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文章 > 微博热点 > 韩东的电影码头叫什么,韩东的电影码头有哪些

韩东的电影码头叫什么,韩东的电影码头有哪些

2022-09-16来源:萧翱瘁编辑:佚名标签: 韩东的电影码头 

文章导读
一韩东今年55岁,个子不高,戴一副眼镜,头发剃光了,像一盏有反骨的灯泡。他难以描述,因为你用来描述他这个年纪的男人的那些话,一开始对他就是不适用的。他面庞光洁,少见皱纹,身材瘦削。他的声音温和而平稳

韩东今年55岁,个子不高,戴一副眼镜,头发剃光了,像一盏有反骨的灯泡。他难以描述,因为你用来描述他这个年纪的男人的那些话,一开始对他就是不适用的。他面庞光洁,少见皱纹,身材瘦削。他的声音温和而平稳,带有江苏南部地区的口音。他在南京出生,八岁跟随父母下放到临近的洪泽县,乡村经历构成他生活中“温柔的部分”——与荣耀相比,更亲近贫困。可以说,现在的韩东是谦和的,与他叛逆,犀利,总想对抗的青年时代截然不同。

2015年9月,韩东下了决心,要当导演。

很难划分一个关节点或者关键性的时刻,促使他从文学的道路转向电影。2008年,导演贾樟柯筹备电影《在清朝》,邀请韩东撰写剧本,说这是一部“反武侠”的武侠片。那是韩东第一次写剧本,也是他第一次和贾樟柯合作。他说考虑一下,随后同意了。他们签了一份四个月的合同,意思是只写四个月,合同结束,他就跟电影没有关系了。他的心思在长篇小说上。

写完《在清朝》,他觉得写剧本的感觉很好,只要付出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就能完成。不像写小说时如临大敌,仿佛探险。之后几年他写了四个电影剧本,其中两个拍摄时改动太大,他就没署名。

在南京时,韩东到母亲的住处写作。早上六点半从家出发,坐地铁到鼓楼的鸡鸣寺,拐入小巷中的一栋老房子。工作持续至下午,余力用来回信,接电话和约朋友晚饭。生活与写作分开,像上下班一样刻板,节假日也不松懈。2010年秋天,母亲去世。他写了一首诗悼念她。

2013年的9、10月间,韩东应邀前往法国,在那儿驻村写作。画家毛焰也在法国看展。他们相约在巴黎看博物馆。毛焰做导游,一边看画一边聊,身临其境,彼此都很愉快。在去往另一处的出租车上,他们聊到了电影。他们有共同的写作上的朋友,比如朱文、尹丽川、李红旗等,都拍过电影。毛焰说,电影是另外一个圈子,相对比较复杂。话外另有意,他希望韩东保持一个纯粹的写作者的身份。

2015年,同在南京的作家曹寇正为一个电影项目写剧本,故事改编自真实案件“呼格吉勒图案”。有个老板喜欢曹寇的小说,便提出想跟投这个项目,又说,曹寇你自己拿去拍电影也可以。一次吃饭,说到这事,韩东说,你自己拍电影,就玩一下,你要对这个东西负责的。回家后,他想如果有几百万我自己拍个电影行不行呢?他越想越觉得可以。他就跟曹寇说,你跟那个老板讲,韩东要拍电影,让他把钱掏出来。这事后来未果。

同年7月,韩东的新长篇《欢乐而隐秘》在《收获》刊载。刊载后,广州一位老板买了他的小说版权,想投身影视业。老板看重韩东在文学上的力量,怂恿他做工作室。这事也未果。未果是常态,却令他产生幻觉,觉得自己离电影很近。钱不在此处,别处也会有。

韩东电影圈的朋友不多,较相熟的是贾樟柯。他们是1999年认识的。当时成都的诗人杨黎、何小竹承包了峨眉电影集团的一份电影刊物《电影作品》,是现在《看电影》的前身。在成都的民族饭店,他们开了一次“电影与文学研讨会”,诗人韩东、朱文、于坚和伊沙代表文学界,电影界的代表是吴文光、陈凯歌和贾樟柯。韩东在宾馆的房间里看了《小武》,他觉得,贾樟柯对电影的热情和批判色彩与自己对待文学的态度接近,因此精神上相互支援,产生共识。此后间或联系。

2015年11月,韩东给贾樟柯发微信:我可能要拍电影,如果我拍电影你来当我的监制。贾樟柯回复,坚决支持。类似绑架。

找钱花了十个月,直到2016年六月才敲定。第一出品方是峨眉电影制片厂,托的是诗人翟永明的关系;第二出品方是成都十诗人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发起人王敏、吉木狼格、何小竹,都是韩东多年的兄弟;第三出品方是阿里影业,这是阿里电影A计划投的第一部电影;第四出品方是贾樟柯的西河星汇影业。陷于困顿时,毛焰曾提议是否考虑众筹?韩东不愿拖累朋友,也推翻了。

把决心付诸行动,他才知道前面的引路牌,好像一下子就能带他抵达电影的感觉,都是虚假的。“因为那些因素都是虚幻的,等于从零做起。既然主观的东西启动了,决定了,那也不可能退缩。”

韩东要拍的电影《在码头》,改编自他的同名中篇小说,写于1998年。故事并不复杂。三位诗人送别另一位诗人,坐轮渡,到长江北岸的车站坐车。饭后仓促,错了火车,只好返回南岸,滞留在小镇。在码头上,诗人们遇到流氓,双方起了冲突,折腾了一夜,直到天亮才离开。电影中,四位诗人分别是丁子、王树、夏海燕和欧阳。

小说来自韩东的一次经历,这件事是真实发生过的,其中的诗人也各有原型。电影又对小说加以改动,韩东说,就都是虚构的了。毛焰看过电影觉得,丁子有点像诗人丁当,王树有韩东的影子。电影中的夏海燕与另一位叫涂海燕的诗人名字相近,只是改了姓。

1979年,韩东在山东读大学。父亲韩建国从下放之地调回南京,在文联复职。韩建国笔名方之,是个作家,曾经和江苏的高晓声、陆文夫、叶至诚组织“探求者”文学社,在反右运动中遭受批判。韩东的哥哥李潮随母亲李艾华姓,是南京市一本文学期刊《青春》的编辑。那年,方之病逝,韩东赶回南京参加父亲的葬礼。创立不久的诗刊《今天》正被全国各地的文学青年传抄,南京也不例外。李潮向他介绍《今天》,他回忆阅读的感受,心神俱震,不能自拔。

80年代,诗歌风行。十年文革,似乎唯有诗歌才能抚慰创痛。诗人被社会围着转,总是意气风发,仿佛明星登场。韩东先模仿以北岛为代表的朦胧诗,经哥哥推荐,在《青春》主办的诗歌比赛中获奖,一举成名。当时《青春》全国销量70万份,编辑部盖了一栋大楼,分给杂志社的员工。大楼矗立,犹如纪念碑。

韩东因为在大学传播《今天》,被校方隔离审查。春节,李艾华发来电报“母哭盼”,才得以回家。毕业后,他到西安教书,他称为“发配”,相比北京,西安显得边缘。在那儿他认识了丁当,《在码头》的原型之一——一个身高一米八三,“目光如梦”的诗歌青年。

1984年夏天,他调回南京,在南京审计学院,现在的南京财经大学教马列。很快他就处在南京诗歌圈的中心。南京大学有诗人涂海燕、刘立杆等,四人同住一个宿舍;东南大学有诗人朱文、吴晨骏和于小韦。涂海燕笔名小海,是南京大学诗社的社长,是个少年天才。14岁写诗,因为发表诗歌,免试进了南大。他一直与韩东有通信,直到韩东回南京两人才见面。电影中,丁子与通信却未曾谋面的夏海燕见面,内心喜悦,以为夏海燕是个女孩,却见到怀抱两只老母鸡,骑一辆大扛自行车的寸头壮汉,失落又生气。现实中,韩东也一心以为通信的小海是个女诗人,因为正在谈恋爱,就没继续回信。没想到海燕取自高尔基的诗,意思是与大海搏斗,象征勇敢。

1985年,韩东去北京见到了北岛。他先到,北岛和同行的翻译随后进门。北岛戴了一副眼镜,刚进来时镜片是黑的,坐了一会才变透明,能看见眼睛了。北岛话不多,正准备出国,翻译在向他解释一张机票。北岛问他,有没有新作?可以推荐发表。韩东就把《有关大雁塔》给了他。他已经开始摆脱《今天》所代表的诗歌写作,所谓“弑父心理”,但见到文学上的“父亲”仍然兴奋。小海记得,回来后韩东跟他说,真好。小海问,什么真好?他说,见到北岛的感觉真好。他解释,北岛因为出国一直在研究一张机票,说明他对待事情很认真。

那年3月,韩东提议创办的诗歌刊物《他们》出刊,这本刊物代表了第三代诗人对《今天》的反叛。第一期的作者中有小海、丁当、韩东和云南的于坚,也刊载小说,作家苏童笔名叫阿童。第三期,韩东写道:“在今天,沉默也成了一种风度,我们不会因为一种风度而沉默,我们始终认为我们的诗歌就是我们最好的发言。”

诗人刘立杆第一次接触到韩东的诗是在南大中文系迎新生晚会上。校园里,朦胧诗就像流行歌曲,男孩喜欢北岛,女孩喜欢舒婷。晚会上,涂海燕握着刚刚出刊的《他们》,礼堂上方一束追光打来,他说,“这就是中国最好的诗歌”,然后从韩东开始,念了一串名字。接着,他朗诵了丁当的诗《临睡前的一点忧思》。礼堂底下,中文系师生哄堂大笑。他们觉得这根本就不是诗。

刘立杆还没有写诗。他通过小海认识韩东。韩东24岁,在教书,住在瑞金北村。刘立杆18岁,常去韩东家蹭饭。那时没有电话,临时起意便往对方家闯。韩东不在家,他就坐在地上等,一次饿着肚子等了四个多小时。韩东家有两个屋子,常常人满为患。一边屋子坐着南京本地的,另一边坐着外地来的,谈论诗歌,也谈论熟悉而新鲜的生活。他想,原来一个诗人的生活是这样的,有很多朋友,很多交往,有间自己的房子,读书、生活和写作。生活好像多了一扇门。

热潮很快过去。90年代,特区建立,全民经商,市场经济来了。1988年,《他们》第五期出刊,然后中断。年轻诗人或从学校毕业,或结婚生子,面临谋生的压力。“整个90年代诗歌往里面走,更加个人,和外界的呼应越来越少。如果说80年代诗歌契合着时代的脉络、时代的节拍,到90年代,诗人共同地转入到不太热闹的、独立的、正常的轨道上去。”刘立杆说,“它不可能再成为国家和社会生活的中心,诗歌怎么能成为中心事件呢?”

1993年,韩东辞掉工作,专事写作,成了无业。那时,他创作的中心正从诗歌转向小说。生活上不是如鱼得水,却非常自由。1991年,画家毛焰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到了南京。和北京的热烈相反,南京散漫,迟钝,像个虚无之地。认识韩东、朱文等人后,他感觉异类,他们看上去太普通,甚至卑微,“和艺术圈有点不同”——除了写作,就是打牌,喝酒,和恋爱。“简单地说,就是保持各自的理想,我们绝不会装逼。”

当年,文学青年晋升的路子非常古板。先在一些有影响力的文学期刊发表作品,比如《收获》、《人民文学》、《花城》、《钟山》、《大家》等,新人一般先发短篇小说,获得编辑关注,诚意邀约,再发。一段时间后,短篇变成中篇,中篇再变成长篇。加入作协,吸纳为专业创作组,晋升之路就此完成。

韩东写了几年,已有成就。《收获》刊登过五次,《小说月刊》刊登过两次,也得到文学奖项的垂青,提名了“鲁迅文学奖”。只要持之以恒,就能完成晋升。然后呢?他想,大概是像别人那样,摇身变成“专业作家”,获得各种实惠利益,开笔会,参加作品研讨会,“在文学馆的大花瓶上刻上自己的名字”。

1998年,他和朱文发起“断裂”,向全国73位作家分发了一份问卷,直接对文学体制发问,被评论家称为“20世纪末中国文坛的一次事故”。韩东在文章中写,写作已经到了一个关口,整个文坛正虚席以待,只要向在座的敬酒致意,便能坐下与他们共享名利的盛宴。

那是“愤怒的青年时期”,像刺猬,尖锐又紧张。“举个例子,参加文学会议,轮到他发言,他眼睛望着天花板,开始批判,说完掉头就走。他说他去商场买牛仔裤,走进商场就觉得极其不自在,我陪他买过好几次衣服。”刘立杆形容那时的韩东,在陌生人面前“容易紧张”、“富有攻击性”。

《在码头》的电影剧本中写:“时间为2000年左右,世纪之交,夏天。”码头上的诗人被设定为中年。丁子来自深圳特区,穿着时髦,36岁;王树是大学老师,喜欢谆谆教导,42岁。诗人行事并不张扬,行走坐卧与市井中人无异。但精神高贵,被小镇的流氓纠缠,精疲力尽。在一篇导演阐述中,韩东写:“我们想象的诗人都是不太现实的人群,如果我们这么理解了,那么小镇就代表了一种现实。非现实的诗人突然到了一个很现实的小镇,遇上了一连串的事情,发现现实比非现实更加非现实。”

《在码头》的拍摄地点在湖北黄石。2015年12月韩东和制片人李明阳在武汉见面,就去看了景。看完景之后,韩东又改了剧本,才定了稿。

李明阳28岁,先做的演员,2010年转做制片人,成立了自己的影视公司。他学佛,常年吃素,待人接物有与年纪不相称的周到,看起来值得信赖。韩东本希望他演电影中的“夏海燕”,他担心无法兼顾,改演一名保卫处的干部,戏份少。2011年由他制片的第一部院线电影《疯狂的蠢贼》被《青年电影手册》评为“最令人失望中小成本影片”,得了“金扫帚奖”。当选的电影人耻于领奖,办了三届,没人参加。他去了,领了奖,还念了一封道歉信。

2013年,他转做文艺片,担任《照见》的制片人。《照见》的导演叫乔美仁波切,是活佛第九代转世。电影在包头拍摄。开机前三天,资方撤资,剧组一分钱没有。他怕军心不稳,影响团队士气,没敢透露,包括导演。白天在片场装老板,晚上飞北京找钱,第二天早上六点再飞回去。最痛苦的时候,一个人在屋子里嚎啕大哭,质问自己,“电影对我有那么重要吗?做一部艺术片有什么呢?”特别恨自己。扛了一个月,赶在剧组杀青前筹到80万,高高兴兴地回到包头,顺利杀青。

经人介绍,他和韩东通过几次电话,确认加入《在码头》。2015年12月,因为《照见》,他获得华语青年影像论坛年度新锐制片人奖,在武汉领奖。春节后,他陪同韩东找投资,从苏州到武汉到成都,辗转过20多家公司。他觉得这是常态,新导演找钱从来都很困难。

李明阳把《在码头》的规模定在了一千万。标准是贾樟柯提出来的,“必须达到国际上发行的工业水准”。主创团队都不是新人——摄影指导刘勇宏,是《盲井》的摄影;美术指导白昊,是《万箭穿心》的美术;音乐指导林强,给贾樟柯和侯孝贤做电影配乐,最近的作品是《聂隐娘》。对投资方而言,《在码头》最大的说服力是进入电影节,获得海外市场。

2000年,韩东密切的写作上的朋友朱文离开南京,去北京拍电影。从此写作中断,有如壮士断腕。和韩东相似,朱文先参与编剧,前后给章明的《巫山云雨》、张元的《过年回家》写了剧本。他的第一部电影《海鲜》没有过审,处于地下,现在在网上也难觅身影。

2006年,作家尹丽川完成电影处女作《公园》,提名金鸡奖。2000年,韩东是文学期刊《芙蓉》的编辑,开了一个栏目“重塑70后”,风格前卫,发掘了很多有潜力的新锐作者。尹丽川的来稿被他选用,刊登在《芙蓉》上。从此步入文坛。有一天,一个女制片人找到她 ,说有一个专为女导演而设的电影计划,除了她,纳入计划的还有纪录片导演杨荔钠和王芬。她写了故事大纲,对方觉得满意,就拍了,规模定的二百万。那时市场还很不成熟,原定的十部计划,只拍了三部,就流产了。尹丽川认为,演员拍电影有资源和行业经验,而作家有自己的强项,就是剧本,创意,和表达。

“今天这个时代,电影离写作的人太近了。身边写东西的人分分钟搞电影,进入电影系统。写着写着小说可能哪天就约稿写一个剧本。而且他们一接触就不是打杂的,不像别的行当,他们一上手就是电影非常致命的环节,就是编剧。”导演张跃东说。2007年,韩东出演了他的电影《下午狗叫》,是地下拍摄,参加的都是他的作家朋友,韩东、于小韦、楚尘和顾前。这次张跃东是《在码头》的执行导演,在片中演一个流氓,出场就被碎玻璃渣破了脚。

中国正有越来越多的作家转型成导演。电影好像一道光环,悬于头顶,令作家闪耀。2013年,郭敬明将自己的同名小说《小时代》开发成电影,到2016年拍了四部;2014年,韩寒导演电影《后会无期》,2015年成立亭东影业;2016年12月,作家张嘉佳导演的电影《摆渡人》上映。这些作家有个共同点,都出版畅销书,在图书市场有大量粉丝追捧,天然具有票房号召力。

市场正以翻倍的速度膨胀。2010年,中国电影全年的总票房在100亿左右,到2016年,电影票房已经增长到457亿。主要的原因,李明阳说,一是院线增加,二是观影人群从一线城市扩展到三四线。在中国,影院已经成为低端消费,全民消费。

相比类型片,中国的艺术片市场仍显低迷,体量较小。2016年5月,制片人方励为增加《百鸟朝凤》排片,不惜下跪。新闻报道后,票房从300万增至8000万,制造了例外。同年上映的《路边野餐》票房约600万,《长江图》约300万。唯一的黑马是2014年的《白日焰火》,获得柏林电影节的金熊奖,票房突破1亿。

李明阳认为,文艺片的诉求是希望得到艺术上的认可,获得个人成就感,不仅限于票房。“2010年我开始做制片人的时候,大家对文艺片视而不见,连聊都不带聊的。这两年大家聊到文艺片,会有人来投资。也不能说找钱容易了,起码比前几年好了不少。有些人有了诉求,希望在赚钱之余获得名誉。我少投一点,投个一二百万,如果获奖,买个名誉挺值的。”

韩东希望《在码头》能够在电影节有所斩获,因为拿奖就是执照,第二部电影找钱就方便了,“中国人认这个”。他也盘算过最坏的结局,“如果这次颗粒无收,我就回去写作。”

从2003年的《扎根》开始,每两年,韩东就会写一本长篇小说,以保持创作的状态。韩东的小说着重人之关系的可能性。《在码头》里,诗人随着人群流动,每到一处,就增加了关系的不确定。如果不去此处,又会发生什么?早期,他的小说风格冷峭,瘦硬,抒情不动声色,偶有喷薄,仍不失克制。长期写诗,他对语言反复斟酌,削减,像剃了枝节的竹竿。2015年夏天,他写完《欢乐而隐秘》,一共写了六本。

一旦进入写作,他很少待客。平时,他有耐心,而且健谈,喜欢讲段子,也会突然严肃起来,坦率表达观点。饭局上,有人加入,有人离开,人群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他能坚持到最后。长篇时,饭局尽量减免。最早,一稿写完, 他将初稿打印出来,作为备份,然后删掉电子档,复写一遍。再在此基础上修改,写第三遍。从修改到交付,历时半年。他承认自己有强迫症,尤其是对待诗歌,反复修改旧作。拍电影前,他提醒自己克制住这个倾向,重要的是做完。

近几年,韩东的小说变得松弛,相比叙述,更工于故事,似乎刻意调低阅读的门槛。朋友开玩笑说是美人多吃了几口,没有那么瘦了。从2010年的《知青变形记》开始,韩东的小说创作从基于自身经验转向纯粹的虚构,简单来说,故事性更强了。他认为这是两种不同方向的写作,无高下之分。他不认为这就是所谓的严肃转向通俗,因为并不处在主流的核心,备受瞩目,引起了轰动。“半明半暗”,他说,“是最好的状态。”

电影筹备的整个过程,毛焰一直在旁观察。《在码头》的片名是毛焰提的。开始听说电影名称不能用繁体,写得不爽,简体字不好看,失掉韵味,尤其是“头”字。他打电话给湖南省电影频道的朋友,问确定不能用繁体?朋友说没有明文规定,发了几个片名,《长城》的长、《罗曼蒂克消亡史》的罗,都用的繁体。于是改成繁体写。写了很多遍,分别从中挑出他满意的,一个字一个字集成了“在码头”。

他们住得近。毛焰的画室在南京市滨江公园附近的一座院子里,隐在一条公路旁,住的多是艺术家。从院门进去,穿过一个篮球场,上一截台阶,推门便是画室。画室空旷,像大仓库。有些画放在地上,靠着墙,都是人的肖像。那些画很特别,安静,轻盈,像从另一个世界走来。

韩东经常去他的画室吃饭,然后就是长时间的聊天。2008年,他参演朱文的电影《小东西》,单纯是朋友间的互相帮忙。艺术圈就流传,毛焰转向电影了,要演戏了。“这两年,电影突然又热了,人们感觉这些作家又开始趟这趟浑水了。我当然不希望韩东趟这个浑水,他作为一个纯粹的写作者,干干净净的多好。”

一次谈话。毛焰非常直接地问他,“你到底为什么要拍电影?”他想确认。他们说了很多,包括对自我的判断,写作上的理想,和现实层面的契机。“可能有种写作上的疲惫”,韩东说。毛焰说,“怎么可能没有呢?我也有。但我无视这个东西。”他想,就像像武侠片放的,哥们受伤,得推背运气。

毛焰觉得韩东提到的疲惫感非常真实,“往往倾尽全力做一件事,我们自己对这个作品有额外的期待,或者不是那么如意,这种情感很普遍很真实,甚至有时候是必须的。这个东西反过来会影响我们自身,某个层面上自我怀疑。问题不在于作品,而在于我们对作品的态度。甚至于我画了一幅杰作,说实话这个东西很可悲,很荒诞,我都不能决定我现在这件作品的命运。”对创作者而言,长久耕耘在一个领域,最终要面临一个问题:如何克服自己虚妄的野心?

他把韩东看做精神上最重要的朋友。1997年,韩东经历了一场失败的恋爱。他非常痛苦。整整半年,忧郁,失眠,身体的皮肤发炎,被他挠得瘢痕累累。毛焰在一个饭馆见到他,“苍白”,“瘦骨嶙峋”,却“很美”。他给韩东拍照,画他的肖像,取名《我的诗人》。毛焰说,画画的时候,整个人咔,像沉了一下。

他称韩东是“道士”,笔耕不缀,状态平稳,像谋了一份写作的职。十多年前,毛焰爱好网游,夜里和学生相约去网吧打帝国,打到早上七点多。有两次,他结束战斗,走在回家的路上,碰见韩东背一个包,在等公交,正要去他妈妈家写作。张跃东说,韩东在工作上以耐心和持久见长,这是他性格里的长处,“他比较有韧性,能坚持。咬咬牙,自己内化掉很多问题,包括自我的平衡感,承受压力,对他来说是天然的做一个导演的很棒的潜质。

拍摄前,主创开会,问韩东能不能找些电影类比,想要哪种风格,演员应该看什么样的表演,有个参照。他反问,“正因为我认为我能够拍出不一样的,我才会拍电影,如果认为我能够拍出一个类似某大师,哪怕是高级的东西,那我干嘛要拍?”

他解释,“从客观上讲我可能我对电影史不了解,主观上我也不愿意受到这种了解的影响,还有一个最根本的,我不是一个那么热爱电影的人。我热爱电影的制作部分,和写作的过程完全不同。能把一个东西从无到有,调动各种资源,和不同的智慧打交道,这个经历我觉得非常好,有意思。后面如果有反响,承接荣誉,成为社会名流,我都没有兴趣。”

我最近一次见到韩东是在北京通州的一个电影园区。那是今年1月,《在码头》已经进入后期,刚刚做完初剪,送了柏林电影节。他住在园区的一家酒店,下午两点去剪辑室,到晚上十一点,累了就抽烟,完全处在工作的状态。

投完柏林后,《在码头》有一场内部放映,在后期公司的会议室。约十来人,散坐在桌边,有出品方,制片人和两三个朋友。韩东也在。结束后,他问观感,多是称赞,说不像是处女作。韩东抽着烟,自我总结,“遗憾很多。目前来看,这电影的品质是没问题的,质地是好的。我说这个片子四不像,商业片和艺术片都不沾,反而可能有异质。”

2016年6月,我和韩东碰过一次面,在成都。那时,他正在为电影甄选演员,七月就要演员培训。6月19日,成都十诗人影视公司开张,搞了一场发布会。总经理王敏认为诗人具有创造力,想象力,和激情,为什么不做电影呢?他向我解释,“十诗人电影投资的电影一定是诗人做编剧、导演或者监制。我强调的IP价值不是明星,不是范冰冰或者李冰冰,明星可以吸引票房。但是我们的电影是诗人,它也是IP价值。”

《在码头》是十诗人电影公司投资的第一部院线电影。韩东和贾樟柯参加了发布会。贾樟柯各地跑,是韩东死活拉来的,表明,“不是我吹牛逼,他真的愿意当我的监制”。

后几天,我都在剧组见到他。四川的诗人吉木狼格在成都郊外的平乐古镇拍《借客》。他第一次做导演,规模不大,属于网络电影,算是试水。朋友们去探班,多坐在远处,聚了闲谈。韩东在监视器旁观察,神情严肃,好像是他在拍电影。要是有人不小心坐了导演的椅子,他就呵斥那人,除了导演,这椅子谁也不能坐。

2016年8月14日,《在码头》在黄石开机。原本定的六月,不料黄石发了六十年不遇的洪水,雨水连绵,淹没了码头,全镇的人忙于抗洪救灾。雨停了,剧组开工,就是高温。也是六十年不遇,地表温度超过五十度,气温居高不下。到9月22日杀青,全剧组一百五十来号人,加在一块,瘦了一千多斤。

开机宴,请剧组吃饭。导演韩东穿着T恤衫,牛仔裤和新百伦球鞋,站在台上,看到底下盛大的宴席,觉得像和电影办了一次婚礼。他对准话筒,“此刻的心情,虽如履薄冰,但势在必得。”

困难接踵而来。《在码头》的故事发生在一夜,也就是12小时之内。40天拍一夜的戏,得接戏。有的人拍第一场戏时有些胖,天热,出出汗,就瘦了;还有的,刚进剧组,皮肤白净,暴晒后,黑得像炭。江水也是,时涨时退。有一场戏发生在码头的值班室,戏中前面半小时和后面半小时,河床高度相差好几米,只能模糊掉。

圈里有句行话,剧组是江湖黑社会,导演就是土皇帝。用强力才能把控得了局面。令李明阳印象深刻的是,韩东非常谦卑。他从不在片场骂人,没说过一个脏字。剧组开会,韩东倒坦诚,“我不懂,我是第一次拍电影,希望你们帮到我,给到我想法。”有点像李安,“你示弱,别人就来帮你”。

最困难的是体力。剧组多是年轻人,尤其干艺术电影的,预算少,各种艰苦的生活都体验过。韩东上了年纪,和同龄的朋友相比,他没患过大病。唯一的病痛是偏头痛,雾霾时就发几次,得吃止疼片。他有打坐的习惯,在南京,一个礼拜打坐两到三次。如果每天坚持,就容光焕发。在剧组,他就靠打坐维持体力。每天约半小时,再睡觉。

作息总是乱的。拍日戏时,早上六点出工,拍到凌晨两三点;拍夜戏,就颠倒了,下午五点出工,拍到凌晨五点。夏天夜短,一场戏打灯光花两个小时,等到美术、制景、演员走位全部配合好了,约能拍上三四个小时。

有段时间连续拍夜戏,十多天看不到日光。白天和夜晚混淆了,闭眼是黎明,睁眼已入夜,月亮在天上挂着。他被折腾得既累又虚无,觉得世界在飘,“每天在干嘛做这件事?”监视器里,丁子和王树也被围困。码头喧闹,诗人在众生中,躲不过。

《在码头》的结尾,王树和丁子终于离开码头,丁子有惊无险,赶上天亮前最后一班轮渡,南下深圳。他们相互告别。夜色稀薄,天就要亮了。

— — E N D — —

题图:《在码头》拍摄现场,地点为轮渡客运站值班室

所有图片由被访者提供。

留言跟帖
热门文章
日榜 周榜
1 电视剧看了一遍又一遍叫什么,一部电视剧看了很多遍

第一部:《大染房》这是一部由侯勇、孙俪、莎日娜、高明、周野芒、罗钢等人联袂主演,讲述了清末民初的一个孩子——陈寿亭(原名陈六子)生活在山东周村,靠乞讨为生,通过乞讨时听人说书学了很多处事之道,为人之道。虽然是以乞讨为生,但是陈六子不甘心,有着远大的志向。在经常接济他的锁子叔(饭店掀门帘的)面前高喊:...

2 加油好男儿男星,加油好男儿现在谁最红

许多人也许对张超这个名字并不是那么熟悉,但是一提到最近的热播剧 《复合大师》里的余光,人们的脑海中立马就能浮现出那张帅气的脸。是的!张超就是《复合大师》里余光的扮演者。在刚刚收官不久的《夏至未至》中,张超饰演的青田从一开始“先声夺人”惊艳登场,到与女友遇见(夏梓桐饰)的甜蜜互动、离别分手的伤感、再次...

3 哈利波特金刚狼新扮演者,新金刚狼 哈利波特

说起来哈利波特这个角色可能大家都清楚,当年,这个系列,可是在全世界都有着很高的热度,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都已经打过了当年的一些记录,或许在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着一个当魔法师的梦想,毕竟这种梦想过于虚幻,所以只能在梦中实现,哈利波特也是承载了一代人童年时期的回忆。漫威系列想必大家也是清楚的,这几年他统...

4 宫心计扮演者

很多明星成名之前都有一段龙套时光,就连周星驰也跑了六年龙套才有机会做主角。她也一样,作为TVB当家花旦,演过无数龙套的角色,大家都把她叫做“龙套女王”,直到出演《宫心计》中的姚金铃一角才彻底走红。剧中的姚金玲从纯真少女逐渐变成蛇蝎毒妇,虽然观众恨得牙痒痒,却让姚金铃的扮演者名声大噪,她也是唯一一个拿...

5 何楚天的老婆扮演者

最近追《那年花开月正圆》的网友们应该都羡慕周莹身边有那么多爱上她并且对她死心塌地的情深义重的男子吧,吴聘、沈星移、王世均、赵白石、还有图尔丹。在喜欢周莹的这些男子中,最没有钱势的大概就是王世均了,但他对周莹的深情依旧感动了不少观众。有多少观众是被王世均的这一幕给圈粉了,眼神实在是太到位了。在目前播出...

6 小偷家族 安藤樱,小偷家族 樱

一部优秀的剧情片,离不开演员的精湛表现,正在热映的是枝裕和导演电影《小偷家族》就充分证明此点,几位老中青演员各司其职,将《小偷家族》打造成一部坚固且特别的建筑,从各个角度看上去,都充满艺术的美感。其中,安藤樱饰演的“女主人”张力十足,一场哭戏更是奉献了神一般的演技,今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主席凯特·布兰...

7 娘道电视剧于毅演的谁,娘道于毅剧照

《娘道》这部剧很奇怪,豆瓣评分2.7,近80%多的人打一星,但是在 csm52中的收视率却一直是冠军,国庆节放假很多子女都陪父母观看,结果被该剧的三观雷到晕菜。这部剧的成功之处在于捕捞了很多中老年女性观众,而且这些人都是收视率的保障人群。该剧的审美和现代大部分电视剧是逆反的,很多电视剧都是满足年轻观...

8 大路朝天屠桂花扮演者

壬寅中秋,莫名早醒。小区通知曰:“九月十日核酸检测采样,提前到上午六点。”余五点五十许下楼排队,六点二十五分釆样始,细雨提前到来。——今日是戎州主城区连续核酸检测第四天。此前的九月四日已做过一次。晨醒不堪眠,出门做核酸。戎州逢大考,黎庶筑平安。釆样一扦定,欺心二货还。月明新雨后,人笑桂花前。2022...

9 血路狂飙主持人扮演者

斯巴达克斯妮维雅一开始真的很没大脑,无论对错,只想着罗马人。 但是,最后他没有杀克拉苏的儿子,而是选择交换了500人。 虽然感觉长大了一点,但也没办法。 因为他是在所有人面前说的交换条件,如果杀了,那么他就会成为全民公敌。 克拉苏的儿子也真是够坏啊。 对自己的父亲各种损招。 克拉苏是一位好的对手,所...

10 秋蝉里面的演员,秋蝉演的是哪一年

谍战剧是观众喜欢的题材,因此任嘉伦、李曼、刘欢领衔主演的《秋蝉》一上线就受到了追捧。记得这部剧宣传的时候打的是青春谍战剧的旗号,当时会有些不解。看了几集后我才渐渐明白,原来这部剧是想通过先辈的开山引路,年轻一辈守护家国山河的故事,来展现青年是国家的未来的主题思想啊!因为是青春谍战剧,所以剧中的演员也...

1 月神扮演者逯恣祯

本周的7日衣橱,iLady非常荣幸地邀请到演员逯恣祯,让我们一起听听她的时髦经!中国新生代人气演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2012年,曾代表学校出演莎士比亚国际戏剧节话剧女一号,并荣获嘉奖。2015年5月出演古装神话剧《聊斋新编》崭露头角;同年10月出演都市情感剧《三个奶爸》;2016年7月,出...

2 铁血武工队版本扮演者

《铁血武工队》童苡萱饰演苗月铁血武工队剧情介绍,童苡萱在《铁血武工队》饰演“苗月”。苗月,21岁,15岁参军,是中央警卫连特别保卫科尖刀组唯一的女同志,作为保护中央领导安全的贴身人员,她身上有着十足的军人气质,性格干练、武艺高强,延续了在《特种兵之火凤凰》中的军人风采。童苡萱此次与曾在《我是特种兵》...

3 扶摇中裴瑗的扮演者,电视剧扶摇裴瑗结局

小编最近身陷《扶摇》无法自拔,原本当初是冲着杨幂和阮经天去的。但一出场就让我看到了屡次欺负扶摇的大师姐裴瑗,如果说《扶摇》里最让我恨的牙痒痒的人是谁,除了大师姐裴瑗,没别人了。然而小编定睛一看,大师姐裴瑗似乎有点眼熟啊,好像在很多电视剧中都看到过她,后来小编记起来了,她在《独孤天下》里是演反派独孤曼...

4 素梅是谁扮演者

澎湃新闻记者 王诤在这个把电影的动人情节,量化为“哭力”指标的年代,太多电影把“好不好哭”诉之为招徕观众买票的噱头。这就把感动,人类良能这事儿搞得越来越好笑。拿提醒观众进场前别忘带纸巾,当成中秋节就将公映的电影《关于我妈的一切》的宣传语,不大合适。不是名不副实,而是在早已令人疲劳的辞令面前,失之轻忽...

5 王莎莎拍武林外传的时候多少岁,王莎莎武林外传演谁

武林外传开播至今已有十几年,但其热度依然不减当年。有很多网友们戏称:武林外传陪伴自己度过了一个完整的童年。当我们再重新回顾《武林外传》这部电视剧,我们能够发现曾经的搞笑场面在现在看来却颇有深意,让人意味深长。时隔多年,曾经在武林外传当中所出演过的演员,他们现在的现状又是如何呢?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

6 功夫梦美莹扮演者

刘心悠(左)的表现与萧正楠的扮相被认为撑不起角色。热播站图片取自互联网宫心计2深宫计星和视界Hub戏剧首选(Ch860),随时观看无线(TVB)及腾讯旗下的企鹅影业联合拍摄制作的古装宫廷电视剧,由胡定欣、刘心悠、马浚伟、马国明及萧正楠领衔主演,陈炜、周秀娜、黄心颖、谢雪心、罗霖、康华、张慧仪及张文慈...

7 窦骁和周冬雨的关系好吗,窦骁为什么讨厌周冬雨

最近《楚乔传》的热播,让大家对演员的关注度又进一步加深了。在这部剧里面,除了赵丽颖和林更新之外,还有很多抢眼的角色,燕洵世子就是其中一个,而他的扮演者就是当年《山楂树之恋》里面的那个老三。窦晓因为《山楂树之恋》出道走红,从此开启了自己的演艺生涯,但小编最近在看《楚乔传》的片头,才发现原来窦晓国籍并不...

8 白狗黄牛扮演者

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是张继南。张继南,大陆演员,擅长拳击武术,表演功底扎实,不论文戏还是武戏都能拿捏得精准到位。在《青年霍元甲》中,张继南扮演的“鲍眼人”备受关注,张继南的表演将一个反面角色的阴辣凶狠刻画得入木三分,因此也让观众过目不忘。张继南扮演的“鲍眼人”是一个孤儿,从小孤苦无依,为报杀父之仇苦...

9 风起霓裳琉璃成亲,风起霓裳琉璃被提亲

《风起霓裳》当前正在热播中,女主库狄琉璃在很小的年纪就遭遇了母亲被陷害离世,幸好有孙德成相助,他才通过假死逃脱,并且在不禄院躲藏了起来。以医官小豆子的身份自居。然而得到了母亲绝学,并且还天赋极高的他,就算是隐藏了身份,只要是绣的东西迟早都会被查出来。这不很快不小心掉落了一个荷包正好就被尚服局的人给捡...

10 捅死陈翔六点半女艺人的醉汉,陈翔六点半的女演员被刺死

12月29日,有媒体从云南法院相关人士了解,故意杀害《陈翔六点半》签约女艺人刘洁的凶手叶建康维持原判被法院判处死刑,昆明中院将在12月6日对叶建康验明正身押送刑场处决。这场持续了两年的判决终于落下了帷幕,只是可惜受害人刘洁就此香消玉殒,年仅28岁。据悉刘洁曾是云南电视台主持人,在《木府风云》中饰演木...

关于新趣头条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 新趣头条帮助 | 广告联系 | 网站地图

备案号:赣ICP备2022011427号-2 技术支持: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