战略发布。2020 年 12 月 30 日,长城汽车发布“331 咖啡智 驾”战略,即在 3 年时间里,目标实现“用户规模行业第一、用户体验评价最好、场景功 能覆盖最多”。咖啡智能系统计划在 2021 年年初于 WEY 品牌“摩卡”车型上量产,并且 后续将陆续应用于更多车型;2021 年下半年公司计划推出搭载 IBEO 激光雷达的量产车 型,实现全车冗余的 L3 级自动驾驶系统的量产;此外,“咖啡智驾”发布会上长城汽车与 高通签订合作协议,基于高通 360-720TOPS 的大算力平台打造的全新高端车型有望于 2022 年亮相。

主动进行管理方式的变革,全面拥抱电动化和智能化。在电动化、智能化的背景下, 传统整车厂面临转型压力,2020 年在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致伙伴们的一封信:长 城汽车如何挺过明年》一文中表示,在红利将尽、外资品牌和新势力的合围中,公司未来 或许将命悬一线,而变革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一方面,公司提前布局动力电池、自动驾驶、 智能座舱等关键领域,提高核心软硬件的自研、自供能力。另一方面,公司也认识到,自 我变革的基础,在于机制创新,需要用机制去解决员工动力和活力的问题,解决组织的创 新和竞争力的问题。

电动化:孵化体外供应商,布局上游动力电池领域。在电动化核心零部件方面,长城 汽车在上市公司体外,孵化了旗下的电池供应商——蜂巢能源。蜂巢能源的前身是 2016 年底成立的长城汽车动力电池事业部,2018 年从长城汽车剥离独立发展,总部位于常州, 目前具备电芯、模组、PACK、BMS 的研发及制造能力。根据公司官网,蜂巢目前已经在 中国及北美、欧洲建造 5 个生产基地,工厂建成后将合计实现产能 120GWh。目前蜂巢能 源的供应能力正在爬坡,并在 2021 年 2 月实现装机 0.07GWh,在国产乘用车电池装机排 名的第七名。

精确定位,打造 C 端纯电爆款车型。在产品端,公司推出欧拉品牌,聚焦 C 端用户 需求。公司在 2020 年升级了欧拉产品,并推出欧拉黑猫、白猫、好猫在内的“猫”系列 产品,精准定位城市女性的用车需求。欧拉黑猫(定价 7-8.5 万)在 2020 年 12 月销量突 破万辆,欧拉好猫(定价 10-15 万区间)则是目前欧拉品牌定位高线城市的产品,以“复古轻奢”的造型和强调安全、科技的配置,实现品牌的向上。我们认为好猫有望成为 C 端 市场下一款爆品,并且帮助公司成功进入纯电轿车领域、和女性市场。

数据驱动,自研为本,智能转型。长城汽车 2020 年发布了首个智能平台——“咖啡 智能”,涵盖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智能电子电气架构。为此,长城汽车组件了自动驾驶 团队,并通过体外的毫末智能进行独立运营,更好地吸引人才、培育技术。毫末制定两条 战略防线,一方面在乘用车自动驾驶领域,长城基于毫末开发咖啡智能平台,首量具备 L3 级辅助驾驶能力、搭载量产激光雷达的产品将在 2021 年 3 季度推出,并将在在系统安全、 驾驶体验、自动驾驶场景覆盖三个方面达到国内自动驾驶领先水平。另一方面,毫末已经 与顺丰、多点等客户签订了合约,提供低速物流车的软件服务及硬件产品。

组织变革:首次激励计划落地,公司中高层管理层利益长期绑定。长城汽车历史上在 股权激励上略显保守,但随着魏建军董事长的管理思路转变,长城汽车 2019 年公布了首 次股权激励计划,但由于 H 股股东投票未通过而搁置。2020 年 4 月,公司再次公告股权 激励计划,并于 2021 年初进行了部分预留份额的授予。股权激励解锁目标为 2020-2022 年每年销量目标为 102 万/121 万/135 万辆,对应净利润为 40.5 亿/50 亿/55 亿(同比 -10%/+23%/+10%),目标设置不难达到,公司更多是希望员工与股东利润的绑定。根据 此次激励,共有约 2800 名员工获得限制性股票或期权激,授予员工人数占总员工数近 5%。 除了董监高之外,大量核心技术和业务人员获得了授予,体现出公司对中层管理者的关注, 也有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潜力。

采用“作战单元”模式,推动组织架构扁平化改革。长城汽车采用“一车一品牌 一公司”的模式,内部管理架构向“作战群”模式调整,组织架构更加扁平化。一个 车型即是一个作战单元,如高盈利车型哈弗大狗及坦克 300,高销量车型哈弗第三代 h6 等均属单独作战单元。作战单元有机会直接面对用户,拥有较高决策权,让他们在 做各个决策前能听到来自市场、消费者最真实的声音,从“中央集权”转变为“让听 到炮声的人做决策”,决策链趋于简单、轻松、直线化,更好的服务用户。

比亚迪:量产车型加速落地

比亚迪已量产汉、D1,e 平台电动车型将于 2021 年投产。(1)2020 年 7 月,比亚 迪发布了 L2 级别的智能汽车汉,售价 22.98 万元起。(b)公司与滴滴合作网约专用车型 D1 已于 2020 年 11 月开始小批量交付,2021 年将贡献 2B 端新增量。(c)公司全新正向 开发的 e 平台电动车型也计划将于 2021 年内投产。

四、智能电动车的 2025:谁能胜出

谁能胜出:具有全栈研发和产品能力&持续降成本的公司有望获得更多份额。我们认 为,智能汽车时代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以及管理架构的比拼。

全栈式的研发能力。由于智能电动汽车重新定义汽车产品,是对传统汽车公司原有研 发组织形式的挑战,需要软件、硬件、机械件工程师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产品定义和研发 设计。具有较强全栈研发能力,具有更灵活的研发组织形式的公司有望定义更优秀的产品。

持续降成本的能力。当前智能电动汽车的主力价格段在 20-40 万元,产品进一步大规 模普及需要伴随价格段持续下探。更大的汽车销量、更长的行驶里程亦将产生更多的数据 反哺优化自动驾驶算法。具有持续优化产品和成本结构能力的公司,有机会获得更多市场 份额。

详见报告原文。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你也喜欢:2017年电动汽车(智能电动汽车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信证券,许英博、尹欣驰)

核心观点:

智能电动汽车将成汽车产品竞争主战场,更是下一代移动互联网 AIoT 最重要 的产品平台。基于保守假设,我们预计,到 2025 年,中国电动汽车销量规模 将超 700 万辆(CAGR 39%),其中绝大多数具备智能配置。以特斯拉为代表 的造车新势力重新定义智能车产品,完成消费者教育和投资者教育。我们判断, 未来仍将有更多科技公司入局,加入“软件定义汽车”的竞争。同时,以大众为 代表的传统汽车公司觉醒,显著加大智能电动领域投资。预计市场竞争将在 2023-2025 年变得空前激烈。我们认为,决定智能电动汽车市场地位的关键因 素是:1)包含软件、硬件、机械件的全栈产品定义、研发和落地能力;2)持 续降成本以获得更大份额、积累更多数据以优化算法的能力。

更大的市场:我们预计 2025 年中国和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规模分别达 700 万辆、 1500 万辆,CAGR 分别为 39%、36%。届时,绝大多数电动汽车将具备智能配 置。

1)电动汽车逐渐进入成熟期,电池成本持续下降加速普及。2014-2020 年 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的平均售价下降幅度累计达 70%左右。特斯拉预计未来 5 年电 池成本仍有望再下降 50%以上,加速电动车普及。

2)电动车简化车身结构,降 低制造难度。电动车零部件数量较传统汽油车减少约 40%,模块化生产帮助造 车新势力在发展初期利用第三方富裕产能或新建产能,实现代工生产,加速产业 化进程。

3)智能化和软件水平改善用户体验。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将成为拉开 用户体验差距的主要因素,高端汽车代码量可达 1 亿行,复杂程度高于 PC 和智 能手机,且代码量预计仍将快速增长。

软件定义汽车:智能座舱改善用户体验,保有量和行驶里程影响自动驾驶算法。 1)核心竞争力:软件定义智能化水平,包括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电动车结构 相对简单且动力差异不大,动力总成(发动机、变速箱等)不再是关键竞争力。 软件能力支撑智能化水平。2)智能座舱:类似于手机曾经历的从“功能机”向 “智能机”的迁移,汽车正在经历智能化进程。3)自动驾驶算法:研发强度和 自动驾驶里程数是关键。特斯拉凭借超 48 亿公里的行驶里程(2020.4)持续优 化算法。4)更大的保有量:意味着更多的数据。领军企业特斯拉持续推出更高 性价比产品,产品均价由 2013 年初的 11.3 万美元/辆,降低至 2020 年底的 5.0 万美元/辆,降幅达 55.7%,驱动累计销量超 140 万辆(2020.12)。5)智能汽 车商业模式未来可能从“购买产品”向“订阅服务”演进。特斯拉 FSD(Full Self-Driving)售价由 2019 年初 3000 美元上涨至 2020 年底的 1 万美元,亦有 望于 2021 年推出按月付费套装。

更激烈的竞争:更多科技公司入局 VS 传统车企的觉醒。1)特斯拉销量快速提 升,中国造车新势力努力追赶。2020 年,特斯拉销售整车 49.96 万辆(+35.8%), 市值上涨 7.8 倍;蔚来、理想、小鹏分别销售 4.3 万辆、3.3 万辆、2.6 万辆, 蔚来市值上涨 16.7 倍,理想、小鹏美股 IPO 之后市值大幅上涨。IPO 和再融资 驱动中资造车新势力公司研发投资持续提升。2)更多科技公司入局:小米公告 以全资子公司进入智能电动汽车领域,计划未来 10 年投资 100 亿美元;苹果或将于 2024 年发布苹果智能汽车;华为以 Tier 1 角色进军智能 汽车领域;百度与吉利控股合作成立集度汽车进军整车制造领域。3)传统车企 觉醒,加速智能电动车投放进程。大众在 2021 年 Power day 称争取最迟到 2025 年成为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领导者。长城、比亚迪均加快了在智能电动汽车领 域的投资和产品投放。4)我们判断,2021-2023 年将有更多科技公司涉足汽车 领域,传统车企加速转型, 2023-2025 年可能成为电动车产品竞争最激烈的阶 段。

谁能胜出:具有全栈研发和产品能力&持续降成本的公司有望获得更多份额。1) 全栈研发能力:智能电动汽车重新定义汽车产品,是对传统汽车公司原有研发 组织形式的挑战,需要软件、硬件、机械件工程师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产品定 义和研发设计。具有较强全栈研发能力,具有更灵活的研发组织形式的公司有 望定义更优秀的产品。2)持续降成本的能力:当前智能电动汽车的主力价格段 在 20-40 万元,产品进一步大规模普及需要伴随价格段持续下探。更大的汽车 销量、更长的行驶里程亦将产生更多的数据反哺优化自动驾驶算法。具有持续 优化产品和成本结构能力的公司,有机会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一、智能电动汽车的 2025:更大的市场

1.1 电动汽车:预计 2025 年中国和全球销量分别达 700 万、1500 万辆

全球汽车行业总量需求基本稳定,中国在过去 15 年是全球汽车消费增长的主引擎。 中国汽车销量从2005年的576万辆增长到2020年的2531万辆,2005到2020年的CAGR 为 11.3%,远超过全球其他市场同期 0.6%的 CAGR。中国在全球市场的销量占比也从 2005 年的 8.7%提升至 2020 年的 32.6%。

全球汽车行业前十名企业的名字在过去 20 年几乎没有发生变化。过去 20 年,即便 中国市场规模飞速成长,但是:(1)通用、福特、丰田、大众、菲亚特、PSA、日产、本 田、雷诺这九家企业在 1999 年、2007 年和 2017 年均位于前十名,只是座次发生了变化; (2)变化来自于并购和中国市场:现代依靠收购起亚汽车、以及中国等汽车市场的爆发 成功晋级前三,而戴姆勒在与克莱斯勒分家后跌出前十名;(3)展望未来:我们判断将会 有更多的智能电动车公司进入 Top10 名单,变化正在进行中。

碳中和:2030 碳达峰目标下,电动车将持续取代燃油车。根据国家统计局等数据测 算,2017 年中国交通部门碳排放占狭义碳排放的 13%,2018 年全国交通部门碳排放总量 9.4 亿吨,其中公路运输占比 83%。在碳中和的政策目标下,汽车行业的电动化趋势料将 加速,以取代燃油消耗带来的碳排放。

我们预计到 2025 年中国和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规模分别达 700 万辆、1500 万辆。 Marklines & ACEA 数据显示,2020 年,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含纯电+插电混)销量为 324 万辆,渗透率 4.2%。中汽协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 137 万辆,渗 透率 5.4%。综合考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成熟度、政策力度支持、车企未来的规划,我们 预计,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将在未来保持快速增长,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在 2025 年达到 1500 万辆,渗透率提升至 16.4%,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在 2025 年达到 700 万辆,渗透率提升至 20%以上(CAGR=38.5%)。

1.2 电池成本:未来有望持续下降,带动电动车的普及

成本结构:电池取代发动机成为电动汽车中最大的成本来源。第一电动网数据显示, 传统燃油车中,发动机和车身成本占比最大,分别达 15%、10%附近。而在纯电动汽车中, OFWeek 数据显示,电池成本占比达 38%,为纯电动汽车中最为关键的零部件,也是决 定未来产品是否能够持续降价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其中,特斯拉在 2020 年电池日中公开 表示:新能源汽车电池成本下降速度偏慢,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系统平均售价由 2014 年的 2.89 元/wh 降低至 2020 年的 0.84 元 /wh,降价幅度达 70.9%。

特斯拉:电池成本已降低至 100 美元/KWh,未来 5 年有望再下降 50%。据 Bloomberg NEF数据显示,2014年至 2020年,特斯拉动力电池的平均售价由 2013年的 250美元/Kwh 降低至 2020 年的 100 美元/Kwh,下降幅度累计达 60%左右。未来 5 年,随着电池产业 链的进一步成熟以及技术的进步,动力电池成本有望再下降 50%以上,进一步加速电动车 普及。

1.3 代工模式:汽车电动化降低造车成本,加速产业化进程

电动车简化车身结构,降低制造难度

新能源汽车简化了车身结构,使得电动车零部件数量较传统汽油车减少约 40%,模块 化生产帮助造车新势力在发展初期利用第三方富裕产能或新建产能,实现代工生产,加速 产业化进程。

电动汽车代工生产模式已经出现,未来将进一步加速产业化进程

小鹏汽车:公司首款车型 G3 是选择海马汽车代工。后续随着公司收购广东福迪汽车 获得生产资质之后,并在肇庆工厂投产。公司第二款车 P7 选择自产模式。蔚来汽车选择 江淮汽车代工。Fisker 于 2020 年 12 月宣布与汽车零部件公司麦格纳签署合作协议,将 由麦格纳独家代工公司首款车型 Fisker Ocean,计划于 2022 年投产销售。2021 年 12 月,公司与富士康达成初步合作协议,将由富士康为公司生产第二款车型,预计将于 2023 年 底量产销售。

1.4 智能化:软件水平提升,持续改善用户体验

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将成为拉开用户体验差距的主要因素,高端汽车代码量可达 1 亿 行,复杂程度高于 PC 和智能手机,且代码量仍将快速增长。

智能驾驶:L1/2 技术已相对成熟,渗透率将快速提升;L3 技术正处于导入期。evinside 数据显示:全球 L1/2 技术的渗透率有望由 2019 年的 8%提升至 2025 年的 35%。同时, 随着特斯拉、小鹏汽车等造车新势力的商业化进程持续推进,预计 L3 技术未来几年处于 快速导入期,国内市场有望由 2019 年的 4%提升至 2025 年的 60%。L4、L5 技术仍处于 试验、封闭或半封闭园区运营阶段,例如百度、滴滴沃芽、文远知行等公司先后在上海、 广州、长沙、北京等地区特定场所提供 Robotaxi 服务;图森未来在美国高度公路开始了 无人驾驶货车配送;Waymo 在美国开始提供 Robo-taxi 和无人驾驶货车配送等服务。

汽车软件代码程指数级增长。1)随着智能汽车功能的增加,其代码远超过智能手机 和 PC。据新思科技估计,PC 操作系统 Windows Vista 为 5000 万行,而一辆高端汽车的 代码量可达 1 亿行。2)据 36 氪数据,未来汽车代码将大幅增长,其中预计安全类软件将 大幅增长四倍、网联类软件将增长 3 倍、信息娱乐类软件将增长 1.5 倍、数据分析类软件 将增长 3 倍。

二、智能电动汽车的 2025:智能将成为最核心的竞争力

电动车结构相对简单且动力差异不大,传统燃油车动力总成(发动机、变速箱等)不 再是关键竞争力。我们认为软件定义的智能化水平是智能电动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包括智 能驾驶和智能座舱。

2.1 特斯拉:完成对消费者的智能驾驶教育

特斯拉加大在智能驾驶领域中的布局,FSD 功能不断丰富,已完成消费者教育。公 司于 2014 年推出 FSD(Full Self-driving)功能,并于 2015 年 10 月通过 OTA 正式推送 给消费者。此后,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功能不断完善,自动驾驶能力不断增强,市场关注 度不断提升。伴随着公司算法的迭代升级,后续 FSD 自动驾驶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2.2 智能座舱:汽车行业智能化进程

汽车座舱经历了机械仪表盘、电器仪表盘时代,逐渐进入智能辅助座舱时代。未来随 着 AR/VR、自动驾驶等技术的持续发展,有望助推智能座舱发展。当前智能座舱正经历类 似于手机从“功能机”向“智能机”的迁移,汽车亦正在经历智能化进程。未来随着智能 座舱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其市场规模将快速提升。据 ICVTank 数据显示,预计未来全球 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将由 2019 年的 364 亿美元增长至 2022 年的 461 亿美元(CAGR 为 8.2%);预计中国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将由 2019 年的 441 亿元增长至 2022 年的 739 亿元 (CAGR 为 23.0%)。

2.3 自动驾驶算法:研发强度和自动驾驶里程数是关键

算法是自动驾驶系统可靠性、准确度的决定性因素,将直接影响驾驶体验。按照自动 驾驶算法框架的不同,可分为感知、决策、执行控制三大部分算法。1)环境感知类算法 主要是指通过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传感器观测环境了解自己与周围环境中交 通参与者的位置与状态,主要包括 SLAM 算法、自动驾驶感知算法。2)决策算法主要是 车辆依据感知算法后,通过训练好的模型,依托车载计算平台规划对应的驾驶路径或驾驶 决策,以保证车辆驾驶的安全性。主要包括自动驾驶规划算法、自动驾驶决策算法。3) 执行控制算法主要是通过控制线控系统控制车辆按照规划的路径执行行驶操作。

为把握智能驾驶行业发展机遇,造车新势力、传统整车厂、科技公司以及初创公司加 大了在此领域中的相关布局。如: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推出了 FSD 智能驾驶 系统;以奥迪为代表的传统整车厂,推出了 Audi AI 智能驾驶系统;以 Waymo 为代表的 科技公司,推出了 Waymo Driver 智能驾驶系统。

智能驾驶:不同的发展途径,技术分化。特斯拉独树一帜,依靠众多的数据不断迭代 软件算法能力,进而希望实现由 L2+的自动驾驶能力向 L4 自动驾驶能力的跨越。而其他 整车厂采用“渐进式”的路径。

研发强度和自动驾驶里程数是增强算法的关键,特斯拉行驶里程数远超竞争对手。自 动驾驶神经网络算法的训练离不开大量的数据,特斯拉通过 Autopilot 直接采集用户的行 驶数据,行驶里程数呈指数级增加。

造车新势力加大研发投入。特斯拉 2018-2020 年研发支出稳定在 90-100 亿人民币附 近。蔚来、小鹏、理想 2018-2020 年研发支出在 7-44 亿人民币附近波动。得益于 2020 年较好的资本环境,各家公司分别通过发行股份或债券获得大量融资,预计后续将加大在 智能汽车领域中的研发投入。其中,蔚来和理想预计公司 2021 年的研发支出分别为 50 亿元(同比+101%)、30 亿元(同比+173%)。

但与传统整车厂相比,造车新势力的研发强度依旧具备提升空间。造车新势力的成立 时间通常在 10 年以内,技术研发积累时间不长,产品迭代次数有限。由于累计销售规模 较小,盈利能力不强,甚至持续处于亏损状态,造车新势力的研发支出主要依靠融资,规 模相对有限。2020 年,蔚来、小鹏、理想的研发支出分别为 25 亿元、17 亿元、11 亿元, 而 2019 年吉利、长城、比亚迪的研发支出就分别为 54 亿元、42 亿元、84 亿元。特斯拉 2019 年研发支出为 13.4 亿美元,但相对于传统汽车公司依然偏低。丰田汽车、戴姆勒、 大众汽车、通用汽车 2019 年研发支出分别为 96、74、169、68 亿美元。

2.4 数据:智能汽车保有量与里程带动数据增长,反哺自动驾驶算法迭代

特斯拉产品在过去 8 年的时间里,ASP 降幅达 55.7%。自 2014 年推出 Autopilot(于 2019 年更名为 FSD)以来,特斯拉不断丰富其功能。为了获得更多的数据以训练对应的 算法,领军企业特斯拉持续推出更高性价比产品:2017 年 7 月开始交付 Model 3、2020 年 3 月开始交付 Model Y,未来仍有 Cybertruck、Semi 等多款车型处于产能规划中。产 品 ASP 由 2013 年初的 11.3 万美元/辆,降低至 2020 年底的 5.0 万美元/辆,降价幅度达 55.7%。

特斯拉累计销量已达 140 万辆。伴随着特斯拉中国上海工厂投产进度的超预期,以及 中国产品的降价,公司在华销量大幅提升,由 2019 年的 4.5 万辆增长至 2020 年的 14.4 万辆。中国地区销量的提升,带动特斯拉全球销量由 2019 年的 36.75 万辆增长至 2020 年的 49.95 万辆,基本完成公司 50 万辆的销量目标。自 2012 年量产以来,特斯拉在全 球销量持续增加。据 Marklines 数据,特斯拉全球销量累计约 140 万辆,逐渐接近需求的 引爆点。

公司未来仍有多款车型处于产能规划中,并在全球积极扩大产能。我们预计特斯拉产 量有望于 2025 年达 225 万辆。1)自成立以来,特斯拉前后共发布了多款车型,其中已 批量生产交付 Roadster、Model S/X/3/Y 共 5 款车型。同时,公司未来仍有 Cybertruck、 Semi 等多款车型处于产能规划中。2)为进一步加快其产品、产能投放速度,特斯拉在美 国、中国、德国等多地建厂。目前,公司在全球共有 5 个汽车工厂产能规划,分别为加州 福利蒙特工厂、荷兰蒂尔堡工厂、中国上海工厂、德国柏林工厂、德州奥斯汀工厂。依据 公司后续产能规划,我们预计公司 2025 年产量有望达 225 万辆。

2.5 商业模式:从“购买产品”向“订阅服务”演进

以特斯拉 FSD 的商业模式为例:随着 FSD 功能的逐步增多,全球 FSD 价格不断上 涨。在美国市场,其售价由 2019 年 4 月的 5000 美元增长至 2021 年 1 月的 1 万美元; 在中国市场,其售价由 2019 年的 2.78 万元增长至 2021 年 1 月的 6.4 万元。据公司 CEO 马斯克在 2020Q4 电话者会议中透露,公司一方面会继续考虑提升 FSD 售价的可能;另 一方面拟于 2021 年第二季度推出针对 FSD 的订阅服务,有望进一步拓宽自动驾驶的商业 化变现模式,使得软件收入占比持续提升。

尽管目前,特斯拉 FSD 产品在中国渗透率较低,仅有 1%-2%的用户选择了特斯拉 FSD 系统,远低于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情况,但我们认为未来公司依靠软件能力,有 望进一步增强在软件领域中的算法和能力,客户选购率有望进一步提升,进而带动软件服 务收入的增长。

三、智能电动汽车的 2025:竞争将显著加剧

三种力量交汇在智能电动汽车市场。一是以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为代表的有一 定积累的造车新势力,二是加速入局的新科技企业,如小米集团、百度、华为、富士康, 一级潜在可能入局的公司,如苹果等。三是传统车企觉醒后,加速智能电动领域的投资和 产品投放。

我们判断,2021-2023 年将有更多科技公司涉足汽车领域。伴随着传统车企的加速转 型,2023-2025 年可能成为电动车产品竞争最激烈的阶段。2021-2022 年将有多款明确的 智能汽车车型投放市场。

3.1 造车新势力:销量快速提升,持续获得资本和产业界认可

2020 年特斯拉与中资三家造车新势力累计销量达 60.29 万辆。2020 年特斯拉、蔚来、 理想、小鹏汽车销量分别为 49.96 万辆、4.37 万辆、3.26 万辆、2.70 万辆,相较于 2019 年的 36.8 万辆、2.06 万辆、0 万辆、1.27 万辆分别增长 36%、113%、32 倍(理想汽车 2019 年销量为 0.1 万辆)、112%。

2020 年四大造车新势力市值涨幅惊人。特斯拉市值由年初的 757 亿美元增长至 2020 年年底的 6689 亿美元,累计上涨 7.8 倍,年度最高涨幅达 7.84 倍;蔚来市值由年初的 43 亿美元增长至 2020 年底的 762 亿美元,累计上涨 16.72 倍,年度最高涨幅达 17.09 倍;小鹏汽车市值由 IPO 以来的 153 亿美元提升至 2020 年底的 335 亿美元,累计上涨 1.2 倍,年度最高涨幅达 2.41 倍;理想汽车市值由 IPO 以来的 138 亿美元提升至 2020 年 底的 259 亿美元,累计上涨 85%,年度最高涨幅达 163%。

特斯拉为全球市值第一大车企。自 2010 年 6 月上市以来,特斯拉市值不断增长。2020 年 6 月,公司市值达 1861 亿美元,首次超越丰田汽车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截至 2020年 12 月 31 日,特斯拉市值 6,689 亿美元,远高于第二大车企丰田汽车 2,507 亿美元的市 值。

蔚来、小鹏汽车、理想汽车进入中国市值前十大车企。考虑到中国本土庞大的智能电 动车市场,乐观的投资人期待中国智能车市值有望比肩特斯拉的量级,相关公司估值快速 显著提升。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分别为国内的第二 大、第六大和第七大市值车企,三家公司加总市值达 8,845 亿元(1356 亿美元)。

市值大幅上涨助推相关公司融资规模提升,加速自动驾驶和智能电动产业链发展。 2020 年以来,蔚来汽车累计获得约 415 亿元(约 46.8 亿美元)的股权&债券融资;2020 年以来,理想汽车累计获得约 207 亿元的股权融资(约 20 亿美元);2020 年以来,小鹏 汽车累计获得约 304 亿元股权融资(约 47.0 亿美元)。2020 年以来,特斯拉累计获得约 123.4 亿美元股权融资。至 2020 年末,蔚来、小鹏、理想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高达 425 亿元、353 亿元、299 亿元。高现金储备提升造车新势力的研发强度,有助于公司技 术积累。

造车新势力未来有多款车型规划。1)截至目前,特斯拉已批量生产 Roadster、Model S/X/3/Y 多款车型,未来仍有 Semi、Cybertruck、以及价格更便宜为 2.5 万美元/辆的车型 (车型名未公布)。2)据理想汽车在 2020Q4 电话者会议中透露,公司将于 2022 年及以 后,每年推出 2 款车型;2023 年推出纯电动平台车型。3)蔚来汽车将于 2022 年推出公 司第四款量产车型 ET7。4)小鹏汽车将于 2021 年底推出公司第三款量产车型小鹏 P5。

其他造车新势力:主力车型将在未来 1-3 年释放。从全球海内外其他造车新势力的产 品规划来看,未来 1-3 年将是集中释放车型的时间。2021 年,Lucid 和 Rivian 将分别推 出电动轿车 Lucid Air(售价 6.99 万美元)、电动皮卡 R1T(售价 6.9 万美元起)和 SUV R1S (售价 7.25 万美元起)。2022 年,①Fisker 计划推出公司的首款车型 Fisker Ocean,定 位 SUV,售价 3.75 万美元起;②法拉利未来计划推出公司的首款车型 FF91,定位 SUV, 售价 10-18 万美元;③智己汽车计划推出两款车型,分别定位电动轿车和电动 SUV。2023 年,①Lucid 将推出公司的第二款车型和第三款车型,分别定位 SUV 和轿车;②Fisker 将于 2023-2025 年累计发布三款新车型,分别定位 SUV、皮卡和超跑轿车;③法拉利未 来将推出 FF81,售价 5.9-9.5 万美元。

3.2 科技公司:主流科技公司正在加速入局

小米造车。2021 年 3 月 30 日,小米公告表示,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 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为 100 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 10 年投资额 100 亿美元,雷军将兼 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苹果拟进军智能汽车造车领域。1)2018 年苹果与大众宣布将合作开发 PAIL(Palo Alto to Infinite Loop)自动驾驶班车技术服务,具体内容为:在大众 T6 Transporter 客运车上 安装自动驾驶软件,作为大众员工的班车。其中 T6 Transporter 无人驾驶客运车由 Apple 设计,并由大众汽车制造。2)2020 年 12 月 22 日,路透社发布消息称,苹果计划在 2024 年生产一款纯电动乘用车,包括其使用自己的电池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

华为以 Tier 1 身份进军智能汽车领域。2019 年 6 月任正非签发公司组织变动文件, 华为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Business Unit)部门,进军汽车领域。华为称,公司并 不造车,而是基于 ICT 技术,成为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零部件供应商,业务主要覆盖 覆盖与智能汽车相关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电动和智能车云 5 大业务领 域。

百度联合吉利造车。2021 年 1 月 11 日,百度宣布与吉利控股合作,组建智能电动汽 车公司。从百度官方的披露以及对媒体的回复,新公司独立于百度母公司体系,覆盖设计 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的全产业链。根据百度官网的披露以及公开回应,新组建的智 能汽车公司由百度主导,吉利控股作为唯一外部出资方,合资新公司独立于百度母公司体 系,保持自主运营。

3.3 传统车企:加速智能电动车投放进程

大众汽车:电动化布局加速,聚焦平台化战略

大众汽车:提出加速战略,预计将于 2022 年累计推出 27 款基于 MEB 平台打造的车 型、2022 年推出首款 PPE 高端电动平台车。1)自 2015 年 10 月,大众宣布将斥资 70 亿美元打造 MEB 纯电平台。2020 年 10 月,大众在美国发布了 L2+级别的 ID.4,售价 3.99 万美元。未来 MEB 平台除了 ID 系列产品,还将发展包括斯柯达、西雅特品牌在内的电动 化车型。2)2021 年 3 月 5 日大众推出“加速战略”(ACCELERATE strategy),将加速 转型为软件驱动型移动出行供应商。公司规划到 2030 年,电动车销量预计占公司欧洲汽 车销量的 70%以上;2030 年在美国和中国的电动车销量占该品牌总销量的 50%以上。至 2022 年,大众计划在全球共推出 27 款基于 MEB 平台打造的车型,最早将于明年推出首 批基于 PPE 高端电动平台打造的车型,同时计划在 2025 年前后开始研发 SSP 可扩展化 系统平台,这将是一个集纯电动、全面互联和高度可扩展性于一身的全新汽车平台,适用 于旗下所有品牌和所有级别的车型。

电池和充电的平台化战略:2023 年起,集团将启用标准电芯,预计 2030 年约 80% 的电动车型将搭载标准电芯。软件集成和数字化用户体验将成为大众汽车的核心竞争力。 大众计划到 2030 年大规模推行自动驾驶,其将于 2026 年推出的旗舰项目 Trinity 就将支 持 L2+级自动驾驶,随后实现 L4 级自动驾驶,并且从该项目开始,大众将构建类神经汽 车互联网络。

加速扩建电池产能,掌握电池技术核心竞争力。公司计划到 2030 年在欧洲建立 6 座 电池工厂,总产能 240GWh。第一家与瑞典电池制造商 Northvolt 合作建立的超级工厂将 于 2023 年投产,产能 40GWh,第二家位于德国萨尔茨吉特的工厂将于 2025 年投产运营。 在电池成本方面,公司在 Power Day发布会上提到将于 2023 年引入全新的标准电芯技术, 并于 2030 年开始应用于旗下各品牌约 80%的电动车型,叠加集团内部协同效应,集团旗 下入门级车型搭载的电池电芯成本将减半,量产车型的电池电芯成本将降低 30%。另外大 众向美国固态电池技术公司 QuantumScape 投资 1 亿美元,并与其组建一家合资企业以 实现工业级固态电池的生产,目前研究表明采用固态电池技术可使电池重量大幅降低,续 航里程增加 30%,充电时间减半,12 分钟充电证实可行。

增强市场攻势,车型迭代出新。2020 年大众纯电动汽车销量增长超过两倍,并计划 2030 年电动车销量达到公司汽车总销量的 60%,预计 2029 年前推出 75 款纯电动车型、 60 款插混/混合动力车型。2021 年上半年,大众将推出四驱 ID.4 GTX ,并于下半年推出 运动型的 ID.5。大众计划在 2021 年内推出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纯电动 SUV ID.6 X 和 ID.6 CROZZ,到 2025 年 MEB 在中国有 15 款车型,并研发一款级别低于 ID.3 的纯电动车型。

长城汽车:升级组织架构,全面布局智能电动

长城汽车:“咖啡智驾”战略发布。2020 年 12 月 30 日,长城汽车发布“331 咖啡智 驾”战略,即在 3 年时间里,目标实现“用户规模行业第一、用户体验评价最好、场景功 能覆盖最多”。咖啡智能系统计划在 2021 年年初于 WEY 品牌“摩卡”车型上量产,并且 后续将陆续应用于更多车型;2021 年下半年公司计划推出搭载 IBEO 激光雷达的量产车 型,实现全车冗余的 L3 级自动驾驶系统的量产;此外,“咖啡智驾”发布会上长城汽车与 高通签订合作协议,基于高通 360-720TOPS 的大算力平台打造的全新高端车型有望于 2022 年亮相。

主动进行管理方式的变革,全面拥抱电动化和智能化。在电动化、智能化的背景下, 传统整车厂面临转型压力,2020 年在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致伙伴们的一封信:长 城汽车如何挺过明年》一文中表示,在红利将尽、外资品牌和新势力的合围中,公司未来 或许将命悬一线,而变革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一方面,公司提前布局动力电池、自动驾驶、 智能座舱等关键领域,提高核心软硬件的自研、自供能力。另一方面,公司也认识到,自 我变革的基础,在于机制创新,需要用机制去解决员工动力和活力的问题,解决组织的创 新和竞争力的问题。

电动化:孵化体外供应商,布局上游动力电池领域。在电动化核心零部件方面,长城 汽车在上市公司体外,孵化了旗下的电池供应商——蜂巢能源。蜂巢能源的前身是 2016 年底成立的长城汽车动力电池事业部,2018 年从长城汽车剥离独立发展,总部位于常州, 目前具备电芯、模组、PACK、BMS 的研发及制造能力。根据公司官网,蜂巢目前已经在 中国及北美、欧洲建造 5 个生产基地,工厂建成后将合计实现产能 120GWh。目前蜂巢能 源的供应能力正在爬坡,并在 2021 年 2 月实现装机 0.07GWh,在国产乘用车电池装机排 名的第七名。

精确定位,打造 C 端纯电爆款车型。在产品端,公司推出欧拉品牌,聚焦 C 端用户 需求。公司在 2020 年升级了欧拉产品,并推出欧拉黑猫、白猫、好猫在内的“猫”系列 产品,精准定位城市女性的用车需求。欧拉黑猫(定价 7-8.5 万)在 2020 年 12 月销量突 破万辆,欧拉好猫(定价 10-15 万区间)则是目前欧拉品牌定位高线城市的产品,以“复古轻奢”的造型和强调安全、科技的配置,实现品牌的向上。我们认为好猫有望成为 C 端 市场下一款爆品,并且帮助公司成功进入纯电轿车领域、和女性市场。

数据驱动,自研为本,智能转型。长城汽车 2020 年发布了首个智能平台——“咖啡 智能”,涵盖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智能电子电气架构。为此,长城汽车组件了自动驾驶 团队,并通过体外的毫末智能进行独立运营,更好地吸引人才、培育技术。毫末制定两条 战略防线,一方面在乘用车自动驾驶领域,长城基于毫末开发咖啡智能平台,首量具备 L3 级辅助驾驶能力、搭载量产激光雷达的产品将在 2021 年 3 季度推出,并将在在系统安全、 驾驶体验、自动驾驶场景覆盖三个方面达到国内自动驾驶领先水平。另一方面,毫末已经 与顺丰、多点等客户签订了合约,提供低速物流车的软件服务及硬件产品。

组织变革:首次激励计划落地,公司中高层管理层利益长期绑定。长城汽车历史上在 股权激励上略显保守,但随着魏建军董事长的管理思路转变,长城汽车 2019 年公布了首 次股权激励计划,但由于 H 股股东投票未通过而搁置。2020 年 4 月,公司再次公告股权 激励计划,并于 2021 年初进行了部分预留份额的授予。股权激励解锁目标为 2020-2022 年每年销量目标为 102 万/121 万/135 万辆,对应净利润为 40.5 亿/50 亿/55 亿(同比 -10%/+23%/+10%),目标设置不难达到,公司更多是希望员工与股东利润的绑定。根据 此次激励,共有约 2800 名员工获得限制性股票或期权激,授予员工人数占总员工数近 5%。 除了董监高之外,大量核心技术和业务人员获得了授予,体现出公司对中层管理者的关注, 也有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潜力。

采用“作战单元”模式,推动组织架构扁平化改革。长城汽车采用“一车一品牌 一公司”的模式,内部管理架构向“作战群”模式调整,组织架构更加扁平化。一个 车型即是一个作战单元,如高盈利车型哈弗大狗及坦克 300,高销量车型哈弗第三代 h6 等均属单独作战单元。作战单元有机会直接面对用户,拥有较高决策权,让他们在 做各个决策前能听到来自市场、消费者最真实的声音,从“中央集权”转变为“让听 到炮声的人做决策”,决策链趋于简单、轻松、直线化,更好的服务用户。

比亚迪:量产车型加速落地

比亚迪已量产汉、D1,e 平台电动车型将于 2021 年投产。(1)2020 年 7 月,比亚 迪发布了 L2 级别的智能汽车汉,售价 22.98 万元起。(b)公司与滴滴合作网约专用车型 D1 已于 2020 年 11 月开始小批量交付,2021 年将贡献 2B 端新增量。(c)公司全新正向 开发的 e 平台电动车型也计划将于 2021 年内投产。

四、智能电动车的 2025:谁能胜出

谁能胜出:具有全栈研发和产品能力&持续降成本的公司有望获得更多份额。我们认 为,智能汽车时代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以及管理架构的比拼。

全栈式的研发能力。由于智能电动汽车重新定义汽车产品,是对传统汽车公司原有研 发组织形式的挑战,需要软件、硬件、机械件工程师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产品定义和研发 设计。具有较强全栈研发能力,具有更灵活的研发组织形式的公司有望定义更优秀的产品。

持续降成本的能力。当前智能电动汽车的主力价格段在 20-40 万元,产品进一步大规 模普及需要伴随价格段持续下探。更大的汽车销量、更长的行驶里程亦将产生更多的数据 反哺优化自动驾驶算法。具有持续优化产品和成本结构能力的公司,有机会获得更多市场 份额。

详见报告原文。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留言跟帖
热门文章
日榜 周榜
1 美国特斯拉纯电动车,美国特斯拉电动汽车价格

【新车迷 海外电动车】今天带大家看看2021年美国最畅销的10款电动汽车(迄今为止)。2021年上半年,美国有19款电动汽车在售,此外还有更多混合动力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那么接下...

2 汽车不好启动是怎么回事,汽车不好启动是什么原因有哪些

汽车发动不着有多种因素造成,先不要急着去换新电池,有可能这个钱就白花了。启动不正常会有多种原因,比如出现电池电量不足,没有蓄存上电、电线路有问题、电瓶桩头腐蚀接触不良、...

3 大众带字母的是啥车?,大众带字母是什么车型

文:懂车帝原创 史景旭[懂车帝原创 产品] 自从宝马X6率先开创了轿跑SUV的风格,便引领一股风潮,不管合资、自主还是进口品牌,都争相推出自己的车型来抢占市场。虽然大众汽车在国内...

4 奇瑞瑞虎汽车仪表盘上时间怎么设置,奇瑞瑞虎汽车之家

11月12日,奇瑞汽车旗下旗舰车型瑞虎8 PLUS 鲲鹏版在“春城”昆明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4款车型,指导价14.19-16.99万元。同时,购车用户还能享受8000元现⾦红包、享3年0息、置换...

5 【二手车评估师 】,二手车评估师百度百科

#二手车水太深,建议买二手车吗#平常我们总能听到有人说二手车水深,但并不知道水到底有多深,作为一名资深二手车行业从业者,我只能告诉你这个行业的水深到可以游泳,在没有任何防范...

6 宝马x5 4s店地址,宝马x5最大优惠

忙碌的工作,使您倍加疲劳,是时候奖励自己一下了,酒泉金驰宝宝马店回馈客户大放价,截止到03月09日,宝马X5 PHEV降价0.23%,奖励奋斗的自己,幸福有你更有礼 促销时间2022年03月09日...

7 大众30万左右的轿车有哪些,大众30万左右的车型

文:懂车帝原创 高帅鹏[懂车帝原创 产品] 7年前,当大众还在追求产品多样化的发展阶段,上汽大众推出了一款与朗逸处于相同紧凑型级别的三厢轿车——凌渡。尽管看似定位重叠,不过轿...

8 汽车起动机工作原理是什么?,汽车起动机启动原理

迈巴赫汽车起动机 众所周知,发动机的起动需要外力的支持,汽车起动机就是在扮演着这个角色。大体上说,起动机用三个部件来实现整个起动过程。直流电动机引入来自蓄电池的电流并...

9 大众的油耗怎么样,大众的车油耗高吗

在92号汽油破8.5、95号油价破9元的时代,越来越多人感慨:买车易,养车难!所以,油耗就成了买车时要考虑的一个首要因素,那么,买车过程中该如何规避坑,本期天涯君就不同级别的车型做一个...

10 汽车软件哪个好?,汽车软件推荐

按照市场研究公司Bianco Research的说法,2021年最好的“理财产品”,并非是股市或者比特币,而是美国市场的二手车。在芯片短缺和投机者的双重作用下,美国二手车的价格飙升了近50%...

1 美国特斯拉纯电动车,美国特斯拉电动汽车价格

【新车迷 海外电动车】今天带大家看看2021年美国最畅销的10款电动汽车(迄今为止)。2021年上半年,美国有19款电动汽车在售,此外还有更多混合动力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那么接下...

2 汽车不好启动是怎么回事,汽车不好启动是什么原因有哪些

汽车发动不着有多种因素造成,先不要急着去换新电池,有可能这个钱就白花了。启动不正常会有多种原因,比如出现电池电量不足,没有蓄存上电、电线路有问题、电瓶桩头腐蚀接触不良、...

3 大众带字母的是啥车?,大众带字母是什么车型

文:懂车帝原创 史景旭[懂车帝原创 产品] 自从宝马X6率先开创了轿跑SUV的风格,便引领一股风潮,不管合资、自主还是进口品牌,都争相推出自己的车型来抢占市场。虽然大众汽车在国内...

4 奇瑞瑞虎汽车仪表盘上时间怎么设置,奇瑞瑞虎汽车之家

11月12日,奇瑞汽车旗下旗舰车型瑞虎8 PLUS 鲲鹏版在“春城”昆明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4款车型,指导价14.19-16.99万元。同时,购车用户还能享受8000元现⾦红包、享3年0息、置换...

5 【二手车评估师 】,二手车评估师百度百科

#二手车水太深,建议买二手车吗#平常我们总能听到有人说二手车水深,但并不知道水到底有多深,作为一名资深二手车行业从业者,我只能告诉你这个行业的水深到可以游泳,在没有任何防范...

6 宝马x5 4s店地址,宝马x5最大优惠

忙碌的工作,使您倍加疲劳,是时候奖励自己一下了,酒泉金驰宝宝马店回馈客户大放价,截止到03月09日,宝马X5 PHEV降价0.23%,奖励奋斗的自己,幸福有你更有礼 促销时间2022年03月09日...

7 大众30万左右的轿车有哪些,大众30万左右的车型

文:懂车帝原创 高帅鹏[懂车帝原创 产品] 7年前,当大众还在追求产品多样化的发展阶段,上汽大众推出了一款与朗逸处于相同紧凑型级别的三厢轿车——凌渡。尽管看似定位重叠,不过轿...

8 汽车起动机工作原理是什么?,汽车起动机启动原理

迈巴赫汽车起动机 众所周知,发动机的起动需要外力的支持,汽车起动机就是在扮演着这个角色。大体上说,起动机用三个部件来实现整个起动过程。直流电动机引入来自蓄电池的电流并...

9 大众的油耗怎么样,大众的车油耗高吗

在92号汽油破8.5、95号油价破9元的时代,越来越多人感慨:买车易,养车难!所以,油耗就成了买车时要考虑的一个首要因素,那么,买车过程中该如何规避坑,本期天涯君就不同级别的车型做一个...

10 汽车软件哪个好?,汽车软件推荐

按照市场研究公司Bianco Research的说法,2021年最好的“理财产品”,并非是股市或者比特币,而是美国市场的二手车。在芯片短缺和投机者的双重作用下,美国二手车的价格飙升了近50%...

关于新趣头条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 新趣头条帮助 | 广告联系 | 网站地图

备案号:赣ICP备2022011427号-2 技术支持: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