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文
“文似看山不喜平”,这是新闻写作的铁律。
新闻作品特别是通讯、特写、侧记类,虽然不能像文学作品那样,可以进行“艺术加工”、“合理想象”,但以生动的故事、跌宕的情节、洋溢的激情、曲折的结构来吸引读者、打动读者、感染读者,却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也是一个新闻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这就需要借鉴一些文学作品或者电影艺术手法,来增强新闻作品的可读性。
一、借鉴微电影的特写手法,增强新闻作品的画面感和现场感
一部电影是由一组组不同类型的镜头、画面、场景剪辑而成的,有远景、有近景、有特写,有展现人物心理活动的快速剪辑的跳跃或者穿越式镜头。
电影里可以有旁白,但全是旁白的电影,那就不是电影了,而是“百家讲坛”。新闻作品也是一样,作者需要用情节来推进故事,用画面来演绎故事。这就意味着,作者不是在喋喋不休地讲述一个人做了某件事——那就像电影里的旁白,还需要让读者身临其境地看到作品中的人物在做些什么,他是怎么做的。新闻作品里面的各个人物有交互行为,有对话,有动作,有表情,有心理活动……总之,要让读者看到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世界。
新闻作品要有画面感、现场感,意味着要让读者能够进入受访者的记忆之中,进入作品主人公的经历之中,那段记忆、经历要有色、香、味的感觉,有恐惧、欢愉、悲切等情愫和情绪,要有画面感。这要求记者要将直接引语或者叙述性语言还原成画面。
当然,采访中如果遇到具有非凡表达能力和感受力的受访者,记者得到的画面自然能够非常完整饱满,只要记录下来即可。但多数情况下,需要记者不断地提问补漏,去鼓励对方更深刻地挖掘记忆与感受,让画面逐渐清晰起来。
故事是要通过人物来贯穿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执行导演任长箴曾说过,食物只是载体,她真正拍的是中国普通老百姓,每一集就是两三个小人物的微电影——他们吃着什么样的食物,面对着什么样的生活。镜头拍下了食物的获取与制作过程,同时也对准了人,记录他们的酸甜苦辣。道理相同,哪怕是写一个阐释类故事,也要抓住读者,不能只有原理、知识和事实,必须有人的存在和活动。
有篇题为《犹在虎口》的通讯,令笔者记忆犹新,这不仅是因为这篇特写报道的曾是轰动一时的热点新闻:2016年一个女人在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擅自下车,她母亲为保护她命丧虎口。更为关键是这篇特写复盘了主人公在医院醒来时的画面:
黑暗中,她听见丈夫在轻轻地呼唤她的名字。她从那个沉睡的世界中苏醒过来了。却发现什么也看不见。她意识到,整个脑袋被绷带缠绕着,眼睛肿的无法睁开。她感觉不到身体的疼痛,麻药起了作用。
“你被老虎咬了。”丈夫说。“你下车后,后面来了一只老虎把你叼走了。”
老虎。这个词跳进她的脑子里,发出“轰”地一声。但这个词在记忆里却是没用形象、声音与气味的。她努力地回想,碎片慢慢拼凑,她记得了,她从副驾驶位置下车,走到了丈夫所在的驾驶位的车门旁,这时斜后方的车喇叭响起来。那是她能够记起的最后一个细节了,但她不知道那意味着什么。再后来,就是一片空白了,连疼痛的记忆都是缺失的。
“妈妈也受伤了。”丈夫声音低沉而平静。
她激动起来,体征监测仪器抖动地厉害,护士赶紧过来安抚她。她想说话,但因为呼吸机插在她的嘴里,只能发出含糊的声音:“妈妈……妈妈……”
在这里,读者看到的是一个清晰的画面——一个被老虎咬伤,浑身缠满绷带的女人醒来时的场景和画面。
笔者曾撰写过一篇题为《魂系讲台》人物特写,讲述的是襄樊内燃机车工厂一位老教师的事迹,全文只写了她病倒、病中、病愈三组镜头和画面,就将这位老教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拳拳之心,展示得历历在目(此文刊载于1989年11月10日《人民铁道报》,当时笔者在该厂任宣传部部长兼记者站站长)。这篇人物特写在1989年《人民铁道》和铁道部教育司联合举办的“优秀园丁赞”人物特写征文竞赛中,荣获唯一的一等奖和当年全路好新闻一等奖。
二、借鉴电影中的悬念手法,增强新闻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如果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这样的作品或者电影肯定是索然无味的,也是不叫座的。因此,“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悬念”手法,在电影和文学作品中大行其道。就像相声中的“包袱”总是在观众意想不到的地方“抖开”,引发一阵哄堂大笑。
新闻写作也要善于运用“悬念”艺术手法:提出一个问题或者讲述一个故事,并不要直接揭示结果,而是先卖个关子,进行铺垫或者烘托,尽量不着痕迹地把“结果”或者“包袱”隐藏起来,让读者无法预料故事的结局,不得不跟随着作者委婉细致的描述,一口气读下去。
这种“悬念式”叙述,就像一股涓涓溪流,时而在乱石堆中沸腾激荡,时而在蜿蜒曲折的峡谷中跳跃奔流,时而在平坦的沙滩上缓缓流淌,环环相扣,剥丝抽茧,始终将读者的思绪引入在作者设计的叙事路径之中。最后, 作者才会别出心裁地推出人们意想不到的结果或者解决问题的办法。
为了制造悬念弧线,你可以打乱叙述的时间线。故事不必从头讲起,可以从转折点讲起,或者从悬念出现之处讲起。同一个场景下的故事也不必一口气讲完,留半截可以押后再续。在《犹在虎口》中,作者从主人公感觉发生偏差的那一刻写起的,她在医院醒来时起被告知,母亲只是受伤了。写完这段后,才写回到事发的那一天。但并没有揭示当天悲剧的全貌,稿子进行到后半部分才写到,那一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很多时候,电影打动你的,让你品味良久的,恰恰是细节。新闻作品也要注重细节的刻画。某些细节看似是闲笔,但却是让读者代入,让故事变得真实可触的关键之处。
例如,《犹在虎口》一文中有个细节是这样写的“她想象着那个画面。于是场景与人物渐渐清晰了,她似乎看到了母亲从车众追出,直到摔倒时的样子。倒下的那一瞬间,她甚至看清了母亲脚上的那双鞋。那是一双缀着蝴蝶结的奶白色纯羊皮的凉鞋,母亲很喜欢它。母亲脚拇指外翻,穿太瘦的鞋会磨脚。女儿根据母亲的脚型特意选购的。”
在这里作者埋下了一处伏笔,后面的情节里,母亲正是用这双鞋击打老虎。因为有了细节描述,这双鞋再次出现时,它变得具有某种象征意味了。
再往后发生了什么,只有靠他人描述来补全了:母亲追上去,脱下一只鞋拍打老虎头部,老虎转而攻击她。另外两只老虎也冲下山,扑向了母亲。
面对虎口,母亲唯一的武器就是那只鞋。母亲最喜欢的些。女儿送的缀着蝴蝶结的鞋。
故事之所以成为故事,需要有起承转合的故事弧线,有悬念、有伏笔、有高潮。人物遇到困境,摆脱困境,又走进下一个困境,再解决那个困境。
三、借鉴电影中反衬手法,增强新闻作品的对比感和反差感
林黛玉平素爱哭,但临死时却一反常态,不哭反笑。贾母前来看望她,她“微微一笑”。这时,读者都会感到这一笑里面包含着数不尽的眼泪。那种寄人篱下以及封建礼教双重压抑下的痛楚心情,在这无声的笑容中显露得入木三分。在这里,写林黛玉的“笑”,是为了表现她的极度悲痛,在悲与喜的反衬中,人物特定情境下复杂的思想情感得到十分鲜明的揭示。艺术中的寓哭于笑,以喜衬悲的艺术手法的感人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以喜写悲,以及以悲写喜,是在对比中展示事物本质的艺术手法,是一种反衬艺术和对比艺术。恩格斯说:“把各个人物用更加对立的方式彼此区别得更加鲜明些。”这种“对立的方式”,就是通过对立的因素和矛盾,突出其内在的联系,以特殊的矛盾形式,揭示在特定瞬间人物感情的心理变化,使人物性格得到强烈的展示。这一艺术手法体现了艺术辩证法中的相反相成的矛盾规律。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普遍性的矛盾现象。普列汉诺夫在《没地址的信》一书中,论述了“对立的原理”在人的感觉和审美趣味中的作用。他认为,在某些场合,人们“表现感情的是那些平常生活中认为自然的、必要的、有益的和快适的行动恰恰相反的行动。”一个人欣喜若狂,会不由自主地流下眼泪;悲伤过度,却会异乎寻常地纵声大笑。这种现象看似反常,然而却是的特定条件下复杂感的强烈表现。正如柳宗元所说:“嘻笑之怒,甚于裂眦;长歌之哀,过于恸哭。”悲喜相衬的艺术手法正是对立统一规律在艺术创在中的具体运用。这里,主要是指人物的内心与行动的对立反衬。
因此,以悲写喜是文学作品和电影中常用的艺术手法。杜甫在《喜达行在所》中说:“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襟。”欣喜至极,反而会老泪纵横,是完全符合人物性格在特定环境下异常表现的。因为,人物行动和其内心之间的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同样存在于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之中的。王夫之曾说:“以乐景写哀,以悲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加强人物与所处环境的对立,使它们相互映衬,互相对比,悲者越悲,喜者越喜,以达到以景写人的目的。例如,林黛玉奄奄一息,众人泣不成声。这时,突然一阵音乐之声远远传来。“当时黛玉气绝,正是宝玉娶宝钗之时”,只是院内潇湘凤竹疏影,侧耳细听,好不凄凉。这种若隐若现的嬿尔之乐,比晴天霹雳还震撼人心。它把潇湘馆此时的情景,衬托得更加孤寂悲凉,突出了黛玉之死的悲惨气氛,从而对贾府的冷酷和虚伪,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鞭挞。
这种反衬和对比,犹如电影中的对照式的蒙太奇手法,把两者或者两种以上的相互对立的事物交替描述,造成情节发展上的对比,既简练深刻,又鲜明生动。
这种以喜写悲、以悲写喜、悲中有壮的艺术手法,多运用于人物内心的描写、环境气氛的渲染,以及情节结构安排,把现实生活表现得更加绚丽多彩,使得跌中见宕、错落有致;同中见异,异中有同;“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这种对比反衬的艺术手法,展示着万花筒般的魔力,有着广阔的创造天地。
笔者曾为中铁十一局集团一公司一位老职工撰写过一篇人物特写:
徐老蔫走了!
他走的是那么平静,脸上胡子拉茬,身上穿得还是平时穿的那件沾满油渍的工作服。
亲戚朋友们埋怨老徐的儿子:“再穷,也不至于买不起一件新衣服吧,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你父亲这样窝窝囊囊地走啊!”老徐的儿子说:“父亲临走前,一再交代:怎么来的,怎么走!让他原汁原味地到阎王爷那里去报道,空躯壳套上一身华丽的衣服,阎王爷会认不出他来的。”
他永远是那个不修边幅、不加粉饰、真真切切的徐老蔫啊!
笔者于1972年入伍至铁道兵第一师第一团时,老徐就在一营二连当职工。部队战士们见面都喊他“老蔫”,而部队首长不便以这样调侃的口吻称呼他,便亲切地叫他“老徐”。为什么战士们都喊他“老蔫”,我不得而知,但久而久之,就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真实名字了。据说,他曾在国民党部队的工兵营里当一名技术工人,在解放战争的一次战斗中,被俘获过来,从此就跟着铁道兵部队转战四方,并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
老徐没啥嗜好,就是爱喝两口小酒。平时,腰里总是装着一个二两半的小酒瓶。别看老徐蔫不唧唧的,甚至有点邋遢,但到了战场上或者是关键时刻,却变成了威风凛凛的指挥员,就是连队的连长、指导员,都让他三分。毕竟老徐是经历过大阵势的人,人家什么样的险情没遇到过?什么样的场面没见到过?他吃的盐,比那些年轻的连长、指导员吃的面都多。
在成昆铁路一座隧道的施工中,发生了一次大塌方,一个连的人被堵在隧道里面,洞里漆黑一团,许多战士担心没有生还的希望,禁不住号啕大哭起来,整个隧道里弥漫着悲伤的气氛。老徐掏出酒瓶灌了一口酒,大喝一声:“都不要哭了,留点气力多活一会吧!”说着,他摸索到塌方的位置,划着一根火柴,查看了一下塌落的锥型土石堆,他招呼大家说:“快把那根钢管拿过来,他掌着钢管插到较稀薄的一侧,让战士们用铁锤把钢管砸向隧道的出口。
一盒火柴划完了,钢管也穿过了塌方的土石堆。洞里补充了空气,指战员们就有了生命的希望。随着外面抢险人员的连续奋战,塌方的隧道被抢通了,全连127名指战员得救了。
老徐的事迹迅速报到上级机关,很快,《解放军报》、《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的记者赶到成昆铁路现场,采访老徐的事迹。记者们走访了所有接触过老徐的人,了解了老徐大量的、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这些故事深深地打动着所有的记者,其中《解放军报》的一名资深记者感叹地问老徐:“徐师傅,是什么精神支持着你几十年如一日地,不为名不为利、不计得失、不计报酬,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老徐想了想说:“工人吗,就是干活,我在国民党军队里,就这么干!”一句话,使所有在场的人顿时目瞪口呆,无言以对。
在那个大话、套话、假话、空话盛行的时代,这些话是犯忌的,如果上纲上线的话,那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这次引起中央级新闻媒体重视的、难得的一次采访宣传活动,也是老徐扬名立万的最后一次机会,就这样被他自己毁掉了。
……
这就是那个从不说假话的徐老蔫!
虽然他不曾将自己的名字写在共和国的历史史册上,虽然他像那微不足道的一粟,永远淹没在那茫茫的沧海之中,甚至后来人再也没人知道徐老蔫这个名字。但谁又能说,在共和国大厦里没有他奉献的那一砖一石呢?谁又能说社会的发展不是那些脚踏实地干实事的人推动的呢?
在文学创作中,有一个词叫“文学性的瞬间”,是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词,是每个写作者孜孜以求、期望捕捉到的时刻。笔者讲述的徐老蔫大量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只是一个铺垫,一个对比,一种反衬,最后回答记者提问的这个情节:老徐想了想说:“工人吗,就是干活,我在国民党军队里,就这么干!”才是全文的“文学性瞬间”,才是一个真真切切、朴实无华、默默无闻、居功不自傲,甘做铺路石,一辈子不说假话、一辈子不说谎话的——徐老蔫。
这正如鲁迅先生说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2018年8月29日下午,由鸿淞影视文化(深圳)有限公司、苏州天时乐创财富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公益院线电影《舞动吧!少年》,在深圳南山区科兴科学园举行新闻发布会。影片导演孙健、制片人梁鸿淞、编剧兼总策划钟林,携主演团队悉数到场。《舞动吧!少年》讲述了青年家长王嘉晗和儿子贝贝返乡探亲时所发生的一系列...
2 四世同堂 妞妞的扮演者时光就像流水,一去不复返,却也能留下印记供我们追寻 在中国人的心里,阖家团圆、四世同堂,乃是人生中极大的幸事,倘若能够几代同堂,那么无论对于老一辈儿而言,还是对于年轻人来说,都是无以复加的荣耀,就连在左亲右邻眼中,亦是令人艳羡的。在如今这个和谐的时代,四世同堂乃是其乐融融,那么在不同的时代,还是一样...
3 特警力量王妍之剧照,王研之特警力量演员王妍之今晚(4月27日 ),由刘猛执导,任天野、王妍之等人主演的军旅题材电视剧《特警力量》将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首播。昨天,《特警力量》主创团队亮相南京为新剧召开媒体见面会。演员王妍之这次在剧中饰演外柔内刚的帅气女军医陶静,对于这个角色,王妍之表示,几乎每天都要拍哭戏,把主创们都给哭跑了。电视...
4 台湾蒋介石扮演者头号电影院懂小姐(topcinema原创,严禁转载)什么大剧是今年最值得期待的?其中必然有一部是很多人都放进追剧名单里的:电视剧版《大决战》。从去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2021年电视剧片单发布活动上,宣布了“迎接建党100周年”献礼剧《大决战》开机的重磅消息后,可以说大家对这部剧的点点滴滴都非常关心。...
5 京剧演员导演:叶少兰简介,京剧演员叶少兰简介叶少兰,京剧演员、导演。1943年生于北京,为京剧"叶派"小生创始人叶盛兰之子。他的妻子许嘉宝也是梨园界人士。国家一级演员、首届梅花奖获得者。第一次扮演"英俊小生"是与杜近芳联手的《谢瑶环》,年已36岁。1988年在中国剧协主办的首届中国戏剧节中,与李长春合作演出《壮别》一剧反响很大。恢复演出了"叶...
6 西毒欧阳锋出场视频,西毒欧阳锋的扮演者是谁9月13日,退隐多年的香港老戏骨朱铁和发布了新动态。电影《潮汕风云》公开了一系列物料,已经72岁的朱铁和在片中饰演一名恶霸。朱铁和虽然脸上已经有了岁月的痕迹,但是身手依旧,打戏都是自己上阵,十分敬业。从剧照上看,朱铁和精神奕奕、气场十足,一点不输年轻艺人。说到朱铁和,大家第一时间就会想到他在94版《...
傻春到底傻不傻呢?现在的社会还有傻春这样的人吗?为了小楚,放弃了自己的感情。傻春崇拜老师,弟弟动机不纯的给傻春去撮合傻春和一位老师,本来傻春和老师聊的比较投机,但是小楚觉得傻大姐有了老公后,就会有自己的家庭了,最后很坚定的去电影院几句话就把这位老实有素养的老师放弃了。傻春知道后,也突然意识到小楚的心...
2 人间至味是清欢唐小刚的结局,人间至味是清欢老唐结局电视剧《人间至味是清欢》正在热播中,那么人间至味是清欢唐小刚是好人还是坏人?人间至味是清欢唐小刚结局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人间至味是清欢唐小刚剧照一、人间至味是清欢唐小刚是好人还是坏人都市爱情喜剧《人间至味是清欢》正在热播,剧中的人物都很有代表性。该剧以独特新颖的视觉反映了不同年龄层人物的特点。剧中...
3 生死桥金宝扮演者孙坚他有着一张精致漂亮的面孔,气质高贵俊雅,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偏要靠自己的才华走上谐星这条道路,成为大家喜爱的百变小生。今参加真人秀被指“炫富”,其实在他身后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心酸和坚韧。文/娱乐教研室孙坚,1983年5月出生于陕西西安,演员。2004年出演首部电视剧《摩梭女儿国》,饰演于大磊一角,正式...
4 死亡笔记真人版扮演者越女剑仙发表于 2015-5-21 18:54:19【新闻】山崎贤人、洼田正孝领衔电视剧版「死亡笔记」出演阵容转自作者:leom 来自:动漫FANShttp://www.dm123.cn/ecms/d/file/2015-05-21/4d00392d2519258f17b5c32dfb75988d....
5 《思美人》曝美人图 曾宁馨惊艳亮相了吗,思美人田姬曾宁馨化学纤维4月22日电 日前,《思美人》正在热拍中。近日《思美人》剧组再曝“美人团”成员,90后新生代小花曾宁馨饰演的田姬惊艳亮相,这位“重庆校花”氧气美女五官精致、气质恬静,古装扮相时而楚楚可怜时而艳丽妩媚,可软妹可御姐风格多变。 田姬曾出演过《分手木马计》、《邮轮爱情故事》、《美人香》、《青丘狐传...
6 这世界很酷主演是谁,这世界很酷原著近日,由周雨彤、王东、李宏毅主演的都市职场励志剧《这世界很酷》正式开机,该剧讲述了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媒体人冲破束缚、重新出发的故事,其中王东饰演的路芒是一名资深媒体人,却也面临着“中年危机”的巨大挑战,他能否与自己和世界和解,成为观众最关注的话题。从时尚设计师到资深媒体人 王东直面“中年危机”电视剧...
关于新趣头条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 新趣头条帮助 | 广告联系 | 网站地图
备案号:赣ICP备2022011427号-2 技术支持:娱乐资讯