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文章 > 海外娱乐 > 古城悲歌,迷雾深处落幕是什么歌,旧城烟雨也凄迷

古城悲歌,迷雾深处落幕是什么歌,旧城烟雨也凄迷

2022-09-20来源:军演时光 - 娱乐资讯站编辑:佚名标签: 古城悲歌 迷雾深处落幕 

文章导读
——九百年山河之十三余显斌 /文 吴家良/编辑编者按:茶语无量今日头条号将陆续推送书写云南大理白子国九百年山河的历史文化散文共十五篇:一、探寻历史源头的白子国;二、大地一角,留下英雄悲歌;三、红

——九百年山河之十三

余显斌 /文 吴家良/编辑

编者按:茶语无量今日头条号将陆续推送书写云南大理白子国九百年山河的历史文化散文共十五篇:一、探寻历史源头的白子国;二、大地一角,留下英雄悲歌;三、红土大原,庄蹻剑指何处;四、滇国兴起,仁政在此奠基;五、山水一方,白崖炊烟如画;六、竹简深深,古国漫漫而行;七、名画背后,有人身影隐约;八、七彩云中,驿道曲折穿行;九、大汉开滇,目标从未搁浅;十、武帝筹划,滇地平静如花; 十一、乱局迭起,滇国走向历史;十二、五月渡泸,铁柱云中高耸;十三、古城悲歌,迷雾深处落幕;十四、珑玗图山,枭雄慷慨拄剑;十五、禅让王位,丹青揭示谜底。欢迎大家关注!

武侯进军南中,平定乱局,底定兵戈,移风易俗,实行教化的同时,鉴于雍闿、高定、朱褒当时各拥一郡力量,稍有不爽,就举起刀枪,发动叛乱的事,将四郡分为七郡,一者能让各郡力量减小,不至于过大,产生野心;再则,也可以让各郡相互监督,相互掣肘。

史书说,武侯“皆以方土大姓为令长”,这种说法有些片面。根据史书记载,当时的七郡太守,大多仍是朝廷派员任职,譬如牂牁太守,就是“处事能断,威恩并立”的名将马忠;越嶲太守是“志壮气刚”的龚禄,都是蜀国的俊杰。

担任太守一职的本地土著,除了王伉之外,就是张龙佑那。其他酋长也给了官职,不过,估计都是副职,或者县令级别的官员,没有兵权。

孟获呢,《汉晋春秋》记载,去了成都,进入朝廷,做了御史大夫,待遇是很优厚的。估计孔明还是不放心,这人一旦作起来,很有毅力,很有号召力的,自己不想再和他玩七擒七纵的游戏了,没时间,也没有精力,让他待在成都,喝着茶,看着锦江春色,拿着一份俸禄,干着闲差不闹事就得了,就烧高香了。孟获于是整日和他的祝融夫人卿卿我我的,也如宝二爷一样,怜香惜玉起来,心地细腻起来。

张龙佑那此时,站在白崖山上,遥望着整个脖弄川,遥望着脖弄川上的村镇、人家,还有田野农人牧童,大概是有点此地英雄舍我其谁的想法了。也是在那一刻,他衣袖一挥,转身走了,走入竖行文字的背面,再也不见了人影,从此,在史书里蒸发了,也在历史中蒸发了。

他成了一个谜,至今让人不知所处。

建宁国也在文字里昙花一现,隐入岁月,就如一地蹁跹的落花,随水漂流,流向遥远的天边。

1

诸葛远去,三国如烟,西晋一统,随之而来的是“奢侈之费,甚于天灾”的铺张之风蔓延,帝国内部相互攀比,肆意挥霍,在享受着安乐死。不久,那位统一华夏的西晋武帝驾崩,帝国缺乏强有力的掌控者,各诸侯王如孙行者没了紧箍咒,为所欲为,八王之乱随之爆发,战火硝烟,遍及国内,刀光闪烁,血光溅野,建立刚五十年的西晋,眨眼之间,如一座高耸的木楼,在战火连绵中化为灰烟,化成历史的一声叹息。

失去一个强有力的中原王朝管辖,加之塞外各族的进入,于是,更大的乱局,跟着出现,即南北朝时期,在近乎两百多年里,中原土地上,马蹄腾踏,刀光如雪,战士的嘶吼声,盖过天边的滚雷;百姓的哀号声,压过沙场的鼙鼓,战争成为常态,杀戮时时发生,田地一片荒芜,村镇成为丘墟,真有着“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的景象。

此时,滇地和中原音讯隔绝,驿路上没有了马帮的铃声,也没有了嘶哑的歌声。

脖弄川,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建宁国也变成昔日的记忆,不见了影子,唯有传说在田野老农河边渔夫的故事里四处流传着,成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谈资,成为古柳大树下闲聊的内容。史家谈及此事,分析其中的原因,“南土自永嘉分崩,李雄窃据,蛮方芜废将一百七十年,夷酋侵轶,僚又梗之,公私路绝,无可推访”,在这段时间里,由于王朝更迭,战乱不息,加以李雄建立的成汉,占据蜀地,阻隔着滇地和中原的通道,因此,滇地究竟发生了什么情况,中原史家茫然不知;滇地究竟出现了什么样的乱局,中原朝廷也迷蒙一片。此时中原板荡,更如沸水,无一刻宁静,荒城古道,烟尘路绝,死者塞野,饿殍遍地,屡屡见诸记载,让人不忍卒读。自然灾害之外,战争杀戮,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后汉大将刘景受命攻晋,攻下延津,面对一城老少,兽性大发,“沈男女三万馀人于河”;石勒和刘曜大战,刘曜军大败,被“斩首五万余级”……中原如此,江南也毫不逊色,叛乱相寻,干戈四起,到了侯景带着八千骑兵,崛起寿阳,策动战马,千里奔袭,兵锋直指建康,“以时江表之地,不见干戈。梁武以耄期之年,溺情释教,外弛藩篱之固,内绝防闲之心,不备不虞,难以为国。加以奸回在侧,货贿潜通,景乃因机骋诈,肆行矫慝”,江南承平日久,百姓不知干戈,战士少于锻打,将军耽于酒色,再加以侯景军队,南北征战,锋锐无敌,侯景其人,长于游击,因此横行江南,鲜有对手,最终占建康,建汉国,称皇帝,最终被杀。经此一乱,江南青瓷世界,更是出现“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的惨相。

中原和滇地,已经祸福相依,荣辱与共了。

中原如此,滇地也好不到哪儿去,一个个部落酋长,失去了管束,没有了中原帝国的制约,没有了强大实力的弹压,一个个拔剑而出,带着部落将士,成为一处处草头王,“恃险抄窃,乍叛乍服”,糜烂地方,荼毒百姓,各自争大,各自争雄,觊觎他人地盘,陷入一种水沸土崩的乱局中。

中原王朝自顾不暇,即使知道滇地如此,也不闻不问,“服则抚之,抗亦听之,若蛮人自相攻击,一概不问”,滇地部落如果归附,中原王朝就派出官员,来到滇地,进行安抚;否则,就不管不顾,任其自生自灭。这样,也就使得滇地的史书记载缺失,消息难留,建宁国究竟如何,张龙佑那的后人究竟怎样,也就成了一个谜。

在大脖弄,有一处建筑,是一处书院,木楼高耸,雕梁画栋,斗拱相衬,飞檐翘起——滇地建筑中的飞檐,还有兽吻,要被中原的更宽展,翘起的幅度更大,几乎如苍鹰的翼翅一般,如仙女衣袂飘飘环佩叮咚的样子。比较而言,中原的建筑,显得敦实,显得肃穆庄严;滇地的多了一份轻灵,一份精巧,一份飘逸。书院名“大波那书院”,书院中,有孔子雕塑,双手交握,一脸蔼然,好像在对每个人招呼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还有铜鼎,小桥,各种花草树木,算是一个小小的园林建筑。楼房内则陈列着白子国的历史过往,以及白子国几代名王的木雕像。管理者是一个老人,谈到白子国,头脑清楚,语言顺溜,从蒙苴颂时代,一直说到仁果,再到张龙佑那,到张乐进求,再到张乐进求的后人。我大惊,汗颜,自谓对大理历史还是颇有研究的,可很多东西,仍是初次听说。大理一地的人,对本地历史十分热心,也十分熟悉,在这儿经常会遇见一人,随意谈起当地的历史,如滇国,如白子国,如南诏,都如数家珍,了如指掌。这点,别处少见。

老人说,自己就是张乐进求的后人。

老人说着,拿出一本纸张泛黄的家谱,一看,就是很古的东西。

面对这本家谱,人一时有一种面对历史的感觉。一个个家庭,组成一个家族;一个个家族,组成一个民族;一个个民族,就组成了今天的伟大的中华民族。家族史,说白了,有时就是一部民族史的缩影。

当官修史书,在那个时代挥别滇地的时候,私人修史,以家谱形式流传的,一定不少。

我不敢断言这本家谱的历史,但是,我敢断言,张龙佑那一定有后人在脖弄川这片土地上生活着。一个九百多年的部落酋长,他的后代,一定会如春草一样,在这片红土地上生长着,蔓延着,一直延展向脖弄川的四方,甚至大理一带。因为,在大理这片土地上,有一样制度,是远远超过那时的中原的,就是后一个朝代,接过前朝政权的时候,没有举起刀子,对着前朝王族后人,如滚瓜切菜一般乱砍乱杀,当然,除了南诏灭亡时,郑买嗣是个例外。因此,张龙佑那的后代,没有受到威胁,也没有受到挤压,很可能待遇还是很好的,那么,就不会消失在这片土地上。

南北朝的近乎二百年,对于白子国历史而言,如一滴露珠,在草尖上轻轻一滑,就消失了。中原终于在无边的杀伐征战中,迎来了它的统一。公元581年,杨坚废掉北周皇帝,自己登基,建立隋朝,隋文帝为一代令主,用史官的话说,他勤于政事,严于律令,降低赋税,节省开支,“爱养百姓,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其自奉养,务为俭素,乘舆御物,故弊者随令补用;自非享宴,所食不过一肉;后宫皆服浣濯之衣。天下化之,开皇、仁寿之间,丈夫率衣绢布,不服绫绮,装带不过铜铁骨角,无金玉之饰”,也因此,隋朝国家势力,成倍增长,隋文帝也如后来的李世民一样,被各边疆民族称为“圣人可汗”,功德巍巍,治绩煌煌。开皇九年,即公元589年,隋文帝在内部整合完成后,开始进军江南,以求一战成功,他布军点将,组织兵力,“命晋王广、秦王俊、清河公杨素皆为行军元帅。广出六合,俊出襄阳,素出永安,荆州刺史刘仁恩出江陵,蕲州刺史王世积出蕲春,庐州总管韩擒虎出庐江,吴州总管贺若弼出广陵,青州总管弘农燕荣出东海,凡总管九十,兵五十一万八千,皆受晋王节度。东接沧海,西拒巴、蜀,旌旗舟楫,横亘数千里”,在这种泰山压顶般的打击下,昏庸腐败的南朝陈国,也被画上一个句号。陈朝皇帝陈叔宝无处可逃,躲在景阳宫的一口井里。隋朝士兵对着井底喊:“有人吗?不答应,我们就扔石头。”陈叔宝忙答声,让别打,快拉自己出来。士兵用绳子吊下一个筐子,拉着感到很沉重,拉上来一看,是三人,陈叔宝还带着两个美女,一起成为俘虏。

统一南北,国势日上,隋朝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繁华景象,“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隋文帝欣慰一笑,抬起头来,将目光由长安投向遥远的滇地,投向那片彩云缭绕的地方。

国家强盛,金瓯无缺,滇地随之进入帝国版图,也是理所应当的。后世的金主完颜亮,面对一江之隔的南宋,时时有投鞭渡江,一统华夏之志,据说,专门让画师去江南杭州,画了一幅画儿,水乡风光,花色缭绕,吴山青葱,亭台掩映,他让将自己骑马扬鞭的形象,画在吴山上,并在旁边题诗一首道:“万里车书尽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华夏必将一统,南北定会汇聚,诗书相同,文字一样,习俗相似,如何能够长期分开?我一定要挥兵百万,铁马渡江,一统江山。他后来虽然失败,可是,他的这个看法,是历来中原君主心中的想法,天下一统,不容一叶飘零,犹如浮萍。

隋文帝收归版图的想法是好的,可是,派出管理滇地的官员,却是绝对的渣男,名叫韦冲。他渣,他的侄子比他还渣,他们两人联手戕害百姓,“掠人之妻,士卒纵暴,边人失望”。一个名叫爨翫的部落首领,忍不住了,就率众而起,挺戈反抗。韦冲当然不能说因为自己很渣,很垃圾,对方反抗。他自然要编造种种理由,逗起文帝的怒火。他的目的果然达到,隋文帝命令一代名将史万岁带兵远征,来到这儿,来到脖弄川。脖弄川在沉寂二百年后,再次出现在历史里,出现在史官的笔下。隋军“次小勃弄、大勃弄,至于南中”,他们来到这儿,没有发生战争,军队驻扎在这儿,军营连绵,旗帜迎风,号角入云。估计建宁国的国王,继续坚持着一贯的制度,向中原帝国靠拢,以中原帝国马首是瞻,没有踏上爨翫的战船,没有跟在爨翫鞍前马后奔波,否则,史万岁的大军,是不可能只是在这儿驻扎,一定会在这儿展开一场殊死搏杀的。史万岁由此“渡西二河,入渠滥川”,《隋书》中,这些名词让人读了,挠着脑袋,难以明了,不过西二河还好懂,估计就是西洱河。渠滥川呢,《滇史》说,“即滇池也”,也就是洱海了。他来到了大理,夜晚,一定欣赏了洱海上空的那轮月亮,多少年过去了,依然清灵灵的,照着无边的洱海,照过汉武帝使者的牦节,照过孔明的衣衫,现在又照着他。他也一定也欣赏到了点苍山的雪色吧,点苍山的雪,自古是大理招牌风景,远远望去,山上积雪一片白净,清光闪烁,能照亮一座古城,包括一座城的老巷、高楼,还有来往的行人。那种净白气韵,如白衣女子的着装,太阳一照,红妆素裹,更明媚更干净了。

史万岁一路征战,一路捷报,名将剑下,何人能敌?无奈,爨翫唯有送上降书,表示归依大隋一统山河。史万岁呵呵一笑,不为己甚,打马离去,回到长安,不久被文帝冤杀,只有他的马蹄印,还印在脖弄川的驿路上;只有他的诗歌,还流传在文字里;只有他的传奇,还记载在史册里。

公元604年,即仁寿四年,被突厥人称赞为“自天以下,地以上,日月所照,唯有圣人可汗”的隋文帝,在仁寿宫突然暴毙,太子杨广登基,即隋朝炀帝。在炀帝的治理下,中原再次陷入乱局,各地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开始了踢翻隋朝的工程,以至于“相聚萑蒲,胃毛而起,大则跨州连郡,称帝称王,小则千百为群,攻城剽邑,流血成川泽,死人如乱麻”的境地,最终,强大的隋朝轰然倒塌,和其它王朝一样,成为一片残砖断瓦的废墟。

从公元581年,文帝“冠远游冠,受册、玺,改服纱帽、黄袍”,登基称帝,建立隋朝,到618年,隋炀帝在扬州,因为禁卫军暴动,“以骁果作乱,入犯宫闱,上崩于温室”,前后三十八年,过程很快,让人目不暇接,真的有一种“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的感觉。

滇地百姓甚至还没有反应过来,李渊已经登基,唐朝已经建立,一切都已经成为定局。

2

新的朝廷,就得有新的气象,新的制度,过去曾经在隋帝国面前表态的过程,已经成为历史,成为过去。现在,还得在新的朝廷面前,再重新走一遍程序,这是态度,更是一种立场。

建宁国不知道这些礼节,建宁国国王还傻乎乎地坐在白崖城里喝茶,唱着小曲,享受着一种清悠舒适的生活,改朝换代的事情,他没听说,更不知道,那时没有电话,没有电视新闻,能怪谁?

他过着“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的日子,很逍遥,很自在。

武德四年,即公元621年,早春时节,在脖弄川上,仍一片柳绿花红,鸟鸣如歌。一队人马沿着驿路一路走来,走向脖弄川,走向白崖城。一个纱帽高耸的官员,带着一队士兵出现在建宁国国王的面前,告诉他,自己是中原帝国的使者。建宁国王如过去一样,忙表示欢迎,忙摆着酒席,忙陪着笑脸,成为典型的三陪。对方告诉他,皇帝登基,他一直躲在白崖城里好清闲啊,一直都没有表态,他就不怕皇帝发雷霆之怒,他就不怕朝廷大军一路马蹄奔腾而来,他就以为他这弹丸小城能够阻挡朝廷的精锐,他就以为他的民兵组织能对抗朝廷百战健儿。建宁国国王有些傻眼了,自己表示忠心了啊,当年史万岁将军来,自己家的老头子就借机向朝廷表达了忠心,表达了归附的意愿,也得到了对方的表扬。

使者明白了,敢情这位仁兄还在白崖山上翻着老黄历,还沉浸在前朝旧事里。

他觉得,自己有必要解释一下,不然,对方会糊涂死的。

他告诉建宁国国王,现在改朝换代了,隋朝已经翻篇了,现在是唐朝了,皇帝也变了,懂吗?

来的使者指着自己的鼻尖自我介绍,自己叫吉弘伟,是嶲州的治中,准备去南宁,路上听说脖弄川有这么个部落,自己就来转悠一下,拜访一下。建宁国国王恍然大悟,才知道自己落伍了。他马上承认错误,为了让对方替自己对朝廷美言几句,特意带着吉弘伟在脖弄川转悠了一趟,算是采风,也算是体察民情。在吉弘伟的劝说下,“昆弥遣使内附”。昆弥,此时已经改国名建宁了,史官如此称呼,估计仍沿用旧称。

这一年的李渊格外忙,简直忙得有些找不着北了。内部各种势力表面上归附了,平静了,嘴里喊着皇帝万岁,其实暗地里都一个个鼓着眼珠子,巴不得皇帝早日驾崩,自己随后抄袭李渊的做法,也扯起部队,组织力量,建立一个小朝廷,过一下皇帝瘾。外面强敌环伺,烽烟遮天:这年正月,稽胡酋长刘成带着部下,将大唐骚扰一番后,马鞭一挥,带着部下撒丫子跑了,这哪是打仗啊,简直是挑逗人嘛?也是这年,李世民带着唐军主力,开始围攻洛阳的王世充,同时围点打援,在虎牢关阻击援军窦建德的军队。李渊父子做了一锅饭,来了两个客人,幸亏李世民用兵如神,大败窦建德,“建德中枪,窜于牛口渚,车骑将军白士让、杨武威生获之”。然后唐军回师洛阳,逼降王世充。事情结局完满,但其中的惊险,其中的跌宕起伏,让处于长安的李渊血压直窜,寝食难安。几乎同时,唐军的另一支主力,在唐将李孝恭率领下,剑指萧铣刚刚建立的梁朝,虽然最后击败并俘虏了对方,但当时还胜负未分。

总的一句,建宁国国王派遣使节进入长安的621年,正是李渊忙得四脚朝天的一年。使者带着建宁国国王的请求,即“求内属,发兵戍守”,也就是让唐朝派兵驻扎到大理,甚至驻扎到脖弄川一带,帮着防守那儿。这样要求,一则表示自己已经是大唐的下属了,彻底归附了;另一方面,也想借大唐兵威,恐吓那些面对自己的宝座,眼睛闪闪发光的部落酋长,让他们咬着手指,知难而退,别流着哈喇子,只看到权力,不知死活。

唐朝大军此时正在几个战场上,展开生死存亡的决战,当然抽不出兵力,也无力经营滇地。再说了,就当时情形来说,中原还处于“隋失其鹿,英雄竞逐”的局面,还不知鹿死谁手呢?李渊也没那个心思,估计也就是口头上勉励使者几句,就敷衍过去了。总之,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表示,使者很受伤,怏怏不乐地回去了。

这个建宁国国王是谁?史家没有明说,按年龄计算,大概就是张乐进求了。

张乐进求在贞观二十三年,即公元649年,将女儿花枝招展地嫁给细奴逻,古代女孩出嫁年纪不大,一般在及笄之年,也就十四、五岁,《礼记》记载,“女子十有五年许嫁,笄而字”,就算张乐进求的女儿十五岁,张乐进求也应该在三十往上的年龄,否则,他哪有那么大的女儿?当然,如果他女儿出嫁那年十八岁呢,他可能更大一些;还有,他女儿不可能是他最大的孩子,如果是小一点儿的孩子,他在嫁女的那年,很可能年龄已经超过四十岁,甚至五十岁了。而且,从他禅位给细奴逻时表现的沉稳、老谋深算都可看出,他当时已经不是愣头青了,已经步入不愠不火的中年了,否则,思考不会那么细致,那么缜密。

公元621年到649年,其间二十八年,张乐进求可能已经执掌部落大权了,即使没有,也已经懂事了。

因此,可以判断,武德四年迎接吉弘伟的那个王,可能是张乐进求,或者他的父亲。随之,派出使者进京拜见李渊的,也可能是这样的。

多少年过去了,老张家的家风没变,国风没变,一心希望归依中原帝国,成为帝国的一部分,而不是被边缘化。

这是他们老张家的秘诀,是他们国王位子传递九百多年没有断绝的绝招。独孤九剑需要九剑才能称雄江湖,睥睨天下,老张家只需一招就可以了。这一招,其他部落酋长人人知道,可惜,在权力面前,人人都无法做到,即使偶尔做到,却无法代代相传。

当年的夜郎王没有做到,滇王没有做到,他们都成为过去,成为明日黄花。

唯有老张家成为不倒翁,屹立到了唐朝,独树一帜。

武德七年,也就是公元624年,大唐朝终于凭借着金戈铁马,将内外搞掂,局势慢慢和缓下来,群雄削平,烽烟散尽,李渊擦了一把额头的汗,终于能腾出手来了,顾及到远方了。他抬起头,望着滇地, 决定选一个人去治理此处,当然,也捎带着安抚一下被自己冷落的建宁国王受伤的心灵。

他派去的人,名字叫韦仁寿。

韦仁寿是隋炀帝选拔的人才。韦仁寿初出山时,马蹄哒哒,去了蜀地,担任蜀郡司法书佐,专门断案的,他明镜高悬,清廉如水,处事公平,因此一些罪犯都说:“韦君所断,死而无恨。”我们的案件如果是韦仁寿判决的,你就不用上诉,不用要求重审,杀你没冤枉。这个官员,在那个烽火硝烟的乱世,在那个草菅人命的末代,实在是凤毛麟角的。李渊建立唐朝,当了皇帝,知道这事后,心说,这样的人才,我得重用,不能让他荒废了,于是,专门派遣使者,拿着自己的手令,千里迢迢赶到蜀地,“拜仁寿巂州都督府长史”,职务明显提升了,管理的就有大理一带。过去,朝廷派的官员,到这儿来巡查,一个个都红眼灼灼的,望着这里的各种财物,还有宝石、翡翠、玛瑙等东西,当然还有细腰如柳的美女。在这儿走一趟,腰包鼓鼓囊囊地回去,成了一个大富豪。因此,这里的人都很讨厌他们,甚至憎恨他们,“边人患之,或有叛者”,因此,他们坐着马车来巡安,越巡越不安。李渊决定改变这种局面,就告诉韦仁寿,他“寄听政于越巂,使每岁一至其地以慰抚之”,他在越嶲办公室办公,处理各地的军政事物,解决百姓的纠纷,但是,每年希望下去到各处巡查一次,体察民情,现场办公。韦仁寿接受命令,没有推辞,就带着五百人的卫队,一路去了西洱河,去了脖弄川,“承制置八州十七县,授其豪帅为牧宰,法令清肃,人怀欢悦”,他带着皇帝的委任状,走到哪儿了,听说那儿的部落酋长很负责,政绩很好,就马上发一张委任状,委任此人为当地官员。当然,如果听说这儿的酋长啥事都干,就是不干人干的事情,就凭借皇帝赋予的权力,将对方罢免,一撸到底,或者直接斩首。他将当年武侯来此的做法,还有制度,执行得十分到位,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也因此赢得当地人一片欢呼,一片歌颂。

事情办完,他拍拍衣服上的征尘,准备打道回府,当地的那些酋长都舍不得了,一个个扯着他的马缰绳,不许他离开道:“天子派您老人家来镇守这儿的,您咋能说走就走啊?”由此可见,当地的部落酋长,也没有几个喜欢乱局的,喜欢刀头舔血的日子的。

韦仁寿无法,就编造理由,告诉他们,这儿没有属于我驻节的城池,也没有我的办公室,我总不能租赁房子啊,那样太有损朝廷的威仪,我的面子也过不去啊。大家一听,哦,原来就这么点事啊,好办。于是,大家一声吆喝,当地百姓纷纷赶来,垒砖的,夯土的,砍树的,砌墙的,忙得呜呜的,一个个汗流浃背,“诸酋长乃相与筑城,立廨舍,旬日而就”。

韦仁寿有些傻眼,有些惭愧,他觉得这儿的人这么诚实,这么热情,他不能再忽悠了,就告诉他们真实情况:“吾奉诏但令巡抚,不敢擅住。”我的任务就是到这儿巡查的,看看民情,探探民俗,没有朝廷的命令,我不敢随意在这儿待着,否则,是要杀头的。大家听了,没有办法,只有流着泪松手,“蛮夷父老各挥涕相送”。一个贪腐官员,是一个朝代反面镜子,一个称职官员,是一个正面镜子,大家在韦仁寿的身上,看到了新的朝廷的精神面貌,还有风采,于是,一个个“因遣子弟随之入朝,贡方物”。

此时的张乐进求估计已经掌权了,在归附唐朝时,表现得更积极,更热情,“遣使随仁寿入朝,高祖嘉之”,他瞅准这个机会,马上派出使者,进入长安城,通过韦仁寿的推荐,见到唐高祖李渊,提出自己希望内附的要求。这次,李渊很亲切地接见了使者,对张乐进求的行为,表示了欣赏,并给予了高度赞扬,最让张乐进手舞足蹈的事,莫过于“上因其归义,册进求为首领大将军”。张乐进求的地位,再次突飞猛进起来,和自己祖上张龙佑那差不多,再次成为了滇地盟主,掌控着一方的权力。他感觉很爽,很得意地在部落内部自称云南王。反正那时的云南也不大,就在大理那一块,并非今天的整个云南省。

在归附唐朝的过程中,张乐进求似乎过于积极了,积极的得有点出格,有点不合常理,在唐高祖任职的短短七年间,竟然千里迢迢,两次派人进入长安,积极要求内附,要求得到中央政府的承认和首肯:过于殷勤,过于积极,中间就存在着猫腻,就值得人玩味,值得人细细研究。研究历史,就应当见缝插针,让思维如刀片,插入事情的缝隙里,深入其中的内核,其中的灵魂。

他急切地希望归附的原因,当然和老张家一贯紧跟中原帝国的步伐,一贯依附中原帝国的政策有关。其次,她很可能担心自己落在别的酋长后面,就难以得到唐帝国的重视,唐帝国的垂青。这两条都是次要的,是可以放缓脚步的事情。他归附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形势的逼迫。当时,他的势利正在一天天缩小,一天天从巍山、洱海退出,一步步缩回脖弄川。而在大理地面上,两股势力趁着隋朝灭亡的权利真空,在迅速地崛起,迅速地发展,迅速地强大,呈咄咄逼人之势,朝着他一步步逼来,咬着牙看着他的帮主地位,他的地盘,还有他身边的娇滴滴的女儿,哈喇子简直都打湿脚尖啦。

这两股突然崛起的势力,一个是西洱河的杨盛,一个是蒙舍诏的细奴逻。

张乐进求坐困白崖城,忧心如焚,他甚至能感到这两人的眼光,死死粘在自己宝座上,自己再不想办法,再不反击,自己的位子就要被别人坐上去了,自己的九百年的部落,就要被别人吞并。要阻止这样的形势继续发展,只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壮大自己的力量,锻炼自己的健儿,给自己的军队淬火,以足够抵御这两个暴发户。可是,这显然是难以做到的,他们不会给他足够的时间,也不会给他这个机会,很可能在他刚有所表现出来,他们就会出兵将他灭了。第二个办法,就是如过去一样,借助中原帝国的力量,阻止他们的野心,让他们知难而退,将流到嘴边的哈喇子擦了,回到他们原有的位置上。

于是,他迫不及待地派出使者进京。他渴望中原皇帝赐封自己为当地盟主,他希望中原皇帝为自己撑腰,他希望中原皇帝最好派出一支铁血战甲,驻扎在脖弄川,驻扎在白崖城,给自己看家护院,给自己长胆。

唐朝承认了他,给予了他赐封。

他如愿以偿地当了云南大将军,成为当地盟主。

他不知道,他的如意算盘打错了,没有势力,没有军力,越是得到云南大将军的职位,对他来说,越是饮鸩止渴,越是危险。因为,那两个新兴的力量,瞄准的就是他的位置,他手里的印把子,他们想夺过来,捏在自己的手里。他的职位越高,官衔越大,对他们的吸引力就越大,就越对他们的胃口,他们就越迫不及待地想得到,越是逼迫的紧了。这就如两只狼跟着一个屠夫一样,你手里肉越多,它们就会跟得越紧,寸步不离。你没有肉了,它们会盯着你。你如果站在那儿,手里拿着一把刀子,它们就会退走。这是清朝蒲松龄写的一个故事,可惜,张乐进求不知道,他即使知道也没法,前面说了,对方根本不会给他抽刀的机会。

3

张乐进求的政治敏感性很怪异的,说他不敏感吧,他后来明明感觉到了杨盛和细奴逻的威胁,而且,为了缓解威胁,和细奴逻联手,一起对付杨盛。说他敏感吧,在他的治下,在他的一亩三分田里,两股力量出现,他竟然听之任之,丝毫不加阻止。

细奴逻的野心,在逐渐强大后,就鼓胀着,就没有遮着掩着,就那样赤裸裸地暴露着,摆出一副吃定张乐进求的样子,吃定滇地英雄的样子。做为大理一带盟主的张乐进求,就应该感觉到,就应该早点下手,派人将他做掉。譬如说,派出军队,将细奴逻给灭了;譬如说,可以挑动杨盛和细奴逻之间来一场火拼,自己站在一边,抱着膀子看戏。当然,最简捷的办法,就是派出一个刺客,将细奴逻做掉,不就釜底抽薪了吗?多少年后,也就是公元1264年,在大理地面,有一个叫舍利畏的和尚,不念佛经了,竟然改念兵书,组织军队,开始向元朝叫板,竟然哗地一声,“众至三十万”,人数虽多,毕竟是乌合之众,自然不是大元铁骑和大理段氏总管段实的对手,失败后,一头钻入一座寺庙里躲藏起来。在大理,寺庙处处,想藏一个和尚,简单至极。舍利畏在寺庙里一边读着佛经,一边拜着阿嵯耶观音,一边重新组织力量,准备东山再起,让段实知道了,段实就采用了刺杀一法,“遣部将石买等扮商贾至舍利畏处,乘其不备,擒杀之”。

张乐进求没有那样做,估计很不屑于细奴逻初起时的力量,也不屑于用这种手段吧。

细奴逻最张扬的地方,就是制造神话,神化自己,宣传自己,在自己的身上增加一圈光环。

在滇地,和中原一样,有政治野心的人,想起事前,都会创造一些神话,都是有关自己的神话,譬如后来首创大理的段思平,就到处宣传,说他是他母亲在水里,触木而孕,生下他和他弟弟段思良的。那段木头也不是木头,是龙王,他和他弟弟都是龙宫太子。段思平无论走到哪儿,都有动物说“思平称王”,他家的狗这样说,他家的鸡这样哼哼,他家的猪也这样叫着。

他的这段自我神话炒作,是抄袭细奴逻的做法,毫无新意,算是真正的盗版。如果在今天,他们会因为版权打官司的。

当然,细奴逻这样炒作自己时,也是盗版,盗版沙壹触木怀孕生下九隆的。

只不过,细奴逻的炒作,稍微增加了一点内容,更形象,更生动,更耐读,更有文学性罢了。

细奴逻的妈名字叫得很奇葩,叫茉莉蜣。

茉莉蜣爹妈只有这么一个女儿,长得就是一个小清新,而且,性格也特别小清新,走在陌上田间,笑窝荡漾,一片阳光,回头率非常高。“父母择配”,想给小美女找一个小鲜肉,,出双入对,相敬如宾,过着夫唱妇随的小日子。女孩红着脸摇着头,“不欲嫁平常人”,一般带着娘娘腔的小鲜肉她看不中,不愿意嫁。有一个叫蒙伽独的男子知道这事后就上门求婚,小清新眼光一眨,闪闪烁烁,就低着头红着脸看着自己的鞋尖,就答应了,就成亲了。这次婚事,估计是蒙伽独入赘。小夫妻俩花前月下,春风桃李,十分亲昵。可是不幸的是,不久,蒙伽独下河打鱼,被水淹死。茉莉蜣很悲伤,雨打芭蕉一般,一边流着泪,一边到河里寻找老公的尸体。这时,水里就漂浮来一根木头,奇怪的不是顺流而下,而是“逆流而上”,大概是撞了少妇一下,茉莉蜣就“遂惊迷若梦”,恍恍惚惚,就看到一个帅哥来了,袍服整洁,对着她微微一笑,春光灿烂,让她内心惊颤,水波荡漾。她心一跳就醒了,帅哥不见了,老公尸体也没找见,就流着泪独自回家。几天后,她去溪边洗衣,感觉旁边有人看着自己,就拂了一下发丝上的水珠,抬头一看,脸儿红了,身边站着那次梦见的那个帅哥。帅哥一笑,不见了,晚上出现在她的房里,女孩一来二去就怀孕了。父母气得呜呜的,责备道:“汝为吾女,吾甚爱重,汝夫方殁,人来求配,吾不轻许。今汝身怀孕,是自误以辱我夫妇,将放流于他方,远断恩爱。”你这个女子,丈夫刚死,就做出丑事,我和你妈商量了,准备将你赶走,和你断绝关系。茉莉蜣听了,眼泪一颗颗落下,告诉父母,不是自己胡来,是自己去龙泉洗衣,遇见一个帅气男子,两情相悦,你恩我爱,就这么样了。她爹妈大惊,就相互猜测,我们的女儿不会是和龙泉的黄龙恋爱了吧?既然是黄龙爱上了女儿,怀孕了,那就生吧。茉莉蜣就生了,和沙壹一样,不是生一个,一口气生了九个,都是纯爷们儿。当地官员知道了,不高兴了,他也认为茉莉蜣无夫怀孕,有伤教化,让他这个地方官面子上过不去,就将茉莉蜣和她的父母叫去,责备老夫妇,家教不当,应当受罚。茉莉蜣再次流泪,再次将自己的遭遇嘚吧嘚吧地说了一遍。当地官员不信,说忽悠,接着忽悠。茉莉蜣说,你不信,我让我九个儿子堆沙堆让你看。九个傻小子按照老妈叮嘱,一人堆一个沙堆,沙堆呼地一下,变成九座山。

地方官张大嘴,相信了,不是龙王的儿子,咋能堆出这样的沙堆啊。他不但相信了,还每月供给饮食,“优养之”。

故事够邪乎的吧?还没完呢,既然盗版,估计细奴逻不全部盗来,心有不甘。于是,故事继续,和沙壹的更为相似了。

九个孩子慢慢长大,那个不负责任的花心大黄龙,和沙壹遇见的那条龙一样,下山摘桃子了,来认领儿子。九隆传说里,龙在空中喊叫:“若为我生子,今悉何在?”这龙,还有点当爹的责任,还知道要儿子。茉莉蜣遇见的那龙就有点绝情,有点混蛋了,只是和九个儿子游戏一会儿,袍袖一拂,转身就准备走,好像根本就没想到抚养权似的。茉莉蜣忍不住了,气愤地道:“你生了这么多儿子,让我一个妇道人家养着,怎么养得过来?你当爹,该负点责任吧。”黄龙碍不过面子,就说,你别哭哭啼啼了,我不是不负责的龙,你到时将九个孩子带到我们相会的地方,喊我一声,我就来接我们的儿子。说完,他急忙走了。茉莉蜣无奈,几天后,带着九个孩子,就来到当初遇见黄龙的泉水边,隔着芭蕉竹林,对着里面喊一声:“他爹,你出来啊。”芭蕉竹林后面走出来的不是龙,是蒙伽独。原来,蒙伽独是龙泉的黄龙,爱上茉莉蜣,化身为蒙伽独,和她结婚,现在要回到龙宫,假装淹死。他对排成一列的九个儿子问道:“谁愿意跟着我走。”八个大儿子想,爹是龙王,跟着多拉风。于是,八个异口同声地答应愿意。小儿子细奴逻舍不得母亲,就留下来了。黄龙腾空,八个儿子也腾云驾雾,在云中化为八条龙,一起离开。不一会儿,黄龙又跑回来告诉茉莉蜣,别担心他们父子九个,玉皇刚刚给他们赐封了:他仍归本职,那八个儿子成为八部龙王。至于细奴逻嘛,“乃白国主也。吾与汝有厚望焉”,也不知道他有啥厚望?难不成再回来,当白国主的老爹?

总之,在宣传中,细奴逻是很了不起的,他是龙二代,不但有一个很牛气很帅气的龙王老爹,还有八个哥哥,都是龙王。谁要是和他过不去,那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不归路。

那时,张乐进求还在白子国国王的位子上,这个细奴逻就敢如此炒作,说明他势力已经够强大了,说明他的远大目标已经确定了,就是张乐进求的位子,还有他的部落,自己已经如装在囊中一般。

有人说,这是后世的民间传说,更多的史家认为,这不是民间传说,不是后世想象,而在细奴逻时代诞生的,是细奴逻自导自演的,为自己圈粉,让自己从中获利,获得巨大的政治效益。

首先,这样神话自己,能扩大影响。古代的大理人,十分相信九隆传说,他将自己的故事,依附在九隆传说中,能加大宣传力度和广度,也能混淆视听,让大家最后弄的昏昏糊糊的,不知道哪些是说九隆的,哪些是细奴逻的,再到后来,掺杂在一起,就难分彼此了,给自己增加了一份神秘感,也增加了点击量。

其次,他这样做,能够增强部下的信心。大家一听,我们的老大不是黑社会啊,竟然是龙子,和九隆一样,是了不起的人,我们跟着他做事,一定能成功;跟着他打江山,一定能建功立业。我们不能再三心二意了,不能再产生打退堂鼓的想法了,一心一意将事业进行到底。

再次,他如此也可以吸引他人入伙。其他部落的健儿听了,就会想,既然细奴逻是龙的儿子,是上天决定的“白国主也”,我们为啥还要跟着张乐进求干,跟着杨盛干?我们这不是瞎折腾吗?我们走,跟着细奴逻干,这样将来也会落得好处。于是,细奴逻就“孳牧繁息,部众日盛”。

另外,借此还可瓦解对手的意志。部落时代,部众最为相信的还是神,还是龙,因此,那时的巫师职业特别吃香,甚至和部落酋长平分权利,就是这样的原因。也因此,神佛一说,在此地很有市场,部众相信,酋长们更是相信。细奴逻的神话炒作,传到这些人耳朵里,大家一定想,算了,懒得去争去夺了,阿嵯耶观音都已经选定了代言人,我们还争个什么啊?有的甚至就带着部落归附细奴逻了。

细奴逻如此,其它部落为什么不效仿呢?炒作,还得有那个力量啊,能够有一统江湖的实力。不然,不但起不到宣传作用,还会引来对手,一顿暴揍,将你消灭,并回头得意地对其它部落道,瞧,他是龙的儿子,我将龙的儿子消灭了,我更厉害,更有天命。

历史上,这样的事例也是不少的。战国时代,有一个不大的国家,名宋国,国君戴偃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不称王不足以表现自己的能耐,于是称王,就是历史上的宋康王。当时,秦、齐、楚、赵等大国才可称王,而且得到了周天子的允许,小国谁敢?宋康王称王后,见没谁提出抗议,更是得意洋洋,“盛血以韦囊,县而射之,命曰‘射天’”,为了称霸天下,高迈群侪,他“故射天笞地,斩社稷而焚灭之,曰:‘威服天下鬼神。’”他这样做,本来那些大国就不舒服,现在更是找到了借口,觉得不灭掉他心里堵得慌,更何况宋国占据的都是膏腴之地,肥得流油。齐湣王马上写信给楚王和魏王道:“宋其复为纣所为,不可不诛。”宋国君戴偃坏透了,简直和纣能相提并论,这样的家伙,不杀掉他我感到难受,我们还是联手做了这一票吧。楚国和魏国国君对于宋的肥沃土地、丰富物产,早已虎视眈眈,只是担心吃相不好,引来诸侯的集体抗议,现在有人引头,如何不答应?“齐湣王与魏、楚伐宋,杀王偃,遂灭宋而三分其地”。

现在流行一句话:“欲戴王冠,必受其重。”没有那个势力,不可心生妄想,否则,会带来灾难;有了那个势力,就可以器宇轩昂地站出来,伸出手道,给我,我要。

细奴逻就属于后者,因此,就敢于明目张胆,毫不掩饰自己的企图。

到了这时,张乐进求就是有做掉对方的想法,也没有那个能耐了。

他的九百年的白崖城,眼看着就要拱手送人了,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当他离开白崖城的时候,是在早晨,还是在黄昏?当他回首白崖山,看着矗立在那儿的飞阁走廊、高楼宫阙时,看见山间缠绕的七彩云翔时,内心一定有着一种失落,一种苍凉吧。一定会在心里轻轻道,别了,我的白崖城!别了,我的白子国!

白崖城在白崖山上,今天,这儿一片红土红色的岩石,和红土高原别处没有什么两样,旧日宫阙,千年楼阁,以及楼阁宫阙间回荡的笑声,早已不见了影子,甚至没有形迹。只有一片青葱的树木,就那样随意地漫漶着,润染着,将山坡高崖沁染成一片翠色,一片青葱。风轻轻吹过,翠色如浪涛,一波波动荡着,起伏着,延展向遥远的天地,就如一个千年历史故事,一路跌宕起伏向遥远的岁月。我们站在山崖上,站在翠色里,即使踮着脚尖,即使将手搭在额头望着远方,也看不清遥远的历史天际线了。

白子国先民马蹄哒哒,走过了怎样蜿蜒曲折的山路;他们带着一路的苍茫,一路的生存压力,是如何一步步从竹简和木片岁月,走进隋唐盛世的,都已经变得隐隐约约模模糊糊了,就如梦中轻轻一叹,然后踏着月色越去越远。等到我们醒来,已经不见了轻叹的人,甚至那声轻叹也已经了无痕迹了。

只有隐约的文字记载,如他们留下的屐痕,告诉我们,他们确实走过这方山水。

只有泥土里时时出现的瓦当,还有柱础,和古城的一段残垣,在告诉我们,他们曾在这儿跨马高歌,曾在这儿拔剑长啸,曾在这片土地上,在历史的夹缝里,倔强地挺立过,抗争着,并一路蜿蜒曲折地走过近千年。

4

在白子国即将消失的岁月里,这片土地上的历史更加跌宕起伏,波诡云谲。

尤其到了唐太宗时期,青藏高原上,有一支力量突然崛起,在一位不世出的领袖人物的引导下,如钢刀出鞘,光芒四射,映人眼目,这就是松赞干布。他显示出自己天才的指挥才能,“性骁武,多英略,其邻国羊同及诸羌并宾伏之”。几乎是一夜之间,大唐的边疆,出现一支强大的力量,引马高歌,指点山河。而且,从青藏高原走出的健儿,性格坚韧,刚硬,也如不卷锋的钢刀,面对大唐走来,将一种阳刚豪放之气,漫空挥洒。虽然,由于“文皇善用兵,又善任将”,最终派出侯君集,带着五万大军,打败吐蕃。但吐蕃健儿那种惊人的战斗力,那种锋刃无前的勇气,都给天可汗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本来,他是不答应将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这一仗结束,他点头答应了。这个历史上著名的君主,能改变态度,固然和他一贯推行和平治国策略有关,另一方面,也充分认识到了吐蕃的力量,吐蕃战士的刚烈,于是采用了和亲方法,采用了羁縻手段。他知道,这股力量是不可小觑的,虽然他在位的时候,凭借自己的政治能力,和手下一批名臣大将,不用担心吐蕃的威胁。可是,他必须看得远一点儿,得为自己的后代考虑,为未来大唐的稳定筹划一条万全之策。

于是,他的眼光就扫描向了滇地,扫描向了大理。

他知道,未来,大唐不和吐蕃展开战争便罢,一旦展开,难分胜负,那么,滇地将是大唐必须拉拢的力量,是大唐致胜败敌的一把屠龙刀。拉拢滇地,就如汉朝征讨匈奴时极力联合西域三十六国一样,就可以斩断吐蕃的一臂。李世民比汉武帝还要站得高,看得远。可是,当时的滇地,部落林立,烽烟日起,干戈不断,联合其中的任何一个部落,都对吐蕃形不成巨大的威胁,形不成有力的打击,唯有让各部落合而为一,攥成一个拳头,才能形成铁砂掌,一掌砸在吐蕃的后背,即使它有金钟罩铁布衫,也会受到内伤,也会口吐鲜血的。他在滇地寻找着能够统一各部的人物,张乐进求暮气苍茫,无论精力,无论智商,无论远见卓识,都不足以担当这个责任,都难以将星罗棋布的部落组合在一起,形成一股强有力的力量。甚至,大唐皇帝在他的多次请求依附中,已经猜测出他此时的尴尬处境,和他软弱的内心世界。

他归附中原王朝,是中原帝国需要的。

他心向大唐,也是大唐帝国十分欣赏的,是太宗皇帝希望看到的。

但是,在乱世里,他缺乏刚性,缺乏一种长剑所指、无敌不摧的强悍劲,有些懦弱,这是不行的。因此,他必须出局,走下他的位子,交出他的权力。

政治很冷酷,政治很公平,它不会为社会利益,让步于个人利益的;也不会为了大众福祉,让步于个人感情的。

大唐要选择代言人,这个代言人应该强悍,应该具有雄才大略,能够指点江山,睥睨群雄,统一部落,威信出众。此外,他还必须符合一个条件,就是忠于大唐,和大唐踏着同一个节拍,不能唱反调,不能走板。否则,大唐不是给自己培养一个强大的同盟军,而是一个敌人,日日拿着长剑,站在自己身后。这样的事,任何人都不会做,更何况太宗皇帝。

杨盛符合前面的条件,可是过于强项,甚至不买大唐的账,我行我素,不符合后面的条件,出局,到一边待着。

在这三支力量中,细奴逻毫无疑问就胜出了,就进入唐朝中央政府的考虑中。可以这样猜测,太宗此时一定派了间谍,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干起了地下工作,早已将三人的履历,三人的政治倾向,甚至三人的能力等等都已经报告给了太宗。

唐太宗是英雄,少年从军,百战沙场,筹谋杀敌,从无败仗。到了登基称帝,治理国家,又将国家治理打理得一片和平幸福。因此,史官称赞:“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英雄是能识别英雄的,当他眼巴巴瞅着滇地,希望走出一个人才的时候,恰好细奴逻应运而出,就进入了太宗的视线。

白子国灭亡,势在必行。

杨盛失败,也已经记入大唐的记事日程。

5

张乐进求的部落,在贞观二十三年,注定要成为历史,成为过去。此时,吐蕃更加强大,几乎走向了自己的高峰。而太宗也感觉到,自己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了,此时,那些曾经陪伴着自己创下“贞观之治”的名臣武将,一个个都走了,杜如晦走了,魏征走了,李靖走了……走过属于他们的昂首高歌的岁月,走过他们风姿张扬的时代,走向历史深处。太宗知道,他们在等着他,自己时日已经不多了,不久也会离去的。

此时,他心里更加急迫了。

此时,出现了张乐进求的禅位。这个禅位,出现得恰到好处,在历史最为需要的时候,他走出了这一步,和历史踏在了同一步调上。否则,他的结果一定是十分悲催的,很可能在不能和平交接权利的时候,会鼙鼓震天,马嘶声声,发生一场战争,出现一次流血漂杵的烽烟,他会在炊烟喊杀声中倒下。

这些,都在张乐进求主动退出中,消失于无形。

对于张乐进求的禅位,细奴逻的上位,民间传说中,曾有过刀光剑影,剑拔弩张的战争,和很多史家的结论一致:张乐进求再淡然,再蔑视权位,也不可能将九百年江山,如灰尘一样轻轻拂掉,微微一笑,离开王位,锄豆南山,做一个白衣人。

脖弄川一带盛传一个故事,细奴逻是通过计谋和战争手段,获得白子国的。

那时的白子国十分强大,定都白崖山,宫殿林立,歌声飘扬,箫音缥缈。张乐进求驻马白崖,掌控大理,如刘备一样,麾下也有着五虎战将,盔甲锃亮,长矛在手,帮着他看家护院,守卫着白子国。白子国江山稳固,山河铁铸,没有谁敢于叫板,因此就流传一句谚语,“若要白王江山倒,除非羊角再开花。若要白王江山倒,除非日出东来月出西。”张乐进求听了,高兴得嘎嘎的,对自己身边美女们说,跟着我享受美好生活吧,我的江山是铁打铜铸的,上了保险的。

此时,细奴逻在巍山开始崛起,靠着罗傍和郭君矣的辅佐,也慢慢强大起来,就想开疆拓土,扩大自己的地盘,增加自己的势力。他的眼睛就盯着了白子国,就想占有白子国。于是,他召开了一次作战会议,特意请教他的左膀右臂:“咋样,能对白子国展开进攻吗?”那两个参谋都摇着脑袋,认为蒙舍的力量还不行,还不是白子国对手。他们想出一个办法,如果要打败白子国,首先应破除谚语,给对方精神上以强大冲击,让其精神上失败,然后再指挥军队乘胜前进,灭掉对方。这想法还是很合乎《孙子兵法》里“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准则的,这两个参谋,不是吃白饭的。三人于是绞尽脑汁想出一个办法,吩咐手下,准备很多羊,准备很多松明,趁着晚上带着牛羊军队到了脖弄川,将松明点着,绑在羊角上,然后细奴逻的士兵们按照要求,擂响战鼓,使劲喊着:“羊角开花了,白王江山快亡了。”张乐进求正呼呼地睡觉呢,听到战鼓声喊杀声,还有呼叫声,爬起来朝外一看,果然羊角开花,一片明亮。他长叹一声,面对敌人偷袭,以及谶语攻势,觉得在脖弄川平旷之地,难以决胜,于是命令撤军,带着部下健儿退出脖弄川,跑回白崖城,拉起吊桥,希望借着坚城,阻击细奴逻,反败为胜。细奴逻的军队,赶着犄角上插着火把的羊群,随后呼啦啦地跟进,白子国军民见了,都觉得完了,神不保佑白子国了,开始保佑细奴逻了,都扔掉刀枪,纷纷逃窜。细奴逻的军队趁势冲入城中。张乐进求傻眼了,不想做俘虏,带着残兵败将,突出城门,脚不沾灰,一口气逃到大理,坚守龙尾关。龙尾关是铁关,明朝的时候,有诗人来此,看关隘险要,城水相倚,一夫当关,万夫难破,于是吟诗道:“山为城郭海为池,一卒当关万卒窥。越隽郡开通汉使,吐蕃兵结覆唐师。只知地险如难服,岂信天亡遂不支。历览华夷每怀古,临风倚马读残碑。”在初唐时,这儿更是凶险至极,否则,后来也不会让唐军十几万人,匹马不归。张乐进求守住这儿,心想,我就不出去接战,你难道会飞进来?细奴逻面对此情此景,还真的无法可想,于是再次运用舆论战,请了一个法师,用纸剪了一轮月亮,傍晚时贴在苍山的天空上。法师有法力嘛,这些当然是很容易办到的。想要纸月亮发光,和真月亮一样,法师也很容易办到。总之,白子国将士的内心,这一刻真的是“樯橹灰飞烟灭”,化为一地废墟。张乐进求无奈,只有举着白旗,带着部下走出龙尾关,投降了细奴逻。

有说得更邪乎的,说张乐进求失败后,被细奴逻抓住,一刀宰了。

传说中,张乐进求不是张龙佑那的后代,是一个农民,和细奴逻的出身一样,也耕地,也浇水,也放牧。这时,一个老奶奶来了,看他歇晌吃饭,也拿起筷子,毫不客气地跟着吃起来。张乐进求同情老人,就将饭让给她吃了,几次如此,从未嫌弃。老奶奶很感动,就说,好孩子,你去从军吧,以后会当王的。张乐进求就去了,他能力很高,武艺很好,策略无双,于是就建立了功业,就赢得了大家的拥护,成了白子国的王。后来,细奴逻来攻,他被打败,气喘吁吁地跑,跑到一处桥下躲着,大气也不敢出。细奴逻的将士站在桥上,到处寻找着,就是找不见。这时,树上一只八哥叫起来:“在桥下,在桥下,在桥下。”细奴逻的部下一听,到桥下一看,张乐进求果然躲在下面,就被抓住,被砍头了。他临死前,据说还骂了八哥:“你害了我,你也活不过白露节。”那儿的八哥,果然白露一到,个个死去:谁让多嘴多舌,活该!

传说是当不得真的,它只能说明一样,张乐进求禅位,也不是历史上说的那么轻松快乐,双肩一耸,对细奴逻说,来吧,我当王当得腻味了,你哈喇子流那么长,你就来当着吧。

张乐进求是大唐赐封的大将军,那可不是谁想灭掉就灭掉的,必须大唐皇帝首肯,所以,细奴逻在初起的时候,是没有那个胆量的。至于杀死张乐进求,更是不敢。即使他有着后辈阁罗凤那样的胆识,那样的势力,估计也不敢,因为他面对的是天可汗。天可汗的身后还跟着李靖、李绩、尉迟敬德、秦琼、程咬金等百战将军,个个都是鏖战沙场,百战不败的将军,可不是吃素的。

对唐天子说不,他的势力和胆量都不够,是会付出惨重代价的。

十几年前的高昌国王鞠文泰,可算殷鉴不远。鞠文泰在高祖时,就奉使入贡,做了唐朝的附属国,“七年,文泰又献狗雄雌各一,高六寸,长尺余,性甚慧,能曳马衔烛”,他进献高祖两只宠物狗,非常机灵,能拉着马缰,能叼着蜡烛。到了太宗登基,他派出使节,进献玉盘。太宗很高兴,也打起感情牌,赐给“其妻宇文氏花钿一具”。鞠文泰很感激,自愿充当起大唐的间谍,西域诸国有什么动静,甚至诸国国王身上被虱子咬一口,他都会马上八百里加急,派人将消息送到了太宗桌案前。到了贞观四年,他还千里迢迢来到长安,亲自拜见太宗。谁知,他回去以后,态度就来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原来,他沿途走过大唐疆域,看见“秦、陇之北,城邑萧条,非复有隋之比”,觉得自己这个跟班当得太不值得,太掉价了。于是,他就想当可汗,和太宗平起平坐,开始频频向大唐挑战,“时西戎诸国来朝贡者,皆涂经高昌,文泰后稍壅绝之。伊吾先臣西突厥,至是内属,文泰又与叶护连结,将击伊吾”。

太宗很生气,派人去责备他,劝其改过自新。

鞠文泰嘿嘿一笑,白着眼珠子道:“鹰飞于天,雉窜于蒿,猫游于堂,鼠安于穴,各得其所,岂不活耶!”我当我的可汗,你小李当你的中原皇帝,我们各行其是,你哪儿凉快待哪儿去,别管闲事。而且,他还准备联络同盟,共同对付大唐道:“既自为可汗,与汉天子敌也,何须拜谒其使?”我们成为铁哥们儿,相互联手,抱成一团,各自当各自的可汗,不必看大唐皇帝小李的脸色,岂不快哉?

太宗知道后,终于忍不住了,认为他“事人阙礼,离间邻好,恶而不诛,善者何劝”,于是,派出侯君集为大将,统帅三军,离开长安,走向遥远的大漠,征讨高昌。鞠文泰听了,喝着葡萄酒,哈哈大笑,哈哈大笑着对下属们说,放心,他们是来送死的,“唐国去此七千里,涉碛阔二千里,地无水草,冬风冻寒,夏风如焚。风之所吹,行人多死,当行百人不能得至,安能致大军乎?若顿兵于吾城下,二十日食必尽,自然鱼溃,乃接而虏之,何足忧也”,他以为,唐军远涉沙漠,很难到达,到达了也成为疲兵,不堪一击,一个个都会成为自己的俘虏的。谁知,话刚说完,十万唐军刀枪雪亮,出现在城下。他听到消息,吓得呕儿一下,高血压发作,当场死亡。

细奴逻没有鞠文泰的势力,也没有鞠文泰那样的地理条件,他如何会学习鞠文泰?鞠文泰属于孱头一类人物,细奴逻是一个枭雄,也不会学鞠文泰的。

因此,张乐进求禅位于细奴逻,应该是真实的,是合乎历史记载的。

张乐进求是大唐赐封的大将军,禅位一事,一定会报告给唐朝的,否则,将大唐赐封的官职当做红萝卜,摆在那儿,想减价处理就减价处理,那还得了?可是,唐朝并没有为他出面撑腰,并没有大吼一声道:“不行,我不同意。”做为宗主国,大唐是有这份责任的,否则,大家都归依它,都跪倒在大唐天子的宫廷里,叩头在地,高呼皇帝万岁万万岁干嘛?太宗皇帝很明白这种情况,因此,当远方一个名叫康国的国家,眼看别的国家都纷纷归依大唐,称大唐皇帝为天可汗时,自己也忙派处使者,拿着奏章,还有贡物,千里迢迢来到长安,希望在“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中,出现自己的身影。可是,唐太宗一挥手拒绝了。大臣们都不解,别国依附,超有面子,能反映出盛世朝廷威名远播四方啊,咋的不答应?唐太宗解释:“前代帝王,好招来绝域,以求服远之名,无益于用而靡弊百姓。今康国内附,傥有急难,于义不得不救。师行万里,岂不疲劳!劳百姓以取虚名,朕不为也。”人家千里迢迢,赶来依附我们,目的很明确,就是有了灾难,希望我们能伸手救助,我们届时不救,违背了道义;救助吧,千里行军,劳师靡饷,有损百姓利益。他答应了张乐进求的依附,按照道义,此时的大唐就应该出兵,保护张乐进求,要求细奴逻不许以下犯上,不许巧取豪夺,将人家家的姑娘据为己有,又将人家的江山据为己有,太不厚道了,太违伦理了。可是,大唐皇帝没有这么做,这就说明,唐朝默许了。甚至唐朝的力量就亲自卷入其中,促成了这样一件权利移交的事情。

唐朝不只是在张乐进求禅位时,采用了默许态度,站在了细奴逻的一边,到了高宗的时候,将对细奴逻的支持,更是表现得毫不遮掩,毫不扭捏。永徽四年,即公元653年,细奴逻“遣逻盛炎入朝唐,诏授奴逻为巍州今蒙化厅刺史,赐以锦袍”,唐朝正式下发文件,任命细奴逻为一州刺史。从此,细奴逻在这片土地上终于站稳了脚跟,随之开始了统一各部的战斗。

在获得白子国江山的时候,细奴逻打的是亲情牌,首先接受的不是江山,而是美人,是张乐进求的女儿,这个策略,是非常到位的。

他是张乐进求的女婿,对白子国的百姓来说,就是自己人,接过张乐进求的云南大将军的位子,不是篡位,也不是夺位,而是继承。女婿继承老丈人的家业,那是理所应当天经地义的,没有人反对,没有人举起刀枪说不。这样,他很快就将脖弄川的力量,和蒙舍川的力量,融合在一起,使得自己的力量无形中增加一倍。

其次,他也顺理成章地占据了白崖城,将之变为自己的一处军事和政治重镇,从此,随时可以从蒙舍川,一路走向大理,走向白崖城,巡视他的山河,察看他的江山,甚至有时可以待在这儿办公,处理国政。白崖城对细奴逻的作用,相当于邺城对于魏国的作用,洛阳对于大唐的作用,是都城许和长安之外的陪都。自己在这儿住一段时间,可以观察这儿各个部落的态度,可以震慑当地部族酋长,可以控制刚刚到手的脖弄川,可以经营这一方刚刚到手的江山。在古城村,说白了,有点鞭长莫及,远水难救近火。

再次,他籍此也很顺利地占据了脖弄川。占据脖弄川,对他的作用太大了,从此,他就更加靠近中原帝国一步,和中原帝国关系更紧密了。从此,他就可以背靠中原,大胆地和大理一带雄起的部族,尤其杨家势力进行角逐:失败了,就可以派出一个使者,快马加鞭,去向大唐求救;胜利了,就可以奋勇向前,无须担心后路被抄,有大唐替他帮忙看着,危险的时候,自有军马前来无偿救助。

脖弄川成为细奴逻的铁布衫,白崖城则成为他护住背心的软猬甲,就那样矗立在白崖山上,矗立在一片九百年的岁月里,它的前面一箭之隔就是脖弄川,就是一抹平川的坝子,是望不到边际的肥田沃土。我们来到脖弄川,走向白崖山的时候,是秋季,平展展的土地,一片膏润,一片松软,仿佛随手抓一把泥土,就能攒出油来。地里是麦苗,青葱得简直能滴出翠色,滴出绿汁来,也随着川原蔓延着,蔓延向远处,和天边相接。川原上有密集的村庄,楼房耸立,绿树掩映,时时有炊烟升起,一直伸到天空,和天空的云朵纠缠在一切,慢慢飘远了,消失得不见了影子。有鸡鸣犬吠的声音隐隐传来,有山歌笑声时隐时显。古城的后面,就是高耸的青山,就是高树苍木,带着呼呼的风声空谷传响,伴着山腰云雾来去,如飞驰的奔马,如咆哮的雄狮,如奋跃的虬龙。

随着南诏一步步强大,白崖城的作用不但没减小,反而更突出。尤其到了阁罗凤时,随着南诏势力发展,和唐朝的矛盾慢慢尖锐起来,更是重视白崖城的防御作用。于是,他又在老城的基础上,修建了新城。古城南北两门,南门遗址至今仍在,高高土墩,树木一丛,好像还坚守着一段对月,坚守着一段传奇,不忍离去。北门在人家丛集处,已经渺焉难寻了。一段城墙还在,被青藤翠蔓遮盖着,露出一段残垣一段沧桑,将一段历史用固态的形势凸显在这儿,在岁月的风雨侵蚀中,屹立不倒。

两千多年风雨过去,城墙仍存,基础隐显,白崖城的坚固,由此可见一斑,用古人的话说,真“可砺刀斧”了。这点,简直和赫连勃勃的统万城可以相媲美了。统万城的修建,时间上要远远迟于它,修筑的时候,“乃蒸土筑城,锥入一寸,即杀作者而并筑之”,城内繁华,建筑精美,“华林灵沼,重台秘室,通房连阁,驰道苑园”,此城遗址至今仍矗立于榆林风雨中,轮廓隐约。白崖城在遥远的部落时代,究竟是怎么修建的,能如此结实,坚固?真的令人费解。

阁罗凤加固并扩建白崖城,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做为抵御唐军的桥头堡。唐军如果来攻,没有这一铁城抵御,一口气就可以登上太和城的后山,取高屋建瓴之势,袭击太和城,给南诏迅速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另一个作用,做为南诏官员的休闲养身之所。这儿两城相联,互为照应,互为犄角,景色优美,建筑精工。一些南诏官员,在太和城工作累了,或者到了休沐时间,就会衣衫一挥,离开太和城,来到这儿小住几天,看山看水,赏花吟诗,逍遥自在。

到了异牟寻时代,白崖城仍是南诏重镇,彼时,大唐使者来到南诏,带着大唐皇帝的圣旨金印,册封异牟寻时,白崖城成为南诏迎接中原使者的一站,盛况空前,阵容盛大。史书记载,使者“二十四日到白崖城,城使尹瑳出马军一百队,步军二百队夹路排立,引马六十匹,步枪五百人,去城五里迎候。南诏遣大军将李凤岚,将细马一千匹并伎乐来迎”,守城将军名叫尹瑳,接到异牟寻的命令,派出一百骑兵,二百步兵,夹道站立,成为仪仗队。自己则盔甲在身,带着五百战士,手持长枪,拉着六十匹战马,迎接大唐使节,表示尊敬。

一直到了大理时期,大理君臣,学习宋朝,虚外守中,发展经济,熄灭战争,烽烟消散,鼙鼓声也早已半入江风半入云了。可是,白崖城的位置仍十分突出,是一处重镇,以至于前理后期,权臣高智升平定杨允贤叛乱后,朝廷对其大加奖励,“加智升太保,封德侯,赐白崖茹甸之地,寻晋封鄯阐侯,子孙世袭”,那时的白崖,仍是权臣羡慕的一处地方,仍凭借自己有功为借口,逼迫大理国君将这块肥肉割下,塞进自己的嘴里。到了后理时期,一代名王段誉,还在当王子的时候,拜师学艺,跟随两个和尚,一个叫六铉法师,一个叫妙澄法师,青灯古佛,学习经书,也去白崖体察民情。那时的白崖,仍“灯火万家,有高娘寺,与弥渡隔百里”,十分繁华,十分兴盛。

这座古城究竟是什么时候失去军事要塞的作用的,估计也就是在大理后期吧,中原和大理一直处于和平中,三百多年中,金戈不再,战马不鸣,这儿一片歌吹,一片笑声,连月光都带着一片浪漫,一片美好。战伐不断的脖弄川,消失的刀光剑影,远去的铁马秋风,走向温馨,走向宁静。

大脖弄古城,慢慢被黄土尘封,一层层的时光层叠在上面。市井人家,岁月痕迹,掩盖了历史,也掩盖了古人的马蹄足迹,英雄传说。

小脖弄的白崖城,再也抵挡不住时光的侵蚀,岁月的消耗,终于消失了,带着九百年的历史,九百年的荣耀,和九百年的部落往事,层埋在土层的深处,层埋在千年的风尘里。

这些,固然是历史的遗憾,也是历史的幸运。

在脖弄川,甚至苍山洱海间,曾有一个个部落鞭马走过,走过烽烟,走过传奇,他们如一条条小溪,从山间流淌出来的时候,注定会汇成一条河,奔腾跌宕,激流澎湃,形成一种浑浑浩浩之势,和长江,和黄河一样,汇成一片汪洋的大海。这片大海,就是中华民族。

因此,这些部族,都是我们的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系。

九百年白子国画上了一个句号,成为历史深处的一个影子,今天,隔着历史尘烟看去,有些雾里看花,隐隐约约,可她毕竟曾存在过,也见证了我们的先民是如何一步步奋起,一步步负重前行,一直走向现在,并将继续走向永远的未来的。回望这段历史,回望这段烽烟频仍的岁月,是在回望我们的故园,回望中华民族当初出发的一处根据地,这是一种寻根,一种怀念,一种不忘初心的表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记住文化的乡愁,记住历史的乡愁,无论走向哪里,无论走到什么时候,良心都是饱满的,都是细腻的,都会带着一种感恩和感激的心理;也只有这样,无论我们走向哪儿,也不会忘记我们的根。

作者编辑简介

余显斌,现任教于陕西省山阳县山阳中学,《读者》《意林》《格言》《百花园小小说》《新青年》《文苑》资深签约作家,至今出版文集二十一部。2003年写作至今,在《人民文学》《福建文学》《百花园》《四川文学》《故事家》等几百种报刊杂志发表文章三千余篇、共一千多万字,几百篇被各种选刊选本选用,《父亲和老黄》《废墟的谎言》《拯救》《水色荡漾的小镇》等三百余篇文章在国家、省、市各级征文中获奖,《知音》《生命的声音》《大唐柳色》《杜牧的江南》《一轮中国月》等七十余篇文章被各种高考会考、联考、中考以及其他考试选做考题,《敦煌感怀》被选入2013年八年级语文试用读本, 2008年入选全国十大小小说新秀,2015年入选“十大小小说作家排行榜”,曾受到过《疯狂阅读》《少男少女》《意林》《读友》等刊物的独家采访和报道。

吴家良,云南大学哲学学士,大理州破格中职新闻编辑,大理历史文化践行者。理论文章《浅谈西部旅游资源开发之路》《西部城镇化的战略构想》《建立农村经济市场保障机制》《南涧跳菜文化艺术融入国内外餐饮服务和文化娱乐的途径探索》共50多篇论文,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日报·市场报》《中国改革报》《经济问题探索》等国家、省、州重点刊物上发表。《无量山中唱情歌》《大理,徐霞客未了之兴》《金庸无量缘》《无量樱花》《怒江冬记》等300多篇次文学作品,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今古传奇》等重点文学刊物发表。出版个人理论研讨论文集《我思 故我在》和文学作品集《无量山故事》。编辑出版《大理 徐霞客未了之兴》(散文集)《南诏二百年》《大理王朝三百年》(上、下卷)《九百年山河》《徐家往事》等文学文化文史著作。

留言跟帖
热门文章
日榜 周榜
1 绣春刀2片头三个人都是谁,绣春刀2演的什么意思

本文首发于:深圳文艺复兴(微信公众号ID:sz_wyfx)对于《绣春刀2:修罗战场》这部在豆瓣评分已经拿到7.7,超越了前作的新片,最大看点无异是片中一众演技在线的男演员。而网友们不论是否对这部电影感到满意,却几乎都在为一位男配角的演技点赞:演崇祯(朱由检)的刘端端。这位在《绣春刀2》的预告片中,都...

2 苏澈的扮演者

演出海报 下同2022东方卫视中秋特别节目《朤月东方·中秋露营会》将于今天19:30播出。本次中秋特别节目将在颇具上海特色的坐标之上,打造一场海派都市露营会。 节目中,取材于上海民谣的评弹节目《苏州河上一座桥》,还原了上海母亲河——苏州河的沿岸风光。节目组使用水月倒置的舞台空间设计,打造独特国韵潮流...

3 苗苗图片芳华,苗苗图片 个人资料

电影《芳华》给苗苗圈了不少影迷,她更被粉丝视为圈内自然美女星代表。的确,身穿Isabel Marant Etoile紫色廓形印花连衣裙的苗苗全身蕴藏一种独特的韵味。搭配Cesare Casadei长靴,优雅精美不失摩登姿态。APM Monaco的耳钉、戒指带着一种复古范儿的质感。叠穿一直都是时尚女孩...

4 欢乐米饭米粒儿,欢乐饭米粒儿百度百科

图集 作为辽宁卫视的收视王牌,独创小品剧《欢乐饭米粒儿》因其取材自东北的真实生活,使得这档节目最大特点便是接地气。虽然只是一个小家庭中的故事,但是能够让观众从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矛盾变为笑料,冲突归于和谐。从艺术哲思的层面看,这档小品剧不仅包容而大度,还将时代折射于表达场域中,以四两拨千斤的表现技巧...

5 空军导弹兵电视剧,地对空导弹部队电视剧

影视口碑榜(微信ID:yingshikoubei):最近一部主旋律电视剧,打动了小编的心,难得看到这样一部接地气的主旋律电视剧,《绝密543》,是由空军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出品,宋海波、王功执导,王聪、陈维涵领衔主演。这是一部军旅题材的战争剧,讲述了建国初期,为保卫祖国领空,一群糙老爷们,隐姓埋名,潜...

6 如懿传皇后的丫鬟演员,如懿传中皇后身边的丫鬟是谁扮演的

《如懿传》刚开播时,因造型、年龄等问题被吐槽了一波,然而随着《如懿传》剧情渐渐深入,它口碑上也提高了很多,最近几集预告中,富察皇后的下线,更是牵动追剧网友们的心。其实富察皇后落得如此结局,跟她身边的丫鬟素练有很大关系,富察皇后刚嫁给乾隆时,富察老夫人就交代过素练,一定不能让富察皇后吃亏。因此,素练就...

7 太行山中王根英的扮演者

电视剧《陈赓大将》中的王根英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王根英不仅仅是一位贤妻良母,而且是一位工人运动活动家,曾多次组织过纱厂工人罢工,担任过全国总工会组织委员兼妇女部长。央视在“永远的丰碑”系列节目中,曾以“工人阶级优秀代表”为题,对她进行了介绍。 从纱厂女童工到工运女杰 1906年,王根英出生...

8 青河绝唱中办发方瑾扮演者

电视剧《牌坊下的女人》由邓萃雯、寇振海、马雅舒领衔主演。该剧讲述民国时期清河镇佟、季两个大户人家之间的恩怨情仇。在封建社会的压迫下,女人必须三从四德,嫁进夫家就要首夫家规矩,即便是丈夫不在了也要守着。清河镇佟家和季家是两个死对头,佟家做药材生意,佟家老爷佟善群(寇振海饰演)有两房太太,大太太生有一女...

9 三进山城王太太扮演者

说到在新中国的银幕上扮演母亲和老大娘的演员,大家首先想到的会是谁?是在《苦菜花》中扮演冯大娘的曲云?还是在《平原游击队》中扮演李向阳母亲的凌元?还是在《槐树庄》中扮演郭大娘的胡朋?抑或是在《野火春风斗古城》中扮演杨晓冬母亲的陈立中?我想,没有谁,会在第一时间想到王健华这个名字吧?对不对?可是明明,在...

10 和郝劭文一起的童星,释小龙和郝劭文小时候

如果要给电影中令人难忘的小演员排个名,那么承包了我们童年回忆的释小龙和郝劭文应该能够进前十吧?释小龙与郝劭文这对“荧幕小兄弟”,给我们留下了浓浓的滤镜,直到现在,许多观众听到他俩的名字,脑海里第一时间浮现的还是《笑林小子》里的“小沙弥”和“皮少安”吧?其实,释小龙和郝劭文已经和小时候很不一样了,他俩...

1 绣春刀2片头三个人都是谁,绣春刀2演的什么意思

本文首发于:深圳文艺复兴(微信公众号ID:sz_wyfx)对于《绣春刀2:修罗战场》这部在豆瓣评分已经拿到7.7,超越了前作的新片,最大看点无异是片中一众演技在线的男演员。而网友们不论是否对这部电影感到满意,却几乎都在为一位男配角的演技点赞:演崇祯(朱由检)的刘端端。这位在《绣春刀2》的预告片中,都...

2 苏澈的扮演者

演出海报 下同2022东方卫视中秋特别节目《朤月东方·中秋露营会》将于今天19:30播出。本次中秋特别节目将在颇具上海特色的坐标之上,打造一场海派都市露营会。 节目中,取材于上海民谣的评弹节目《苏州河上一座桥》,还原了上海母亲河——苏州河的沿岸风光。节目组使用水月倒置的舞台空间设计,打造独特国韵潮流...

3 苗苗图片芳华,苗苗图片 个人资料

电影《芳华》给苗苗圈了不少影迷,她更被粉丝视为圈内自然美女星代表。的确,身穿Isabel Marant Etoile紫色廓形印花连衣裙的苗苗全身蕴藏一种独特的韵味。搭配Cesare Casadei长靴,优雅精美不失摩登姿态。APM Monaco的耳钉、戒指带着一种复古范儿的质感。叠穿一直都是时尚女孩...

4 欢乐米饭米粒儿,欢乐饭米粒儿百度百科

图集 作为辽宁卫视的收视王牌,独创小品剧《欢乐饭米粒儿》因其取材自东北的真实生活,使得这档节目最大特点便是接地气。虽然只是一个小家庭中的故事,但是能够让观众从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矛盾变为笑料,冲突归于和谐。从艺术哲思的层面看,这档小品剧不仅包容而大度,还将时代折射于表达场域中,以四两拨千斤的表现技巧...

5 空军导弹兵电视剧,地对空导弹部队电视剧

影视口碑榜(微信ID:yingshikoubei):最近一部主旋律电视剧,打动了小编的心,难得看到这样一部接地气的主旋律电视剧,《绝密543》,是由空军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出品,宋海波、王功执导,王聪、陈维涵领衔主演。这是一部军旅题材的战争剧,讲述了建国初期,为保卫祖国领空,一群糙老爷们,隐姓埋名,潜...

6 如懿传皇后的丫鬟演员,如懿传中皇后身边的丫鬟是谁扮演的

《如懿传》刚开播时,因造型、年龄等问题被吐槽了一波,然而随着《如懿传》剧情渐渐深入,它口碑上也提高了很多,最近几集预告中,富察皇后的下线,更是牵动追剧网友们的心。其实富察皇后落得如此结局,跟她身边的丫鬟素练有很大关系,富察皇后刚嫁给乾隆时,富察老夫人就交代过素练,一定不能让富察皇后吃亏。因此,素练就...

7 太行山中王根英的扮演者

电视剧《陈赓大将》中的王根英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王根英不仅仅是一位贤妻良母,而且是一位工人运动活动家,曾多次组织过纱厂工人罢工,担任过全国总工会组织委员兼妇女部长。央视在“永远的丰碑”系列节目中,曾以“工人阶级优秀代表”为题,对她进行了介绍。 从纱厂女童工到工运女杰 1906年,王根英出生...

8 青河绝唱中办发方瑾扮演者

电视剧《牌坊下的女人》由邓萃雯、寇振海、马雅舒领衔主演。该剧讲述民国时期清河镇佟、季两个大户人家之间的恩怨情仇。在封建社会的压迫下,女人必须三从四德,嫁进夫家就要首夫家规矩,即便是丈夫不在了也要守着。清河镇佟家和季家是两个死对头,佟家做药材生意,佟家老爷佟善群(寇振海饰演)有两房太太,大太太生有一女...

9 三进山城王太太扮演者

说到在新中国的银幕上扮演母亲和老大娘的演员,大家首先想到的会是谁?是在《苦菜花》中扮演冯大娘的曲云?还是在《平原游击队》中扮演李向阳母亲的凌元?还是在《槐树庄》中扮演郭大娘的胡朋?抑或是在《野火春风斗古城》中扮演杨晓冬母亲的陈立中?我想,没有谁,会在第一时间想到王健华这个名字吧?对不对?可是明明,在...

10 和郝劭文一起的童星,释小龙和郝劭文小时候

如果要给电影中令人难忘的小演员排个名,那么承包了我们童年回忆的释小龙和郝劭文应该能够进前十吧?释小龙与郝劭文这对“荧幕小兄弟”,给我们留下了浓浓的滤镜,直到现在,许多观众听到他俩的名字,脑海里第一时间浮现的还是《笑林小子》里的“小沙弥”和“皮少安”吧?其实,释小龙和郝劭文已经和小时候很不一样了,他俩...

关于新趣头条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 新趣头条帮助 | 广告联系 | 网站地图

备案号:粤ICP备8888888号-2 技术支持: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