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文章 > 微博热点 > 水浒传忠义的悲歌,水浒传歌颂忠义

水浒传忠义的悲歌,水浒传歌颂忠义

2022-09-24来源:萧翱瘁编辑:佚名标签: 忠义悲歌-《水浒》主旨之我见 

文章导读
自《水浒》问世以来,对小说的主旨思想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法颇多。有说是农民起义的,有说是忠义报国的,有说是忠奸斗争的,有说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也有说是为市井细民写心的,有说是描写




自《水浒》问世以来,对小说的主旨思想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法颇多。有说是农民起义的,有说是忠义报国的,有说是忠奸斗争的,有说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也有说是为市井细民写心的,有说是描写土匪强盗的,有说是为士人写心的,甚至还有说是谏书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如果我们认真研读小说原著,就会发现上述各种说法,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却都或多或少因了主题先行的缘故,或者是出于某种目的的需要,随意取舍,一意附会,从而背离了小说的本原,没有抓住《水浒》主旨的本质。

我们只有立足文学性这个基本尺度,通过细究水浒故事的流传脉络,探讨《水浒》小说产生的历史背景,切入小说的文本本身,探寻小说编写者的创作本意,才能准确把握《水浒》小说的主旨。

那么,《水浒》小说的主旨思想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认为,《水浒》小说就是一部反映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好汉群体,反对滥官污吏,一心全忠仗义、忠君报国,最终却被奸佞所害的全景式的现实主义小说。

我们为什么说这就是《水浒》小说的主旨思想呢?

一、《水浒》小说不反皇帝

如果我们细读小说,就会发现,尽管小说对道君皇帝颇有微词,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小说还是肯定道君皇帝是“至圣至明”的。小说里多次写到,朝廷之所以会出现奸佞专权的现象,完全是因为那些“奸佞之臣”“蒙蔽”了“圣聪”的缘故。

小说编写者对梁山招安问题的处理,就很能说明问题。

道君皇帝曾“两番降诏,遣人招安”梁山,可是每次都因蔡京、高俅这些“奸佞之臣”从中作梗,“蒙蔽”了天子,所以,最后都没有成功。

后来,当道君皇帝终于了解了事情的真相之后,就在文德殿上怒斥童贯道:“都是汝等妒贤嫉能,奸佞之臣,瞒着寡人行事!”然后,道君皇帝就御笔亲书了丹诏,并派良臣宿太尉前往梁山招安。

那么,梁山听到了朝廷的招安消息后,又是怎样的反应呢?

小说第八十二回写道,宋江听罢大喜,就在忠义堂上传下将令,一边派人从梁山泊到济州地面,扎缚起二十四座山棚,上面都结彩悬花,下面设笙箫鼓乐,每一座山棚都拨一个小头目监管。一边教人分投各处,去买办果品、海味、按酒、干食等物品,准备筵宴。

三天后,当宿太尉一行前来梁山颁诏时,只见香烟拂道,宋江、卢俊义跪在前面,众头领都齐刷刷地跪在后面,迎接朝廷恩诏。萧让读罢诏书,宋江等众头领山呼万岁,再拜谢恩。

这真是“一封恩招出明光,佇看梁山尽束装”,整个梁山是一派的喜气洋洋。

然后,宋江他们就打起“顺天”“护国”两面红旗,进京朝觐了。

小说写道,东京百姓军民,扶老挈幼,迫路观看,如睹天神。道君皇帝在宣德楼上,见了这一身戎装、英姿勃勃的梁山大军,也心中大悦,与百官说道:“此辈好汉,真英雄也!”

小说读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这字里行间充溢的,满是感恩天子圣明的欢欣之意,得意之情。也就是小说编写者所感叹的:“义士今欣遇主,皇家始庆得人!”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小说编写者的笔下,道君皇帝虽然“至圣至明”,但却总给人一种“庸庸昏君”的感觉。

比如,道君皇帝对蔡京、高俅等“奸佞之臣”的一味重用与袒护,对宋江等忠义之士的时时失察与无视。甚至到了最后,发现高俅、杨戬竟然胆敢谋害忠良,毒死了宋江和卢俊义,道君皇帝也只是责骂了一句“败国奸臣,坏寡人天下”而已,而并没有加罪于“四贼”。

那么,小说编写者是如何来调和道君皇帝身上“至圣至明”与“庸庸昏君”这一矛盾现象的呢?

用小说的原话来说是:“只被奸臣闭塞,暂时昏昧”。原来,道君皇帝是“至圣圣明”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奸佞之臣”“蒙蔽”了“圣聪”。

我们不妨从小说中选择几个例子,来看看他们对道君皇帝和“奸佞之臣”的态度到底是怎样的。

一个是鲁智深,他是梁山里唯一一个曾对招安提出过异议的人。

小说第七十一回,鲁智深在菊花会上说道:“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鲁智深认为,皇帝是“圣明”的,只是“满朝文武,多是奸邪”,所以“蒙蔽”了“圣聪”。因此,这个朝廷就如“俺的直裰染做皂了”,光是洗洗,是永远也洗不干净的了。可见,鲁智深反对招安的原因,只是“满朝文武,多是奸邪”。

一个是宋江,他“替天行道”“全忠仗义”,是梁山忠义思想的代表。

宋江听了鲁智深所说的那番话后,就对众头领说道:“众弟兄听说:今皇上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闭塞,暂时昏昧,有日云开见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扰良民,赦罪招安,同心报国,青史留名,有何不美!因此只愿早早招安,别无他意。”

宋江言毕,包括鲁智深在内的梁山众头领“皆称谢不已”,没有一个人提出反对意见。

因为,宋江说得很清楚,“今皇上至圣至明”,虽然“被奸臣闭塞,暂时昏昧”,但是,总有“云开见日”的时候。“我等替天行道,不扰良民”,最后一定是会被朝廷“赦罪招安”“同心报国”“青史留名”的。

一个是宿太尉,他是小说编写者竭力塑造的忠义之臣的代表。

小说第八十二回,宋江派吴用去济州府迎接前来招安的宿太尉。宿太尉就对吴用说道:“下官知汝弟兄之心,素怀忠义,只被奸臣闭塞,谗佞专权,使汝众人,下情不能上达。目今天子悉已知之,特命下官赍到天子御笔亲书丹诏、金银牌面、红绿锦段、御酒表里,前来招安。汝等勿疑,尽心受领。”

宿太尉讲得很明白,前两次招安之所以没有成功,只是因为“奸臣闭塞,谗佞专权”,才使得“下情不能上达”。责任不在皇帝而在“奸臣”。现在“天子悉已知之”,已经了解了梁山的“忠义”之心,所以,此次招安“汝等勿疑,尽心受领”即可。

还有一个就是小说编写者。

小说编写者在小说第一百二十回特意写了这样一段议论:“至今徽宗天子,至圣至明,不期致被奸臣当道,谗佞专权,屈害忠良,深可悯念。当此之时,却是蔡京、童贯、高俅、杨戬四个贼臣,变乱天下,坏国,坏家,坏民。”

这段议论清楚表明,小说编写者认为,在朝堂之上,“至圣至明”的“天子”与“变乱天下”的“贼臣”是对立的。言语之间,充溢的是对“天子”的同情和对“贼臣”的痛恨。

所以,无论是宋江,鲁智深,还是朝廷的宿太尉,抑或是小说的编写者,在他们的眼里,皇帝始终是“至圣至明”的。可恨的,只是那帮“蒙蔽”了“圣聪”的“奸佞之臣”。

至于道君皇帝与李师师的风流韵事,虽然为许多人所诟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小说编写者并没有借此来批判道君皇帝的意思。相反,梁山最后之所以能招安成功,这个李师师却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宋江的眼里,李师师甚至是“梁山泊数万人之恩主”。

因此,从小说原著来看,《水浒》小说完全没有要反皇帝的意思。忠君报国的思想,始终是贯穿整部小说的唯一一根主线。否则,我们就是太高看小说的编写者了。

各位看官应该知道,“忠”是儒家的传统伦理思想。孔子曾明确提出:“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

到了秦汉以后,“忠”的概念演变成了臣对君的绝对服从。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里提出了“三纲”之说,班固《白虎通义》对这“三纲”又作了具体的解释:“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这种臣对君绝对服从的思想,在南宋时期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朱熹的弟子陈埴甚至提出了“天下无不是底君”的说法。这样,“忠”就成了臣对君的一种绝对服从和单向度的义务,成了“天理”,也就是所谓的“忠者,天理。”

张静庐先生在《中国小说史大纲》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思想,就是一时代有一时代的小说。”

《水浒》小说中的道君皇帝,虽然不是小说“引首”里所写的太宗、仁宗那样的明君。但是,在小说编写者看来,他却是那个风雨飘摇时代的国家象征。

因此,道君皇帝的德行可以被讽刺,甚至可以被批评。但是,他的形象却不能被否定。

不反皇帝,其实就是特定历史时代下“忠”的思想的必然表现。而这个“忠”的思想,就是维持那个时代国家稳定的核心价值观。

所以,小说编写者他不可能超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那也是必然的了。

二、《水浒》小说不反贪官

说《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曾经是个非常流行的说法。但是,《水浒》小说其实并不反贪官。

那么,我们为什么说《水浒》小说不反贪官呢?

我们现在就举一个梁山如何对待宿太尉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宿元景是小说刻意塑造的一个能够“立国安邦”的忠义之臣。每每梁山陷入了困境,宋江就会想到这个宿太尉。而宿太尉也非常乐意为梁山的事情挺身而出,仗义执言。

所以,袁无涯本要这样赞赏宿太尉:“宿元景与宋江等相叙,固已稔知其才略矣。是以屡次与宋江等照雪冤情。若高俅虽与宋江盟誓,入京竟是寒盟。忠佞所为,霄壤悬绝。”

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宿太尉的鼎力相助,那么,梁山的招安之路可能就不会走得如此的顺畅。

所以,那个所谓的九天玄女在给宋江的四句天言中,第一句就是“遇宿重重喜”。而这个“宿”,指的当然就是宿太尉了。

小说第八十二回,宋江在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之后,就感谢宿太尉道:“宋江昨者西岳得识台颜,多感太尉恩厚,于天子左右力奏,救拔宋江等再见天日之光,铭心刻骨,不敢有忘。”

但是,从小说的实际描写来看,这个宿太尉却又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贪官。

小说第五十九回,梁山打了华州之后,宋江为了感谢宿太尉的相助之恩,就取了一盘金银送给了宿太尉。而那些宿太尉的随从人员,不分职务高低,也都给了金银。

小说第八十一回,燕青来到东京,代表宋江恳请宿太尉面奏天子,以便早日招安梁山。燕青送给了宿太尉一笼的金珠宝物。小说写道:“宿太尉使人收了金珠宝物,已有在心。”

小说第八十二回,宿太尉招安梁山之后欲回东京,宋江又亲捧一盘金珠,来到宿太尉的幕次,再拜上献。其余的随从人员,也都厚赠了金银财帛。

小说第一百零一回,宋江平了田虎之后,先派张清同琼英、叶清一起,将田虎解到东京。宋江就让张清给宿太尉送金珠珍玩,那宿太尉又笑纳了。对此,袁无涯本有个夹批,虽然只有三个字,却批得有些意趣:“要紧的。”各位看官读来可作一笑。

小说第一百十回,宋江平了王庆之后,派戴宗前来东京面见宿太尉。这戴宗也不是空手来的,而是带着礼物来见宿太尉的。

可以这样说,凡是梁山要求见宿太尉,几乎每次都是金银珠宝开道,而宿太尉每次也都是照单全收的。

那么,梁山对宿太尉这样一个大贪官,他们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是不是要反这个大贪官呢?

宋江他们对宿太尉这样一个大贪官的态度,不但不反对,反而是非常的尊重。

小说第八十二回,吴用在济州城里拜见宿太尉时所说的那番话,可以作为梁山对宿太尉态度的最好注解。

吴用说道:“山野狂夫,有劳恩相降临。感蒙天恩,皆出太尉之赐。众弟兄刻骨铭心,难以补报。”

由此可见,《水浒》小说不是一概地反贪官的。对宿太尉这样“素怀忠义”的贪官,宋江他们还是由衷地敬佩的。

而且,《水浒》小说更具深意的是,不但写了宿元景这样的贪官,也写了张叔夜那样的清官。尽管这清官翻遍整部小说,只有区区三位。

一位是东平府府尹陈文昭。小说第二十七回,武松为兄报仇,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被解到了东平府。这个府尹陈文昭“平生正直,禀性贤明”,不但时常差人看觑武松,还设法把武松的案子判得轻了。所以,小说就称赞他是“慷慨文章欺李杜,贤良德政胜龚黄。”

一位是东昌府的太守。小说第七十回,宋江破了东昌府后,打开仓库,将钱粮一分拿上了梁山,一分散给了城里的居民。小说接着写道:“太守平日清廉,饶了不杀。”可惜的是,这个东昌府的太守,小说却连个姓甚名谁也没有交待,只是一句带过而已。

还有一位清官,就是大名鼎鼎的济州府太守张叔夜。

小说第八十二回,朝廷派宿太尉前来梁山招安,到了济州府。

张太守就对宿太尉介绍梁山的情况,说道:“这一班人,非在礼物轻重,要图忠义报国,扬名后代。若得太尉早来如此,也不教国家损兵折将,虚耗了钱粮。此一伙义士归降之后,必与朝廷建功立业。”这个张太守,显然是了解梁山的。

后来,张太守受宿太尉委托,前往梁山通报招安事宜。宋江就想请张太守吃顿饭,但是,张太守却婉言谢绝,执意要下山。

于是,宋江拿出一盘金银相送。可是,张太守却坚辞不受,说道:“这个决不敢受!”

所以,小说编写者写到这里就感慨道:“太守可谓廉以律己矣!”这样的感慨,在整部小说中是绝无仅有的。

而且,小说编写者还特地作诗称赞道:“济州太守世无双,不爱黄金爱宋江。信是清廉能服众,非关威势可招降。” 

招安礼毕,宋江设宴款待宿太尉一行。可是,张太守却推说州里有事,就别了宿太尉,自回济州城里去了。

这张太守,端的是“廉以律己”的典范。对此,余象斗本有句评语,可以说是说到点子上了:“宋江以金送张太守,太守笑而不取,此轻财也。朝有此大夫之官,则亦不能有梁山矣。”

确实如此。如果满朝文武都能象张太守那样“廉以律己”,清廉服众,“不爱黄金爱宋江”,那么,这江湖之上,怎么还会有宋江呢?

这宿太尉与张太守两厢一对照,我们也就明白了小说这样写的用意:在小说编写者的眼里,“素怀忠义”的贪官与“廉以律己”的清官,都是一样值得人们尊重的。

小说第一回,洪太尉奉旨来请张天师去东京祈禳瘟疫,上清宫住持真人就对洪太尉说道:“天子要救万民,只除是太尉办一点志诚心。”

金圣叹就在住持真人的这句话下批道:“此语不独指祈禳瘟疫也。夫天子则岂有不要救万民者?天子救万民,则岂有不倚托太尉者?太尉若无诚心,则岂能救得万民者?太尉救不得万民,则岂能仰答天子者?语虽不多,而其指甚远,其斯以为真人也乎?”

金老先生所言甚是。这天子出于社稷安危的考虑,肯定是要救万民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天子欲救万民,却只能倚托那些太尉来施行。如果太尉没有那份诚心,那么,这天子救万民的愿望,也就只能流于水月镜花了。

所以,在小说编写者看来,“素怀忠义”的贪官与“廉以律己”的清官之所以都值得人们尊重,就是因为这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的道德基石,那就是能“救得万民”。

所以,要说《水浒》小说反贪官,应该是没有依据的。

三、《水浒》小说唯一要反的是滥官污吏

小说第七十九回,宋江曾对被梁山俘虏的朝廷将领韩存保和党世雄两人,说过这样一番话:“二位将军,切勿相疑,宋江等并无异心,只被滥官污吏,逼得如此。若蒙朝廷赦罪招安,情愿与国家出力。”

宋江在这段话里,既表明了自己的心迹,“宋江等并无异心”,也说明了自己上梁山的原因,“只被滥官污吏,逼得如此”,以及自己上梁山的目的,“若蒙朝廷赦罪招安,情愿与国家出力。”

可以这样说,宋江的这段话,其实是说出了梁山聚义的一个重要动因,就是“只被滥官污吏,逼得如此”。

那么,我们为什么说《水浒》小说唯一要反的就是滥官污吏呢?

我们这样说的理由,主要有三条:

(一)如果翻开小说,那么,随处可见的都是残害良民的滥官污吏。

比如,大名府的留守梁中书,是当朝太师蔡京的女婿,“在北京害民,诈得钱物,却把去东京与蔡太师庆生辰。”是典型的“诛求膏血庆生辰,不顾民生与死邻”的滥官。

在梁中书的治下,那大名府的张孔目,刽子手蔡福、蔡庆,也是一味地见钱眼开、颠倒黑白,视法律如儿戏,毫无人性可言。卢俊义的性命,在他们的手里,竟然成了贪婪发财的筹码。

比如,阳谷县的知县相公,虽然官职不高,但是,到任阳谷知县才不过两年多点的时间,就“赚得好些金银”。于是,就要专门派武松将这些金银送到东京亲眷处收贮使用,以图“谋个升转”。

武松状告西门庆,人证物证齐全,事实原委清楚。但是,知县相公因为收了西门庆的贿赂,所以,尽管武松才为他刚从东京卖命回来,还是毫无情面地把武松的状子给退了回去。

比如,武松醉打蒋门神后,孟州知府受了张都监的贿赂,欲置武松于死地。当案叶孔目为人忠直仗义,不想害人。于是,就在收受了施恩一百两银子的贿赂之后,就把武松的文案改得轻了。

小说编写者为此还写了一首诗,来赞扬这个叶孔目的正直:“赃吏纷纷据要津,公然白日受黄金。西厅孔目心如水,不把真心作贼心。”

可是,容与堂本却在“西厅孔目心如水”这句诗下,写了一句批语,调侃道:“只是也受施恩白银一百两。”这话批得实在是精彩,当可作一笑。

比如,青州知府慕容彦达,是道君皇帝慕容贵妃的兄长。这个慕容知府倚仗着妹妹的势要,横行青州,“残害良民,欺罔僚友,无所不为。”青州城被宋江打破之后,从慕容知府家里“扎抄”出来的家私,竟然多到可以“分表众军”。

难怪金圣叹看到这里,要感慨道:“一知府而家私乃至可表众军,则亦不可不抄扎也。”

比如,清风寨的知寨刘高,上任之后,“把此乡间些少上户诈骗,乱行法度,无所不为。”而刘高的老婆“极不贤,只是调拨他丈夫行不仁的事,残害良民,贪图贿赂。”

比如,江州知府蔡得章,是蔡京的第九个儿子。因为这江州是个钱粮浩大的去处,人广物盈,所以,蔡太师就特意让他这个儿子来这里做个知府。可是,这蔡九知府到了任上之后,却是“为官贪滥,作事骄奢。”

而那些个江州牢城营里的管营、差拨,包括那个两院押牢节级戴宗,没有一个不是见钱“如蝇子见血”的家伙。相类似的,还有沧州牢城营、孟州牢城营的管营、差拨,登州府的孔目王正,登州牢里的节级包吉,以及那两个著名的防送公人董超、薛霸,等等,不一而足。

至于那个赋闲在家的通判黄文炳,更是一个“阿谀谄佞之徒,心地匾窄,只要妒贤嫉能,胜如己者害之,不如己者弄之,专在乡里害人”。所以,乡里都称他为“黄蜂刺”。

比如,高唐州的知府高廉,是高俅的叔伯兄弟,倚仗着高俅的权势,在高唐州“无所不为”。那高廉的妻舅殷天锡,年纪轻轻,却打着高廉的名头,只在此间“横行害人”,就连有丹书铁券护身的柴进也不放在眼里。为了霸占柴进叔叔柴皇城的后花园,横行霸道,竟然活活气死了柴皇城。

比如,那个抓了李逵的沂水县的曹太公,原是个闲吏,“专一在乡放刁把滥。近来暴有几贯浮财,只是为人行短。”

比如,铁面孔目裴宣只是因为“为人忠直聪明,分毫不肯苟且”,于是,就得罪了新来的“贪滥”知府,被寻事刺配了沙门岛。而这个沙门岛,在小说中就是个死地的代名词。

比如,华州贺太守“原是蔡太师门人,那厮为官贪滥,非理害民。”见了画匠王义的女儿玉娇枝有些颜色,就强夺了为妾,而且,还把王义刺配了远恶军州。

比如,东平府太守程万里,原是童贯的门馆先生。宋江破了东平府后,就将所抄获的程太守的家私,全都表散给了居民。由此可见,程太守这个“害民州官”的敛财之巨。

比如,中书省的两员厢官,奉旨在陈桥驿犒劳梁山大军。可是这些官员“都是那等谗佞之徒,贪爱贿赂的人”,贪滥无厌,徇私作弊,竟然将御赐的官酒,每瓶克减了半瓶;御赐的肉,一斤克减了六两。最终,引发了与梁山军校的争端,导致宋江不得不滴泪斩军校,让梁山众好汉再一次感受到了那份来自朝廷的彻骨寒意。

小说读到这里,难免不会产生这滥官污吏真的是“滔滔者天下皆是也”的感觉。

这里,我们要着重讲讲两个很重要的滥官。

一个是著名的“误走妖魔”的洪太尉洪信,他是《水浒》小说开篇所写的第一个滥官。还有一个就是那“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全都不会的高太尉高俅,他是《水浒》小说滥官污吏的典型代表。

我们先说洪太尉。

各位看官应该知道,金圣叹的七十回本是把一百二十回本的第一回,作为小说的“楔子”的。金老先生这样来定位“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这回小说,应该说是有道理的。

张锦池先生《水浒传考论》认为,《水浒传》的楔子其实是由三个楔子合成的“复楔子”,一个是“引首”,一个是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还有一个是第二回的前半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这个“具有‘敷陈大义,隐括全文’作用的楔子证明:‘袁本’《水浒传》是以认定宋室为正统、讴歌忠义作指归的。”此论甚是。

那么,楔子在中国古典小说的结构及故事演进中,到底有着怎样的作用呢?为什么小说的作者或论者,都如此重视楔子呢?

金圣叹认为:“楔子者,以物出物之谓也。”

而闲斋老人则讲得更透彻,他在评《儒林外史》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时指出:“楔子者,借他事以引起所记之事也。然与本事毫不相涉,则是庸手俗笔;随意填凑,何以见笔墨之妙乎?”所以,一篇深得“笔墨之妙”的楔子,应该是“全书之血脉经络无不贯穿玲珑”的。

所以,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洪太尉,就会发现这个洪太尉的身上,其实承载着别样的使命。

一是,小说编写者借洪太尉的出场,规定了整部《水浒》小说皇帝圣明,滥官专权的叙事背景。

小说写道,嘉祐三年春间,瘟疫由江南传到东京,伤损军民甚多。于是,仁宗天子“一面降赦天下罪囚,应有民间税赋,悉皆赦免;一面命在京宫观寺院,修设好事禳灾。”但是,这瘟疫不但没有消除,反而日趋转盛。仁宗天子闻知后,“龙体不安”。于是,就复会百官计议,听从了范仲淹的建议,御笔亲书,并降御香一柱,委派殿前太尉洪信为天使,前往江西龙虎山宣请张天师来京禳救灾病。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时时忧“黎元”的圣君形象,在想方设法地欲“救万民”于水火。

但是,作为身负“救万民”重任的天使洪太尉,又是何等的作派呢?

小说写道,洪太尉上龙虎山去请张天师,可是只走了不到三二里路,就心生怨言:“我是朝廷贵官,在京师时,重裀而卧,列鼎而食,尚兀自倦怠,何曾穿草鞋,走这般山路!知他天师在哪里?却教下官受这般苦!”

可见,这洪太尉在大灾面前,既不以“天子要救万民”为意,也没有丁点救济民生的“志诚”之心,念的仍是他自己的那本“太平安乐经”。

于是,金圣叹就在“我是朝廷贵官”句下批道:“朝廷贵官四字,驱却无数英雄入水泊,此语却是此老说起。”

金圣叹的这句批语,可以说是批到点子上了:一者指出,梁山英雄之所以会驱入水泊,其根源就在这些不“救万民”于水火的“朝廷贵官”;二者指出,这“朝廷贵官”的代言人,就是眼前这个没有丁点“志诚心”的洪太尉。

洪太尉次日游山,见到了伏魔殿。于是,就一定要启封进殿去看魔王的尊容。

上清宫的住持真人见了,再三回禀洪太尉,此殿不可开,“恐惹利害,有伤于人”。

可是,洪大尉不但不听住持真人的劝阻,反而指着道众大怒道:“你等不开与我看,回到朝廷,先奏你们众道士阻当宣诏,违别圣旨,不令我见天师的罪犯;后奏你等私设此殿,假称锁镇魔王,煽惑军民百姓。把你都追了度牒,刺配远恶军州受苦。”

这洪太尉,是活脱脱的一副无赖嘴脸。

金圣叹看到这里又批道:“看他随口诌出人罪案来,前后太尉一辙也。”

那么,这个金圣叹口中的另一个太尉,又是谁呢?

这个问题金老先生其实在这一回的回前总评中,已作了回答:“以洪信骄情傲色楔出高俅、蔡京。”

看到这里,我们忽然就有醍醐灌顶之感了。

原来,天子是至圣至明的,而这滥官则是专权无道的。这也就是金圣叹所说的:“夫天子则岂有不要救万民者?天子救万民,则岂有不倚托太尉者?太尉若无诚心,则岂能救得万民者?太尉救不得万民,则岂能仰答天子者?”

于是,对整部《水浒》小说来说,这洪太尉的使命,就是在象征意义上揭示“乱自上作”的事实。而高太尉的出现,则是从现实意义上指出“乱自上作”的不堪。所以,以洪信的“骄情傲色”来“楔出”高俅,这两个太尉也就前后“一辙”了:说穿了,就是一丘之貉,一路货色。

而朝廷正是由于洪太尉、高太尉这些滥官的当道专权,“乱自上作”,才导致了一百单八个好汉啸聚有路,报国无门,只得暂去水泊梁山“卧虎藏龙”。这也就是小说“引首”里所说的:“岂知礼乐笙镛治,变作兵戈剑戟丛。水浒寨中屯节侠,梁山泊内聚英雄。”

二是,小说编写者以洪太尉的现身,规定了梁山一百单八个好汉的本质是“忠良”之士。

洪太尉来到伏魔殿后,见到了那块“遇洪而开”的石碑。

接着,小说就写了一段十分重要的话语:“却不是一来天罡星合当出世,二来宋朝必显忠良,三来凑巧遇着洪信,岂不是天数?”

这段话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建构了整部《水浒》小说情节演进的合理性,是解读小说主旨的一个大关目。

从这段话里可知,无论是这“天罡星合当出世”也好,还是这“宋朝必显忠良”也罢,这个机缘巧合的关节点,就在洪太尉的身上。也就是说:洪太尉来了,这“天罡星”也就出世了。天罡星出世了,这“忠良”也就显现了。可见,这“天罡”之星就是那“忠良”之臣。

小说写道,“那道黑气,直冲到半天里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望四面八方去了。”于是,这“一百八人者”,也就“忠义之聚于山林者也”(李卓吾语)。

所以,对这段话的处理,就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

认为《水浒》是宣扬“忠义”思想的袁无涯本,就在这里写下了这样的眉批:“忠良二字是此一部书根本。”

而金圣叹为了剔除宋江身上的“忠义”特质,索性就在七十回本里,故意删掉了这三句话,让它无迹可寻。

话到这里,洪太尉这个小说里第一个出场的滥官的意义,也就说完了。

那么,那个作为滥官污吏代表的高太尉,又是一个有着怎样行状的人呢?

小说第八回,林冲被高俅陷害之后,开封府的孔目孙定就对开封府尹这样说道:“谁不知高太尉当权,倚势豪强,更兼他府里无般不做。但有人小小触犯,便发来开封府,要杀便杀,要剐便剐,却不是他家官府。”

这孙孔目的职务虽然不高,但却在小说里第一个明确说出了高俅“倚势豪强”“无般不做”的事实。这堂堂开封府,竟然成了他高家开的官府。

对高俅的发迹,小说第二回是这样写的:这个高俅原是东京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自小不成家业,只好刺枪使棒,最是踢得好脚气毬,京师人口顺,不叫高二,却都叫他做高毬。后来发迹,便将气毬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改作姓高,名俅。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亦胡乱学诗、书、词、赋。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只在东京城里城外帮闲。”

所以,后来当开封府尹要把高俅迭配出界的时候,诺大的一个东京城里,竟然没有一户人家愿意留容高俅食宿。

高俅没有办法,只好来到淮西临淮州,投奔一个开赌坊的闲汉柳大郎。这时的高俅,真的是成了一个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可就是这样一个不学无术、品行不端的闲汉,却因缘际会,仅仅是因为踢得一脚好毬,就成了端王的亲信。

而等这个端王摇身一变,成了道君皇帝之后,没过半年之间,这高俅竟然就当上了殿帅府的太尉,成了一名领军的统帅。

所以,金圣叹对高俅有这样两句批语,一句批道:“不写一百八人,先写高俅,则是乱自上作也。”还有一句批道:“不容他在家,却容他在朝,天实为之,谓之何哉!”金老先生的这两句批语,实在是批得在理。

袁无涯本在这里也有个眉批,说道:“高俅也会枪棒,也会断配,也会为人惜养抬纳,只仁义礼智、信行忠良不会,皆影对水浒中人。”这个眉批,说得也很中肯。

更有意思的是,小说还通过一个细节,更写出了高俅为人的不齿。

这个细节就是,高俅竟然把自己的叔伯兄弟,认作了自己的干儿子,也就是那个著名的高衙内。

难怪金圣叹要批道:“特写小人无伦理,无闺门,以表恶之至也。”

金老先生这个“恶之至也”的评价,评得真是入木三分,十分深刻,活画出了高俅的无耻和丑恶。

我们就来看看高俅作为殿帅府太尉,在领兵打仗时是如何的“恶之至也”的。

小说第七十八回,高俅领旨带着十三万大军,前去征讨梁山泊。可是,高俅先是在京师俄延了二十余日,直到道君皇帝降诏,催促起军时,才先发御营军马出城。可是,高俅又去教坊司选了歌儿舞女三十余人,以供随军消遣。小说写道,“至日祭旗,辞驾登程,却好一月光景。”

这高俅的行状,哪里是领兵打仗的样子?分明是去游山玩水,狎妓寻欢了。

所以,小说编写者就写了这样一首诗,来调侃高俅。诗曰:“轻事贪功愿领兵,兵权到手便留行。幸因主帅迟迟去,多得三军数日生。”

而容与堂本就在“选教坊司歌儿舞女三十余人,随军消遣”句下批道:“好货。”芥子园本也有一句眉批,批得很尖锐:“可怜十三万人马,此时已陷三十余妇女阵中矣。”

难怪后来梁山泊要写这样一首诗,贴在济州城里的土地庙前,来讥讽高俅。诗云:“帮闲得志一高俅,漫领三军水上游。便有海鳅船万只,俱来泊内一齐休。”

这是整部《水浒》小说中以梁山泊名义写的唯一的一首诗,而这首诗,也是让高俅对梁山泊更加恨之入骨的一个重要原因。

小说写道,高俅听闻了这首让他颜面无存的小诗之后,大怒道:“若不杀尽贼寇,誓不回军。”

这高俅领兵打仗,还有更加令人不齿的地方。

小说写道,高俅不但“于路上纵容军士,尽去村中纵横掳掠,黎民受害,非止一端。”而且,还“自在城中帅府内,定夺征进人马:无银两使用者,都充头哨出阵交锋;有银两者,留在中军,虚功滥报。似此奸弊,非止一端。”这可真是哪跟哪呀?这高俅还有一点点三军统帅的样子吗?

难怪容与堂本在此要连批两句道:“可杀”,“好货”。袁无涯本会有这样的眉批:“情弊一一数出,可为万世鉴戒。”余象斗本要作如此的评语:“观高俅纵军掳人,实见败国,令人可恶。”

这高俅的发迹,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恰恰就是对道君皇帝的批判。

有的看官看到这里,可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那就是既然宋江他们这么痛恨滥官污吏,那么,高俅被擒上梁山之后,宋江为什么不杀了高俅呢?

我们觉得,宋江之所以不杀高俅,反而还要厚待高俅,其实是有宋江的苦衷的。

小说第八十回,高俅被擒上梁山之后,宋江杀牛宰马,大设筵宴,然后会集梁山的大小头领,都来与高俅相见。

宋江对高俅说道:“文面小吏,安敢叛逆圣朝,奈缘积累罪尤,逼得如此。二次虽奉天恩,中间委曲奸弊,难以缕陈。万望太尉慈悯,救拔深陷之人,得瞻天日,刻骨铭心,誓图死保。”

原来,宋江厚待高俅这个阶下囚的目的,只是想通过高俅能将前两次招安不成的原委,上奏道君皇帝,以便能借助高俅的力量,达到招安的目的。

所以,宋江只得委曲求全,忍辱负重,违心地刻意奉迎高俅。

当高俅下山回东京的时候,宋江不但与吴用带着二十余骑亲自送行,而且还抬出价值数千金的金银彩缎,专送高俅。

这宋江的苦心,由此可见。

所以,余象斗本是这样来评价宋江厚待高俅之事的:“观宋江以礼待高俅,明欲图回朝奏主,岂知高俅乃人面兽心之辈。”

可是,朝廷之中除了高俅这样的“恶之至也”的无耻之徒之外,还有蔡京、童贯等“奸佞之臣”在当道专权。

而蔡京他们在辽国巨额贿赂面前毫无原则的卖国行为,就更让人寒心了。

小说第八十九回,宋江征辽大获全胜。辽国便派人来向宋江求和,说是:“年年进牛马,岁岁献珠珍,再不敢侵犯中国。”

宋江他们答复道,此乃国家大事,只有圣旨准了你辽国的皈依表文,降诏赦罪,方才可以退兵罢战。

于是,辽国右丞相太师褚坚就奏启辽国狼主,说道:“目今本国兵微将寡,人马皆无,如何迎敌?论臣愚意,微臣亲往宋先锋寨内,许以厚贿。一面令其住兵停战;一面收拾礼物,径往东京,投买省院诸官,令其于天子之前,善言启奏,别作宛转。目今中国蔡京、童贯、高俅、杨戬四个贼臣专权,童子皇帝听他四个主张。可把金帛贿赂,与此四人,买其请和,必降诏赦,收兵罢战。”

狼主同意了褚坚的奏请。

可是,接下来褚坚却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场景。

小说写道,褚坚前往宋江军营,意欲厚贿宋江,可是却被宋江严词拒绝了。

宋江说道:“两国交锋,自古国家有投降之理,准你投拜纳降,因此按兵不动,容汝赴朝廷请罪献纳。汝今以贿赂相许,觑宋江为何等之人,再勿复言!”

宋江这句“觑宋江为何等之人,再勿复言”的话,说得是何等的斩钉截铁,何等的光明磊落。宋江的忠君报国之心,真可谓是皎如皓魄,赤若丹霞。

褚坚听了,只得惶恐而退。

可是,褚坚到了东京之后,见了蔡京等四个大臣以及省院各官,这些官员不但全都收了褚坚的贿赂,而且还在朝廷上纷纷为辽国说话。

于是,次日朝散,褚坚就派人再到各官门下,重打关节。

那蔡京拿了褚坚的重金之后,就力许道:“令丞相自回,都在我等四人身上。”

对蔡京的这副卖国嘴脸,袁无涯本有句眉批,批得很有意思:“描得象。”虽然只有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却真是批到点子上了。

那么,褚坚此次的东京贿赂之行,他的收获到底如何呢?

这褚坚的东京之行,可以说是收获颇丰:其一,宋江收兵罢战,班师回京;其二,宋江擒获的辽国将领,悉数释放还国;其三,宋江收复的城池,仍旧给辽国管领;其四,宋江收缴的府库器具,仍旧交割辽国归管。这褚坚真的可以说是满载而归了。

难怪宋江得知了这一结果之后,要无奈地感叹道:“非是宋某怨望朝廷,功勋至此,又成虚度。”

所以,袁无涯本的回末总评,就发了这样一通感慨:“宋先锋力可剿辽,童蔡辈以贪贿而挫垂成之绩。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信然。”

这滥官污吏的恶,由此可见一斑。

这两厢一对照,难怪小说编写者要对梁山好汉如此赞赏了:“试看全伙里舞枪弄棒的书生,犹胜满朝中欺君害民的官吏。”

那么,这梁山上“舞枪弄棒的书生”,为什么会胜过“欺君害民的官吏”呢?

《水浒》小说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回答道:“忠义”使然。“忠为君王恨贼臣”,在“忠义”的道德标尺面前,那“忠为君王”的梁山书生与“欺君害民”的滥官污吏,两者孰高孰低,可以说是高下立判。

(二)滥官污吏的存在,使梁山好汉的行为具有了道义上的正义性。

最为典型的,莫过于小说第十八回,宋江私放晁盖这一节故事了。

各位看官应该还记得,《水浒》小说对宋江私放晁盖这一违法行为,其实是持肯定和欣赏态度的。

“取非其有官皆盗,损彼盈余盗是公”。小说编写者之所以会肯定宋江的放晁行为,他的道义基准点就是这生辰纲本来就是梁中书“害民”所得的“不义之财”。这梁中书的所作所为,可以说是“诛求膏血庆生辰,不顾民生与死邻。”因此,这样的生辰纲,“取之何碍”?即使“天理知之,也不为罪。”

所以,在小说编写者看来,宋江的放晁行为在道义上完全是情有可原的。这也就是“剥民官府过于贼,应为知交放贼来。”

关于劫取生辰纲的正义性问题,容与堂本和袁无涯本分别有两个观点讲得都很有道理。

容与堂本在小说第十四回的回末评道:“李生曰:晁盖、刘唐、吴用都是偷贼底。若不是蔡京那个老贼,缘何引得这班小贼出来?”

袁无涯本在刘唐讲生辰纲是“不义之财,取之何碍”,“天理知之,也不为罪”时有个眉批:“有此论头才是义士,不是劫盗,此等处是作传人大关目。”

而金圣叹之所以会批评宋江的放晁之举:“宋江而诚忠义,是必不放晁盖者也;宋江而放晁盖,是必不能忠义者也。”则是金圣叹为了否定宋江的忠义形象,而对宋江的放晁行为所作的过度解读而已。

小说第十九回,生辰纲案发后,济州府缉捕使臣何涛领着官军前来追捕晁盖。于是,晁盖他们就在石碣村的湖荡里,打了一场漂亮的阻击战。

在这场战斗中,阮氏兄弟唱了两首很能说明问题的渔歌。只听阮小五唱道:“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阮小七唱道:“先斩何涛巡检首,京师献于赵王君。”

那么,小说编写者为什么要让正在阻击官军的阮氏兄弟,唱这样两首渔歌呢?

因为,在阮氏兄弟看来,这何涛就是个“虐害百姓的贼官”, “是济州一个诈害百姓的蠢虫!”所以,只有杀了这样的“酷吏赃官”,才能算得上是“忠心报答赵官家”。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晁盖他们在石碣村消灭何涛的行为,不但不为罪,反而具有了道义上的正义性,是在帮“赵官家”的忙了。

对阮氏兄弟所唱的这两首渔歌,金圣叹分别有两句很到位的批语:“以杀尽赃酷为报答国家,真能报答国家者也。”“斩赃酷首级以献其君,真能献其君矣。”可见,阮氏兄弟“杀尽赃酷”的目的,就是为了“忠心”,就是为了报答“赵官家”。所以,袁无涯本的眉批要感叹道:“直抒作者胸怀。”“两歌俱见忠义。”

而金圣叹的另外一句批语,则批得更加入木。

小说写道,阮小五见了何涛等官军,就大骂道:“你这等虐害百姓的贼官,直如此大胆!敢来引老爷做甚么!却不是来捋虎须!”

金老先生就在“你这等虐害百姓的贼官”句下批道:“官是贼,贼是老爷。然则官也,贼也;贼也,老爷也。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在金圣叹看来,何涛这样的官分明就是“贼”,而阮小五这样的贼人,却是十足的“老爷”。这种身份认知上的错位,不是非常值得人深思吗?

那么,阮氏兄弟为什么会对何涛这些官军如此的恨之入骨呢?

小说第十五回,吴用撞筹阮氏兄弟时,阮小五所说的那番话,道出了其中的原委:“如今那官司一处处动弹,便害百姓;但一声下乡村来,倒先把好百姓家养的猪、羊、鸡、鹅,尽都吃了,又要盘缠打发他。”

这阮小五的话,分明就是宋朝时流行的那句俗语“匪过如梳,兵过如箆,官过如剃”的具象版了。

所以,正是在这些滥官污吏的侵害之下,那些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普通老百姓,才会如此的苦不堪言,才会对这些滥官污吏如此的恨之入骨了。“剥民官府过于贼”,就是对那个黑暗社会的真实写照和深刻批判。

于是,阮氏兄弟会在心中暗暗羡慕梁山泊里的那些强人,也就不足为怪了。

小说第十五回,阮小五就对吴用这样说道:“他们不怕天,不怕地,不怕官司;论秤分金银,异样穿绸锦;成瓮吃酒,大块吃肉,如何不快活?我们弟兄三个空有一身本事,怎地学得他们!”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盗贼本王臣”,正是这些滥官污吏的作恶多端,才逼迫得这一百单八个好汉不得不走上了梁山。

所以,金圣叹才会在七十回本的第二回回前,发出这样振聋发聩的一问:“嗟乎!才调皆朝廷之才调也,气力皆疆场之气力也,必不得已而尽入于水泊,是谁之过也?”金老先生这一问,真可以说是问得入木三分了。

于是,“忠为君王恨贼臣,义连兄弟且藏身。不因忠义心如一,安得团圆百八人。”这梁山好汉的“忠君王”与“恨贼臣”,就这样在“忠义”的大旗之下,完美地统一在了一起。而“团圆百八人”的粘合剂,就是“忠义”那两个大字。这也就说明:梁山泊这一百单八个好汉,分明就是“忠义心如一”的忠义之师。

(三)惩治滥官污吏,一直是梁山好汉所遵循的行为指南。

我们这样说的理由有三:

一是小说在不同场合,多次写了梁山好汉惩治滥官污吏的决心和行动。

小说第十九回,正因为何涛是个“虐害百姓的贼官”,“是济州一个诈害百姓的蠢虫”,所以,阮小七就二话不说,拔出尖刀,把何涛的两只耳朵割了下来,以做表证。

小说第三十三回,宋江他们破了青州城之后,就把那“残害良民”的慕容知府的一家老幼,尽皆斩首。顺带还抄扎了家私,分赏众军。

小说第四十一回,打了无为军之后,宋江他们就杀了“惯行歹事”的黄文炳的全家。而黄文炳本人,则被李逵绑在柳树上,一刀一刀地当众割了吃了。黄文炳的家财,也全都赏给了众多出力的小喽罗。

小说第五十四回,宋江他们打破高唐州之后,就把“无所不为”的高廉的一家老小三四十口,全都处斩于市。

小说第五十九回,宋江为了营救史进、鲁智深,大闹了西岳华山。那“为官贪滥”、“强霸民女”的华州贺太守,就在西岳庙里,被解珍、解宝兄弟两个,一脚踢翻在地,割下了脑袋。

小说第六十三回,梁山为营救石秀和卢俊义两人,就在北京城里广发没头帖。

那没头帖的起首就这样写道:“今为大宋朝滥官当道,污吏专权,殴死良民,涂炭万姓。”然后,在表明了梁山“剿除奸诈,殄灭愚顽”的态度之后,那没头帖就要求“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好义良民,清慎官吏,切勿惊惶,各安职业。”

很显明,梁山打北京城,打的就是那些“殴死良民,涂炭万姓”的滥官污吏,要“殄灭”的就是那些“奸诈”和“愚顽”,而与那些“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好义良民”和“清慎官吏”之类的人,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所以,大家尽可以把心放宽,“切勿惊惶,各安职业”。

各位看官请注意,梁山的没头帖里专门写到了“清慎官吏”,要他们“切勿惊惶”。这就清楚表明,梁山所痛恨的,只是滥官污吏,而与“清慎官吏”无涉。

小说第六十九回,宋江破了东平府后,不但将程太守的家私表散居民,还沿街告示百姓:“害民州官,已自杀戳;汝等良民,各安生理。”

可以这样说,梁山对滥官污吏的惩治,是态度坚决,毫不手软的。“手提三尺龙泉剑,不斩奸邪誓不休”,当是梁山众好汉“啸聚山林”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是惩治滥官污吏,始终是宋江劝降朝廷将领上梁山的一个重要理由。

小说第六十四回,宋江在阵前对关胜说道:“盖为朝廷不明,纵容奸臣当道,谗佞专权,设除滥官污吏,陷害天下百姓。宋江等替天行道,并无异心。”

小说第六十五回,宋江在劝降索超时又说道:“你看我众兄弟们,一大半都是朝廷军官,盖为朝廷不明,纵容滥官当道,污吏专权,酷害良民,都情愿协助宋江,替天行道。若是将军不弃,同以忠心为主。”

朝廷上下“滥官当道,污吏专权”的现状,对关胜、索超这些朝廷将领来说,应该是感同身受的。所以,当宋江对这些朝廷将领一方面以诚相待,以礼相邀,一方面直指时弊,坦陈忠心的时候,他们也就在宋江忠义之心的感召下,纷纷加入了梁山的行列,与宋江他们一道“同以忠心为主”,惩治滥官污吏,一同替天行道了。

这里要提请各位看官注意的是,宋江以惩治滥官污吏为由,劝降关胜、索超等朝廷将领的言语,并不是藏着掖着的私密谈话,而是当着众多梁山头领的面,在大庭广众之下发布的公开宣言。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宋江这样做,既表明了梁山惩治滥官污吏的心之烈,也表明了梁山期望朝廷将领上梁山的意之切。

三是梁山好汉以惩治滥官污吏为己任的所作所为,使梁山的名声播扬四方。

小说第八十四回,辽国在商议如何抵御宋江大军的时候,褚坚就向辽国狼主启奏道:“臣闻宋江这伙,原是梁山泊水浒寨草寇,却不肯杀害良民,专一替天行道,只杀滥官污吏、诈害百姓的人。”

可见,这个远在辽国的褚坚,对宋江他们“专一替天行道,只杀滥官污吏、诈害百姓的人”的行为,竟然也是了如指掌,佩服有加的。

而且,宋江他们惩治滥官污吏的名声,不但作为辽国右丞相太师的褚坚知道得一清二楚,就连一般的普通老百姓,也都有所耳闻。

比如,小说第六十五回,张顺在扬子江边,对开村酒店的王定六父亲说道:“宋头领专以忠义为主,不害良民,只怪滥官污吏。”

王定六父亲道:“老汉听得说:宋江这伙,端的仁义,只是救贫济老,那里是我这里草贼?若得他来这里,百姓都快活,不吃这伙滥官污吏薅恼!”

比如,小说第八十六回,卢俊义征辽兵陷青石峪,无迹可寻。于是,宋江就派解珍、解宝扮作猎户,去深山里面打探消息。

可是,就在这不见人烟的深山冷坳里,那两个叫刘二、刘三的猎户兄弟,竟然也知道宋江他们“替天行道,不损良民”的壮举。

小说写道,刘二、刘三两兄弟动问解珍、解宝道:“俺们久闻你梁山泊宋公明替天行道,不损良民,直传闻到俺辽国。”

解珍、解宝便答道:“俺哥哥以忠义为主,誓不扰害善良,单杀滥官酷吏,倚强凌弱之人。”

刘二、刘三两兄弟道:“俺们只听得说,原来果然如此!”于是,双方尽皆欢喜,便有相爱不舍之情。

由此可见,梁山好汉惩治滥官污吏的美名传播之广了。

而小说第八十一回,燕青在李师师家面见道君皇帝时所说的那番话,那就讲得更加清楚了。

燕青奏道:“宋江这伙,旗上大书‘替天行道’,堂设‘忠义’为名,不敢侵占州府,不肯扰害良民,单杀赃官污吏谗佞之人,只是早望招安,愿与国家出力。”

李师师也在一旁奏道:“陛下虽然圣明,身居九重,却被奸臣闭塞贤路,如之奈何?”

道君皇帝听了,嗟叹不已。于是,就有了宿太尉赍丹诏招安梁山的后文。

综上所述,梁山好汉一直是把惩治滥官污吏,当作自己应该遵循的行为指南的。

那么,小说为什么会把惩治滥官污吏,当作梁山英雄的行为指南的呢?

各位看官应该知道,《水浒》小说作为一个集体创作与个人编写相结合的产物,是有着诸多的故事源头的。其中,元杂剧里的水浒戏,就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源泉。

据《录鬼簿》和《太和正音谱》记载,元人所写的水浒戏有二十五种之多。不过,流传至今的,只有《黑旋风双献功》、《同乐院燕青博鱼》等六本杂剧了。

在现存元人水浒戏里,惩治滥官污吏,就是梁山好汉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元人李文蔚《同乐院燕青博鱼》杂剧,燕青在第一折里唱道:“俺也曾那草坡前把滥官来拏,俺是那梁山泊里的宋江,不比那帮源洞方腊。”燕青的意思很清楚,咱梁山泊好汉是把捉拿滥官为己任的,所以,完全不同于那个在帮源洞里造反称王的方腊。

在全剧剧终时,宋江还总结道:“俺三十六勇耀罡星,一个个正直公平”。可见“正直公平”是梁山好汉们的道德规范,而与此相对应的,则是那些滥官污吏们的“无作非为”。

元无名氏《争报恩三虎下山》杂剧,李千娇在楔子里说道:“我一向闻得宋江一伙,只杀滥官污吏,并不杀孝子节妇,以此天下驰名,都叫他做呼保义宋公明。”杂剧借李千娇之口,说出了宋江一伙之所以天下驰名的原因所在。而这“只杀滥官污吏,并不杀孝子节妇”的说法,简直就是《水浒》小说中梁山泊散发在北京城里的那份没头帖的简化版了。

元明间无名氏《梁山七虎闹铜台》杂剧,宋江在楔子里叮嘱张顺道:“既然你要去,路上休欺负那孝子顺孙,只除害那不忠不义。”

张顺在第二折里对卢俊义唱道:“赚你到梁山境,与保义尽忠辅国,行天道保障黎民。”

吴用在第三折里唱道:“统领雄兵早下山,教他那污吏赃官心胆寒。”

可见,这梁山的宗旨就是“与保义尽忠辅国,行天道保障黎民”。所以,梁山好汉如果要下山,那么,就不能“欺负那孝子顺孙”,而只能去杀那“不忠不义”之徒和“污吏赃官”之辈。

那么,元人水浒戏为什么要把惩治滥官污吏,作为梁山好汉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呢?

因为,元时吏治腐败,权贵横行,老百姓有冤难伸,有苦难诉。于是,寻求“公正”、伸张“正义”就成了当时人们普遍的价值追求和心理期望。

所以,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梁山上那些“替天行道救生民”的英雄好汉,自然就成了人们的情感寄托,法外之地的“水泊梁山”,也就变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另一个“开封府”。

于是,在民间广受欢迎的水浒戏,就想通过梁山好汉这一载体,来表达人民群众期待改变社会不公现象,追求自身美好生活的愿望,也就在所难免了。

对此,胡适先生在《水浒传考证》中的论述,讲得很有道理:“南宋政治腐败,奸臣暴政使百姓怨恨,北方在异族统治之下受的痛苦更深,故南北民间都养成一种痛恨恶政恶官吏的心理,由这种心理上生出崇拜草泽英雄的心理。”

有的看官看到这里可能要说了,既然《水浒》小说不反“贪官”,只反“滥官污吏”,那么,这“贪官”与“滥官污吏”又有什么区别呢?

在《水浒》小说的价值评判里,这“贪官”与“滥官污吏”其实是虽有些许联系,却有巨大区别的。

说联系,就是“贪官”与“滥官污吏”都是贪图钱财的。这是他们两者的共性所在。说区别,就是“贪官”与“滥官污吏”又有着截然不同的价值观。这是他们两者的显著不同。

而评判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看他是否“素怀忠义”,能否为社稷民生着想。也就是余象斗在《题水浒传叙》所说的“尽心于为国之谓忠,事宜在济民之谓义”,看他能否“为国”,能否“济民”。

如果这个官员虽然贪图钱财,但是他若能以“素怀忠义”为要,处处以社稷民生为重,那么,他就不能算是“滥官污吏”,自然也就不在梁山好汉要“杀尽”的范畴之列。反之,那就是“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了。

所以,如果我们作个小统计,就会发现凡是被梁山所打击、所杀掉的那些个“滥官污吏”,没有一个是“素怀忠义”,时时处处以社稷民生为重的。相反,一个个都是“残害良民”“惯行歹事”的“贼官”。比如梁中书、慕容彦达、刘高、蔡得章,比如黄文炳、高廉、贺太守、程万里,不胜枚举,不一而足。

至于蔡京、童贯、高俅、杨戬这四个“变乱天下,坏国,坏家,坏民”,危害社稷民生的“奸佞之臣”,则更是小说要竭力鞭笞的对象。

那么,小说编写者为什么会以是否“素怀忠义”,能否为社稷民生着想,作为界定“贪官”与“滥官污吏”的标准呢?

小说编写者之所以会这样做,其实是为其特殊的时代背景所决定的。

在那个“赃吏纷纷据要津,公然白日受黄金”的黑暗年代,人们普遍地“痛恨恶政恶官吏”,而向往能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忠义之臣,来匡复朝政,来“立国安邦”。既然“廉以律己”“不爱黄金爱宋江”的“张叔夜”遥不可得,那么,“素怀忠义”,肯为社稷民生着想的“宿元景”只能是个无奈的选择了。

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悲哀了。

四、《水浒》小说的创作本旨,就是反对滥官污吏,宣扬全忠仗义、忠君报国的思想

我们这样说的根据,主要有两条:

(一)从水浒故事的流传来看,反对滥官污吏,全忠仗义、忠君报国一直是水浒故事的核心基因。

首先,早在南宋时期,就有水浒故事在民间流传了。

南宋罗烨的《醉翁谈录》里,就有“石头孙立”“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篇目。

宋末元初的龚开在《宋江三十六赞·序》里写道:“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李嵩为宋江他们作画,“士大夫亦不见黜”。可见,“宋江事”在南宋时期就已经相当流行了,就连士大夫们见了,也不足为怪。

在《宋江三十六赞》里,龚开是这样写宋江的:“不假称王,而呼保义。岂若狂卓,专犯讳忌。”而写吴用,则是“古人用智,义国安民”;写关胜,则是“云长义勇,汝其后昆”;写张顺,则是“愿随忠魂,来驾怒潮”;写花荣,则是“中心慕汉,夺马而归”;写杨雄,则是“能持义勇,自命何全”;等等。

而且,龚开还在“序”里称赞宋江是“识性超卓,有过人者,立号既不僭侈,名称俨然,犹循轨辙”,“与之盗名而不辞,躬履盗迹而无讳者也”。

可见,在龚开的“赞”和“序”里,虽然这伙以宋江为首的群雄是“与之盗名而不辞,躬履盗迹而无讳”的“盗跖”之徒,但是,不容否认的事实是,从他们的身上已隐约可见全忠仗义、忠君报国的影子了。

那么,龚开笔下为什么会隐约可见宋江全忠仗义、忠君报国的影子呢?

郑振铎先生在《水浒传的演化》中有精到的论述:“他(龚开)处在蒙古民族的铁蹄之下,颇希望有宋江之类的豪杰出来,以恢复故邦。南宋之盛行‘水浒故事’便也是这个心理。他们为金人所侵凌,畏之如虎,便不禁的会想起了‘能征惯战’的水浒英雄来。虽然只不过是想慕而已,却也聊足以快意。”

成书于宋末元初的话本《大宋宣和遗事》,书中有关水浒故事的章节“梁山泺聚义本末”,被学界称为是《水浒传》的蓝本。鲁迅先生就认为《大宋宣和遗事》“是《水浒》的先声”,而郑振铎先生则将《大宋宣和遗事》比作“最初的《水浒传》雏形”。

《大宋宣和遗事》讲到,宋江杀了阎婆惜之后,为了躲避官兵的追捕,就躲到了屋后的九天玄女庙里,却意外地得到了一卷天书。

这卷天书上面,不但写着三十六将的姓名,还题有四句诗,写了一行字。

这四句诗是:“破国因山木,刀兵点水工。一朝充将领,海内耸威风。”

那一行字是:“天书付天罡院三十六员猛将,使呼保义宋江为帅,广行忠义,殄灭奸邪。”

于是,宋江就带着这卷天书,和朱仝、雷横并李逵、戴宗、李海等九人,直奔梁山泺,去寻那哥哥晁盖。

到梁山泺时,晁盖已死。因宋江持有天书,所以众好汉就共推宋江做了强人首领。

在宴筵上,吴加亮就向宋江说道:“是哥哥晁盖临终时分道与我:他从政和年间朝东岳烧香,得一梦,见寨上会中合得三十六数。若果应数,须是助行忠义,卫护国家。”

后来,梁山好汉全伙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各受武功大夫诰敕,分派到诸路巡检使。而宋江因平方腊有功,封节度使。

从《大宋宣和遗事》的上述描写可知,水浒故事至此已开始大张旗鼓地描写宋江全忠仗义、忠君报国的壮举了。无论是天书“一朝充将领,海内耸威风”的诗句,九天玄女“使呼保义宋江为帅,广行忠义,殄灭奸邪”的要求,还是晃盖“须是助行忠义,卫护国家”的嘱咐,宋江接受朝廷招安后平方腊的功绩,都彰现了宋江他们“广行忠义”“殄灭奸邪”“卫护国家”的灼灼热诚和赫赫战功。

在这里,宋江他们虽然仍要下山去“略州劫县,杀人放火”,“劫掠子女玉帛”。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宋江身上的“盗跖”形象,已经在逐渐淡化了。取而代之的,则是宋江内心的那份勃勃燃烧的忠义之情。

需要指出的是,那宋江身上所肩负的“殄灭奸邪”的使命,已经在暗中规定了元人水浒戏中梁山好汉“只杀滥官污吏”的叙事脉络了。

明嘉靖年间的杨慎在《词品·拾遗·李师师》中写道:“《瓮天脞语》又载宋江潜至李师师家,题词于壁云:‘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翠袖围香,鲛绡笼玉,一笑千金值。神仙体态,薄幸如何销得?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闲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小辞盛于宋,而剧贼亦工如此。”

这《瓮天脞语》的作者,是宋末元初的童瓮天。

在这首词里,潜入李师师家谋求招安的宋江,不但讲到了自己对招安的期盼,“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也直抒了自己“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可是“四海无人识”的一腔热诚。

虽然“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还不失有“要做官,杀人放火受招安”的嫌疑,但是不管怎么说,宋江全忠仗义、忠君报国的思想,在这首词里已经是昭然若揭了。

宋江在李师师家里题词这个故事,在当时的民间应该是广为流传的,也就是杨慎所说的“小辞盛于宋”。所以,童瓮天才会将它收录在自己的书里。

这也就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至少早在宋末元初的水浒故事里,宋江全忠仗义、忠君报国的形象已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

而《水浒》小说第七十二回,宋江在李师师家所作的那首乐府词,除了中间有五个字与这首记载在《瓮天脞语》里的词不一样之外,其他的全都是一模一样的。

只不过,《水浒》小说里的宋江并不是将词题在李师师家的粉壁上,而是写在花笺里,递给李师师看的。

那么,宋末元初的水浒故事为什么会被打上如此深刻的“忠义”烙印呢?

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指出:“宋代外敌凭陵,国政弛废,转思草泽,盖亦人情。”

可见,正是那“外敌凭陵,国政弛废”的残酷现实,才使得那些无望中的人们,只好将自己渴望社稷兴旺、民生安泰的目光,投向了“不假称王”“犹循轨辙”的梁山英雄。于是,宋江们就义无反顾地担负起了“广行忠义”的神圣使命。而那些在梁山上四处出击,“劫掠子女玉帛”的“草泽英雄”,也就演化成了一支“殄灭奸邪”“卫护国家”的“忠义之师”了。

其次,水浒故事在元时又有了新的发展。

元人陆友在《杞菊轩稿·题宋江三十六人画赞》诗里写道:“睦州盗起隳连城,谁挽长江洗兵马。京东宋江三十六,白日横行大河北。官军追捕不敢前,悬赏招之使擒贼。后来报国收战功,捷书夜奏甘泉宫。楚龚好古在画赞,不敢区区逢圣公。我尝舟过梁山泊,春水方生何渺漠。或云此是碣石村,至今闻之犹褫魄。”

从陆友的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清晰读出以下几个不争的事实:一是“谁挽长江洗兵马”“悬赏招之使擒贼”等诗句,写出了宋江他们受招安擒方腊的忠君之举;二是“后来报国收战功,捷书夜奏甘泉宫”等诗句,写出了宋江他们“统豺虎,御边幅”“平虏保民安国”的报国之心;三是“或云此是碣石村,至今闻之犹褫魄”等诗句,则写出了水浒故事在元时民间的流传之广。

陆友这首诗作的意义,不但让我们了解了元代水浒故事在民间流传的盛况,更让我们发现了宋江的身上,又平添了一份“御边幅”“平虏保民安国”的意味,这样就给人以充分的抵御外侮的想象空间了。于是,那征辽报国的故事,也就呼之欲出了。

元人水浒戏对水浒故事的流传影响甚大。那么,元人水浒戏又是如何来写水浒故事的呢?

首先,在元人水浒戏中,惩治滥官污吏是梁山好汉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我们在前文已有详述,在此不赘。

其次,在元人水浒戏中,梁山好汉惩治滥官污吏的行动已深深植入了“忠义”的内核。

元无名氏《争报恩三虎下山》杂剧,宋江在楔子里自我介绍道:“忠义堂高搠杏黄旗一面,上写着‘替天行道宋公明’。”

在第四折里,李千娇唱道:“谢得你梁山泊上多忠义,救了咱重生在世。”

元人李致远《大妇小妻还牢末》杂剧,宋江在楔子里称自己是“顺天呼保义”。

在第四折里,宋江说道:“俺梁山聚集豪英,要替天行道公平,忠义堂施呈气概,结交的天下贤能。”

到了元明间无名氏的《梁山七虎闹铜台》杂剧,则把宋江他们的全忠仗义、忠君报国之心写得更为明晰了。

在楔子里,宋江道:“报国赤心如皎月,杰士丛中把姓标。”并叮嘱张顺道:“既然你要去,路上休欺负那孝子顺孙,只除害那不忠不义。”

在第二折里,张顺对卢俊义唱道:“赚你到梁山境,与保义尽忠辅国,行天道保障黎民。”

在第五折里,吴用唱道:“有一日圣明主招安去,扫蛮夷,辅圣朝,麒麟阁都把名标。”宋江道:“安邦护国称保义,替天行道显忠良,一朝圣主招安去,记保华夷万载昌。”

而元明间无名氏的《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杂剧,则是直接写宋江他们抗击辽国的故事了。

元人水浒戏对水浒故事的流传,其最大的贡献在于:一是将“聚义厅”改为了“忠义堂”,并在忠义堂前树起了一面“替天行道”的杏黄旗。二是将宋江的绰号,由南宋时的“呼保义”变成了“顺天呼保义”,另外又给宋江加了一个“及时雨宋公明”的新头衔。三是将梁山好汉的人数,由南宋时的“三十六人”,或“六六雁行连八九”,明确成了“三十六大伙,七十二小伙”。这样也就规定了《水浒》小说中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雏形。

虽然,在元人水浒戏里,宋江还没有完全脱去“风高敢放连天火,月黑提刀去杀人”的“剧贼”之气。但是,这“忠义堂”的匾额、“替天行道”的杏黄旗和“顺天呼保义”的绰号的横空出现,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梁山聚义的性质。

对此,胡适先生在《水浒传考证》中有精辟的论述:“梁山泊渐渐变成了‘替天行道救生民’的忠义堂了!这一变化非同小可。把‘替天行道救生民’的招牌送给梁山泊,这是水浒故事的一大变化,既可表示元朝民间的心理,又暗中规定了后来《水浒传》的性质。”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小说编写者在南宋街谈巷议、宋元话本和元人水浒戏等等众多水浒故事的基础上,编辑创作而成的《水浒》小说,正是继承并发扬了历代水浒故事反对滥官污吏,全忠仗义、忠君报国这一核心基因,并把它升华成了小说的创作本旨。

所以,《水浒》书名在明代出现最多的就是《忠义水浒传》,历代许多《水浒》论者,比如李贽、五湖老人、大涤余人、袁无涯、余象斗等人,都把全忠仗义、忠君报国当作小说的重要思想来推崇,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从梁山好汉的群像来看,反对滥官污吏,全忠仗义、忠君报国一直是他们遵循的基本道德准则。

梁山好汉惩治滥官污吏的义举,我们在前文已有论述。现在,着重讲讲梁山好汉全忠仗义、忠君报国的问题。

首先,小说在不同的场景,都写到了梁山好汉全忠仗义、忠君报国的壮举。

小说第十九回,阮氏兄弟在石碣村阻击何涛等官军时,就唱出了“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这样一心忠君的渔歌,并把“虐害百姓的贼官”何涛所带领的官军,打得落花流水,尸横遍野。

小说第四十四回,戴宗在蓟州劝说石秀上梁山时,曾这样说道:“这般时节认不得真,一者朝廷不明,二乃奸臣闭塞。小可一个薄识,因一口气去投奔了梁山泊宋公明入伙,如今论秤分金钱,换套穿衣服,只等朝廷招安了,早晚都做个官人。”

正是因为目下“朝廷不明”“奸臣闭塞”,所以,戴宗就劝石秀不妨先上梁山,等将来受了招安,再去做个“官人”,以便报效国家,光宗耀祖。

小说第五十五回,宋江对上梁山后擒获的第一位朝廷将领彭玘说道:“某等众兄弟也只待圣主宽恩,赦宥重罪,忘生报国,万死不辞。”

后来,每逢朝廷将领被俘,宋江总是以“权借梁山水泊避难,专等朝廷招安,与国家出力”这样的理由,来表明梁山的立场,劝说他们暂上梁山,一同替天行道,等朝廷招安之后,再一起忠心报国。

小说第七十一回,天罡地煞终于汇聚梁山。众英雄排定座次之后,宋江就在忠义堂上率众盟誓:“但愿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神天鉴察,报应昭彰。”于是,众头领就“同声共愿”,全都“歃血誓盟”,誓将“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

招安之后,宋江他们无论是征辽、平田虎,还是平王庆、征方腊,都展现出了一派全忠仗义、忠君报国的赤子之心,为朝廷立下了赫赫战功。

下面,我们就讲讲征方腊过程中发生的两件事情。

小说第一百十六回,阮小二、孟康在攻打乌龙岭时不幸阵亡,宋江知悉后是寝食俱废,梦寐不安。

于是,阮小七、阮小五就在挂孝完毕之后,前来中军帐里安慰宋江道:“我哥哥今日为国家大事,折了性命,也强似死在梁山泊,埋没了名目。先锋主兵不须烦恼,且请理国家大事。我弟兄两个,自去复仇。”

兄弟手足情深。可是,阮氏两兄弟在大哥阮小二阵亡之后,虽感悲痛,但是却很自豪。

因为,他们觉得阮小二是“为国家大事,折了性命”,是为国捐躯的。所以,虽死犹荣,要远远强于“死在梁山泊,埋没了名目”。

这就不得不让人想起石碣村的湖荡里,那阮氏兄弟所唱的那首“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的渔歌了。可见,忠义之心,在阮氏兄弟的心中是一贯的执着。

也是在同一回里,解珍、解宝两兄弟为破乌龙岭,决计闯关放火。

解珍、解宝来向宋江请命道:“我弟兄两个,自登州越狱上梁山泊,托哥哥福荫,做了许多年好汉,又受了国家诰命,穿了锦袄子,今日为朝廷,便粉骨碎身,报答仁兄,也不为多。”

宋江道:“贤弟休说这凶话,只愿早早干了大功回京,朝廷不肯亏负我们。你只顾尽心竭力,与国家出力。”

解珍、解宝两兄弟的态度很坚决,既然是“受了国家诰命,穿了锦袄子”,那么,“今日为朝廷,便粉骨碎身”,也就在所不辞了。

这是何等的赤胆忠心,何等的英雄气概!

其次,我们再来说说小说对宋江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

宋江无疑是《水浒》小说中全忠仗义、忠君报国思想的代表人物。宋江的人生理想是“全忠仗义,辅国安民”,宋江的座右铭是“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

不过,宋江虽然一直都将全忠仗义、忠君报国作为自己人生的终极目标。但是,宋江这一人生目标的孕育和实现,却有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我们可以粗略地将之分为这样四个阶段:

其一,萌芽。

小说第三十二回,在武松首先对宋江提出了招安的想法之后,宋江曾对武松说过这样两句话,一句是:“兄弟既有此心归顺朝廷,皇天必祐。”还有一句是:“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我自百无一能,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

此时的宋江,虽然对自己的未来人生仍然有所希冀,还没有下定要落草为寇的决心。但是,以忠义之心自居的宋江,还是觉得武松作为一个戴罪之人,只有接受了招安,归顺了朝廷,然后去边关之上,“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青史留名,这样才不枉了为人一世。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宋江虽然给武松指出了一条报效朝廷、青史留名的可行路径,但是,宋江对自己的信心却是不足的。

宋江作为一个身负罪案的吏员,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如果不走非常规的路径,那么,要想有所作为、出人头地,那是绝不可能的。所以,宋江才会同武松说出“我自百无一能,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这样无奈的话语来。

所以,宋江虽然“有养济万人之度量”,“怀扫除四海之心机”,他的内心涌动着一腔全忠仗义、忠君报国的热忱之心。但是,此时的宋江,还深受着“孝”的羁绊。所以,宋江前行的步子,迈得还并不那么地坚决。

其二,提出。

小说第四十二回,宋江从江州法场逃出生天后,不得不上了梁山。可是奇怪的是,宋江在梁山上只喝了三天的酒,就急着以回家搬取家人上山为借口,执意一个人下山去了。结果,就生出了遇九天玄女受天书这样一个传奇故事。

这个九天玄女的故事,其实是宋江自己一手炮制的。而宋江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借九天玄女之口,来提出自己“替天行道,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去邪归正”的人生理想。

因为,“功名未上凌云阁,姓字先标聚义厅”,梁山的兴盛壮大,让处在万般无奈之中的宋江,发现了一个绝好的可以一展人生抱负的栖身之地。所以,宋江就想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来力图实现自己全忠仗义、忠君报国的人生目标。

于是,宋江就在还道村里,遇到了九天玄女,接受了三卷天书。

其三,实施。

目标提出后的关键在于落实。所以,宋江上了梁山之后,总是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人物,宣讲着自己的观点,阐述着自己的目标,以图赢得人心,壮大力量。

比如小说第五十五回,宋江在劝降彭玘时就说道:“某等众兄弟也只待圣主宽恩,赦宥重罪,忘生报国,万死不辞。”

比如小说第五十六回,宋江为了劝徐宁上梁山,就对徐宁说道:“现今宋江暂居水泊,专待朝廷招安,尽忠竭力报国;非敢贪财好杀,行不仁不义之事;万望观察怜此真情,一同替天行道。”

比如小说第五十九回,宋江向宿太尉表露心迹,说道:“宋江原是郓城县小吏,为被官司所逼,不得已哨聚山林,权借梁山水泊避难,专等朝廷招安,与国家出力。”

小说编写者在这里只用了一个“权借”,一个“专等”,就写出了宋江栖身梁山的无奈和盼望朝廷招安的热切。而宋江之所以要这样说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求宿太尉的理解和支持,好为下步的梁山受招安,打好基础,作好铺垫。也就是“休言啸聚山林,早愿瞻依廊庙”,宋江向宿太尉展露的,就是一派全忠仗义、忠君报国的赤子之心。

而宋江也正是利用这一次次的袒露心迹的机会,将梁山众头领的心思,都牢牢地维系在了“忠义”的大旗之下。

诚如张锦池先生在《水浒传考论》中所指出的:“梁山兵马发展壮大的过程,既是英雄们为宋江的忠义思想所感化的过程,也是宋江的忠义思想不断朝向纵深发展的过程。”

于是,在宋江“忠义”大旗的感召之下,各路英雄犹如江河入海,汇聚在了“替天行道”的水泊梁山。而那些上梁山前素来不把“赵官家”放在眼里的燕顺、石勇辈,也全都改弦易辙,变成了“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的忠义英雄。

其四,成功。

上了梁山之后,宋江无论是想方设法地架空晁盖,还是全力以赴地破解晁盖的遗言困境,以荣登梁山大位,宋江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实现自己全忠仗义、忠君报国的人生目标。

于是,宋江就通过力邀朝廷降将加盟梁山,来逐步优化梁山的组织结构。通过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来彻底改变梁山的聚义性质。

当“忠义堂”的牌额在梁山上高高挂起的时候,这梁山泊就由晁盖时期的生存需求,上升到了宋江时期的自我实现需求。而那帮“成瓮吃酒,大块吃肉”的聚义好汉,也就成了“全忠仗义,辅国安民”的忠义之师了。

对此,容与堂本有个很到位的评语:“改聚义厅为忠义堂,是梁山泊第一关节,不可草草看过。”

而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则标志着宋江的这一番努力,终于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梁山头领的思想统一了,梁山泊的政治生态改善了,宋江实现全忠仗义、忠君报国目标的基础坚实了。

需要指出的是,那刻在石碣两侧的“替天行道”“忠义双全”的八个大字,其实是与宋江“全忠仗义,辅国安民”的人生理想,与受招安后打出的“顺天”“护国”的两面旗帜,在精神实质上都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反映的都是宋江全忠仗义、忠君报国的终极目标。

所以,在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之后,宋江就带领着梁山的头领们,踏上了征辽、平田虎、平王庆、征方腊的征途,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终登上了实现全忠仗义、忠君报国目标的人生巅峰。

所以,在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之后,宋江就带领着梁山的头领们,踏上了征辽、平田虎、平王庆、征方腊的征途,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终登上了实现全忠仗义、忠君报国目标的人生巅峰。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水浒》小说里的招安,既不是南宋王偁《东都事略·张叔夜传》里的兵败而降,也不是《大宋宣和遗事》里的诱招而顺,而是宋江在“两赢童贯”、“三败高俅”的大好形势下,忍辱负重、主动谋求的结果。

这就与走投无路时的被迫招安,有了质的区别。

这是《水浒》小说编写者不同于以往水浒招安故事的又一独创。而小说编写者如此别具匠心的目的,就是为了表明宋江那炽若烈焰的忠君报国之心。也就是说,越是在梁山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宋江越是要主动谋求招安,以实现自己全忠仗义、忠君报国的人生目标,这样也就越是写出了宋江的报国之切,“忠义之烈”。

对宋江的忠义之举,容与堂本《读<忠义水浒全传>序》有段很到位的评论:“独宋公明者,身居水浒之中,心在朝廷之上,一意招安,专图报国,卒至于犯大难,成大功,服毒自缢,同死而不辞,则忠义之烈也,真足以服一百单八人者之心,故能结义梁山,为一百单八人主耳。”

类似的,还有藜光堂本《水浒忠义传叙》:“观其身居水浒之中,心在朝廷之上,一意招安,颛图报效。至于犯大难,成大功,卒罹大冤,报毒自缢,同死而不辞,则谓宋公明真有智有力,有忠有义之人可也。”

那么,小说编写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宋江全忠仗义、忠君报国的忠义形象呢?

从水浒故事的流传史来看,无论是龚开的《宋江三十六赞》、童瓮天的《瓮天脞语》,还是宋元话本的《大宋宣和遗事》、陆友的《杞菊轩稿·题宋江三十六人画赞》,以及元人水浒戏,这些文献资料里的宋江形象,都是因着水浒故事在民间的广泛流传,随着宋元明三朝社会的急剧变迁,而日益丰满、渐渐成型的。而宋江形象日益丰满的核心,就是忠义元素的不断融入和升华。可以这样说,水浒故事里的宋江形象,他的骨子里就有着全忠仗义、忠君报国的“忠义”基因。

所以,小说编写者在编撰《水浒》小说时,就继承并发扬了宋江身上的这一“忠义”基因,并把它升华成了小说的创作本旨。

于是,杨定见会说:“《水浒》而忠义也,忠义而《水浒》也。”

于是,李卓吾会说:“一百八人者,忠义之聚于山林者也。”

五、宋江被奸佞之臣鸩死的结局,极大地深化了小说的主旨思想

小说第一百二十回,宋江喝了朝廷所赐的御酒之后,发觉被人下了毒药。可是,一心忠君报国的宋江,至死仍以为“今日天子轻听谗佞,赐我药酒,得罪何辜。”

所以,宋江不但没有对道君皇帝有任何的怨言,反而还担心李逵如果一旦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就会啸聚山林,“坏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义之名”。

因此,宋江就骗李逵也喝了药酒,并对李逵说道:“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

宋江的这一结局,又是《水浒》小说的独创。

因为,无论是历史记载里的宋江,还是水浒故事中的宋公明,他的结局要么是招安后不知所终,如《宋史·张叔夜传》所记;要么是招安后三十六人俱皆授官,宋江后因平方腊有功而封节度使,如《大宋宣和遗事》所写。但是,却从来没有一份历史记载,或是一个故事传说,是把饮鸩而亡作为宋江最后归宿的。

需要指出的是,小说对宋江他们的结局作如此处理,既遵循了水浒故事在流传过程中“忠义”元素日渐增强的内在逻辑,也密合了对明初屠戮功臣深表“不平”的社会思潮,从而也就极大地深化了小说的主旨。

德国汉学家卫礼贤认为,《水浒》“全书的主题是,政府的腐败是盗贼蜂起的根源,一个善良的强盗比一个凶恶的官员要好。”这个的观点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只是指出了《水浒》主旨的一个方面。

无论是攘外征辽国,还是安内平田虎、平王庆、平方腊,宋江他们既是国之忠臣,更是国之重臣。但是,宋江最后却只能饮鸩而亡。这样就既写出了宋江“死于九泉,忠心不改”,“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的忠之烈,又写出了奸佞之臣“屈害忠良”,“变乱天下,坏国,坏家,坏民”的恶之深。

所以,《水浒》小说的意义,就更在于通过对梁山英雄群体,尤其是其代表人物宋江一生命运的描述,揭橥了以宋江为首的梁山英雄全忠仗义、忠君报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然功勋卓著,彪炳千秋,但是,最终却仍难逃奸佞毒手的悲壮历程。

于是,小说就在客观上对那个滥官污吏横行,“大贤处下,不肖处上”,“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的“冠屦倒施”(李卓吾语)的社会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从而在本质上揭示了那个社会的残酷和血腥。

这也就是梁山好汉用自己的生命之音,奏响的这曲反对滥官污吏,全忠仗义、忠君报国交响乐的悲剧意义之所在。

尽管小说编写者最终留了一条略显光鲜的尾巴,给宋江立了庙,封了侯。但是,“煞曜罡星今已矣,谗臣贼子尚依然”,小说编写者笔端流露出来的那份沉重的无奈,那种无言的痛楚,却久久地震撼着历代读者的心。

还有什么比洞见了命运的力量和人生的无常,来得更让人感伤,更让人无助的呢?“拣尽芦花无处宿”,可是那“玉关”,却早已难“重见”了。

所以,这宋江之死,可以说既是宋江的悲哀,也是时代的悲哀。


(图片取自网络)

留言跟帖
热门文章
日榜 周榜
1 哈利波特金刚狼新扮演者,新金刚狼 哈利波特

说起来哈利波特这个角色可能大家都清楚,当年,这个系列,可是在全世界都有着很高的热度,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都已经打过了当年的一些记录,或许在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着一个当魔法师的梦想,毕竟这种梦想过于虚幻,所以只能在梦中实现,哈利波特也是承载了一代人童年时期的回忆。漫威系列想必大家也是清楚的,这几年他统...

2 宫心计扮演者

很多明星成名之前都有一段龙套时光,就连周星驰也跑了六年龙套才有机会做主角。她也一样,作为TVB当家花旦,演过无数龙套的角色,大家都把她叫做“龙套女王”,直到出演《宫心计》中的姚金铃一角才彻底走红。剧中的姚金玲从纯真少女逐渐变成蛇蝎毒妇,虽然观众恨得牙痒痒,却让姚金铃的扮演者名声大噪,她也是唯一一个拿...

3 何楚天的老婆扮演者

最近追《那年花开月正圆》的网友们应该都羡慕周莹身边有那么多爱上她并且对她死心塌地的情深义重的男子吧,吴聘、沈星移、王世均、赵白石、还有图尔丹。在喜欢周莹的这些男子中,最没有钱势的大概就是王世均了,但他对周莹的深情依旧感动了不少观众。有多少观众是被王世均的这一幕给圈粉了,眼神实在是太到位了。在目前播出...

4 小偷家族 安藤樱,小偷家族 樱

一部优秀的剧情片,离不开演员的精湛表现,正在热映的是枝裕和导演电影《小偷家族》就充分证明此点,几位老中青演员各司其职,将《小偷家族》打造成一部坚固且特别的建筑,从各个角度看上去,都充满艺术的美感。其中,安藤樱饰演的“女主人”张力十足,一场哭戏更是奉献了神一般的演技,今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主席凯特·布兰...

5 娘道电视剧于毅演的谁,娘道于毅剧照

《娘道》这部剧很奇怪,豆瓣评分2.7,近80%多的人打一星,但是在 csm52中的收视率却一直是冠军,国庆节放假很多子女都陪父母观看,结果被该剧的三观雷到晕菜。这部剧的成功之处在于捕捞了很多中老年女性观众,而且这些人都是收视率的保障人群。该剧的审美和现代大部分电视剧是逆反的,很多电视剧都是满足年轻观...

6 大路朝天屠桂花扮演者

壬寅中秋,莫名早醒。小区通知曰:“九月十日核酸检测采样,提前到上午六点。”余五点五十许下楼排队,六点二十五分釆样始,细雨提前到来。——今日是戎州主城区连续核酸检测第四天。此前的九月四日已做过一次。晨醒不堪眠,出门做核酸。戎州逢大考,黎庶筑平安。釆样一扦定,欺心二货还。月明新雨后,人笑桂花前。2022...

7 血路狂飙主持人扮演者

斯巴达克斯妮维雅一开始真的很没大脑,无论对错,只想着罗马人。 但是,最后他没有杀克拉苏的儿子,而是选择交换了500人。 虽然感觉长大了一点,但也没办法。 因为他是在所有人面前说的交换条件,如果杀了,那么他就会成为全民公敌。 克拉苏的儿子也真是够坏啊。 对自己的父亲各种损招。 克拉苏是一位好的对手,所...

8 秋蝉里面的演员,秋蝉演的是哪一年

谍战剧是观众喜欢的题材,因此任嘉伦、李曼、刘欢领衔主演的《秋蝉》一上线就受到了追捧。记得这部剧宣传的时候打的是青春谍战剧的旗号,当时会有些不解。看了几集后我才渐渐明白,原来这部剧是想通过先辈的开山引路,年轻一辈守护家国山河的故事,来展现青年是国家的未来的主题思想啊!因为是青春谍战剧,所以剧中的演员也...

9 男保姆雷佳音和袁姗姗,雷佳音的男保姆

雷佳音为袁姗姗洗脚雷佳音袁姗姗举杯庆祝雷佳音袁姗姗修成正果由张晓波执导、雷佳音、袁姗姗、车晓、曹曦文等主演的都市轻喜剧《我爱男保姆》昨晚于湖北卫视、黑龙江卫视完美收官。在剧中,雷佳音以“男保姆”的身份游走于袁姗姗、车晓、曹曦文三个女人之间,“中央空调”般的暖风不仅温暖了戏内的三个女人,戏外观众也被暖...

10 新水浒潘金莲扮演者个人资料

《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不仅在文学圈有着很高的地位,在影视圈也同样如此。这些年,关于《水浒传》题材的影视剧是越来越多,而饰演剧中潘金莲的美女演员却是一个比一个令人喷血。对于影迷来说,《水浒传》中的每一段戏都可以跳过去看,但唯独潘金莲这段不能跳。周国平说:“男人真正需要的只是自然和女人,其余的一切...

1 月神扮演者逯恣祯

本周的7日衣橱,iLady非常荣幸地邀请到演员逯恣祯,让我们一起听听她的时髦经!中国新生代人气演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2012年,曾代表学校出演莎士比亚国际戏剧节话剧女一号,并荣获嘉奖。2015年5月出演古装神话剧《聊斋新编》崭露头角;同年10月出演都市情感剧《三个奶爸》;2016年7月,出...

2 铁血武工队版本扮演者

《铁血武工队》童苡萱饰演苗月铁血武工队剧情介绍,童苡萱在《铁血武工队》饰演“苗月”。苗月,21岁,15岁参军,是中央警卫连特别保卫科尖刀组唯一的女同志,作为保护中央领导安全的贴身人员,她身上有着十足的军人气质,性格干练、武艺高强,延续了在《特种兵之火凤凰》中的军人风采。童苡萱此次与曾在《我是特种兵》...

3 扶摇中裴瑗的扮演者,电视剧扶摇裴瑗结局

小编最近身陷《扶摇》无法自拔,原本当初是冲着杨幂和阮经天去的。但一出场就让我看到了屡次欺负扶摇的大师姐裴瑗,如果说《扶摇》里最让我恨的牙痒痒的人是谁,除了大师姐裴瑗,没别人了。然而小编定睛一看,大师姐裴瑗似乎有点眼熟啊,好像在很多电视剧中都看到过她,后来小编记起来了,她在《独孤天下》里是演反派独孤曼...

4 素梅是谁扮演者

澎湃新闻记者 王诤在这个把电影的动人情节,量化为“哭力”指标的年代,太多电影把“好不好哭”诉之为招徕观众买票的噱头。这就把感动,人类良能这事儿搞得越来越好笑。拿提醒观众进场前别忘带纸巾,当成中秋节就将公映的电影《关于我妈的一切》的宣传语,不大合适。不是名不副实,而是在早已令人疲劳的辞令面前,失之轻忽...

5 王莎莎拍武林外传的时候多少岁,王莎莎武林外传演谁

武林外传开播至今已有十几年,但其热度依然不减当年。有很多网友们戏称:武林外传陪伴自己度过了一个完整的童年。当我们再重新回顾《武林外传》这部电视剧,我们能够发现曾经的搞笑场面在现在看来却颇有深意,让人意味深长。时隔多年,曾经在武林外传当中所出演过的演员,他们现在的现状又是如何呢?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

6 功夫梦美莹扮演者

刘心悠(左)的表现与萧正楠的扮相被认为撑不起角色。热播站图片取自互联网宫心计2深宫计星和视界Hub戏剧首选(Ch860),随时观看无线(TVB)及腾讯旗下的企鹅影业联合拍摄制作的古装宫廷电视剧,由胡定欣、刘心悠、马浚伟、马国明及萧正楠领衔主演,陈炜、周秀娜、黄心颖、谢雪心、罗霖、康华、张慧仪及张文慈...

7 窦骁和周冬雨的关系好吗,窦骁为什么讨厌周冬雨

最近《楚乔传》的热播,让大家对演员的关注度又进一步加深了。在这部剧里面,除了赵丽颖和林更新之外,还有很多抢眼的角色,燕洵世子就是其中一个,而他的扮演者就是当年《山楂树之恋》里面的那个老三。窦晓因为《山楂树之恋》出道走红,从此开启了自己的演艺生涯,但小编最近在看《楚乔传》的片头,才发现原来窦晓国籍并不...

8 白狗黄牛扮演者

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是张继南。张继南,大陆演员,擅长拳击武术,表演功底扎实,不论文戏还是武戏都能拿捏得精准到位。在《青年霍元甲》中,张继南扮演的“鲍眼人”备受关注,张继南的表演将一个反面角色的阴辣凶狠刻画得入木三分,因此也让观众过目不忘。张继南扮演的“鲍眼人”是一个孤儿,从小孤苦无依,为报杀父之仇苦...

9 风起霓裳琉璃成亲,风起霓裳琉璃被提亲

《风起霓裳》当前正在热播中,女主库狄琉璃在很小的年纪就遭遇了母亲被陷害离世,幸好有孙德成相助,他才通过假死逃脱,并且在不禄院躲藏了起来。以医官小豆子的身份自居。然而得到了母亲绝学,并且还天赋极高的他,就算是隐藏了身份,只要是绣的东西迟早都会被查出来。这不很快不小心掉落了一个荷包正好就被尚服局的人给捡...

10 捅死陈翔六点半女艺人的醉汉,陈翔六点半的女演员被刺死

12月29日,有媒体从云南法院相关人士了解,故意杀害《陈翔六点半》签约女艺人刘洁的凶手叶建康维持原判被法院判处死刑,昆明中院将在12月6日对叶建康验明正身押送刑场处决。这场持续了两年的判决终于落下了帷幕,只是可惜受害人刘洁就此香消玉殒,年仅28岁。据悉刘洁曾是云南电视台主持人,在《木府风云》中饰演木...

关于新趣头条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 新趣头条帮助 | 广告联系 | 网站地图

备案号:赣ICP备2022011427号-2 技术支持: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