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克建
柳子戏是承载着元曲之韵、齐鲁古风的曲牌体剧种,属于弦索声腔系统,是中国戏曲四大古老剧种之一,郓城、济宁、宁阳及临沂等鲁西南、鲁南民间称为弦子戏,黄河以北称为“北(百)调子”,还有“糠窝窝”、“吹腔”等名,有600余年的历史,被称为戏曲的“活化石”,现存传统音乐曲牌600余支,2006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郓城作为柳子戏的发源地之一,以及近现代柳子戏的发祥地,是柳子戏流传、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境内柳子戏班社众多,培养出了许多优秀演员,并孕育了山东省柳子剧团。《郓城县志》(1992版)第20编第1章记载:“柳子戏,又名弦子戏,是中国古老剧种之一……
明成化年间,郓城就有这个剧种,多半是流行民间的俗曲小令。到清乾隆年间,发展到登台演唱。当时郓城有黄岗、蝙蝠刘庄、七里铺、房河口、吕月屯等50多个村庄成立了柳子戏班社……。建国后,1950年以黄岗戏班为基础成立了郓城县工农柳子戏剧团”。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柳子戏备受摧残,职业班社萎靡凋零,只剩下个别惨淡经营,但许多村庄玩友班的活动并没有因战火硝烟而中断,在农闲或节日期间还能登台演出,黄岗玩友班还发展为江湖班,建国后走出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子戏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齐鲁人民艺术家”黄遵宪和山东省柳子剧团原副团长黄玉才以及柳子戏文武丑、一代大洪拳宗师黄广勋等名家。
一、黄岗玩友班
黄岗村位于广袤的鲁西南大平原,在郓城西南25里处,紧邻郓鄄公路(旧称官道),这一带村落密集,戏窝连着戏窝,是“村村有戏台,夜夜唱灯戏”的戏窝子,文革以前村里有大集,建有简易的戏园子,一年四季演出不断。村里的柳子戏(文革前群众称为弦子戏)最初是清乾隆(1736-1795)初年由宁阳县逃荒柳子戏艺人在村里传授,学艺人员有黄山林等人。清嘉庆年间(1796-1820),村里成立了玩友戏班,戏班人员有30余人,黄化方领班,黄化光任教师,有戏箱道具,至清嘉庆、道光之交,就已是远近闻名的柳子戏玩友班社所在地了,后来或由本村艺人教唱或请外地艺人教授,世代相传,至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村里有位柳子戏老艺人名叫张元龄(1884-1946),博闻强记,会戏甚多,据其外孙黄广文(继文)说能抱本180出。张老先生的嗓子好,技艺全面,主工小生,能应工多种行当,也擅演皮簧戏《走雪》等,单皮鼓敲得也很棒。只因他身材十分高大,难与他人配戏,所以后来不登台唱戏了,以教戏为主要职业,曾在定陶宋楼班、郓城孔尹庄江湖班教戏,与王福润先生合伙成立过戏班。张先生老家是郓城县玉皇庙镇张胡同村,幼年随父迁居武安镇张坑村,后又投亲迁水堡乡顺河楼村,其三女儿嫁给黄岗村的黄玉民(著名笛师黄玉增的三弟)为妻,年迈后居于黄岗女儿家,在村里教授柳子戏,村里多人先后跟随他学戏,黄遵宪13岁时便拜他为师学戏。这一时期,老艺人王泉振(柳子戏著名乐师,擅长笛、笙、三弦,会戏甚多,郓城县黄安镇冯屯村人)也在黄岗村里教戏。在两位老先生的精心传授好辅导下,村里的戏班办的有声有色,逐步发展成为江湖班。戏班推举村里的柳子戏爱好者黄玉珍先生当管主,黄玉珍是个热心肠,家中十分富裕,为人豪爽,不吝家财,虽然不会唱柳子戏但对柳子戏富有感情,卖地置办戏箱,前前后后为资助柳子戏卖了五六亩地,也有人说卖了十多亩地。黄玉珍从经济上给与柳子戏班很大的支持,并不参与戏班的管理,也不参与演出,是一位柳子戏爱好者。
黄岗也是周围著名的“武术之乡”,回民大洪拳宗师马体林(1907-1990,有资料记作马提麟,菏泽市牡丹区胡集镇东马垓村人,大洪拳第5代传人,鲁西南大洪拳掌门人,会唱多支柳子戏曲牌)先生数次在黄岗设场教授大洪拳,时间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中期,村里青壮年学习武术十分普遍。黄遵宪10岁时曾由其父亲带领去赵庄(今郓城县双桥镇赵欢口)学习“六步拳”。
一年后,由黄广勋引荐,黄遵宪的父亲用扁担挑着礼盒领着11岁的黄遵宪去菏泽东马垓村拜马体林为师学习大洪拳。马体林先生是黄广勋的师父,其儿子一家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曾落户黄岗,老先生晚年常住黄岗村里。黄遵宪拜师后便参加了村里的大洪拳武术队习武,当时,武术队有20多名青壮年,黄广勋是大师兄,黄玉才也是武术队里的一员。后来每当有人问到黄遵宪武术功底如何时,他总是讲:“我在武术方面没有什么造诣,只是一个爱好者。就我们村上的人来讲,许多人既会唱戏,又会武术。每逢农闲或逢集过节,不是在本村自娱自乐,就是去临村演戏。”起初,柳子戏班演出《龙宝寺》、《对金抓》、《武松打店》等武戏时,就组织黄岗村里的大洪拳武术队编排武打套路,真刀真枪地搬上戏台。小伙子们光着脊梁,真刀真枪搏打得非常精彩,当时郓城一代曾流传:宁看弦子戏的光脊梁,不看“zhao”戏(由“山西人”三字拼成的一个新造字,音读“zhao”)的花衣裳。一来二往,大洪拳武术队与柳子戏班的结合成了常事。
二、定陶宋楼班
定陶宋楼班成立的时间,据纪根垠(戏曲史学家、戏曲剧作家,青岛市人)先生推断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地址设在定陶县杜堂镇宋楼村。管主宋廷振,原是曹县大曾班的弦手(也会吹笛),曾赴河北演出,回村后卖掉五十亩地,创办了柳子戏科班,聘请张元龄(郓城县玉皇庙镇张胡同村人)、王福润(巨野县柳林镇王水坑村人)、刘仰田(郓城县随官屯镇吕月屯人)等人为教师。本应六年出科,因闹水灾未满期而散班。培养出的著名演员有:刘进堂、李永秀、郑兰亭、刘进云、何东明、程兆林等。刘进堂(1913-2000,花旦,定陶杜堂镇宋楼村人)晚年仍坚持在郓城、定陶等地农村教戏,是近代柳子戏优秀的组织者和教育家。
三、义和班
抗日战争胜利后,定陶宋楼村柳子戏艺人刘进堂借用本村一老艺人的戏箱,牵头组织、召集散落于民间的柳子戏艺人杨厚善(红脸,丰县赵庄镇杨庄寺人)、郑兰亭(艺名冬秋,青衣、花旦,定陶宋楼班学员,定陶县黄店镇西台集人)、李永秀(艺名冬莲,工小生,定陶宋楼班学员,菏泽牡丹区牡丹街道办事处迎春社区周楼村人)、刘进云(庆云,花旦,也会打鼓,定陶宋楼班学员,刘进堂二弟)、张兴成(艺名秋玉,曹县小曾班学员,文武老生,张春雷二弟)、侯敬福(三弦、笛、笙,丰县常店镇侯老家村人)、祁黑(艺名秋豹,花脸,曹县小曾班学员,菏泽牡丹区马岭岗镇范水坑附近人,1960年后到菏泽戏校柳子科、菏泽专区柳子剧团任教师)、何东明(花脸,定陶宋楼班学员,定陶黄店镇西台集人)、宋学清(花脸,宋楼班学员,定陶杜堂镇宋楼村人)、何廷俢(杨厚善的弟子,帮生,也会打鼓,定陶黄店镇西台集人,1956年后加入丰县柳子剧团)等十多名艺人去郓城黄岗村唱戏,黄岗村玩友戏班里的黄玉增(1911-1994,笛、笙、三弦,师从王泉振)、黄遵逊(鼓师)、黄遵宽(红脸)黄广勋(文武丑)、黄广詹(小生)、黄广修(花脸)、黄玉户(红衣)、韩青山(红脸,群众称“韩红脸”)、黄玉章(帮生)、黄玉尊(笛)、黄克礼(小生)、黄玉超(红衣,群众送号“二红衫子”)、吴振兴(青衣)、李全金(青衣,群众称“李二麻子”)、黄登峰(丑)等十多个艺人加入戏班,组成了柳子戏“义和班”,刘进堂领班,艺人们仍然推黄玉珍先生当管主(仍是名誉性的)。义和班成立后,越演越好,慢慢的台口越来越多,在周边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吸引了周围一些柳子戏艺人如杨广太(笛师,郓城县潘渡镇杨庙村人)、段作谋(笙师,郓城县唐塔街道西代庄人)、马修润(红脸,群众称“小姚天机”,汶上县康驿镇小邵马坑村人)、戴功(红脸,宁阳县人)加入。该班社是松散型的,人员不固定,有进有出,有台口(签约写戏)时就演几天,没有台口时戏班就回黄岗村住在黄玉珍家柴火院子里,本村或者附近村庄的艺人就回家听通知。黄玉珍时常为戏班提供吃的烧的,至今在黄岗村里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每当夏秋天连阴雨或者冬天下大雪的的时候,戏班子没有台口演出了,艺人们在村里住着,只要有人说:“管主,没有吃的啦”,黄玉珍便会大声说:“没吃的啦?没吃的有高粱,去家装高粱磨面去”;“管主,没柴火烧啦”,“没烧的有秫秸,抗秫秸去”!这样,周围地区演唱柳子戏的艺人就有了一个“据点”。因戏班常驻黄岗村里,周围群众习惯性的称该戏班为黄岗弦子戏班。
淮海战役结束后,刘进堂听说黄岗村里能唱能武的小伙子黄遵宪支前抬担架返村,便邀他加入义和班戏班子,黄遵宪又把笛师冯保全带进戏班,从此,黄遵宪跟着义和班到处演出,开始了柳子戏的职业生涯。后来黄遵宪回忆当时的情景,曾动情地说:“我永远也忘不了刘进堂,是他让我把柳子戏当成一生的事业”。村里的大洪拳武术队以前与柳子戏配合的挺好,大洪拳武打套路很受周围群众欢迎,就又把大洪拳武术队吸收到戏班子里,增加了戏班子的实力。
这一时期,演出的武戏有《龙宝寺》、《对金抓》、《东皇庄》(群众称为《拿康八》)、《武松打店》(十字坡)、《小五义》、《燕青打擂》等,武术队成员先后有黄广勋、黄玉才、黄遵宪、黄玉盔、黄玉起、黄广由、黄玉德、黄自盾、黄玉明、季德山等20余人。大洪拳古称少林十名趋罗汉大洪拳,1930年由菏泽县东马垓村武术宗师马体林先生传入郓城黄岗村,黄广勋是其大弟子。大洪拳主要套路、拳术有37套,器械40套,对练100余套。其中传入柳子戏武打场面中的器械开打套路有“大刀破矛”、“单刀破矛”、“四节镗破棍”、“风翅镗破棍”、“父子三杆枪”、“三节棍破大刀”、“小刀破矛”、“大风磨棍(棍对枪)”、“小风磨棍(二人持棍,二人持枪对刺)”、“手梢子破矛”、“桃园三结义”、“三节鞭单刀破矛”、“双棍打单棍”、 “三不齐”、“刀扇枪(一人持大刀,一人持长枪)”、“二龙戏珠(双枪对单刀)”与“二龙吞虎”等17套;徒手开打套路有“大二红”、“小二红”、“抹眉”、“跳楼”、“狮子滚绣球(二人持单刀,一人空手)”、“拿法槌”、“拳打二人忙”等7套; “荡子”套路有 “六股荡(执大刀领荡)”、“八股荡(执长矛领荡、下手执刀)”等2套(这些武术套路,刘元贞女士在《柳子戏史话》中有详细记载)。
大洪拳武术队把大洪拳的器械和拳术套路带进了柳子戏,丰富了柳子戏的武打程式。武戏开打中表演者“赤膊上阵”,真刀、真枪、七节钢鞭相碰撞,火星四射,场面火爆,大大提高了柳子戏的观赏性。在《武松打店》一剧中,黄遵宪扮演武松,黄玉才扮演孙二娘,二人对打勇猛,势均力敌,配合默契。文武丑刘明保也反串过孙二娘,与黄遵宪对打得心应手,表现不俗。著名戏曲研究专家纪根垠先生在《柳子戏简史》中记载:“王福润老师傅从清丰县洪家班返回曹县后(1910年前后,笔者注),曾向京剧艺人殷小楼学习京剧的武打程式和基本功训练的规范 ,并向武术界学习了真刀真枪的对打套数,五十年代初剧团吸收了学过武术大洪拳的黄遵宪、黄玉才等人参加,对打时多用真刀真枪”。山东省柳子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山东省柳子剧团)遗产保护工作室主任刘元贞女士对柳子戏的武打套路有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她在《柳子戏史话》一书中写到:“柳子戏武戏有真刀、真枪及武术套路的表演,老艺人们先后向李守荣(大洪拳师,会唱一些柳子戏曲牌,马体林的师父,菏泽牡丹区西城街道办事处梁李庄人,笔者注)、马体林(大洪拳师,笔者注)或到定陶宋楼、郓城黄岗、濮阳徐镇集拳场学习武术”。
四、郓城县工农剧社
1950年春,义和班艺人们听说人民政府要把民间的的演出团体管理起来,外出演出要有政府批的执照,就想批个执照,以后好能合法的出外演出,刘进堂联合黄玉才(大洪拳师,郓城县双桥镇黄岗村人)、郑兰亭、张兴成、宋锡龄(有资料记作宋西灵,花脸、司鼓、手锣,郓城县张营镇小民屯人)、王玉鸿(司鼓,张元龄的弟子,郓城县武安镇张坑村人)、侯敬福、黄遵宪、李永秀等义和班艺人找到郓城县人民政府,县里委托县文化馆牵头管理剧团,县文化馆长王盛昌同志说现在解放了,不要再叫旧社会的这班那班了,问戏班起个什么名字,艺人们也不知道该起什么名字,黄玉才是解放军复员军人,在部队打过仗,算是见多识广的场面人,就说政府给起个名字吧,王盛昌就手写了一张“郓城县工农剧社演出队”的“职业演出证”,这样义和班出外演出就有了一个人民政府核准的合法身份---“郓城县工农剧社”。
县文化馆只是核发了一张“职业演出证”,其它一概不管。工农剧社由刘进堂任社长,黄玉才任副社长,演职员40余人。这一时期的工农剧社,仍是民营演出团体,自负盈亏,组织松散,人员不固定,随时有进有出,最低谷的时候人员流失严重,一些艺人被挖走,一些艺人因为养家困难等种种原因离开剧社另谋生计,剧社不足20人,有些袍带大戏都难以上演,只能演一些生活小戏,刘进堂整天骑着自行车到处请角加盟,最远跑到宁阳、丰县等地。在剧社最艰难时期,幸有刘进堂、黄玉才、黄遵宪、刘进云、郑兰亭、侯敬福、张兴成、王玉鸿、宋锡龄、李永秀等几位中坚力量苦苦坚守,始终不离不弃,使剧社度过了濒临散班的艰难时期。
1951年后,郓城周边的鱼台县柳子剧团、嘉祥县人民剧社、曲阜县新生剧社相继解散,复程县(1956年撤县,县政府驻今曹县青堌集镇)新声剧社1953年改为四平调剧团,四县剧团及周边民间的部分柳子戏艺人如王传明(三弦、笛、笙,郓城县张营镇刘官屯人)、李冠德(旦角教师,刘进堂的师父,为人忠厚老实,会戏甚多,传授的曲牌精细典雅、板眼准确,金乡县人)、张春雷(原名兴然,红脸、花脸,曹县大曾班学员,曹县苏集镇张贡生楼人,自幼随父迁孙老家镇温楼村)、刘仰田、李明云(群众称呼“大喜”,巨野孙家义班学员,青衣、花旦,巨野县大义镇人)、何芳善(艺名秋云,曹县小曾班学员,小生、帮生,定陶县黄店镇西台集人)、苗悦勤(丑,嘉祥县马村镇山营村人)、苗悦来(乳名发云,青衣、小旦,苗悦勤四弟)、李文远(青衣、花旦,乳名“小鞋”,艺名“一锭金”,姚天机孙婿,原籍邹平县城北,后迁汶上县南站镇何楼)、崔明雨(花脸,巨野孙家义班学员,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子戏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巨野县龙堌镇人)、徐瑞云(小旦、后改小生,艺名秋凤,曹县小曾班学员,巨野县董官屯镇宫庄人)、刘明保(文武丑,巨野孙家义班学员,巨野县龙堌镇人)、程庆春(丑,刘云驷弟子,济宁市任城区葛亭人,晚年曾在山东省戏校柳子科任教)、杨汉春(青衣,群众称呼“三豆芽子”,郓城县郭屯镇邵集村人,晚年曾在山东省戏校柳子科任教)、程兆林(鼓师,定陶宋楼班学员,定陶县黄店镇黄店村人)、孔凡奇(青衣,巨野县太平镇小垓子村人)、李广连(武生,菏泽牡丹区皇镇街道办事处吴庄村人,1960年后到菏泽戏校柳子科、菏泽专区柳子剧团任教师)、许金铭(花旦、青衣,鄄城县闫什镇周垓村人,1960年后到菏泽戏校柳子科、菏泽专区柳子剧团任教师)、张兴灿(艺名秋魁,曹县小曾班学员,张春雷三弟)、何茂亭(花脸、定陶宋楼班学员,定陶黄店镇西台集人)、刘进武(闺门旦,定陶杜堂镇宋楼村人,刘进堂堂弟)、陈玉田(帮生、亦能演红脸,艺名秋祥,群众称呼“来之”,曹县小曾班学员,定陶孟海镇白屯村人)、陆秀立(笙师,郓城县郓州街道办事处蝙蝠刘庄人)、石汝金(笙师,郓城县陈坡乡孔尹庄人)、李大亮(老生、亦能演红脸,艺名秋月,曹县小曾班学员,东明县人)、陈明菊(花旦,巨野孙家义班学员,巨野县柳林镇后陈楼村人)、陈省顺(笙师,丰县常店镇夏庄村人)、郭远明(小生、巨野县太平镇小垓子村人)、毛进文(笙师,郓城县武安镇五届首王楼人)等陆续加入郓城县工农剧社, 郓城实际上成了周边地区演唱柳子戏的大本营。
随着名艺人的不断加盟,郓城县工农剧社的力量不断壮大,行当俱全,演员阵容整齐,突破了“四生”、“四旦”、 “四丑”、“四花脸”的局限。生行:张春雷(红脸、正生)、王福润(老外)、张兴成(老生)、何芳善(帮生)、李永秀(小生)、陈玉田(帮生)、黄遵宪(文武小生)、李广连(武生)、李大亮(老生);旦行:李明云(青衣)、孔凡奇(青衣)、许金铭(花旦、青衣)、刘进堂(花旦)、刘进云(花旦)、郑兰亭(闺门旦)、刘进武(闺门旦);净行:刘仰田(大花脸)、何东明(二花脸)、崔明雨(二花脸)、张春雷(兼演花脸);丑行:程庆春、黄广勋、刘明保、张兴灿;乐队:王玉鸿(司鼓)、程兆林(司鼓)、王传明(三弦、笛、笙)、侯敬福(三弦、笛、笙)、冯保全(笛)、陆秀立(笙)、陈省顺(笙)、石汝金(笙)、宋锡龄(司鼓、手锣)、毛进文(笙)、王玉龙(小锣,王传明次子,后调入郓城县文化馆)等;武打场面:武功演员主要由黄岗大洪拳武术队员黄广勋、黄遵宪、黄玉才、黄自盾等10余人以及刘明保、李守亮(大洪拳师李守荣之弟,后调入济南中心医院)等人担当。剧社演出水平提高,深受鲁西南、苏北、皖北、豫东等地观众欢迎。1951年春,山东省文联地方戏曲研究室在泰安县北白楼村(今泰安市岱岳区道朗镇北白楼)进行调查研究,记录了柳子戏演唱的[山坡羊]、[锁南枝]、[驻云飞]、[黄莺儿]、[二板娃娃]等数十支曲牌。之后,山东省文化事业管理局(1955年4月改为山东省文化局)戏曲工作组曾对鲁西南一带的柳子戏专业剧团进行过调查摸底。1953年10月,华东戏曲研究院资料编审室的徐筱汀、蒋星煜、徐扶明、顾振遐、周传沧先生组成“山东地方戏曲调查小组”,到山东进行地方戏调查访问,纪根垠先生曾带领徐筱汀等人到郓城县工农剧社进行柳子戏剧种调查,剧社里的黄遵宪等艺人才知道自己一直演唱的弦子戏原来还叫柳子戏,对弦子戏还有柳子戏这样一个“学名”感到很自豪!地方戏曲调查结束返回上海前夜 ,徐筱汀先生在时任山东省文化事业管理局局长王统照先生的宿舍里,就柳子戏的曲牌、源流及发展情况同其进行了深夜长谈。地方戏曲调查小组撰写了《调查报告》,对柳子戏的形成、发展、现状发表了精辟的见解,郑重提出:“若不设法抢救保护,必将涣散,这是很值得注意的问题”(见纪根垠《柳子戏简史》)。也就是在这时期,华东戏曲研究院和山东省文化事业管理局派戏曲工作组至鲁西南专程调查柳子戏的工作,正式拉开序幕。柳子戏作为重点保护剧种,开始被国家纳入视野。这时,国家进行文艺演出团体登记,郓城县工农剧社首次打出柳子戏这一“学名”,更名为“郓城工农柳子剧团”(仍习惯称为工农剧社)。剧团是国管民营性质,自负盈亏,组织松散,刘进堂任团长,黄玉才任副团长,张春雷任业务副团长,王福润(老师傅年已70高龄,赋闲在家,生活艰难,徒弟们把他请回剧团养老)担任剧团辅导。1953年冬天,山东省文化事业管理局戏曲工作组委派纪根垠先生会同菏泽专署的戏改干部冒雪为郓城工农柳子剧团送去了1000元扶持费,艺人们感动的热泪盈眶,深深感谢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扶持。1953年秋收后,剧团陆续招收了许凤云(小生,许金铭之女)、杨宝荣(小旦,跟随老艺人李冠德进团,金乡县人)、尹秀芝(刀马旦,跟随李明云进团,1986年调入济南电业局,菏泽牡丹区都司镇尹楼村人)等几个小姑娘,随团学戏。这时的剧团,条件仍然十分简陋,惨淡经营,全部行头、炊具,连同王福润老师傅,只用一辆太平车就足以完成全部运输任务,演职员们都是步行赶台口,夜里睡在用干草搭的地铺上,演职员收入菲薄,只能勉强糊口,难以养家。
笔者在1998年春节曾当面听黄广勋(笔者四服的堂大爷,六七岁时曾跟随他学大洪拳)说,从秋收后出去唱戏到年关,赶到行情好的时候挣的钱能够做一件洋布褂子。在王福润、程庆春、李冠德等老师傅的指导下,绝大部分传统剧目均能上演,一天三开戏,能连演一个月单三天 不“翻箱”,因此被山东省文化事业管理局、菏泽专署文化科列为重点辅导剧团之一。1954年春,为了准备参加山东省戏曲观摩演出和迎接华东区戏曲会演,山东省文化事业管理局戏曲工作组纪根垠先生陪同华东区派出的辅导员徐筱汀、张丙昆等戏曲专家往来于菏泽、徐州、砀山、萧县、商丘等地,观摩、选拔参加汇演的剧团剧目。郓城工农柳子剧团演出的经过加工整理的传统剧目《黄桑店》、《三盗芭蕉扇》(火焰山)、《盗骨会兄》(五台会兄)三个剧目(均由尚之四导演)被选中。1954年8月,《黄桑店》参加山东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汇演,《三盗芭蕉扇》、《五台会兄》参加了大会展览演出。主要演员有张春雷、刘仰田、何东明、郑兰亭、李永秀、黄遵宪、张兴成、王保田(武功演员,王福润之子)、张兴灿、刘桂兰(艺名秋兰,小旦,曹县小曾班学员)、陈明菊等。其中,张春雷(饰演秦琼)获演员奖,刘仰田(饰演猪八戒)获奖状。《黄桑店》被选为山东省参加华东区汇演剧目,《五台会兄》为展览演出剧目。黄遵宪在《三盗芭蕉扇》中扮演孙悟空唱念做打并重,能连翻三十多个跟头,出色的塑造了孙悟空这个具有反抗精神的角色,引起文艺界的关注,有评委专家惊奇的说,没想到郓城穷乡僻壤还能演出这样的“猴戏”。后来在鲁西南一带演这出“猴戏”时,观众众多,拥挤不堪,并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看戏搭个灯,看看孙悟空;花钱买顿饭,见见黄遵宪”。
1954年9月25日至11月6日,华东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上海举行,《黄桑店》参加了华东区汇演,《五台会兄》参加了展览演出。《黄桑店》获得演出奖,张春雷(饰演秦琼)获演员二等奖,何东明(饰演史大奈)获三等奖,乐队获音乐奖。柳子戏引起了戏曲界知名人士的关注,华东戏曲研究院秘书长伊兵(周丹红)在《关于会演剧目专题报告》中,把《盗骨会兄》列入“以杨家将故事为题材,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的剧目之内。郓城县工农剧社时期知名演职员众多,部分介绍如下:王福润(1884-1969),巨野县柳林镇王水坑村人,11岁学唱柳子戏,师从山东濮州(今河南省范县濮城镇)北关柳子戏老艺人丁新志(巨野普进和尚的再传弟子),工小生。青年时入清丰县西关洪家班,在清丰、南乐一带演唱10余年,1910年前后返回曹州(今菏泽市)。他博闻强记,会戏甚多,对柳子戏传统剧目,不拘行当,唱白科介,全部抱本。在菏泽曾通过戏班的炊事员李守亮结识其兄长、早期菏泽大洪拳名家李守荣先生,向其学习武术界真刀真枪的对打套数,并向殷小楼学习京剧武打程式和基本功训练规范,革新柳子戏的传统表演程式。30岁后从事柳子教学工作,先后在曹县大曾班和小曾班、定陶县宋楼班、巨野县龙堌孙家义班、郓城孔尹庄江湖班任教师,曾与张元龄先生合伙成立过戏班,后来鲁西南一带演唱柳子戏的著名演员多半出其门下。1953年参加郓城工农剧社,年届70仍参加昼夜演出,各个行当均能应工。1956年后,在团里教授新人,挖掘整理传统剧目。1959年加入山东省柳子剧团,并随团进京演出,京剧大师梅兰芳曾请他在北京全聚德饭店吃烤鸭并合影留念。晚年曾在山东省戏曲学校柳子科任教。杨厚善(1879-1977),有资料记作杨洪善,江苏省丰县赵庄镇杨庄寺人,曾任丰县第一、二届政协常委。出身书香门第,个子不高,面目清秀,16岁去丰县和集乡陈庄拜李玉扑、陈条新为师学柳子戏,工小旦,27岁时在金乡改唱大红脸,群众送号“杨红脸”。1904年加入丰县顺河镇王寨张景(敬)友戏班唱戏,1909年入单县杨福田戏班,1914年入曹县温楼曾立(礼)堂戏班,后担任掌班,10余年后戏班解散,戏箱卖给居于曹州(今菏泽市)城里的杨春华(曹州稽查队长),杨春华将戏箱交于杨厚善管理,杨厚善遂自组戏班并任掌班,在鲁西南、豫东、苏皖北部一带演出。
1938年日军入侵局势动乱,戏班解散。1940年入单县贾举人(贾三)戏班,不久回家 。抗日战争胜利后,应定陶宋楼村刘进堂邀请,随其赴郓城黄岗村唱戏,加入义和班,1950年参加郓城县工农剧社。1956年加入丰县柳子剧团,1957年参加江苏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在《挂龙灯》中饰赵匡胤,获得荣誉奖。其常演剧目《挂龙灯》、《脱狱牢》、《错断颜查散》、《斩貂蝉》、《双龙关》中的经典唱段,1959年由江苏人民广播电台录音,上海唱片社灌制成唱片。1961年4月,随团参加徐州专区柳子剧团,1965年4月12日徐州专区柳子剧团撤销,杨厚善作退职处理,政府一次性发给300元养老津贴,1966年返回丰县原籍居住。张春雷(1904-1975),原名张兴然,曹县苏集镇张贡生楼人,自幼随父迁孙老家镇温楼村,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山东分会副主席。他出生于柳子戏世家,一家祖孙三代皆是柳子戏艺人,其父张凤鸣是柳子戏著名旦角演员,群众送号“银铃铛”,其二弟张兴成、三弟张兴灿、长子张贵宝、次子张贵银皆加入了郓城县工农剧社,1959年成立山东省柳子剧团时,他带领两位弟弟及次子加入山东省柳子剧团,让长子回老家侍奉母亲。他10岁入曹县温楼大曾班(后称长兴班)学戏,师从杨朝先、黄承先、王福润,初唱花脸,35岁后兼唱红脸,群众送号“一声雷”、有“活张飞”之称,是戏班里的台柱子。代表剧目有:《打登州》、《挂龙灯》、《单刀会》、《五台会兄》、《张飞闯辕门》、《虎牢关》、《鞭打督邮》等,也擅演皮簧戏《捉放曹》。他出科后常年在鲁西南、苏皖北部一带演出, 1930年后担任长兴班主演及掌班。1933年前后,与王连壁(1887-1936,有资料记作王良弼,大红脸,郓城县郓州街道办事处安屯村人)合伙在曹县教了一个戏班。1935年,他在曹县集合一些学员组成一个柳子戏演出班社,在东明、菏泽、丰县、曹县一带演出,1942年组建为“公义班”,1948年公义班被复程县政府接管,成立复程县新声剧社,他任社长。1953年参加郓城县工农剧社任副社长,1956年获山东省第2届戏曲会演一等演员奖,1959年加入山东省柳子剧团任副团长,曾数次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表演,博得好评,并为柳子戏赢得了毛泽东主席“代表山东的地方戏是柳子戏”的宝贵评价。在京演出期间,京剧大师梅兰芳曾请他在北京全聚德饭店吃烤鸭并合影留念。其弟子孔祥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子戏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传明(1904-1982),郓城县张营镇刘官屯人,柳子戏著名乐师,在柳子戏音乐界名气极大,是首屈一指的大师级人物,工三弦,亦擅长笛、笙。他幼年随戴学青学艺,后拜郓城黄安镇冯屯村老艺人王泉振为师学习三弦、笛、笙演奏。他自幼双目失明,博闻强记,会吹弹演唱曲牌300余支,弹奏小三弦清脆洒脱,出点奇特。1951年入郓城县工农剧社,1959年随团调山东省柳子剧团,柳子戏著名笛师冯保全、代留(原名李继修,郓城县张营镇黄垓村人)皆是其学生。1959年11月山东省柳子剧团进京演出,他担任三弦伴奏。山东省柳子剧团整理的《柳子戏音乐集》(上、下集)由他及侯敬福口授口传,由山东省戏曲研究室杨兴烈、李罡记谱,包含唱腔曲牌110种,335支,音乐伴奏曲牌62支。他传授的曲牌板眼准确,后辈竞相仿唱。刘仰田(1887-1959),郓城随官屯镇吕月屯人,曾在定陶宋楼班任教师,工大花脸,能把一个拳头放入口中,口阔音粗,声大如雷,擅唱《错断颜查散》中的[大青阳]曲牌,嗓音洪亮。常演《朱温讲堂》之朱温、《许田射鹿》之曹操、《安南国》之邓飞虎、《错断颜查散》之包拯等,曾在孔府、孔林演出,群众赠以“西半天”称号,上世纪50年代初加入郓城工农剧社,1954年8月参加山东省第一届戏曲汇演,获得奖状。苗悦勤(1889-1966),嘉祥县马村镇山营村人,出生于柳子戏世家,其父苗以魁是嘉祥、济宁一带有名的柳子戏演员和教师。12岁入济宁孙状元班学戏,初学小生,后工丑行,先后向名艺人孙天才(小生)、杨朝先(丑)、姚天机(红脸)、范文聘(旦)、桑书元(旦)、黄庆余(曲师)求教,功底扎实,会戏全面,能包本40余出戏,吹打弹唱,六场通透。20世纪50年代初参加郓城工农剧社,1958年秋,在郓城戏校柳子科任教师,1960年去菏泽戏曲学校柳子科任教师,后任菏泽专区柳子剧团教师,曾口述曲牌300余支,由音乐教师庞礼记谱整理成册,成为《柳子戏音乐曲牌大成》一书的基础资料之一,为柳子戏保存了珍贵的资料。黄遵宪,1932年生,1944年从艺,郓城县双桥镇黄岗村人,出身于柳子戏世家,其三爷爷黄德高(1889-1972)曾担任村中戏班的掌班,擅演《双龙关》之洪龙、《寒江城》 之苏海、《偷大罗》(《打石人》)之刘黑虎等。他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子戏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曾任山东省柳子剧团副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戏剧家协会理事、山东省文联委员、山东省政协委员。他10岁练武,11岁拜鲁西南大洪拳掌门人马体林为师练习大洪拳,13岁在黄岗村跟随张元龄先生学习柳子戏,是村中戏班里主要武打演员之一。淮海战役结束后加入柳子戏义和班,1950年春参与成立郓城县工农剧社,1959年6月随团入山东省柳子剧团。他先学红脸 ,后改演文武小生,常演《游西湖》之高侠、《斩李钦》之李钦、《错断颜查散》之颜查散、《武松打店》之武松、《小五义》之艾虎、《打登州》之罗成等,擅演猴戏《三盗芭蕉扇》、《白云洞》之孙悟空等。1959年3月参加柳子戏传统名剧《孙安动本》的改编与排演,在武生的基础上演须生,文武兼备,表演很见功力。该剧1961年由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艺术影片,1962年2月起在全国发行放映。
他谦虚勤奋,善于学习前辈和兄弟剧种的艺术优点长处并进行艺术再创造,从不同剧种、不同行当中学习发音技巧,运用大本嗓和二本嗓之间的夹本嗓发声拖腔,唱腔高亢豪放,激越明亮,干净清脆,开启了柳子戏净面大生(也称净面文生、胡子生,鲁西南农村习惯称为二红脸)清音唱腔之先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自成一派。他曾于1956年冬参加了菏泽专区文化部门主办的由著名导演尚之四、刘梅村任讲师的的戏剧编导讲习班,1957年导演了《金鳞记》(崔炳南先生做文字整理工作)、《恩仇记》、《捉妖记》等戏,其中《金鳞记》受到了时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处书记谭启龙同志的青睐,成为郓城工农柳子剧团调省的契机。他是闻名全国的柳子戏表演艺术家,曾数次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表演,博得好评,并为柳子戏赢得了毛泽东主席“代表山东的地方戏是柳子戏”的宝贵评价,为将柳子戏作为我国最古老戏曲剧种及众多声腔剧种之源流奠定了坚实的舆论基础,为柳子戏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侯敬福(1911-1996),柳子戏三弦名手,亦擅长笛、笙,优秀的戏曲教育家,丰县常店镇侯老家村人,幼年师从丰县常店镇夏庄老艺人陈新科。抗日战争结束后,应刘进堂邀请随其去郓城黄岗演出,加入义和班,1950年参与成立郓城县工农剧社,1959年随团入山东省柳子剧团。他自幼双目失明,博闻强记,有着过人的音乐天赋,其自创的三弦“双拨”演奏技巧,极具特色,自成一派。山东省柳子剧团整理的《柳子戏音乐集》(上、下集)由王传明和他口授口传,由山东省戏曲研究室杨兴烈、李罡记谱。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山东卷柳子戏分卷》中的许多音乐曲牌都是源于他口传。1959年后,在山东省柳子剧团、省戏校柳子科任教师,1961年8月调菏泽专区柳子剧团任教师,1966年在菏泽专区柳子剧团退休,晚年曾在郓城孔尹庄戏班和蝙蝠刘庄戏班教戏。柳子戏音乐界知名的演奏家、作曲家冯保全、陆秀立、侯俊美、刘玉端、王作勋、代思子、张云生等皆出其门下。李明云(1918-?),巨野县大义镇大义村人,幼年跟随梁增州学艺,1939年入巨野龙堌孙家义班,拜孙家义(春花)为师,主工青衣、花旦,群众称呼“大喜”,1953年加入郓城工农剧社,擅演《金锁记》(《斩窦娥》)、《白兔记》、《小拉墓》、《龙宝寺》等戏。在饰演《龙宝寺》中的黄秀娘时,进庙院观佛像,连唱40余句[序子],吐字清晰,一起呵成;见法清和尚,对唱[赞子序],唱腔花俏,故作姿态,风情万种。其唱腔多姿多彩,婉转动听,在群众中享有盛誉。山东省柳子剧团刘元贞女士在《柳子戏史话》中记载:“他嗓音甜润,演唱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在原曲的基础上增加花腔或顿唱,或在行腔时闪板夺字,以虚词衬托,唱腔明快清新,悦耳动听,在黄河北岸有‘脆黄瓜’之称”。他1959年随团入山东省柳子剧团,1960年后在山东省戏曲学校担任教师。退休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曾在郓城黄岗、邢庄戏班教戏。黄广勋(1920-2014),郓城县双桥镇黄岗村人,少林寺第29代俗家弟子,大洪拳宗师。出身武术世家,幼入私塾学习,少年拜鲁西南大洪拳掌门人马体林为师学习大洪拳,是村里大洪拳武术队大师兄,并在村中学习柳子戏,工文武丑,擅演《游西湖》之来安及知县刘安邦、《三喜合》之解差、《斩李钦》之狱卒、《白兔记》之王义、《错断颜查散》之李豹、《武松打店》之张青、《对金抓》之抓地虎等,也能演《龙宝寺》法清和尚,参与把大洪拳武术套路编排到柳子戏武打中,是村中玩友班里主要武打演员之一。抗日战争胜利后在村中加入义和班,1950年加入郓城工农剧社,担任剧社文武丑和武打导演。后离开剧团,先后在郓城、菏泽、鄄城、巨野、单县、微山、江苏沛县、河南濮阳、新疆乌鲁木齐等地乡间设拳场170余处,教授大洪拳,授徒8000余人,1981年在黄岗村创办郓城宋江育英武校,1984年带领再传弟子樊庆斌、刘国庆等筹资创办郓城宋江武校,1986年担任郓城宋江武校名誉校长兼武术套路总教练,编写出版了4卷《大洪拳拳谱》,1984年被选为郓城县武协副主席,1991年被推选为冀鲁豫皖苏5省少林大洪拳掌门人,名字和事迹被载入《郓城县志》、《中国民间名人录》。
李永秀(1920-2003),艺名冬莲,定陶宋楼班学员,1938年后,又到郓城孔尹庄戏班学戏,师从张元龄、王福润先生,工小生,也会打鼓,菏泽牡丹区牡丹街道办事处迎春社区周楼村人。抗日战争结束后,他应刘进堂邀请随其去郓城黄岗演出,加入义和班,1950年参与成立郓城县工农剧社,1959年入山东省柳子剧团。擅演《白兔记》之刘承佑、《抱妆盒》之陈琳、《大拉墓》之乔景玉、《红罗记》之常大利、《打登州》之罗舟等。1956年参加山东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饰演《白兔记》之刘承佑获演员二等奖,晚年曾在山东省柳子剧团任教师。郑兰亭(1920-1994),艺名冬秋,定陶宋楼班学员,青衣、花旦,定陶县黄店镇西台集人,抗日战争结束后,随刘进堂去郓城黄岗唱戏,加入义和班,1950年参与成立郓城工农剧社。柳子戏《玩会跳船》就是根据他口述的《龙舟会》加工整理而成。1959年加入山东省柳子剧团,1961年调菏泽专区柳子剧团任教师。他所教学生甚多,在教学与表演中,勇于创新,能根据剧情需要灵活地运用传统曲牌。程兆林(1917-1993),定陶县黄店镇黄店村人,定陶宋楼班学员,初学红脸,后司鼓,在锣鼓经方面有所创新。50年代初加入郓城工农剧社,1959年山东省柳子剧团进京演出,他担任司鼓,1975年退休后,又在山东省戏曲学校任教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曾在郓城黄岗村戏班教戏。冯保全(1934-2017)笛师,国家二级演奏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子戏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郓城县黄安镇冯屯村人。淮海战役后,由黄遵宪带进柳子戏义和班,1950年入郓城工农剧社,1959年随团入山东省柳子剧团,剧团进京演出,他担任笛子伴奏。他自幼双目失明,天资聪颖,勤奋刻苦,有着过人的音乐天赋,先后师从老艺人王泉振、黄玉增、侯敬福、王传明先生,学习柳子戏曲牌200余支,先后从事笛子伴奏、唱腔设计、作曲、教学等工作。他笛风饱满、底气充足、手指灵活、技巧纯熟,所创作的唱腔设计及作曲,朗朗上口,韵味十足,既能符合剧本及人物的需要,又能针对演员的具体嗓音条件,使其扬长避短,更好地表现剧情和人物的个性特征。他不拘泥于传统,善于博采众家之长,吸收时代的元素,敢于创新,使音乐既富有柳子戏的传统韵味,又不乏时代气息。 张兴成(1919-?),艺名秋玉,张春雷二弟,曹县小曾班学员,擅演小生、文武老生。抗日战争结束后,他应刘进堂邀请随其去郓城黄岗演出,加入义和班,1950年参与成立郓城工农剧社,1959年入山东省柳子剧团。曾饰演《燕青打擂》之燕青、《五台会兄》之杨六郎,并在电影《孙安动本》中饰演黄义德。陈省顺(1903-1978),江苏省丰县常店镇夏庄村人,出生于柳子戏音乐世家,幼跟随其父陈新科学艺,主工笙、笛、唢呐,1955年加入郓城工农剧社,1959年随团入山东省柳子剧团,1961年春调菏泽戏校柳子科任教师,同年8月转入菏泽专区柳子剧团。他演奏笙音色柔和,高雅细腻,在长期的伴奏实践中长于思考,研制创造了中音笙(比高音笙低四度),丰富了柳子戏音乐伴奏的音响和厚度,成为柳子戏不可缺少的和腔乐器,沿用至今。
五、国营郓城工农柳子剧团
1956年9月,郓城工农柳子剧团参加山东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剧目是《白兔记》,孔凡奇(饰演李三娘)获演员一等奖,张春雷(饰演刘知远)获演员一等奖,李永秀(饰演刘承佑)获二等奖,张兴灿(饰演王义)获三等奖,乐队获音乐奖,并灌制了唱片。剧团参加山东省戏曲汇演和华东戏曲汇演并分别获奖,引起中共郓城县委、郓城县人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决定将郓城工农柳子剧团收归国有,转为国家正式文艺团体,名称定为“国营郓城工农柳子剧团”,任命黄玉才为团长(当时全团唯一的中共党员),刘进堂、张春雷为副团长,并为剧团配备了文化教员(崔炳南),开设扫盲文化课,县里拨专款去上海购买戏装和道具,并为剧团招收了李艳珍、李松云等20余名新学员。教授这批学员的老师有王福润、李冠德、许金铭、刘进武等人。1957年7月,郓城县戏曲学校招收柳子科学员20余名,由王福润、侯敬福、郑兰亭等任教,部分学员充实到剧团中,如李崇保(司鼓,国家一级演奏员,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子戏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郓城县黄安镇孙武屯人),周凤珠(女,刀马旦、花旦,国家二级演员,郓城县随官屯镇吕月屯人),陈延兴(小生,国家二级演员,金乡县人)、郑连民(武生,郑兰亭之子,70年代中期调菏泽县土产公司),程玉英(女,老旦、小生,程兆林之女,1961年调菏泽专区柳子剧团,1979年调入河南省清丰县柳子剧团)。1958年秋,郓城戏校柳子戏科招收第二批学员30余名,由王福润、侯敬福、程庆春、苗悦勤、郑兰亭、李明云、徐德盛等任教,培养了一批柳子戏人才,如孔祥启(花脸,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子戏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巨野县太平镇小垓子人)、汤秋金(丑、小生,国家一级演员,郓城县张鲁集镇大潭人)、侯俊美(1943-2008,笛师,国家一级作曲,郓城县唐塔街道办事处西代庄人)、程瑞东(花脸、小生,国家二级演员,郓城县郓州街道办事处前葛营村人)、刘玉端(三弦师,编剧,国家二级演奏员,郓城县张营镇刘官屯人)、王作勋(笙师、唢呐,国家二级演奏员,梁山县黑虎庙镇人)、张保利(笙师,国家二级演奏员,汶上县人)、张玉芝(女、小生、老旦,国家二级演员,郓城县黄集镇邢庄村人)等。国营郓城工农柳子剧团时期,在郓城县委、县人委(政府)的领导扶持下,剧团注重培养新人,涌现了一批优秀演员,部分介绍如下:李艳珍,女,1942年生,郓城县北关人,国家一级演员,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子戏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曾任山东省政协委员、中国戏曲家协会山东分会理事。工闺门旦,兼演花旦、青衣,嗓音纤柔委婉,表演细腻逼真。1956年考入郓城工农柳子剧团,跟随老艺人李冠德学艺,1959年随团入山东省柳子剧团,60年代初拜尚小云为师学习戏曲表演。她是著名的柳子戏表演艺术家,在电影《孙安动本》中扮演孙妻,在《玩会跳船》中饰演白月娟,曾数次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表演,博得好评,并为柳子戏赢得了毛泽东主席“代表山东的地方戏是柳子戏”的宝贵评价。其弟子陈媛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子戏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5年荣获第2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李松云,女,1942年生,郓城县北关人,工闺门旦、青衣,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子戏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她1956年考入郓城工农柳子剧团,跟随李冠德、刘进武学艺,1959年随团入山东省柳子剧团,曾随团三进中南海国务院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并受到亲切接见。1962年,山东省电台录制了她演出的传统剧目《红罗记》和《绒花记》,其演唱的[青阳挂序]“花披露,月有荫”风靡柳子戏坛,至今广为传唱。她在山东省第2届戏曲节中获表演奖,山东省第3届戏曲节中获3等奖。她注重培养新人,1990年辅导青年演员陈媛参加山东省青年演员大赛,获辅导二等奖,1994年获山东省青年会演辅导教师二等奖,辅导青年演员夏妍参加2014年第7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暨山东省第5届戏曲红梅大赛,夏妍获表演二等奖。曾在山东省戏曲学校任教,培养了大批学生。孔祥启,1943年生人,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子戏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巨野县太平镇小垓子人,出生于柳子戏世家,鲁西南一带著名柳子戏旦角演员孔凡奇是其叔父,1958年考入郓城工农柳子剧团,在郓城戏校柳子科学习,拜张春雷为师,主攻花脸、红脸。1992年参加文化部举办的“天下第一团”全国优秀剧目展演,获优秀表演奖。许凤云,女,1943年生,鄄城县闫什镇周垓村人,出生于柳子戏世家,其父许金铭是鲁西南一带有名的柳子戏旦角演员。1953年秋后,她由父亲带进郓城县工农剧社,跟随父亲和王福润先生学艺,主攻小生。1959年随团入山东省柳子剧团,跟随李永秀学习小生表演,文武俱佳,在传统剧目《玩会跳船》、《红罗记》、《白兔记》、《观灯》、《小拉墓》和现代戏《抢伞》、《扒瓜园》等剧中均担任主要角色。1959年10月24日晚,她和李艳珍、杨宝荣在省交际处二楼小礼堂为毛泽东主席演出柳子戏《玩会跳船》(饰萧文勤 ),为柳子戏赢得了毛泽东主席“代表山东的地方戏是柳子戏”的宝贵评价。1959年11月至12月,她随团三进中南海国务院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毅等同志演出,在《孙安动本》中饰演万历,《玩会跳船》饰萧文勤 ,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携夫人王光美观看了《玩会跳船》和《黄桑店》,并上台与演员握手合影留念,握手时,王光美同志握着许凤云的手说,让我看看,你是男孩还是女孩。1970年11月,许凤云随军,调入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新华书店,1977年10月调入郓城县新华书店,一年后重新调回山东省柳子剧团,参加了山东省柳子剧团青年团1980年鲁西南巡演,走遍了鲁西南郓城、菏泽等7个县几十个公社。1981年底调入郓城县民政局工作。 令人遗憾的是,刘进堂、王玉鸿、马修润、刘进云、黄玉增、黄广詹、宋锡龄、黄广勋、黄自盾、刘进武、陈玉田、何茂亭等许多老艺人因为家中缺少干活的劳力等种种原因先后离开了剧团,回乡种田养家,从此流落乡间,隐没农村,晚景平淡。刘进堂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还与王学圣(青衣,梁山县黑虎庙镇人)、单彩云(红脸,郓城丁里长镇单垓村人)一起在黄岗村教戏,并且还落户黄岗,晚上教戏,白天为本村群众蹬缝纫机做衣服;刘进武一生务农,始终未放弃对柳子戏的痴迷,上世纪七、八年代曾在宋楼和郓城黄岗戏班教戏,近年被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子戏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徐瑞云、刘明保二人离开后又于1956年9月加入丰县柳子剧团(1961年4月改为徐州专区柳子剧团),1965年4月12日徐州专区柳子剧团撤销,他二人作退职处理,政府一次性发给每人300元养老津贴;苗悦勤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中期曾在菏泽专区柳子剧团(1961年8月以原菏泽戏曲学校柳子科2个班学员为基础组建,1968年12月底撤销)任教师,苗悦来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中期曾在徐州戏校任柳子戏教师。1956年11月,山东省文化局召开第一次戏曲剧目会议,王福润先生等人在会议期间协助省戏曲工作组的专业人员查清核实了柳子戏传统剧目的数字,共有216出。会后,由王福润、李文远、程庆春、王传明、苗悦勤、郑兰亭、杨汉春、李永秀、何芳善等人口述,先后挖掘整理记录传统剧目120出,这批珍贵资料保存于山东省戏曲研究室(今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后陆续编入《山东地方戏曲传统剧目汇编-柳子戏》(1-10集)及《柳子戏传统剧目集》(上下集)中。其中《徐龙打朝》(三上本)又拿出来排演,由张春雷饰演孙安。 1957年初冬,时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处书记谭启龙同志陪同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谭震林同志及华东工作检查团到菏泽专区调查农村情况,晚上住在郓城,在郓城剧院观看了柳子戏《金鳞记》。《金鳞记》是著名剧作家田汉先生于1957年仲夏根据明代传奇作品《观世音鱼篮记》、川剧《鱼篮记》和湘剧、越剧《追鱼》所改编的一出多姿多彩的爱情神话戏,是一部“推陈出新”的优秀戏曲文学剧本,娱乐性、可观性很强,京剧和不少地方戏竞相移植。
郓城工农柳子剧团排演这出戏(柳子戏原也有传统戏《鱼篮记》),是时任郓城县文化馆科员彭龙坤先生提供的剧本,由黄遵宪导演,崔炳南负责文字整理工作,剧中鲤鱼精由李艳珍饰演,张珍由李永秀饰演,金牡丹由杨宝荣饰演。彭龙坤先生还带领黄遵宪、李永秀等人去济宁观摩学习济宁专区山东梆子剧团排演《金鳞记》的情况。该剧是黄遵宪导演的第一部戏,也是李艳珍和杨宝荣第一次接演大角色,后半部的武打戏仍使用大洪拳的武打套路,黄遵宪也兼任武打演员。
《金鳞记》受到了谭启龙书记的青睐,他观后非常喜欢这个戏的音乐唱腔和表演,觉得柳子戏这一古老剧种在音乐唱腔上很有特色,认为发现了一个新剧种,回济南后即向省委第一书记舒同等省领导进行了汇报,并让省文化局的专家帮助整理编排传统剧目,柳子戏引起了省委领导的重视,成为郓城工农柳子剧团调省的契机。之后,省委研究后作出决定,将郓城工农柳子剧团调省,成立山东省柳子剧团。1958年初冬,剧团接到通知,山东省文化局让剧团去济南翻演传统老戏,剧团住在趵突泉西边山东省梆子剧团院内,在济南住了1个月,排演了20多个老剧目,其中《徐龙打朝》(三上本)一剧引起了省领导及文艺界专家的高度关注。《徐龙打朝》主要剧情是:明万历初年曹州知府孙安一天连动三本参奏太师张从,万历帝年幼昏庸,听从太师谗言连驳三本,并以诬陷大臣之罪名定孙安死罪。开国元勋之后定国公徐龙匡扶正义,持锤打朝,对万历帝责以正义,万历帝不得不赦免孙安。剧中孙安(正生,俊扮)由张春雷饰演,徐龙(花脸)由何东明饰演,张从(花脸)由崔明雨饰演,孙妻(青衣)由李艳珍饰演,黄义德(帮生)由张兴成饰演,万历(小生)由许凤云饰演。春节前一个月,剧团返回郓城时,时任山东省文化局艺术处处长、山东省戏曲研究室主任赵剑秋同志一再叮嘱千万别把《徐龙打朝》这出戏弄丢了,要好好的演,好好的改。郓城工农柳子剧团从济南返回郓城后,济宁专区(1958年11月-1959年6月,济宁、菏泽两专区合并,称济宁专区,郓城县属之)戏研室派戏剧专家杨汉卿同志帮助整理修改《徐龙打朝》。春节前夕,剧团带《徐龙打朝》、《抱妆盒》两剧去济宁参加专区戏曲汇演,时任山东省委书记处书记、省长谭启龙同志在济宁调查农村情况,在济宁专委第一书记杨毅同志推荐下观看了《徐龙打朝》(张春雷饰演孙安),对剧情很感兴趣,认为提倡孙安精神有现实意义,要求再进一步修改剧本,谭启龙省长亲自抓剧本的改编工作。1959年3月,剧团在滕县(今滕州市)演出期间,省文化局派省戏曲研究室副主任、著名戏曲导演尚之四先生带领武功教师王奎官、身训教师田菊林帮助整理排演《徐龙打朝》,尚导演和演员们同吃同住,边挖掘边整理,场次、唱词、唱腔反复修改,排练任务繁重,尚之四导演同剧团领导研究决定,孙安一角由青年演员黄遵宪排练。排练期间,黄遵宪在尚导演的启发下,从不同剧种、不同行当中学习发音技巧,运用大本嗓和二本嗓之间的夹本嗓发声拖腔,嗓音干净清脆,高亢圆润,开启了柳子戏净面大生(净面文生、胡子生,鲁西南农村称为二红脸)清音唱腔之先河。不久,尚导演和剧团领导研究决定由黄遵宪正式接演孙安,其他角色演员不变,并拟将剧名改为《孙安动本》。1959年4月,山东省委在济宁召开三级干部会议,根据谭启龙省长的建议,省委第一书记舒同同志安排郓城工农柳子剧团为参会人员专场演出柳子戏《徐龙打朝》。黄遵宪饰演孙安,在武生的基础上演须生,文武兼备,唱腔高亢激越,清脆明亮,表演很见功力,人物刻画的恰到好处,李艳珍(饰孙妻)、何东明(饰徐龙)、崔明雨(饰张从)、许凤云(饰万历)、张兴成(饰演黄义德)、何芳善(饰沈理)等都表演的非常到位,剧目演出非常成功。
舒同书记观后认为这是一出好戏,但还要进一步加工。在这次会议上,舒同书记和谭启龙省长号召大家学习孙安精神,发扬孙安精神。谭启龙省长说:党内缺乏孙安,要提倡孙安精神。要学习孙安精神,要敢于动本,不要怕,必要时绑起老婆孩子上金殿,为民请命(见《1959年春谭启龙同志在济宁的讲话》)。根据省领导的要求,省戏剧界权威专家赵剑秋、杨汉卿等人被集中到一起,帮助郓城工农柳子剧团修改剧本,经过全力加工修改,5月底,剧团去济南,专门向省委做修改后的汇报演出,6月初,谭启龙省长和时任省委书记处书记白如冰同志等省领导观看了演出,谭启龙看后认为:“基础尚可,但孙安塑造的(形象)不高,私仇部分(戏)太重,让孙安要全心全意为民请命!要继续搞!一定要搞好”!白如冰看后说:“现在的孙安是个莽夫,不要骂倒一切,要有勇有谋才好”(摘自《柳子戏艺术家丛书黄遵宪评传》)。之后,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局调集尚之四、赵剑秋 、范季高、纪根垠、朱剑、杨汉卿等专家继续修改,到1959年11月份,剧本加强了孙安为民请命的思想发展过程,改变了“三动本”内容,剧情删去了“私仇”,增加了民妇怀揣冤状“投河”和孙安金殿受刑“问苍天”等情节。如此一来,其主题就发生了根本变化,使孙安由单纯为报父仇而升华为锄奸报国,为民除害,人物的思想境界和正义行动的内涵大大提高,形象更加突出感人。
六、成立山东省柳子剧团
1959年5月底,山东省文化局通知郓城工农柳子剧团去济南向省委汇报演出,时任中共郓城县委第一书记刁钺同志亲自送剧团到济南。6月初,省委第一书记舒同、省长谭启龙等省领导在济南珍珠泉礼堂观看了由郓城工农柳子剧团演出的修改后的《徐龙打朝》首场演出。演出大获成功,得到了省领导的首肯和热情鼓励。舒同书记当即指示:将剧名改为《孙安动本》,参加国庆十周年献礼演出。几天后,省委领导决定《孙安动本》正式对外公演,演出地点在济南市大众剧场(位于济南大观园内,现已拆除)。在首场公演仪式上,正式宣布调郓城工农柳子剧团到省,以此成立山东省柳子剧团。孙亚山代理团长,张春雷、黄玉才任副团长,剧团人员共44人,临时住山东剧院。山东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局又组织尚之四、赵剑秋 、范季高、纪根垠、朱剑、杨汉卿等艺术家去剧团帮助老艺人挖掘整理并重点加工《孙安动本》、《玩会跳船》、《红罗记》、《白兔记》《张飞闯辕门》、《抱妆盒》、《观灯》、《揽馆》、《绒花记》等一批传统剧目。至此,郓城县工农剧社完成了华丽的转身,从鲁西南偏僻乡野走进省城济南,一跃成为省直属剧团——山东省柳子剧团。10月,省文化局从曹县四平调剧团(原复程县新声剧社)调赵洪山(艺名明洪,文武生,兼演红脸,巨野孙家义班学员,巨野县龙堌镇赵楼村人)、吴振寰(艺名秋勤,帮生、鼓师,曹县小曾班学员,菏泽牡丹区皇镇街道办事处吴庄村人)、程明德(帮生,巨野孙家义班学员,巨野县大义镇人,后迁鄄城县凤凰镇东侯楼村)等原柳子戏艺人加入山东省柳子剧团。1959年10月24日,毛泽东主席视察济南历城,晚上在济南国际旅行社(省交际处)二楼小礼堂观看了柳子戏《玩会跳船》和《张飞闯辕门》,演员主要有:张春雷(饰张飞)、黄遵宪(饰赵云)、李永秀(饰诸葛亮)、李艳珍(饰白月娟)、许凤云(饰萧文勤)、杨宝荣(饰云霞)等。演出结束后,毛主席对陪同的舒同书记说:“人们都把吕剧说成是代表山东的地方戏,依我看,应该是柳子戏,它比吕剧早,名气也大”(摘自郑松《陪毛主席看戏、跳舞》[2003年第5期戏剧丛刊])。
1959年11月,山东省柳子剧团走进首都北京演出,所带剧目有《孙安动本》、《玩会跳船》、《黄桑店》、《张飞闯辕门》、《五台会兄》等,主要演员有张春雷、黄遵宪、李永秀、孔凡奇、崔明雨、张兴成、何东明、李艳珍、许凤云、李松云、杨宝荣等,乐队伴奏主要有王传明(三弦)、程兆林(司鼓)、冯保全(笛)、陈省顺(笙)、毛进文(笙)等,王福润老先生也一同前往。在京期间曾三进中南海国务院演出,并先后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共青团中央、全国政协礼堂、中央党校、京西宾馆等地汇报演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真、陈毅、郭沫若、杨尚昆、陆定一、罗瑞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演出并与演员合影留念。12月18日,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在国务院小礼堂观看了《玩会跳船》和《黄桑店》,并做了重要讲话:“演出得很好,应该培养青年一代,把传统继承下来,要使它发扬光大。柳子戏要大众化,要使人看懂、听懂”(摘自潘若鹏《柳子戏史研究》)。
周扬、邓拓、马少波、梅兰芳、欧阳予倩、荀慧生、马连良、龚义江、何慢、蒋星煜、景孤血、张丙昆、阿甲、孟超、张庚、冯其庸等文艺界知名人士发表了专评文章。《孙安动本》剧组于1961年8月赴上海,由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艺术影片,1962年2月起在全国发行放映。柳子戏自清初沉寂二百余年后又迎来了艺术的春天。后记本人才疏学浅,对柳子戏这一历史瑰宝空怀一颗敬畏之心。三年多来,为探究山东省柳子剧团的前身——郓城县工农剧社成立前后史实,本人反复研读纪根垠先生所著《柳子戏简史》、潘若鹏先生所著《柳子戏史研究》、刘元贞女士所著《柳子戏史话》、《郓城县志》、《郓城县乡村志》、《郓城县武术志》等典籍,于2016年底去郓城黄岗村采访了柳子戏老艺人刘玉怀、黄克字、黄洪光、黄玉云以及黄玉珍先生的孙子黄克可等人,电话采访了张元龄先生的外孙梁尔民、黄广文先生及外孙女梁凤莲(79岁)女士。多次走访请教了柳子戏研究专家潘若鹏先生。2019年6月至7月,先后12次电话采访请教了山东省柳子剧团老艺术家、原义和班成员、原郓城县工农剧社成立者之一黄遵宪先生,老先生提供了大量珍贵史料,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多次走访(或电话)了山东省柳子剧团老艺术家李艳珍、李松云、程瑞东、许凤云等先生,并电话采访了定陶宋楼村的柳子戏艺人徐清存、宋德良老师。郓城县文化与旅游局周国栋局长给与了大力支持,山东省柳子剧团遗产保护工作室主任刘元贞女士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山东省柳子剧团中青年演员程巍、李伟、侯苗苗、刘海霞以及郓城黄岗黄克全、嘉祥山营苗兴亮、巨野薛楼张宝来、定陶宋楼宋桂英等同志给与了多方面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资料不全,错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黄克建
2019年7月29日于山东省郓城县
本文首发于:深圳文艺复兴(微信公众号ID:sz_wyfx)对于《绣春刀2:修罗战场》这部在豆瓣评分已经拿到7.7,超越了前作的新片,最大看点无异是片中一众演技在线的男演员。而网友们不论是否对这部电影感到满意,却几乎都在为一位男配角的演技点赞:演崇祯(朱由检)的刘端端。这位在《绣春刀2》的预告片中,都...
2 苏澈的扮演者演出海报 下同2022东方卫视中秋特别节目《朤月东方·中秋露营会》将于今天19:30播出。本次中秋特别节目将在颇具上海特色的坐标之上,打造一场海派都市露营会。 节目中,取材于上海民谣的评弹节目《苏州河上一座桥》,还原了上海母亲河——苏州河的沿岸风光。节目组使用水月倒置的舞台空间设计,打造独特国韵潮流...
3 苗苗图片芳华,苗苗图片 个人资料电影《芳华》给苗苗圈了不少影迷,她更被粉丝视为圈内自然美女星代表。的确,身穿Isabel Marant Etoile紫色廓形印花连衣裙的苗苗全身蕴藏一种独特的韵味。搭配Cesare Casadei长靴,优雅精美不失摩登姿态。APM Monaco的耳钉、戒指带着一种复古范儿的质感。叠穿一直都是时尚女孩...
4 欢乐米饭米粒儿,欢乐饭米粒儿百度百科图集 作为辽宁卫视的收视王牌,独创小品剧《欢乐饭米粒儿》因其取材自东北的真实生活,使得这档节目最大特点便是接地气。虽然只是一个小家庭中的故事,但是能够让观众从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矛盾变为笑料,冲突归于和谐。从艺术哲思的层面看,这档小品剧不仅包容而大度,还将时代折射于表达场域中,以四两拨千斤的表现技巧...
5 空军导弹兵电视剧,地对空导弹部队电视剧影视口碑榜(微信ID:yingshikoubei):最近一部主旋律电视剧,打动了小编的心,难得看到这样一部接地气的主旋律电视剧,《绝密543》,是由空军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出品,宋海波、王功执导,王聪、陈维涵领衔主演。这是一部军旅题材的战争剧,讲述了建国初期,为保卫祖国领空,一群糙老爷们,隐姓埋名,潜...
6 如懿传皇后的丫鬟演员,如懿传中皇后身边的丫鬟是谁扮演的《如懿传》刚开播时,因造型、年龄等问题被吐槽了一波,然而随着《如懿传》剧情渐渐深入,它口碑上也提高了很多,最近几集预告中,富察皇后的下线,更是牵动追剧网友们的心。其实富察皇后落得如此结局,跟她身边的丫鬟素练有很大关系,富察皇后刚嫁给乾隆时,富察老夫人就交代过素练,一定不能让富察皇后吃亏。因此,素练就...
7 太行山中王根英的扮演者电视剧《陈赓大将》中的王根英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王根英不仅仅是一位贤妻良母,而且是一位工人运动活动家,曾多次组织过纱厂工人罢工,担任过全国总工会组织委员兼妇女部长。央视在“永远的丰碑”系列节目中,曾以“工人阶级优秀代表”为题,对她进行了介绍。 从纱厂女童工到工运女杰 1906年,王根英出生...
8 青河绝唱中办发方瑾扮演者电视剧《牌坊下的女人》由邓萃雯、寇振海、马雅舒领衔主演。该剧讲述民国时期清河镇佟、季两个大户人家之间的恩怨情仇。在封建社会的压迫下,女人必须三从四德,嫁进夫家就要首夫家规矩,即便是丈夫不在了也要守着。清河镇佟家和季家是两个死对头,佟家做药材生意,佟家老爷佟善群(寇振海饰演)有两房太太,大太太生有一女...
9 三进山城王太太扮演者说到在新中国的银幕上扮演母亲和老大娘的演员,大家首先想到的会是谁?是在《苦菜花》中扮演冯大娘的曲云?还是在《平原游击队》中扮演李向阳母亲的凌元?还是在《槐树庄》中扮演郭大娘的胡朋?抑或是在《野火春风斗古城》中扮演杨晓冬母亲的陈立中?我想,没有谁,会在第一时间想到王健华这个名字吧?对不对?可是明明,在...
10 和郝劭文一起的童星,释小龙和郝劭文小时候如果要给电影中令人难忘的小演员排个名,那么承包了我们童年回忆的释小龙和郝劭文应该能够进前十吧?释小龙与郝劭文这对“荧幕小兄弟”,给我们留下了浓浓的滤镜,直到现在,许多观众听到他俩的名字,脑海里第一时间浮现的还是《笑林小子》里的“小沙弥”和“皮少安”吧?其实,释小龙和郝劭文已经和小时候很不一样了,他俩...
本文首发于:深圳文艺复兴(微信公众号ID:sz_wyfx)对于《绣春刀2:修罗战场》这部在豆瓣评分已经拿到7.7,超越了前作的新片,最大看点无异是片中一众演技在线的男演员。而网友们不论是否对这部电影感到满意,却几乎都在为一位男配角的演技点赞:演崇祯(朱由检)的刘端端。这位在《绣春刀2》的预告片中,都...
2 苏澈的扮演者演出海报 下同2022东方卫视中秋特别节目《朤月东方·中秋露营会》将于今天19:30播出。本次中秋特别节目将在颇具上海特色的坐标之上,打造一场海派都市露营会。 节目中,取材于上海民谣的评弹节目《苏州河上一座桥》,还原了上海母亲河——苏州河的沿岸风光。节目组使用水月倒置的舞台空间设计,打造独特国韵潮流...
3 苗苗图片芳华,苗苗图片 个人资料电影《芳华》给苗苗圈了不少影迷,她更被粉丝视为圈内自然美女星代表。的确,身穿Isabel Marant Etoile紫色廓形印花连衣裙的苗苗全身蕴藏一种独特的韵味。搭配Cesare Casadei长靴,优雅精美不失摩登姿态。APM Monaco的耳钉、戒指带着一种复古范儿的质感。叠穿一直都是时尚女孩...
4 欢乐米饭米粒儿,欢乐饭米粒儿百度百科图集 作为辽宁卫视的收视王牌,独创小品剧《欢乐饭米粒儿》因其取材自东北的真实生活,使得这档节目最大特点便是接地气。虽然只是一个小家庭中的故事,但是能够让观众从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矛盾变为笑料,冲突归于和谐。从艺术哲思的层面看,这档小品剧不仅包容而大度,还将时代折射于表达场域中,以四两拨千斤的表现技巧...
5 空军导弹兵电视剧,地对空导弹部队电视剧影视口碑榜(微信ID:yingshikoubei):最近一部主旋律电视剧,打动了小编的心,难得看到这样一部接地气的主旋律电视剧,《绝密543》,是由空军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出品,宋海波、王功执导,王聪、陈维涵领衔主演。这是一部军旅题材的战争剧,讲述了建国初期,为保卫祖国领空,一群糙老爷们,隐姓埋名,潜...
6 如懿传皇后的丫鬟演员,如懿传中皇后身边的丫鬟是谁扮演的《如懿传》刚开播时,因造型、年龄等问题被吐槽了一波,然而随着《如懿传》剧情渐渐深入,它口碑上也提高了很多,最近几集预告中,富察皇后的下线,更是牵动追剧网友们的心。其实富察皇后落得如此结局,跟她身边的丫鬟素练有很大关系,富察皇后刚嫁给乾隆时,富察老夫人就交代过素练,一定不能让富察皇后吃亏。因此,素练就...
7 太行山中王根英的扮演者电视剧《陈赓大将》中的王根英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王根英不仅仅是一位贤妻良母,而且是一位工人运动活动家,曾多次组织过纱厂工人罢工,担任过全国总工会组织委员兼妇女部长。央视在“永远的丰碑”系列节目中,曾以“工人阶级优秀代表”为题,对她进行了介绍。 从纱厂女童工到工运女杰 1906年,王根英出生...
8 青河绝唱中办发方瑾扮演者电视剧《牌坊下的女人》由邓萃雯、寇振海、马雅舒领衔主演。该剧讲述民国时期清河镇佟、季两个大户人家之间的恩怨情仇。在封建社会的压迫下,女人必须三从四德,嫁进夫家就要首夫家规矩,即便是丈夫不在了也要守着。清河镇佟家和季家是两个死对头,佟家做药材生意,佟家老爷佟善群(寇振海饰演)有两房太太,大太太生有一女...
9 三进山城王太太扮演者说到在新中国的银幕上扮演母亲和老大娘的演员,大家首先想到的会是谁?是在《苦菜花》中扮演冯大娘的曲云?还是在《平原游击队》中扮演李向阳母亲的凌元?还是在《槐树庄》中扮演郭大娘的胡朋?抑或是在《野火春风斗古城》中扮演杨晓冬母亲的陈立中?我想,没有谁,会在第一时间想到王健华这个名字吧?对不对?可是明明,在...
10 和郝劭文一起的童星,释小龙和郝劭文小时候如果要给电影中令人难忘的小演员排个名,那么承包了我们童年回忆的释小龙和郝劭文应该能够进前十吧?释小龙与郝劭文这对“荧幕小兄弟”,给我们留下了浓浓的滤镜,直到现在,许多观众听到他俩的名字,脑海里第一时间浮现的还是《笑林小子》里的“小沙弥”和“皮少安”吧?其实,释小龙和郝劭文已经和小时候很不一样了,他俩...
关于新趣头条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 新趣头条帮助 | 广告联系 | 网站地图
备案号:粤ICP备8888888号-2 技术支持: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